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康熙、雍正和乾隆这三位皇帝?你认为谁的历史贡献更大?

港剧萌主


人们常用“康乾盛世”来形容康熙、雍正与乾隆统治时期的社会。这一时期清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稳步发展。尤其到了乾隆统治前期,清代人口过亿,农业、手工业、工商业等发展更是达到顶峰。毋庸置疑这三位皇帝对于大清国来说功绩累累,抛却他们执政期间的负面,仅论功绩的话,到底谁的贡献更大呢?

康熙帝

顺治帝的第三子,全名爱新觉罗·玄烨。他是康乾盛世的奠基者,被尊称为“千古一帝”之一。 他年少有为,八岁登基,十四岁制服鳌拜夺回朝政大权。铲除鳌拜之后,他奖罚分明、趋利避害,先处置了与鳌拜勾结的党羽,接着为含冤而死的苏克萨哈等人昭雪,而后奖励百官上书言事,禁止圈地等弊政。康熙十二年(1673),吴三桂造反,其他地区相继起义。年仅二十的康熙处之泰然,一方面坚持围攻吴三桂,另一方面故意向其他地区叛军招安,如此一来便削弱了吴三桂的羽翼。没过多久吴三桂就忧郁成疾,离开人世。吴三桂死后,他的儿子吴世璠继位,退居云贵。于康熙二十一年(1681)冬,康熙命清军攻破昆明,最终吴世璠自杀,三藩平定。

他在军事上的功绩还有驱逐沙俄、西征漠北等等,使清代的领土面积达到1100万平方千米;在政治上他起初休养生息,实行仁政,后来着手整顿吏治,恢复了京察、大计等考核制度。为了体察民情,他还经常亲自出京巡视。南怀仁对他的巡视做了记载“亲切地接近老百姓,力图让所有人都能看见自己,就像在北京时的惯例一样,他谕令卫兵们不许阻止百姓靠近。他尽力撤去一切尊严的夸饰,让百姓们靠近,以此向臣民展示祖先传下来的朴质精神。”除此,他还引进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等学科,大大促进了我国文化发展。

但到了晚年,他开始倦勤,许多官吏乘机贪污。康熙四十九年(1710),御史参劾户部堂官希福纳等人侵贪户部内仓银六十四万余两,牵连的官吏有112人之多。康熙最后把希福纳革职,其余官吏只要求上交贪款。由于康熙年事已高,很多事都力不从心,所以九子夺嫡、结党营私等问题相继发生。

雍正帝

康熙皇帝第四子,全名爱新觉罗·胤禛。康乾盛世期间存在感最弱的皇帝,实际上起着承上启下的巨大作用。他在位时长虽短,却很有作为。他不仅解决了康熙后期吏治不清、党派勾结等问题,还在多个方面进行改革。政治上,他反对因循守旧、整顿吏治,在中央设立军机处、创立密折制度,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改善秘密立储制度,并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经济上,他先实行火耗归功,即向百姓征收因碎银重铸火耗损失的税。接着从这部分税收中抽出一部分用于养廉。官员俸禄高了,自然很少会贪污。不过这一制度发展到乾隆时期却成了贪污的由头。军事上,他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巩固了大清的国土。然而作为一个改革者,他态度决绝、手段强硬,要求严苛,损害众多大臣利益。而且他在位时间只有十四年,所以他的功绩经常被世人忽略。

乾隆帝

雍正皇帝第四子,全名爱新觉罗·弘历。他一登基就着手调整和纠正了他爹的某些不完善政策,例如上文讲到的“火耗归功”。不过对于他爹的大部分政策他还是直接继承的。他还效仿他爷爷,实行仁政:五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他在军事上的成就更是了得:平定新疆、稳定西藏、杨威西南等,实现疆域最大化和民族大一统。他十分重视文化发展,所以派纪晓岚等人修订《四库全书》。不过他过于傲慢,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致使中国后来落后于西方国家。而且他在晚年统治时期,精力衰退,醉心“十全盛世”且任用以和珅为首的贪腐集团,最终国库亏空、吏治败坏。

