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朝調兵最多幾萬,而不像明朝一調軍隊就是幾十萬?

香格里拉的小帥鍋


首先是明朝軍隊人數比清朝要多,在名義上明朝有200-280萬軍隊,清朝為80萬軍隊。明朝軍隊人數是清朝的3倍左右。另外,明朝還有大批的地方土司軍隊。明朝在鎮壓西南土司叛亂的時候,經常可以就近徵調多達數萬,甚至20萬人規模的土司部隊。

而清朝是沒有西南土司部隊的,清軍經過一系列戰爭,剝奪了西南地區所有大土司的權利和軍權。如果加上西南土司部隊,明朝軍事人員是清朝的4倍,因此在某些戰役可以動員更多軍隊,就成為了可能。

第2點就是,明朝養兵比清朝便宜,其實就是明朝軍隊待遇低。明朝衛所兵一個月薪金就是8鬥到1石糧食,全家口糧開銷都要這一點點收入。清朝1個綠營步兵,月薪1.5兩白銀,還有3鬥米。騎兵為2兩白銀和3鬥米。

明軍出征,自備行裝。清軍是公費辦理行裝,1個綠營兵6兩白銀,1個騎兵10兩白銀,另外給予口糧。綠營兵如果出省打仗,1000人一個月的賞金,薪餉和鹽菜銀就有7000兩。因此,清軍待遇比明軍好,特別是出征的時候。而八旗軍則待遇更高,就不說了。

第三點,明軍作戰除了朱元璋,朱棣時代。基本都是內線作戰,土木堡戰役都沒有出河北,而出動大軍比較多的歷次西南土司戰爭,明軍主要兵源也都是附近地區其他土司部隊。

清軍前期和中期深入內外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的戰爭,遠離主要後勤基地。後勤能力可承受兵力,必然不如在內地作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