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寵粉!重慶動物園大熊貓開“直播”6.5萬人圍觀

“熊貓祖祖安好” “給寶總打call”“大寶天天見”“專門上起鬧鐘來看熊貓”3月7日,重慶動物園1955年開園來首場直播,主播是重慶動物園工作人員楊怡,解說是熊貓奶爸尹彥強。

上午9點半,首場直播如約而至,10點半結束。截至下午5點,吸引了6.5萬人在線“圍觀”,其中不僅包括來自重慶的市民,還有全國的熊貓粉絲,即使大熊貓們打盹兒,背對著吃早餐全程“高冷”,絲毫也沒澆滅網友的觀看熱情。有的貓粉(大熊貓粉絲)還留言,“下半年約起,要來重慶看熊貓。”

实力宠粉!重庆动物园大熊猫开“直播”6.5万人围观

6.5萬人在線圍觀“滾滾”。

寶總”全程“傲嬌玩”,也阻擋不了粉絲的熱情

大熊貓“友友”“丁丁”“渝寶”“好奇”老祖祖“新星”逐一出場,各路貓粉留言霸屏,“貝貝小乖乖向我走來”“重動之花莽仔”“給丁丁拍張彩色照片”。

实力宠粉!重庆动物园大熊猫开“直播”6.5万人围观

全程在吃竹子的“高冷貓”。

“友友”坐在露臺上全程高冷啃著竹葉,“丁丁”全程不看鏡頭,自己玩自己的,網友們總結,它聽不懂主播的普通話。主播又用重慶話喚它過來,它依然“傲嬌玩”中。

“好奇”在院子裡打著滾,老祖祖“新星”接受完粉絲們的“請安”後,悠閒地晃回自己的別墅裡小憩去了。

“渝寶”號稱是頭號流量。它一登場,激起大堆粉絲“舔屏”,“寶總,你越發白了”“白甜寶”“大寶天天見”……“寶總”一會兒吃竹葉,一會兒玩木馬,院子裡的吊床和球是貓粉們贈送的玩具。正值熊貓們的加餐時間,看到飼養員提著食物來,“寶總”扭頭就走,絲毫不理睬粉絲們的“彩虹屁”,行走中,直播鏡頭模糊,粉絲們甚至降低“下限”,“畫質不要求了,有貓看就好……”“渝寶好吃寶”“我寶吃得好乖”“寶總,又在秀大長腿”……

還有貓粉鄭重其事地“劃重點”:“早上10點加餐”,還有人在科普“渝寶、渝貝,2016.07.11、爸爸是武陽、媽媽是蘭香!”

“停課不停學”

熊貓 “四喜丸子”成流量擔當

实力宠粉!重庆动物园大熊猫开“直播”6.5万人围观

熊貓奶爸臨時客串主播,熊貓 “四喜丸子”成流量擔當。

2020年,恰逢大熊貓幼仔“雙重喜慶”出生的第一個春節,“四喜丸子”成了這次直播流量擔當,應粉絲的要求,專門有15分鐘的直播時間。

“熊貓四寶”面對鏡頭絲毫不怯場,雙雙和重重扭著一起玩,慶慶在牆邊發呆,喜喜獨自騎著木馬,為了滿足粉絲們近距離“吸吸吸吸”,熊貓奶爸飼養員臨時客串了一把主播,把直播設備放在“四喜丸子”們面前,“丸子”們很給力,主動跑到鏡頭面前,粉絲們點贊,“很給面子,近距離看。”

為打好疫情防控攻堅戰,重慶動物園自1月24日閉園,和學校的學生一樣,熊貓“四喜丸子”開啟了“停課不停學”的生活。

熊貓奶爸奶媽們每天都會對四寶居住的內室和外運動場進行消毒殺菌。飲食上,為四寶準備了以牛奶為主,蘋果、胡蘿蔔、竹筍為輔的食物,均衡搭配,營養豐富,保障四寶攝入充足的營養元素,增強自身抵抗力。

“四寶”每日上學第一課就是在奶爸奶媽的帶領下做“早操”,活動身體,舒展筋骨,開啟一天的學習生活。接下來就是一天的學習任務啦,抓握、攀爬等技能練習,運動場安放的木馬、陀螺、輪胎等工具是四寶最好的教具,寓教於樂,讓四寶在玩耍中練就一身本領。

一個小時直播時間結束,貓粉們意猶未盡,直呼“還想看”。待疫情防控取得勝利,春暖花開之時,重慶動物園邀貓粉們來共同見證四寶的學習成果。

據熊貓奶爸尹彥強介紹,重慶動物園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飼養大熊貓,到現在為止,繁殖了25胎,36只幼崽,在城市動物園算是比較多的。有全世界現存最年長的老壽星新星,1982年出生。

3月8日上午直播虎山 暫定疫情期間週末直播

“首次直播總的來說很順利,全國各地6.5萬粉絲觀看了直播內容。”重慶動物園宣傳科工作人員介紹,這是重慶動物園開園以來的首場直播。

因為有很多市民關心動物園什麼時候開放,很想來動物園看看動物。為了解決大家想看又不能看的現狀,動物園決定開通直播方式,讓市民朋友們知曉動物園動物的情況。

实力宠粉!重庆动物园大熊猫开“直播”6.5万人围观

女主播是動物園工作人員。

據介紹,直播團隊主要由動物園領導、科普教員、動物科管理人員、飼養員等組成。今天的主播是重慶動物園科教科楊怡,雖是首次主播,但她並不緊張。她總結說,“下次直播會增強互動性,在線回答粉絲們的問題。”

3月8日上午9:30—10:30,重慶動物園還將進行第二期直播,主播將走進動物園的中心地帶,到“虎山”,讓大家一睹森林之王的霸氣。

想看直播的市民朋友可掃碼文後二維碼下載“一直播”APP,搜索“重慶動物園Zoo”,進入直播間或觀看回放。

據重慶動物園工作人員介紹,直播遊動物園的活動將作為常態工作開展,疫情期間暫定為每週六、週日,具體時間、主題將在“重慶動物園”官方微信公眾號上預告,請想觀看直播的市民朋友關注公眾號瞭解詳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