人无完人,三位皇帝均有功过。他们是一个整体,康熙即开拓者,雍正是改革者,乾隆为继承者,少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达不到“康乾盛世”的局面。如果一定要分个高下,笔者更倾向于雍正。虽然他苛刻果决,但没有他的承上启下,清代可能会陷入腐败漩涡。


邓海春


这三个人只配比较谁的破坏更小,不配研究谁的贡献更大。杀的中国人越少,就已经算是破坏更小了,从这点看乾隆也许没那么坏。不要说什么开疆拓土之类的话,这是他们的家事,他们干这些事情并不是为了中国人,只是为了他们自己家。这就是为什么八国联军打进京城、鸦片战争、甲午惨败的时候,中国百姓都是选择旁观的原因,保家卫国?不存在的,洋人跟鞑虏打架而已,谁打赢打输都是个热闹事儿。更不要说什么他们热爱汉文化的屁话,他们没文化不得不学而已,汉文化千古以来都没有“留发不留头”的说法,一边奴化着汉人一边学习汉文化,没见过这么恶心的说法。对了,我们现在说的普通话更准确的说是满语,满人入关前中华大地还不存在这种官语。最后再说一点,中国彻底从世界强国变成一穷二白就是从这伙人的管治开始的,明朝时期我们的海军还开到欧洲去哩,是哪些皇帝闭关锁国、不问科学?中国在经过所谓的“康乾盛世”后,就开始变得倾举国之力也打不过几千人的洋鬼子了。醒醒吧,多看看世界发展历史,康乾盛世正是西方国家发展迅速抛离中国的时期,是中国真正的黑暗时期,不要被文学作品骗了,9012年了,还谈什么这三货的贡献。


Aytang


首先这三位皇帝都是才华横溢,颇有作为的帝王

康熙:除了对内平定鳌拜和三藩,还有所谓康熙平定台湾,但那也只是将台湾一部分纳入版图,直到乾隆二十一年以后,清才将台湾彻底纳入中国版图,康熙与俄签订雅克萨条约,巩固外东北领土,经过乌兰布通和昭莫多两场战役,清彻底征服了漠北,是中原王朝对漠北民族的一次巨大胜利,尽管这是满洲人统治下的中国,但汉人王朝也只有唐才有过类似功绩,还有后来的平定西藏,将准部势力驱逐出西藏。康熙六十一年,人口也已经突破一亿两千万大关,平心而论,康熙不是千古一帝,至少也是一位优秀帝王了

雍正:武功成就是平定罗卜藏丹津和平定西藏的阿尔布巴之乱,跟父亲和儿子相比,他的武功差了一大截,在位期间清军于和通泊战役被准军大败,为防止对准战争俄人落井下石,在恰克图条约把贝加尔湖之南的土地割让给俄罗斯,以作为让步。他的改革措施和勤政廉政是值得肯定的,但其政策带来的人丁爆炸性增长是在乾隆朝,雍正在位十三年间人口未突破两亿大关,相对康熙六十一年人口增长幅度不大,直到乾隆二十四年中国人口才突破两亿大关。

很显然,从乾隆三十年开始,国库存银已经超过雍正朝巅峰,我觉得败家子这说法明显有失公允,我不认同这种说法,至少乾隆又在父亲留给他的财富的基础之上又挣了很多钱,哪有败家子还会挣钱的,挣的还比长辈挣得多?

