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君門客馮諼的嘴,是我們到不了的智慧

齊國孟嘗君田文(戰國四公子之一),他手下據說養了三千門客,各有絕技。有次孟嘗君在秦國被扣押,他帶的人又是偷東西又是學雞叫(雞鳴狗盜出自這裡,現今比如擁有不入流的技能)終於幫他逃脫魔爪。秦昭襄王為此都感嘆:“孟嘗君門下,就像雜貨市場一樣,什麼東西都有,秦國沒人能夠相比。

孟嘗君有一個門客叫馮諼(xuān),今天介紹一下他。

因孟嘗君養著三千人,工資負擔不起他們吃飯,於是就在自己地盤(薛地)放高利貸,賺點利息補貼伙食。放高利貸也有風險,遇到真窮鬼,打死也收回來本。孟嘗君就遇到了這個問題,正發愁,馮諼毛遂自薦去幫他收款。

到了薛邑,馮諼收到了一部分錢。他把這些錢買了牛肉和酒,並向大家廣播:“凡欠孟嘗君錢的人,不論能否償還,明天都來官府中驗證債券。”百姓們聽說有免費酒肉,不吃白不吃,都準時到。

馮諼用酒食招待大家,並在一旁察言觀色。吃完飯後,拿出債券與眾人合對,對將來可能有能力償還的人,重新定好還債合約;此時確實因為貧窮不能償還的人,都跪在地上請求寬限時間。

馮諼卻把貧窮人的債券都投入火中燒掉,然後對眾人說:“孟嘗君之所以把錢借給百姓,是擔心你們沒有錢無法生活,而不是為了求得利益。但是他的食客有幾千人,伙食費太高了,所以不得已才徵收利息來奉養賓客。現在有能力償還的重新訂好合約,無力償還的債券都燒掉了,免除還債。孟嘗君對你們薛邑百姓的恩德,可以說不能再多了。”

百姓們都磕頭高呼:“孟嘗君真是我們的再生父母啊!”

馮諼回去後,孟嘗君問:“先生辛勞了,錢都收回來了嗎?”

馮諼回答:“我不但為君收回了錢,還為君收回了德!”

孟嘗君早知道他焚燒債券的事,就責備他說:“我有食客三千人,俸祿不夠用,所以才向薛地的百姓放債。聽說先生收來的利息錢,都和眾人一同買酒肉痛飲,又焚燒了一半債券,還說為我 ‘收德’,不知道所收的是什麼德?”

馮諼說:“請君不要發怒,容我詳細陳述。欠債的人太多了,不準備酒肉,眾人心疑,就不會都來,也就沒有辦法檢驗是否能夠償還。有能力償還的,就與他重新定下期約;對於貧窮的人,即使再督促他,他也不能償還,而且越欠越多,就會逃亡。小小的薛地,是君世代都封居的地方,那裡的百姓是與您安危與共的。現在燒掉沒有用的債券,藉以證明君輕財愛民。仁義的名聲,不斷流傳,這就是我所說的收德。”

孟嘗君聽完心裡一萬匹草泥馬,但債券已燒,只得勉強笑笑,向馮諼感謝。心裡想著以後再不讓他去收款了。

要換了常人,急等用錢等來這個結果,早扯開嗓子罵娘了,罵完再趕出去。但是孟嘗君不是普通人,債券已毀,此時再把他剁了也無濟於事,還損壞自己形象。權衡之下,他打落門牙或血吞了。

就這點,已遠遠超過一般人的格局。

秦昭襄王總覺得孟嘗君太能幹,感覺“這個人被齊國重用,終究對秦國不利!”但是又抓不到,於是就放謠言汙衊孟嘗君造反等,齊湣王聽信謠言,懷疑孟嘗君圖謀不軌,就罷了他的官,讓他回薛地去。

三千食客一夜間做鳥獸散,只有馮諼在一旁為孟嘗君駕車。還沒到薛地,那裡的老百姓扶老攜幼出來拉著橫幅攜帶酒肉夾道歡迎。孟嘗君感慨萬千的對馮諼說:“這是先生說的為我收德啊!”

馮諼回答:“遠不止如此,如果能借給我一輛車,我能讓你官復原職,而且工資更多。”孟嘗君說:“您說啥就是啥!”

過了幾天,馮諼駕著車來到咸陽,求見昭襄王說:在秦國遊學的士人們,都想使秦國強大,削弱齊國;凡是在齊國遊學的,都想使齊國強盛而削弱秦國。秦國與齊國是難以並存的兩雄,誰勝利就能得到天下。”

秦王問:“先生有什麼妙計能使秦國更厲害?”

