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最大的官是丞相吗?除了诸葛亮,还有谁做过丞相?

远古大熊猫


三国时期名义上最大的官职是丞相,除了丞相之外,太傅、司徒、大将军、尚书令这些都是和丞相一个级别的官职。但名义归名义,个人话语权还是得看谁手握实权。

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丞相当属诸葛亮。他是蜀汉第一个丞相,也是唯一的丞相。刘备在世时,诸葛亮就已贵为丞相。只是当时军权仍由刘备掌握,诸葛亮主要分管行政,因而他的权势并不大。而按传统官制,丞相一般也只协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军事则由大将军或者太尉说了算。

不过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就逐渐把军事方面也收归到了自己的手中。刘禅允许诸葛亮开府,朝廷内外的大小事情都是诸葛亮一把抓。可以说,诸葛亮在世时,刘禅根本没有实权。正是由于丞相地位过高,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就废除了蜀汉的丞相制度。

后来丞相的职权划分到了尚书令和大将军手中,代表人物是费祎和蒋琬。他们两人虽然没有丞相之职,却有丞相之实。而董允因为为人正直,在朝中颇有威望。后人将这三人和诸葛亮并称为蜀汉四相。

曹魏方面,曹操在世时即是汉朝丞相。正是因为他手中掌握的实权比诸葛亮的还要大,他才能够做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大逆不道的事。

曹操去世后,曹丕也做过几个月丞相。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曹操和曹丕都尽可能的把丞相的影响最大化。正是因为曹家父子用这种方式为篡汉打下了基础,在曹魏建立后,曹氏就再也没有设立丞相。一直到司马昭时期,曹奂才被迫让司马昭做了相国,而此时的曹魏早已名存实亡。

相比于魏国和蜀国对于丞相的谨慎,东吴在设立丞相的问题上一直不太敏感。东吴前后设立了很多丞相,却只有极少数丞相威胁到了皇权。

东吴最著名的丞相是陆逊。陆逊是孙策的女婿,是值得信赖的心腹。在刘备进攻东吴的时候,陆逊在夷陵打败了刘备,保证了东吴的安全。从那时候起,陆逊就成为了东吴位高权重的大臣之一。

东吴建立后,陆逊任上大将军。直到公元224年,他才爬上丞相之位。不过陆逊在世的时候,孙权一直牢牢地掌握朝堂。因而陆逊始终没能像蜀汉和曹魏的丞相一样大权在握。晚年时,陆逊因为卷入了两宫之间的争斗而被孙权训斥,之后忧郁而死。

东吴第一个掌权的丞相是诸葛亮的侄子,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身为一家人,诸葛恪很像诸葛亮,只是在能力上略逊一筹。孙权在临死前,把太子托付给了诸葛恪。正是借着托孤大臣的名号,诸葛恪后来把东吴的军政大权全部掌握在了自己手里,并且发动了对曹魏的军事进攻。只可惜此诸葛非彼诸葛,诸葛恪军事才能一般,接连打了几次败仗。后来诸葛恪被东吴的孙氏家族谋杀,成了三国中第一个被谋杀的丞相。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之位,是无数读书人的梦想。诸葛叔侄、曹家父子和陆逊,他们无疑是一代英杰。身处乱世,他们凭借自己的才华建功立业。他们为后人留下的不是传说,而是宝贵的经验。


邓海春


这个问题要分阶段说的,一个是东汉末年的丞相,一个是三国的丞相。

(1)东汉末年。

①董卓。

那个时期叫相国,和丞相是一个意思。

②曹操。

严格的说,曹操是东汉的丞相,208年开始担任此职。

但是,213年曹操被封为魏公,216年曹操为魏王,开府建牙,魏王府里又设置相国(丞相),这个时期可能没有人叫曹操是丞相了。

曹操从208干到220,做了12年的丞相。

③曹丕。

曹丕也做过丞相?

