歷史上的順治廢后:縱有親情牽絆,卻依舊淪為仇恨與叛逆的犧牲品

在兩千多年的封疆王朝歷史上,皇后作為後宮之主,一直倍受矚目。

這不僅僅是因為身居皇后之位,可以號令後宮妃嬪,進而在激烈的後宮爭鬥中佔得制高點,更是因為由於皇后特殊的位置,使得自己的後代可以憑藉“子以母貴”獲得尊貴的身份以及繼承皇位的優先權,同時也讓自己所在的家族享有更多、更好的發展機遇,甚至可以維繫家族兩到三代人的繁榮與昌盛。

於是,晉封皇后也成為了每一位帝王后妃的奮鬥目標以及最高理想。

歷史上的順治廢后:縱有親情牽絆,卻依舊淪為仇恨與叛逆的犧牲品

然而,皇后也一直是一個“高危職業”,帝王的喜愛好惡、朝廷權勢的爭鬥、後宮妃嬪的爭寵鬥豔等等,都給皇后位置的穩固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因而皇后的廢立現象,也是非常的普遍。而被廢之後,這些曾經的皇后們面對的不僅僅是心理上巨大落差,更要面對旁人無盡的嘲諷與譏笑,所以往往都是不能以善終收場。

歷史上,清世祖順治皇帝的第一任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孟古青,便是這其中的代表。

她本就與順治皇帝有著親緣關係,背後又有著強大的蒙古科爾沁部做後援,可即便是如此,卻也依然難逃被廢黜的結局,自己也只能在冷宮中度過餘生,讓人感到可惜。

究其原因,除了兩人之間本就是政治聯姻缺乏感情基礎外,順治皇帝的固執與叛逆,成為了這場婚姻最終破裂的最為主要的原因。

歷史上的順治廢后:縱有親情牽絆,卻依舊淪為仇恨與叛逆的犧牲品


本是一樁為人所看好的婚姻,卻從一開始就脫離了它應有的“軌道”。

清朝的皇族,即愛新覺羅氏家族,與蒙古科爾沁部落的聯姻,從努爾哈赤時期就已經開始了。

在此之前,努爾哈赤曾三次率兵攻打科爾沁蒙古,皆大敗而歸,於是,他改變了對於蒙古科爾沁部落的態度,並且藉由科爾沁部落與察哈爾蒙古領導人林丹汗之間的矛盾,通過聯姻的方式,與科爾沁建立同盟關係,最初的“滿蒙聯姻”國策也就此形成。

這一時期,包括努爾哈赤在內的女真貴族,特別是愛新覺羅氏家族的成員,紛紛與科爾沁蒙古部落的貴族締結姻親。

這其中最為有名的,也是對後來歷史發展影響最為巨大的,就是皇太極先後迎娶了科爾沁貝勒莽古斯家族的姑侄三人,即後來的孝端文皇后哲哲、孝莊文皇后布木布泰以及關雎宮宸妃海蘭珠。除此之外,皇太極“五宮后妃”中的另外兩位也是來自於蒙古部落,此也標誌著“滿蒙聯姻”到達了巔峰。

其實,皇太極連續迎娶科爾沁蒙古的三位后妃,目的是非常明確的,就是想得到一個具有蒙古科爾沁部落血統的兒子來繼承皇位,以繼續鞏固滿蒙同盟的關係,並且在後金以及之後的清朝的不斷髮展壯大過程中,獲得蒙古的支持與協助。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由孝莊所生的順治皇帝福臨繼承皇位,也就成為了一種歷史的必然。

歷史上的順治廢后:縱有親情牽絆,卻依舊淪為仇恨與叛逆的犧牲品

而在順治皇帝登基後,孝莊算是完成了她的,或者說完成了她們姑侄三人的歷史使命,讓清朝的皇帝帶有了科爾沁蒙古的血統。而她接下來要做的,則是要順治皇帝同樣生下具有科爾沁蒙古血統的皇子以繼承皇位,以繼續鞏固自己所在部落特別是自己家族的地位。

當然,在這一點上,孝莊的想法也與當時實際掌握朝政的攝政王多爾袞的想法不謀而合。

一方面,多爾袞要繼續推行“滿蒙聯姻”這一從皇太極開始就實施的基本國策;另一方面,剛剛入關並且定鼎中原的大清王朝,統治的根基並不穩固,仍然需要蒙古的支持。

於是,多爾袞替順治皇帝訂下了婚事,皇后的人選正是蒙古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之女孟古青,而吳克善又孝莊太后的親弟弟,所以孟古青本就是孝莊的親侄女,與順治皇帝是嫡親的表兄妹關係。