除此之外,乾隆二十四年人口突破两亿大关到他在位的最后一年乾隆六十年,清朝人口又突破了三亿大关

开疆拓土上,收服朱尔伯特部,又让清朝得了西藏西端一部分土地,彻底灭亡准噶尔汗国,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清准战争,后来进军东突厥斯坦,西北又扩充了一部分土地,自汉唐以来再复西域,这都是实打实的功绩,十全武功有水份,但是不代表都水,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平定林爽文巩固了西北和台湾的领土,大小金川之役虽然耗资巨大,伤亡较大,但是好歹平定了,尼泊尔人骚扰西藏边境,福康安亲率清军日夜兼程直取其都城加德满都,清缅战争抛开乾隆没有御驾亲征,过程倒是有点像隋炀帝征高句丽,综上所述,乾隆不仅开疆扩土,而且还进一步巩固了新的领土,为共和国的领土主权起到了奠基作用,在其治下人口突破三亿,这在之前的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康熙是创始人,少年坎坷艰难掌权,创建了一朝辉煌,巩固金瓯开疆拓土,开创清朝盛世政绩辉煌,说他是康乾盛世的第一功臣和开启者绝对当之无愧。

前期的康熙绝对是个明君人设,生命力旺盛对政事热情,但是后期因为康熙本人年老倦政以及其他各种原因,造成官僚腐奢侈过度败文恬武嬉且九子夺嫡导致朝政混乱吏治崩溃,埋下很多一触即发的隐患祸根。

雍正是接盘侠,最不好色最勤勉最节约最辛苦。只懂办事不懂享受,最后还来个过劳死,在整个历史上都是值得称道的勤于政事朴素无华的好皇帝之一。虽说他对吏治朝纲和天下民生的改革力度和成就贡献很大,但由于老四的手段心性实在太凉薄太寡恩了,还严重触犯了官绅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老四大大的得罪了已皇族和士人阶级,被手中有笔的文人抹黑的最厉害,他的贡献也是最被忽视的。

摊丁入亩,废除贱籍,火耗归公,仕绅一体纳粮,改土归流,设立军机处加强中央集权,大刀阔斧处置腐败等等。。这些都是老四在位短短十四年的政绩,含金量不可谓不高,不会输过乾隆六十几年的政绩。个人认为如果没有雍正,清朝也许真难逃胡人国运不过百年的结局。

乾隆是捡漏王,毫无障碍的接班掌权,临水照花的富三代爽的不行。虽然没他自己吹的十全,但凭良心说,乾隆还是有相当水准的文治武功,也是个尽责尽心的合格君主,中国今日版图也有他一份大功劳。

个人意见。。康熙=雍正>乾隆。


港剧萌主


对于清朝来讲,当然是康熙大于乾隆,康熙文治武功,没有他清朝国祚不会连绵200多年。

康熙皇帝8岁登基,他的父亲顺治去世时,实际上满人入主中原不久,民心还未归附,各地还分布许多抗清势力,国家并不太平,执政初期,南有"三藩"割据数省,西北有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割据,东南有郑氏后代占据台湾,东北有沙俄觊觎和入侵,可以说国家危机四伏。康熙8岁登基,死时69岁,在位61年。毫不夸张的说,康熙的一生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来,戎马一生,矢志不渝。

首先,康熙14岁亲政,亲政的第一件事就是除鳌拜,鳌拜是当时的权臣,勾结遏必隆,在朝廷上目无法纪,公然打死同是四辅臣之一的苏克萨哈,面对鳌拜弄权,康熙帝忍无可忍,因为其已严重威胁到皇权了,康熙帝决心除之后快,后来雄才大略的康熙帝通过侍卫的力量把鳌拜软禁起来了,还把遏必隆的爵位废除了,从此朝廷大权归于康熙,保证了顺治到康熙的权利平稳过度。

其次是,康熙平定三藩。三藩是指三个割据一方的汉族藩王,即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但是全国统一后,三藩却已成‘尾大不掉’之势,拥有过大的兵权、财权和地方政治影响力,俨然成为了国中之国,三藩成为了清王朝内部的极大不安定因素。康熙为了维护政权的稳定性,年仅18岁的康熙大帝开始着手处理三藩,但是手握重兵的三藩开始反抗,他们联合起来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与清廷交锋,康熙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三藩平定掉,前后耗时八年,白银无算。但是这稳定了清王朝的内部统治。

