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鞍鋼點贊,繼航母甲板鋼之後,鞍鋼又攻克一關鍵鋼材

鞍鋼集團於2010年5月由鞍山鋼鐵集團公司和攀鋼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重組而成。其中,鞍山鋼鐵集團公司是新中國第一個恢復建設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和最早建成的鋼鐵生產基地,為國家經濟建設和鋼鐵事業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被譽為“新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共和國鋼鐵工業的長子”;攀鋼集團有限公司是世界最大的產釩企業,是我國最大的鈦原料和重要的鈦白粉生產基地。2019年,鞍鋼集團第六次進入世界500強。

其實,對於廣大軍迷朋友來說,鞍鋼可是頂呱呱的,要知道,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的航母用鋼就出自鞍鋼。

這裡得重點提一下,航母所用特種鋼,尤其是飛行甲板用鋼,不但要承受重達二三十噸的艦載機在起飛和降落過程中產生的強烈衝擊和高摩擦力,還要承受噴氣式飛機高達幾千度的火焰的灼燒。因性能要求極高,全世界僅有少數幾個國家可以生產真正用於航母建造的甲板用鋼。

大家知道,印度無法實現航母特種鋼製造,其首艘國產航母的鋼材是從俄羅斯購買的。但中國不能這麼做,必須研製出自己的航母特種鋼,尤其是甲板用鋼。這個重任,落到了鞍鋼集團的肩上。最終,鞍鋼集團花費三年時間研發成功了,而且性能位居全球領先水平。

據“山東”號航母甲板用鋼研發負責人趙剛介紹,航母用甲板鋼的力學性能要求特別特別嚴,它的頭和尾強度偏差,不會超過10兆帕,它所有的-84度衝擊韌性,都是在250焦以上。2013年8月,鞍鋼完成了建造“山東”號航母所需的甲板鋼、球扁鋼等關鍵型號鋼材的生產,為“山東”號航母建造提供了70%的航母專用鋼材。

言歸正傳。本文所要介紹的,是鞍鋼集團的又一大成果。

日前,鞍鋼成功實現四代核電600MW示範快堆項目316H奧氏體不鏽鋼產品開發,並完成首批合同供貨,解決了該產品從無到有的“卡脖子”難題。鞍鋼因此成為全球唯一一家全部依靠自身裝備生產該產品的企業。

這裡提到的四代核電600MW示範快堆項目中使用的316H奧氏體不鏽鋼,在綜合性能與組織方面,與常規316H奧氏體不鏽鋼有著極大的區別,尤其在鋼中鐵素體、晶粒度、晶間腐蝕及鋼板頭、尾性能均勻性要求方面,幾乎近於苛刻,以至於在材料招標期間,國外老牌核電用不鏽鋼生產企業望而卻步,認為材料設計不合理,拒絕投標。

上圖為2月19日,鞍鋼核電用鋼項目團隊成員與鞍鋼股份中厚板廠厚板線操作人員共同研討軋製316H奧氏體不鏽鋼工藝流程。

這麼重要的“卡脖子”材料,又一次落到了鞍鋼集團的頭上。而鞍鋼集團也是對此格外重視,將316H奧氏體不鏽鋼開發確定為鞍鋼“一號工程”。

又一次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克服不鏽鋼研發、生產經驗少,產品涉及單位眾多、工序繁雜及技術指標要求嚴格等諸多不利因素情況下,充分發揮集團公司優勢,依靠鞍鋼聯眾、鞍鋼鑄鋼公司、鞍鋼股份,建立了該鋼種適宜的生產工藝路線併成功實現產品開發和首批合同供貨。

下一步,鞍鋼核電用鋼項目團隊還將繼續深入開展該產品研發,進一步優化生產工藝、改進工藝路線、降低生產成本、縮短製造週期,全力支撐我國四代核電600MW示範快堆項目的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