當然,對於這樣一個能夠極大鞏固並且提升自己家族地位的機會,孝莊太后必然是舉雙手支持的。

歷史上的順治廢后:縱有親情牽絆,卻依舊淪為仇恨與叛逆的犧牲品

同樣感到滿意與興奮的必然就是吳克善本人以及整個科爾沁部落。

順治八年(1651年)正月十七,距離順治皇帝正式親政僅僅過去了五天,作為順治皇帝親舅舅兼老丈人的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帶著自己的女兒孟古青來到了北京,根據記載:

“(孟古青)在全部軍隊和無數起兵的陪同下到來的。”

由此可見,蒙古科爾沁部落對於這次婚姻是非常的重視。

歷史上的順治廢后:縱有親情牽絆,卻依舊淪為仇恨與叛逆的犧牲品

然而,事情的發展卻出乎了所有的意料。

就在孟古青在自己父親的陪同下經過天安門、端午門、太和門、乾清門,進入坤寧宮,就等著與順治皇帝拜堂成親的時候,順治皇帝卻以“大婚吉禮,此時未可遽議,所奏不準行”這樣一個“時間不當”的理由,推遲了婚禮,將到場的全部滿洲與蒙古貴族晾在一邊,場面甚是尷尬。

當然最下不來臺的還是孟古青本人,可以說順治皇帝這麼一鬧讓其是顏面盡失。可畢竟順治是至高無上的皇帝,況且此時他本人也已經親政,所以孟古青只得在暫時與自己的姑姑孝莊同住在一起,等待著後續的安排。

這門婚姻從一開始就陷入瞭如此困局之中,也為其後來不盡如人意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歷史上的順治廢后:縱有親情牽絆,卻依舊淪為仇恨與叛逆的犧牲品


孟古青僅僅在皇后的位置上呆了三年,就慘被廢黜。

順治皇帝以“時間有當”為由,暫時將婚禮擱置,並非完全的無理取鬧,因為此時的他也確實有著一件重要的事情辦理,那就是“清算多爾袞”。

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初九,權傾一時的多爾袞在古北口外的喀喇城去世,順治皇帝親自迎接在城外迎接了多爾袞的靈柩,並在之後將多爾袞追封為成宗義皇帝,對其親屬家人也是一通冊封和追封,算是極盡恩賞。

然而真實的情況是,此時的朝局仍為多爾袞的黨羽掌控,順治皇帝仍處在被駕空的局面,直到在鄭親王濟爾哈朗等人的極力協助下,順治皇帝終於掌握的最高統治權,並且實現了親政,隨即對於多爾袞集團的清算也就此展開。

歷史上的順治廢后:縱有親情牽絆,卻依舊淪為仇恨與叛逆的犧牲品

這個時候的順治皇帝,對於多爾袞是充滿的恨意,不僅僅是多爾袞這麼多年的擅權專政以及對於順治皇帝的挾制令其極度的恐懼與厭惡,更是因為多爾袞過於嚴苛的管理讓年輕的順治皇帝產生了極大的逆反心理。

於是在這一時期,但凡是與多爾袞有關的人,全部遭到了懲治,與多爾袞有關的事,也遭到了清算。

可以說,順治皇帝幾乎是對“多爾袞”這個名字採取了“一票否決”的態度,當然,也就包括了多爾袞訂下的他與孟古青的這樁婚事。

歷史上的順治廢后:縱有親情牽絆,卻依舊淪為仇恨與叛逆的犧牲品

然而,數月之後的八月十二日,順治皇帝與孟古青的婚禮隆重舉行,孟古青也正式被冊封為皇后。

順治皇帝此前近乎於決絕的態度之所以有一百八十度的轉彎,實際上也是有兩點因素促成的。

其一,順治皇帝的母親孝莊太后的堅持。

如果是旁人還則罷了,如今受到委屈和悔婚的是自己的親侄女,就是從親緣角度上來說,孝莊太后也不會允許順治皇帝胡來,畢竟順治如此做法是在打她的臉,使得她也沒有辦法同自己的孃家科爾沁蒙古做交代。

更何況,孝莊本人一直以來的心願就是要具有科爾沁血統的皇子繼承皇位,以繼續維繫科爾沁的榮光與地位,所以對於她來說,必然是要極力促成這樁婚事的。

其二,就是當時的政治局勢的驅動。

當時,大清王朝剛剛定鼎中原,並沒有完成統一進程,並且所面臨的著的反抗是異常的激烈,這個時候仍需要得到蒙古部落的支持,以維繫王朝統治的穩定。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順治皇帝算是“咬著牙”,迎娶了孟古青,並將其冊封為皇后。可是當場面的儀式結束後,順治皇帝又將孟古青撂在了一邊,對其異常冷淡,以至於婚後三年都沒有誕育皇嗣,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在此期間,順治皇帝先後生下二子福全以及三子玄燁。