作为一个新兴的中原王朝,清朝也同时面对着来自外部的军事压力。外部的压力分别是北方的沙俄以及南部的岛屿台湾。康熙先后收复了了台湾以及御驾亲征沙俄,并且在雅克萨力挫沙俄,在康熙二十八年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是清王朝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此外,康熙皇帝还粉碎了葛尔丹的叛乱。

终其一代,康熙皇帝文治武功,有力的保证了清王朝的繁荣稳定,国家的统一。康熙是康乾盛世的开端,康熙通过亲力亲为为国家的稳定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反观乾隆皇帝,正能用“有福”来形容。因为乾隆皇帝坐上皇位时,面对着康熙皇帝“雄才大略”统一的全国,又有雍正皇帝“兢兢业业“继往开来发展生产充足的国库,乾隆比上两个皇帝都要幸运。但是幸运的生活背后没有带来清王朝蒸蒸日上的国力,相反,幸运的生活却带给国家是骄奢淫逸以及武功废弛。乾隆六下江南,每次都是花费了大量的民脂民膏,劳民伤财。国家之内流民四起,百姓纷纷走上街头走上了起兵造反的道路。白莲教就是其中最大的一支,白莲教耗费了清王朝10年光景剿灭,耗银2亿两。白莲教就像一记铁拳给予了大清王朝致命的一击,从此大清王朝在下坡留上一骑绝尘。在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马嘎尔尼率众访华探讨中英贸易的可能性,但是被乾隆皇帝一口拒绝了,这就预示着清王朝离世界舞台渐行渐远,被击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管窥历史


纵观中国历史有几个比较显著的盛世:西汉的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中兴等,东汉的光武中兴,大唐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到清朝的康乾盛世也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盛世。但对这个盛世贡献最大的是康熙和雍正二位帝王,乾隆只能算是传承吧。

再来说说这三位帝王:

康熙(爱新觉罗玄烨)8岁登基为帝,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历史上在位期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挫权臣鳌拜,夺回朝廷大权。在位期间,平三藩,战沙俄,收台湾,三征葛尔丹,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大力发展经济,笼络汉族人士,休养生息,加上中央集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可称得上“千古一帝”。比较大的过应该就是晚年立储不当,爆发九子夺嫡。

雍正(爱新觉罗胤禛)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政治家,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改革整顿,一扫颓风,使吏治澄清、统治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雍正七年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雍正一朝,整顿吏治,在中央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并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值得一提的是雍正老爷子是历史上最勤劳的皇帝,史料记载有说是一天只睡两个时辰,专心理朝政。而且改善秘密立储制度, 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乾隆(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雍正皇帝第四子,在位60年(太上皇4年)1799年驾崩,享年89岁, 是中国历史寿命最长的皇帝。对于他的介绍,在之前的一次问答中详细做了评价,这次就大概介绍一下。在位期间重视社会稳定,开仓放粮,减轻农民负担等将康乾盛世达到了顶峰;但是晚年这位皇帝犯糊涂了,六下江南,闭关锁国,拒绝吸收新技术(此时的西方早已经开始工业革命)。宠幸贪官和珅,以为给儿子养了个活银行,不是有句话叫“和珅扳倒,嘉庆吃饱”,就这些也难以止损,后期的腐败日益严重,可以说后期清廷的腐败落后跟他有直接的关系,落后也就只能挨打了。乾隆老爷子在败家这方面可真是当仁不让啊,致使中国落后世界几十年,我想皇太极复活都想狠狠揍这小子一顿吧!





轩逸灬Ge


康熙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顺治皇帝第四子,清朝第四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祖母孝庄太后。蒙古人称他为恩赫阿木古朗汗(蒙古语里宁静和平的意思),西藏尊称他为“文殊皇帝”。

康熙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约61年,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面对即位后的严峻时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少时除鳌拜,夺回亲政大全,成年后撤三藩,战沙俄帝国,消灭台湾的明郑政权,三征葛尔丹均取得胜利。并且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对黑龙江的领土控制。同时加大中央政权,笼络汉人,被史学家称为千古一帝