是的,220年,曹操死了,曹丕继承的是曹操的魏王称号和丞相大权,只不过时间短暂,干了十个月只有吧,他就篡位称帝了。

(2)魏国。

魏国的相国也分两个时期,一个是东汉魏国时期,有两个相国,钟繇和华歆,钟繇是很出名的书法家,华歆接任,其后此职改称司徒(220年)。

260年,曹魏相国先后有两个人,司马昭和司马炎。

(3)蜀汉。

蜀汉时期,丞相只有一个人,即诸葛亮。

其后的蒋琬,费祎,董允等,虽然担任高职,却不是丞相。(因为没有这个职位了)

(4)东吴。

东吴做丞相的有很多人。

孙绍,顾雍,陆逊,步骘,朱据,诸葛恪,孙峻,孙?,濮阳兴,陆凯,万彧,许沇,张悌都担任过不同时间段的丞相。

其中,比较出名的有陆逊,诸葛恪等。


师明礼


三国曹魏立国之前曹操曹丕父子曾为大汉丞相,建国之后没有设立丞相官职;蜀汉在前期的时候以诸葛亮为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诸葛亮过世后就不再设立丞相;东吴从孙权称帝后一直设有丞相,只是同时设有大司马、大将军、司徒、司空等,所以丞相权力受到了很大制约。但是从名义上讲,丞相仍是百官之首。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回顾下两汉时期的丞相制度。

西汉立国之初,丞相是相国的副手,相当于如今的国务院副总理,如萧何为相国时,周勃、曹参等曾经担任丞相。在诛除诸吕之乱后,不再设相国,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百官之首,相当于现在国务院总理的角色。(虽然汉武帝时期开始分内外朝官,但以丞相为首的外朝一直发挥的是中央政府的职能,大司马大将军等在实际权力角色上逐步超越了丞相)

在公元前1年的西汉哀帝年间,改丞相为大司徒,与大司马和大司空合称三公,东汉光武帝时期,去掉大字,改称司徒,直至东汉末年之前这200年间没有设立丞相这个官职,发挥中央政府职能的机构是尚书台。

直到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前,曹操废除三公,恢复丞相制度,并自任大汉丞相,但曹丕代汉之前,曾继任丞相、魏王,称帝之后,就废除了丞相制度,直到司马懿诛杀曹爽时,曹芳曾任命司马懿为丞相、相国,但司马懿固辞不受,司马昭灭蜀之后,被曹奂封为晋公、相国,加九锡,所以曹魏除了曹操父子外无人担任过丞相这个官职。

蜀汉立国的时候,采用了丞相制度,刘备称帝时以诸葛亮为丞相,以许靖为司徒,一方面接受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朝政的现实,另一方面仍然以汉制三公之一的司徒作为处理日常政务的最高辅政官员。同时设立丞相和司徒,实现了恢复传统与尊重现实之间的平衡。可以说,蜀汉的丞相和曹操担任的丞相职能基本相同。但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就废除了丞相制度,以尚书令、大将军和大司马相互牵制,避免皇帝的大权旁落。

东吴孙权称帝后,以顾雍为丞相,顾雍逝世后,以上大将军陆逊为丞相,陆逊之后,以以骠骑将军步骘为丞相,步骘之后,以骠骑将军朱据领丞相;孙亮时期,武卫将军孙峻杀害诸葛恪后,被封为丞相;孙和时期,封孙峻弟弟大将军孙綝为丞相、荆州牧,诛杀孙綝后,以卫将军濮阳兴为丞相;孙皓时期,曾以陆凯为左丞相,常侍万彧为右丞相,陆凯死后,军师张悌曾担任丞相。综合来看,东吴中央政府有丞相之名,但同时设置有大司马(有时分左右)、大将军、司徒、司空等,丞相的权力相对要小些。


靖远0204


诸葛亮是三国蜀汉国的丞相,魏国有魏国丞相,东吴也有东吴丞相。

蜀国一共有四位丞相,分别是:诸葛亮、蒋琬、董允和费祎。




青松5698


曹操 陆逊。


装逼大神也总


当然不是了,天子之下皆是臣,刘备曹操袁绍孙权,不都是官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