歷史上的順治廢后:縱有親情牽絆,卻依舊淪為仇恨與叛逆的犧牲品

當然,除了對於多爾袞的“恨屋及烏”牽連到了孟古青,使得其為順治皇帝所厭惡外,孟古青與順治皇帝之間,確實存在著一些問題。

首先,是兩個人之間沒有什麼感情基礎,並且更是沒有任何的共同語言。

這個時候的順治皇帝由於在此之前,學業一直處於被多爾袞“耽誤”的狀態,於是他選擇了徹夜習讀以進行惡補,對於順治來說,漢族傳統的儒家經典與治國理念成為其興趣所在。

然而,這對於自幼生長在蒙古草原,甚至連漢語都不會說的孟古青來說,簡直就是一竅不通,況且她本人與孝莊太后等蒙古貴族及后妃一樣,都是極力排斥漢族的傳統與文化,在這一點上,雙方完全無法達成一致意見。

於是,這才有了順治皇帝在此後評價他與孟古青感情時,所說的那句:

“自冊立之始,即與朕意志不協。”

歷史上的順治廢后:縱有親情牽絆,卻依舊淪為仇恨與叛逆的犧牲品

其次,就是孟古青本人的生活非常的奢靡與浪費。

順治皇帝,在清朝歷史上算是一位非常節儉的皇帝,當然,這除了順治皇帝的本身的習慣外,也與當時清朝初年的並不強盛的國力密切相關。

然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孟古青的生活做派卻是極盡奢華,將其“公主病”的缺點是展露無疑。

順治皇帝在之後由其親自撰寫的《孝獻皇后行狀》中,對孟古青有著如此評價:

“且朕素募簡樸,廢后則癖嗜奢侈,凡諸服御,莫不以珠玉倚繡綴飾,無益暴殄,少不知惜。嘗善時,有一器非金者,輒怫然不悅。”

意思就是說,孟古青吃的是珍饈美味,穿的是綾羅綢緞,可是她本人還不滿足,就連吃飯的時候都要用金碟金碗金筷子,如果有一樣不是金子做的,就會不高興。

而這樣的做法與貴族小姐做派也必然不會使得順治皇帝滿意。

歷史上的順治廢后:縱有親情牽絆,卻依舊淪為仇恨與叛逆的犧牲品

再次,就是孟古青的“人品”,在順治皇帝看來也有著很大的問題。

“前廢后容止足稱佳麗,亦極巧慧,乃處心不端,且嫉刻太甚。見貌少妍者,即曾惡欲置之死。雖朕舉動,蘼不猜防,朕故別居,不與接見。”

一方面,是孟古青嫉妒心極重,見到比自己好看的,就想著把人置於死地,可以說給順治皇帝的後宮以極大隱患。

另一方面,就是她心胸狹隘、猜忌心重,對於順治的一舉一動都有所猜疑和防備,給順治以極大的不安全感,使得順治不敢也不願意與其相見。

歷史上的順治廢后:縱有親情牽絆,卻依舊淪為仇恨與叛逆的犧牲品

也正是這些問題的持續發酵,再加上從一開始順治皇帝就對其保持的敬而遠之的態度,使得順治皇帝在順治十年(1653年)的時候,終於做出了廢除皇后的決定。

歷史上的順治廢后:縱有親情牽絆,卻依舊淪為仇恨與叛逆的犧牲品


一位蒙古皇后被廢,另一位蒙古皇后被冊立。

順治皇帝打算廢黜皇后的這一決定,遭到的不僅僅是孝莊太后的不滿與反對,就連朝中滿漢大臣也是極力勸諫順治皇帝放棄廢后的主張。

“夫婦乃王化之首、自古帝王、必慎始敬終。”

然而,為了讓“廢后”這一決定能夠最終落地,順治皇帝可以說是做了一番努力與工作的。

一來,就是要做通漢族大臣們的工作。

在此期間,順治皇帝就“廢后”問題與禮部員外郎孔允樾進行了多次辯論,並且直接駁回了其“分立東西兩宮皇后”的建議,同時用恩威並施的手段將漢族大臣們的反對聲音硬生生的壓了下去。

二來,就是要做通滿洲大臣的門工作。

​順治皇帝重點找到了當時掌握絕對權勢的鄭親王濟爾哈朗,他是國家的“二把手”,順治對待他不能像漢族大臣那樣的強勢,所以只能軟磨硬泡,硬是耗掉了濟爾哈朗的所有脾氣,最終選擇了同意。

“所奉聖旨甚明,臣等亦以為是,無庸更議。”

