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几个经典典故,你都知道吗?

烽火戏诸侯

西周末年,当时的国君周幽王昏庸无道,她有一位非常美丽的妃子褒姒,褒姒笑起来很好看,但是平常不爱笑,周幽王为了博美人一笑,就命人点燃城墙上的烽火台。

驻守的军队看到城中燃起烽火,以为大兵压境,就赶紧派兵支援,到了以后一个敌军也没看见。

倒是褒姒看见军队傻傻的跑来跑去,被逗笑了,周幽王大喜,经常在褒姒面前上演这样的戏码。

而当真正大兵压境,生死存亡之时,周幽王再点燃烽火,已经没有人来救他了,于是周幽王被杀,西周结束。

春秋战国时期的几个经典典故,你都知道吗?

相信你也看出来了,这个典故和"狼来了"的故事差不多。实际上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是后人杜撰的,西周时期还没有烽火这个东西,他反应的是西周当时混乱的社会局面,君不顾臣,臣不护君。有这样昏庸的君主,西周灭亡也是合情合理。

问鼎中原

鼎是权利的象征,周天子手中有九个鼎,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利。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在称霸之前,曾经到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附近,派兵安营扎寨,炫耀自己的军队屋里,还派使臣去问天子的九个鼎有多大、多重。楚庄王的这个行为,已经表明了他有称霸夺权的野心。

春秋战国时期的几个经典典故,你都知道吗?

负荆请罪

这个典故就比较有名了,赵国有两位大臣,廉颇和蔺相如。廉颇是武将,在外带兵杀敌,蔺相如是文臣,在内出谋划策,赵王非常赏识两人,称其为左膀右臂。而在论功行赏的时候,蔺相如得到的赏赐比廉颇多,这让廉颇非常看不过眼,自己辛辛苦苦在外打仗,还不如蔺相如动动嘴皮子得的赏赐多,于是处处为难蔺相如。

一次两人的马车在路上相遇,蔺相如让车夫主动避让,让廉颇的马车先走,车夫看不过去,自己的主人地位比廉颇高,哪有给他让路的道理。蔺相如解释说,两人都是赵国的重臣,如果两人之间发生矛盾,会影响赵国的安危,自己这样做,是为了赵国着想。

春秋战国时期的几个经典典故,你都知道吗?

这话后来辗转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他想自己处处刁难蔺相如,蔺相如不仅不记恨,还为国家考虑,处处礼让自己,于是羞愧不已。他光着上身,捆上几根荆条,到蔺相如家里去请罪,于是二人握手言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