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沒錢”買小米,現在“沒錢買”小米,國產手機漲價合理麼?

以前“沒錢”買小米,現在“沒錢買”小米,國產手機漲價合理麼?

以往幾年,國內的手機市場是涇渭分明的:有錢選蘋果,沒錢買國產。像筆者選手機的時候就是“饞著”iPhone,但看了看苗條的不行的荷包君。還是默默選擇了國產手機……

不過看了今年的幾場手機發佈會後,筆者發現以前是“沒錢”買國產,現在是“沒錢買”國產。國產手機漲價的速度遠遠超過了老闆給俺漲工資的速度……

像前天的oppo Find X2 Pro,售價從上一代 Find X的4999猛漲到 6999,普通版也要5499起步。售價方面已經趕上了蘋果和三星。

以前“沒錢”買小米,現在“沒錢買”小米,國產手機漲價合理麼?

就連號稱“極致性價比”的小米,也把米10的售價提到了3999起,比去年的小米9漲了足足1000元。 而米10 Pro頂配更是漲到了5999。這恐怕是小米第一款衝到6K的量產機型了

以前“沒錢”買小米,現在“沒錢買”小米,國產手機漲價合理麼?

再來看看最近發佈的其他手機,三星S20系列、IQOO 3系列、黑鯊3系列,無一不是在漲漲漲。

如何看待國產手機普漲的情況?這後背是什麼道理呢?

在筆者看來大概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硬件成本提高

導致漲價的一個最主要原因就是成本的提高。而造成成本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今年的旗艦機型普遍支持了5G。手機加入5G基帶本身就增加了成本,加上5G模塊附帶來體積和功耗上的增加。手機的散熱系統需要重新設計,電池容量和快充也需要跟上。除了基帶成本手機額外支持5G功能,廠商的授權費用也會增加。(同理,WiFi 6技術也是如此)增加成本自然都會反映到售價上。

除了5G以外,廠商們還在手機中加入了90Hz刷新率、曲面屏、用上了“噠噠噠”的X軸線性馬達、提升快充。這些頂級硬件技術基本都掌握在少數一兩家供應鏈企業手中。要用上這些配件,成本增加不可避免。

以前“沒錢”買小米,現在“沒錢買”小米,國產手機漲價合理麼?

以小米10為例,雷軍就不斷在微博上倒苦水:光一億像素的拍照系統,成本就要上千元;高通驍龍865的進貨價對比驍龍855翻了一倍,且5G基帶還得額外收費。

國外有專門機構拆解分析了小米10 ,其物料成本以及達到3088元(440美元)。加上設計研發費用、高通稅、消費稅、代工費、宣傳營銷費用等等。正如雷軍所說3999的售價也只是交朋友而已。

以前“沒錢”買小米,現在“沒錢買”小米,國產手機漲價合理麼?

二、衝擊高端市場

經歷了近10年的發展,智能手機行業已經進入了成熟期。華米OV四大品牌佔據了國內84%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國產智能手機的質量和體驗都在變好,消費者換機的週期也在不斷延長——這些都導致智能手機銷量逐年下滑。在這種情況下,再去打價格戰走量已經不是出路。於是衝擊高端市場賺取更高的利潤,以及建立品牌形象就成為各個廠商不約而同的選擇。

以前“沒錢”買小米,現在“沒錢買”小米,國產手機漲價合理麼?

建立高端品牌之後便可以用品牌價值去溢價——三千塊的小米大家覺得貴,四千塊的iPhone大家覺得便宜。就是品牌溢價的結果。

在品牌溢價方面,國產品牌做得最好的就是華為了。通過與徠卡和保時捷的合作加上DXOMARK的長期霸榜,成功樹立了自己的高端品牌形象。品牌高大上了以後價格自然能夠賣得起了。

以前“沒錢”買小米,現在“沒錢買”小米,國產手機漲價合理麼?

而且,一旦旗艦機能摸上高端。品牌旗下所有產品都可以得到更高的溢價:華為便是如此,高端產品口碑起來了。旗下中端和低端產品在與同價位的友商手機相比,不僅更具競爭力。而且售價也可以相對更高一些。

所以這也是廠商們想破了腦袋也要躋身高端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小米!


三、我們需要為漲價買單麼?

面對廠商們的紛紛漲價,我們只能選擇默默買單麼?我的答案是未必

廠商為了讓消費者為更貴的產品買單,是要給足理由的。於是才有了對5G和WiFi6的科普,各種快充的介紹,以及對於線性馬達“嗡嗡嗡”和“噠噠噠”之爭。更有了無數的視頻和文章的“洗腦”,於是你就會想要入一款更貴的旗艦機了。

實際上更貴的一定更適合你嗎?你需要一億像素,LPDDR5和UFS 3.0這些技術買單麼?理性一點去看待,廠商們推出的Pro版本都是為了力爭高端市場而制定的。 也許對你來說,標準版甚至上一代的4G旗艦就夠用了。而它們的價格依舊很親民。

所以如果你不想買高價國產機。其實大可不必追隨廠商們這波漲價浪潮,還是用你原先的預算購買手機即可。如果只需在等幾個月到下半年之後,一些旗艦機上的技術也會下方到中低端機型——比如像5G、UFS 3.0和WiFi 6等等。

當然你也不必對國產旗艦機的漲價無法釋懷。因為品牌要發展總要向高端發展的。國產手機從20年前的山寨機經過了十餘年才走到了1999的價位,又通過了數年的努力到如今才真正敢拿出與蘋果和三星匹敵的價格。我們應該祝願它們成功才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