雍正皇帝在位13年,政绩与其父比起来稍显逊色,继位后的采用“雍正”一词,有取其名“稹”的谐音,用以辟谣民间夺位的传言,是“正统、名正”的意思。因康熙皇帝在位时干的都是大事,国库空了,雍正即位后立刻整顿贪官污吏,又称抄家皇帝,生母乌雅氏,养母孝懿仁皇后。雍正四年,准许实行改土归流政策;雍正五年,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清政府设立军机大臣;雍正十年,军机房改为军机处,正式取代王大臣会议。早起晚睡,对政务勤勤恳恳,被累的吐血了,是一位勤政的皇帝。

乾隆皇帝是清高祖,爱新觉罗.弘历,母钮钴禄氏,因不想与祖父康熙皇帝比肩,在位60年后主动禅让皇位于嘉庆帝,又做了三年的太上皇,仍训政。文武双全,恩威并施。文有:共作诗四万两千余首,命纪晓岚等大学士编纂《四库全书》,其一人的诗作相当于唐朝的所有诗作总和。武有:平定准格尔,大小和卓叛乱,赦免汪景琪回京,安抚在雍正朝被打击的宗室,引进西洋武器,物件。造就了康乾盛世。

乾隆守江山,雍正过度江山,康熙打江山,康熙是千古一帝。







好奇心探秘


康雍乾三位皇帝当中,由于康熙和乾隆在位的时间都特别的长,都超过60年。因此,夹在他们中间的,在位时间仅有十余年的雍正皇帝,往往很容易被他们的光芒所覆盖。以至于,由他们三人共同开创的,中国历史上最长也是最后的一段盛世,也常被直接称为康乾盛世。

然而,若论历史贡献,雍正反而是他们三者中最大的,他的励精图治,正好对康乾盛世的延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康熙和乾隆的功绩,在某种意义上是被过度拔高了;

不可否认的是,康熙和乾隆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有为之君,而且都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但是,他们所创造的那些丰功伟绩,其实都是可圈可点的。

先说说康熙,他少年登基,从父皇手上接掌刚刚完成统一的清王朝。之后,他除鳌拜、平三藩、灭葛尔丹、收台湾、败沙俄......乍看之下,康熙的文治武功,还真的称得上是千古一帝啊!

然而,康熙的这些功绩其实并非如史书上说的那般伟岸。像三藩之乱,压根就是不能算是康熙的功绩,反而应该是他的过失。因为,吴三桂等人显然是被康熙操之过急的削藩行动给逼反的。并且,康熙在整个平叛过程中,纵容清军对无辜百姓大肆屠戮,就连一贯粉饰自身的《清史》也留下“王师赫怒,整兵剿洗,玉石难分”之类的描述。可见,康熙初年的三藩之乱,对百姓对国家造成的破坏有多大。

又如和沙俄打的雅克萨之战,实际上规模小得很,俄军第一次投入了450人,第二次也只有800多人而已。此外,沙俄对远东本身就鞭长莫及,雅克萨的俄军无法获得有效的后勤补给。反观清军算是本土作战,并且两次所投入得兵力都是俄军的几倍。但最后一战,也只能凭借人数上的绝对优势,围困俄军长达10个月之久,才最终迫使对方投降。

康熙前期的文治武功被大书特书,但晚年的昏庸却被刻意淡化。其实,康熙晚年志得意满,为政过宽,至少吏治腐败。加上在立储问题是一错再错,导致九子夺嫡,朝中党争激烈。种种错失,最终使得清朝内部积弊严重,国库空虚。

至于乾隆,就更不用多说了,他是个典型的太平天子。乾隆靠着祖父两代皇帝打下的丰厚国力基础,安稳的当了60多年盛世之君,享受着康乾盛世的落日余晖,成功的把清朝从全盛带向了衰落。

其实,到乾隆末年,中国的社会矛盾已经被激化,民生凋敝。正如当年英国使臣乔治·马戛尔尼在中国所见,京津沿岸的百姓都是食不果腹、饥饿无神。而清朝的官吏却是锦衣玉食、体型肥硕。这才是乾隆盛世低下的社会现实,可不是《如懿传》、《延禧攻略》这些清宫剧里刻画的那般唯美.......

