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裡的這一段話告訴我們,取名字,可不能含糊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名餘曰正則兮,字餘曰靈均。

——《楚辭》

起名字越來越成為一種學問,而且現在起名字正伴隨著科技的進步,以越來越像科學的面目出現。倒不是說那些用個把名人的例子來進行現場解說的,而是從二進制到數理分析,一筆一畫都有一大套理論為其辯護,有時候還真把人弄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過,不論你信與不信,名字起得不好有時確實會遇上倒黴的事。

《楚辭》裡的這一段話告訴我們,取名字,可不能含糊

屈原

比如,唐代詩人李賀,他老爹名字沒有起好,叫了個“晉肅”,有人提出要避諱,不讓李賀參加進士考試。雖然韓愈還專門為他辯解說難道父母名字叫仁,子女就不得為“人”了嗎?反駁得很有道理,可是沒人答理他。李晉肅做夢也想不到,僅僅因為自己沒有取好名字,竟毀了兒子的一生。現代也有人為了名字的事情不得安寧,據報載,某位年輕姑娘名叫劉德華,每次需要填寫姓名的時候都會引起轟動,搞得她苦惱不堪。姓是註定了的東西,沒有辦法再改了。就像你姓了“付”的話,無論你是正部長還是正主任,都得被人稱做付部長或付主任。而名字則是後天所取的,取得好的話,不僅讀起來音韻鏗鏘,氣勢不凡,而且可以顯示出人的出身、志向,像二毛、狗蛋之類的名字只能是貧下中農圖個名好養活的由頭。

《楚辭》裡的這一段話告訴我們,取名字,可不能含糊

在古人眼中,起名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名和字不是毫無關聯的字眼,而是成雙配套的東西,兩者之間有著或隱或顯的複雜關係,而在確定兩者的關係之前,首先必須要掌握另外一種學問才行,那就是陰陽、五行、八卦一類的知識。這類知識的使用也是非常複雜的,在沒有計算機的情況下,把生辰八字、陰陽五行、祖上風水等一大堆東西進行排列組合,其複雜程度的確令外行人瞠目結舌。起好了,姓、名、字相互協調,可以給人帶來好運,起得不好的話,背時倒黴運都是有可能的。

《楚辭》裡的這一段話告訴我們,取名字,可不能含糊

陰陽五行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高陽是上古帝王顓頊的號,顓頊又是黃帝的孫子,顓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吳回,重黎之弟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老六名叫季連,羋姓,楚國的統治者就是季連的後人。屈原的父親究竟是怎樣一個人,我們不大清楚,幾千年來,儘管有那麼多關心屈原和他作品的人,幾乎已經進行過挖地三尺似的搜索,可還是沒能把屈原的父親搞定,可見他在當時也不是名揚四海式的人物。而且,屈原在詩中特意提到了自己的曾祖父,從他給屈原起名字來看,他是一個文化修養很高的貴族。貴族不是有錢就可以當的,也不是誰得一個封號就可以成為貴族,貴族是血脈相承的血統。

《楚辭》裡的這一段話告訴我們,取名字,可不能含糊

屈原家世顯赫,過去我們只知道屈原和楚王可能有點親戚關係,沒想到他們家還有更顯赫的祖先,往前上溯,居然追溯到了黃帝的繼承者身上,那自然是皇家血統了。屈原自然是很看重自己的出身,否則他不會這麼鄭重其事地把它拿出來說道。從這位職業詩人身上,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要成為著名的大詩人絕非易事,所謂的“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民歌是很難留下作者姓名的,一般家庭出身的人也很難全面接觸過去的文化遺產,此後的事實也再次證明詩人不是誰都可以從事的職業。

《楚辭》裡的這一段話告訴我們,取名字,可不能含糊

名字,名字,說到名,必然要提到字。下面我們說說名與字的關係。屈原名正則,字靈均,這個名字是他的曾祖父給他起的,四世同堂的家族中,高壽的長輩對新生命有著異乎尋常的關愛。特別是在文化傳統深厚的家庭中,意味著自己的血脈有了繼承力量,可以像河流中的水一樣,源源不斷地流傳下去。對於中國古代的人來說,大多數人認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然而這大多數普通百姓的觀念,反映的也只是生命意義上的承繼。對於有著深厚文化傳統的家族來說,新生命就不僅僅是傳宗接代的一個過程,還包括文化的繼承和承擔偉大使命。屈原的曾祖父給予了他莫大的期望,儘管這一對名字組合對我們絕大多數人來說是比較陌生的,可這才是屈原自己樂於和人分享的名、字。我們先來看王逸的《楚辭章句》是怎麼講的:

“正,平也。則,法也。”“靈神也。均,調也。言正平可法則者,莫過於天;養物均調者,莫神於地。高平曰原,故父伯庸名我為平以法天,字我為原以法地。言己上能安君,下能養民也。”


《楚辭》裡的這一段話告訴我們,取名字,可不能含糊

名字的意義簡直大到不得了,“平”“原”不是我們日常所理解的與丘陵等相對的一種地貌特徵,而是從天地的內在意義中發掘出的深層元素,暗示著他與治國安邦有著密切的關聯。在隨後的敘述中我們會發現,名字的意義有如讖語一般,屈原沒有辜負祖輩的期望,他的一生都在為著那個光榮而偉大的使命奮鬥。在他看來,如果不能為那個使命繼續奮鬥的話,生命也就沒有了任何意義。所以,他會選擇死亡這種最極端的方式表明自己對人生、對生命的態度和看法。

作者介紹:我是“這貨很懶”,執筆走天涯,與大家一起分享、瞭解中國的文化!

《楚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