馮諼說:“大王聽說齊國廢黜孟嘗君了嗎?” 秦王說:“我曾聽說過,但不相信。”

馮諼說:“齊國之所以在諸侯國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有孟嘗君這樣的賢才。現在齊王被讒言迷惑,把功勞當作罪過,收回他的相印,孟嘗君心中一定怨恨齊國,乘此時秦國重用他,那麼齊國的機密都會被秦國知道,以此對付齊國,就一定能吞併它,豈止是在諸侯中稱雄?大王快些派遣使者,載著重金,悄悄去薛地迎接孟嘗君,機不可失啊!萬一齊王悔悟,重新任用孟嘗君,那麼齊、秦兩國誰稱雄就難說了。”

人才資源一直是戰國時期最搶手的資源。而孟嘗君和他門客的能力,昭襄王已領教過。將他收為己用,是他十分樂意的。

這時樗裡疾剛剛去世,秦王急需賢相,聽到這話很高興,派人帶著十輛車的財寶以丞相的儀仗去迎接孟嘗君。馮諼說:“請讓我先去通知孟嘗君,使他做好準備,免得耽誤使者的時間。”

馮諼急忙趕回齊國,沒來得及見孟嘗君,先去見齊王,勸道:“齊、秦兩國互為雌雄,大王是知道的。得人才的國家就會稱雄,失人才的就會退居第二。現在我聽說秦王慶幸孟嘗君被罷官,私下裡派十輛好車,裝著黃金百鎰,聘請孟嘗君為丞相。如果孟嘗君去了秦國,為秦國出謀劃策,那麼秦國就會稱雄天下,齊國很危險了。

湣王聽後很著急,問道:“該怎麼辦呢?”

馮諼說:“秦國使者很快就要到薛地了,大王乘他們在路途上,先恢復孟嘗君的相位,增加他的封地,孟嘗君一定會高興地接受。秦使者雖然持有重金,難道還會不得到別國君王同意,就去迎請別國的相國嗎?”

湣王口上說:“好!”但心中還不相信。派人到邊境上探聽虛實,只見外地豪車紛紛而來,一問果然是秦國使臣。湣王慌了,立即通知恢復了孟嘗君的相位。秦國使臣只好又回去了。

孟嘗君重新為相,從前走的門客又都回來了。

孟嘗君對馮諼說:“我對客人都很好,可一旦被罷相,門客們都溜了;現在我官復原職,他們還有什麼臉見我?”

馮諼回答:“榮辱盛衰,是天地萬物的常理。您沒有看見大集市嗎?早晨人們爭先恐後擠進去,晚上卻空無一人,成為廢墟,這是因為人們追求的已不在這裡了。富貴的人賓客多,貧賤的人朋友少,這是正常的事。您又有什麼奇怪的呢?”

孟嘗君恍然大悟,再次向他拜謝說:“多謝指教!”然後不計前嫌的仍然像以前那樣的對待客人。

這個故事我覺得很有趣,特地與大家分享。

關於馮諼告訴孟嘗君為他“收德”的那一段涵蓋的智慧,我以前寫過一篇文章,講述一個人只要學會權衡利弊並能預判將為此付出的代價,理智就能暫居上風不會闖禍。

於孟嘗君,燒了他的債券也沒有處罰他,不是他脾氣好,而是他知道一切於事無補。既然不能改變就接受。這是不讓損失繼續擴大。如果孟嘗君辱罵了馮諼,那故事結局就要改寫:1.債券依然是灰;2.孟嘗君情緒激動引發了心臟病;3.孟嘗君名聲壞了,其他食客看在眼裡記在心裡;4.馮諼弱小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恨了、跑了,孟嘗君日後罷官再也不會官復原職。

身邊的朋友或親人做出了無法逆轉的錯事(未必是真的錯事),你心裡可以不原諒,可以再也不信任,可以慢慢算賬,但你言語不能失態。這是止損,也是防止招敵(你用心辱罵過的人很難再真心對你),更是······氣質吧。

馮諼讓齊王為孟嘗君官復原職的辦法很有意思。但這個並不能照搬,它至少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1.孟嘗君是個有料的人

想要人給你造勢,首先你得有料。孟嘗君確實是個有能力的人,他能包容和自己有不一樣的意見的人(包容馮諼說的為他“收德”),也十分有才幹,這點毋庸置疑,不然秦王不會想收為己用、齊王不會相信他很搶手、馮諼也忽悠不下去。

2.孟嘗君的罷官不是蓄謀已久,是突然發生

孟嘗君本來在齊國做官做的好好的,被秦國散佈的謠言給吹倒了,齊王臨時起意免掉他,並非蓄謀已久。

只要不是蓄謀已久,就還有迴旋的餘地。

3.齊王不討厭孟嘗君,內心也是欣賞喜歡的

齊王只是一時被矇蔽糊塗上當。所以一聽到秦國人要重用孟嘗君,馬上就後悔並行動。

4.秦王、齊王都是愛才之人

有事業心,要幹一番事業的人才會去爭奪、珍惜人才。你的老闆如果不是這樣的人,被他趕走的人想再回來,還是早點洗洗睡吧。

古人云:讀史明智。這裡所有的文章,都是對歷史故事進行深度解析,總結經驗教訓,提升我們的做事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