所以,雍正才是三者中最勤政爱民,也是最具贡献的皇帝;

雍正在位时间虽然不长,但他素来“以勤先天下”,是个典型的工作狂皇帝。雍正从自己父皇手上接掌的,并非是一个太平盛世,而是一个积弊已深、朝政腐败的清朝。当时,偌大的清朝,国库居然只剩下区区三百万两。

因此,雍正即位后,当即着手改革。他顶着朝中反对势力和官绅阶级的巨大政治压力,强行推行了三项重要的改革举措:

1、推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废除官僚集团特权,缓解帝国的财政压力和百姓的负担;

2、推行摊丁入亩政策,直接取消了人头税,全都按照土地多寡来收税,打击了富人的利益,减轻穷人负担,有效平衡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3、开豁贱籍,削弱人身依附关系;前两项改革可以说是从经济上促进社会公平,而这项则是从法律上推动了社会公平。她彻底废除了过去残留于社会的类似于奴隶制度的条规,从而保障了底层人民的利益,进一步释放了社会劳动力。

这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的推行,极大的促进了清朝的社会发展,释放了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充实了清朝的国库。一个不被人们了解的事实是,到雍正末年,清朝国库的存银已高达6600万两之多,整整是康熙末年的20倍。所以说,雍正的改革,不仅对康乾盛世起到了关键的承上启下作用,并且对后世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悲剧的是,由于雍正的改革是通过打击官绅阶级的既得利益,来一定程度上实现让利于民的目的,这无疑就是虎口夺食的行为。因此,这些既得利益群体不仅阻碍改革的推进,而且还通过大量的野史小说、民间传言,大肆的抹黑、中伤,甚至妖魔化雍正。使得这位亲征爱民的好皇帝,在民间名声狼藉......



这些历史要读


康熙,雍正,乾隆是康乾盛世的三位皇帝,能成为盛世之君,乍一看去三个人干的都不错,对历史的贡献都不小了。但是细分析,三个人差别非常之大,看看他们的理想就非常清楚了。

古代皇帝都有年号,年后一般由皇帝自己发起,往往代表皇帝本人的愿望和抱负。康熙意思万民康乐,天下兴隆,他想建一个富强国家,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雍正意思是雍亲王得位正当,为了证明他是康熙精挑细选的接班人,他立志做一个好皇帝。乾隆的乾为天,隆为大,他要做的是一个大皇帝,他不为国,也不为民,而是为自己。康熙的出发点是为国为民,雍正的出发点是为个人,但目标点是为国为民,乾隆的出发点是为了个人,目标点也是为了个人,从格局上看,康熙排第一,雍正排第二,乾隆排第三。



再看三个人对历史的贡献。康熙平定葛尔丹,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收复了台湾,使中国国土面积达到一千多万平方公里,他的贡献惠及后世。康熙前期,战争较多,财富损耗严重,老百姓生活受到影响,但是他广施仁政,尽自己的能力,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在康熙年间生活的老百姓,也算赶上了好时代。

雍正为了证明自己是一个好皇帝,他勤勤恳恳工作,一年只给自己几天的休息时间,其他时间全部用来批阅奏章,处理国家政务,他是历史上最勤奋敬业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对国家政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很快使大清民富国强,让老百姓真正过上了好日子,他这叫惠及当代。



乾隆为了证明自己是一个大皇帝,他到处巡游,出行极尽奢华之能事,生活高标准,大手大脚花钱,能多花决不少花,结果花干了大清的国库。没钱了还想花,于是培养了大贪官和珅,创造性的地提出了“议罪银”制度,养成了大清贪污腐败之风。乾隆朝被称为饥饿的盛世,百姓吃不饱饭,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老百姓不光身体苦,精神也苦,乾隆朝的文字狱比康熙雍正两朝加起来还要多,老百姓不敢说话,一句话说不好,就会被拉去砍头。在乾隆朝生活的老百姓实在是太压抑了。乾隆对当时的人民来说,没有什么功劳可言。