三來,就是要做通孝莊太后的工作。

對於孝莊太后的極力反對,順治皇帝除了軟磨硬泡之外,也上演了一幕幕苦肉計,甚至可以說是用“含忍久之,鬱慊成疾”來“威脅”孝莊。

最終,心疼兒子的孝莊只得默許了順治皇帝廢后的要求。

“皇太后見朕容漸瘁,良悉所由,諭朕裁酌,故朕承慈命廢之。”

歷史上的順治廢后:縱有親情牽絆,卻依舊淪為仇恨與叛逆的犧牲品

就這樣,順治十年(1653年)八月二十五日,順治皇帝正式降旨:

“(皇后孟古青)降為靜妃,改居側宮。”

至此,孟古青算是正式被順治皇帝打入了冷宮之中,一生再無出頭之日,而其父吳克善所統領的科爾沁左翼中旗的家族勢力,也因為遭到了巨大的打擊,在此後逐漸失去了科爾沁部落的優勢地位,算是徹徹底底的被自己的女婿兼外甥,狠狠的“坑”了一把。

歷史上的順治廢后:縱有親情牽絆,卻依舊淪為仇恨與叛逆的犧牲品

儘管自己的親侄女孟古青為順治皇帝所廢黜,但是孝莊太后並沒有放棄“滿蒙聯姻”的國策,也沒有放棄讓具有科爾沁蒙古血統的皇子繼承皇位的理想。

於是她又為順治皇帝找來了一位皇后,同樣是出身於蒙古科爾沁部落,同樣是與孝莊太后有著深厚的親緣關係,這便是孝莊的侄孫女、孟古青的表侄女博爾濟吉特氏。

鑑於孟古青的經驗教訓,孝莊這次選來的皇后可謂是性格淳樸忠厚、品行端正,令順治皇帝再無理可挑。

歷史上的順治廢后:縱有親情牽絆,卻依舊淪為仇恨與叛逆的犧牲品

然而,孝莊太后這一次又看錯了順治。

此時極度叛逆的順治皇帝與孝莊太后的關係非常緊張,兩人之間經常性的爆發爭執,再加上順治皇帝在這個時候是“獨寵董鄂妃”,不僅對這位博爾濟吉特氏皇后極度的排斥,甚至又一次產生了“廢后”的念頭,並打算藉著自己母親孝莊生病無暇顧它就此將其廢黜。

不過孝莊這次沒有在允許順治胡來,拖著病體予以了堅決抵制,最終順治皇帝只得放棄了“廢后”的念頭,但是博爾濟吉特氏皇后的日子依然是並不好過。

與之同病相憐的,還有孝莊太后為順治從蒙古部落遴選來的一眾蒙古后妃,雖然她們品階、地位、身份都較之後宮其他后妃尊貴許多,可順治皇帝對於她們確實極度的厭惡和排斥。

最終的結果就是,直至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皇帝去世,順治皇帝所生的八個兒子沒有一位是由出身於蒙古部落的后妃所生,孝莊太后想要扶立一位具有蒙古血統特別是科爾沁血統的皇子繼承皇位的想法也就此徹底落空。

歷史上的順治廢后:縱有親情牽絆,卻依舊淪為仇恨與叛逆的犧牲品


縱觀順治皇帝的一生,有人說他是最為“幸運”的帝王,因為他沒有費心、沒有費力就輕鬆“撿”到了皇位,更是撿到了一個大一統的王朝。

可順治皇帝也是可悲的,幼年需要面臨的多爾袞的擅權專政,甚至可以說處於“朝不保夕”的局面,而親政之後除了要面對母子不和,還要面對著婚姻不幸。兩任皇后都不是自己所愛,可自己最愛的董鄂妃又年紀輕輕香消玉殞,順治皇帝則也緊隨其後離開了人世。

歷史上的順治廢后:縱有親情牽絆,卻依舊淪為仇恨與叛逆的犧牲品

而伴隨其中的是順治皇帝的固執與叛逆,使得對他有恩的多爾袞,對他有愛的孝莊太后,以及對他有情的兩位出身於蒙古科爾沁部落的博爾濟吉特氏皇后,都被順治所深深的傷害。

特別是孟古青,始終為順治皇帝帶著“有色眼鏡”來看待,始終揹負著的是“恨屋及烏”的情感。所以孟古青只從一開始的滿心歡喜,到後來的倍感失望,再到最後的傷心欲絕,自己的整個人生,可以說都成為了順治對她偏見的“犧牲品”,不免也讓人對這位“足稱佳麗,亦極巧慧”的蒙古皇后感到一絲唏噓和嘆惋。

歷史上的順治廢后:縱有親情牽絆,卻依舊淪為仇恨與叛逆的犧牲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