乾隆为了展示自己大皇帝的威风,编了一套四库全书,为编这套书他下令收尽天下之书用来编篡新书,四库全书编完,他把旧书全不烧毁,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就此消亡,这称得上中国文化的一次浩劫。乾隆好大喜功,加重了他天朝上国的思想,导致他闭关锁国的思想形成。闭关锁国致使中国从此落后于世界。乾隆对后世也没有多少功德可言。

综上所述,康熙兼顾当代惠及后世,历史贡献最大,雍正能让当朝百姓过上好日子,贡献排名第二,乾隆为了实现自己大皇帝的梦想,害了当朝百姓,坑了后代国民,综合考量贡献为负,没资格上榜。

互关互动,互利共赢!


有得观史


康熙和乾隆都是历史上著名的皇帝,既是康乾盛世的君主,又都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祖孙两代帝王,堪称经典!至于说康熙和乾隆谁的功劳最大,自然就是康熙了,乾隆与康熙根本就没有可比性。理由如下。

1.康熙是开创者,功劳卓著。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英明君主,堪称千古一帝,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时间长达61年,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年少之时,清朝政局不稳,内有鳌拜等大臣专权,威胁皇帝的地位和人身安全,外有吴三桂等三藩势力对中央权威的挑战。但是,康熙还是能够一一解决。对鳌拜,先是容忍退让,积蓄力量,然后出其不意,直接擒拿鳌拜,将其囚禁终生,同时诛杀其党羽。对于吴三桂,康熙直接下令削藩,并与其展开为时八年的战斗,最终平定三藩之乱。面对西方列强觊觎台湾列岛,以及郑氏集团割占台湾的既成事实,康熙强行攻打台湾,将之收复,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对于沙俄东扩,康熙亲政雅克萨之战,击败沙俄,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最后,康熙出兵蒙古,大破准噶尔,并举行多伦会盟,蒙古由此安定。

2.乾隆是守成君主,少有开创性。乾隆皇帝应该是历史上运气最好的皇帝,他坐享其成,享受着康熙和雍正给自己打下的良好基业。乾隆虽然号称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如果不自己退位的话,还号称“十全老人”,但是乾隆皇帝却少有开创性,同时还带领国家走向衰败。其一、乾隆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伍于世界。乾隆时期,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片帆不能下海,严格限制中外贸易,政治,文化往来,中国固步自封,缺乏进取精神,导致鸦片战争失败,开启了百年屈辱的历程。其二、缺乏战略眼光,放弃东南亚。正当兰芳共和国成立之时,荷兰殖民者东来,侵占东南亚诸岛,侵犯兰芳共和国。此时,华人出身的兰芳共和国总统请求乾隆皇帝接管国家,控制东南亚,抵御荷兰殖民者,无奈乾隆置之不理,拱手让给荷兰。中国因此错失对东南亚的控制权和影响力,也错过了海洋时代的大博弈。其三、清缅战争失败,有损国威。乾隆派重兵征讨缅甸,结果却是大败而回,作战长达八年,劳民伤财,却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总之,康熙是王朝强盛的开创者,乾隆是守成之君,而且后期不思进取,导致中国落伍。因此,康熙远胜乾隆千百倍!


Bentley471


康熙 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康熙自幼勤奋好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葛尔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或御驾亲征,或决胜千里,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慎选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等行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和玄烨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满,诸皇子夺储之争,使他心力憔悴。 玄烨尽管是以为励精图治,关心民生的好皇帝。当然,作为站在历史潮流前面,引导国家,民族快速进步的伟大人物,他则逊色得多了。

乾隆 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 乾隆即位之初,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平定叛乱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向慕风雅,精于骑射,笔墨留于大江南北,并是一个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宫书画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间编纂的《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其卷数是《永乐大典》的三倍,成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 但乾隆为人重奢靡,晚年时国库财用耗竭,并重用贪官和绅,以至农民起义在其晚年也已层出不穷,是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标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