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封关羽汉寿亭侯,关羽用了一辈子,为何刘备封赏,关羽不接受?

大马哈鱼12


这里得普及一下官和爵的知识

官品

表示官员的等级,与地位、俸禄紧密相关。

西周以天子赐命的多少形成官品,有一命至九命之差。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王之三公八命,伯侯七命,王之卿六命,子男五命,王之大夫四命。公、卿、大夫出封,则加一等。

爵位

表示宗室、官员或有功人员、才智之士的地位和待遇。封号,性质与爵相当。


宗室封爵,在西周时一般分为诸侯、大夫、士三级。诸侯、大夫,同时也是官称。诸侯的封地称国,大夫的封地称邑,封地的收入即其俸禄。士有禄田。战国时宗室爵多称“君”,如信陵君、平原君,但封君不限于宗室,君也不是官称。受封者只在封地收取租税以为俸禄,行政长官由君主另行选派。


汉朝宗室封爵,分王(也称诸侯王)、侯(县侯、乡侯、亭侯)两等。诸侯王先有行政权,后被收归朝廷。

三国魏至南北朝,宗室封爵大体分王、公(县公、乡公)、侯(县侯、乡侯、亭侯)、伯(亭伯)、子、男六等。

曹操封关羽汉寿亭侯,关羽用了一辈子,为何刘备封赏,关羽不接受?

一、爵比官受用

爵是可以世袭的,是一种荣誉,为什么刘备称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王也是爵位,有了爵位意味着,家里从此步入贵族行业。如不犯造反之类的罪,爵名一般不会回收。

而官品不世袭,随时会被替换,而且官高不过宰相。而且五品以上的官,必需是有爵位的人才能担当。6品之后,都叫散官,用现在的话讲,没有编制,临时官。

二、当时所有的人还是以汉为正统,其他都只藩镇割据,大家心里都明白,刘备的赐封哪有汉献帝惕封好用啊。

另外 ,关羽性格孤傲,在刘备封五虎上将时,听说与黄忠这个老人家为伍,不服气而已,为什么呢?张飞、赵云是自家兄弟,可以不计较,马超乃名门之后,贵族出身,与自己同封为五虎上将,也不都埋汰自己的身份,黄忠只是官,没有爵位,自己乃朝廷御赐“汉寿亭侯”,是有爵位之人,所以看不起黄忠,刘备也汉权力封人家爵位,汉中王还是自封的,曹、吴两家根本不认可。孙权还得向汉献讨封呢。

总结

说到底关羽对自己的出身低微还是非常介意,汉寿亭侯虽说是曹操封的,但终究是以汉献帝的名义封赏,这种感觉是非常之爽的。


国内ERP专题


关羽的“汉寿亭侯”爵位是汉献帝册封的,曹操只是表奏,曹操当时是没有权限封侯的。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关羽因官渡之战斩颜良,解白马之围,曹操便上表天子,奏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关羽是忠义之士,在得知刘备的下落之后,便将曹操授于他的官印悬于中堂之上,护送两位嫂子离开曹营,千里走单骑,到河北袁绍处寻找刘备去了。这“汉寿亭侯”爵位既然是汉朝皇帝封的,就是他的荣誉,所以,无论他走到那里,还是什么时候,都享用着这一殊荣。

而刘备在公元219年自称汉中王时,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关羽当时并不愿意接受,害得授衔大使费诗费了好大力气,好说歹说才劝服了关羽接受封职。尽管如此,关羽还是习惯享用汉献帝封他的汉寿亭候的爵位,大家试想一下,一个是皇帝封的爵位,另一个是王封的职位,皇帝与王谁大,孰轻孰重应该清楚,再说,关羽本是忠臣良将,忠汉、忠君,他们桃园三结义时,一心想的都是匡扶汉室。

也许,正是关羽是一个忠汉、忠君、忠义之士,才为自己日后败走麦城,兵败被杀埋下了祸根。因为刘备看清了关羽本质,如果汉献帝不死,只要有关羽在,刘备就不敢擅自称帝,否则,就违背了他们桃园三结义匡扶汉室的初衷。这也是关羽为什么不愿意接受刘备所封,享用“汉寿亭侯”一辈子的原因。


M易2


封关羽汉寿亭侯,虽然是实际是曹操封的,但名义上却是汉献帝封,是最高中央政府给的。自跟随刘备起兵以来,就一直把匡扶汉室作为旗号,在关羽看来,献帝赐给自己汉寿亭侯爵位,是汉朝最高中央政府对自己跟随刘备起兵以来,奋战沙场,为汉室所做的一切的最大肯定,自然自己珍惜非常。



至于刘备的封赏关羽不接受,主要是因为关羽骄傲的性格,在他的眼中自己“绝伦逸群”,谁都看不起。但关羽不受刘备封赏,主要指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派费诗前去向关羽宣布诰命。关羽在听到自己与黄忠同列五虎将,大怒道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于是拒绝接受官印。



这时费诗用当年韩信、萧何、曹参的故事劝说关羽。费诗说,萧何、曹参与刘邦自幼的交情,而韩信后来投奔刘邦,但封爵的时候韩信最高,萧、曹二人没有怨言。现在汉中王因为黄忠一时的功劳,给予他很高的恩宠,但说到汉中王心中的地位,怎么会把黄忠与您等同起来啊!汉中王与您就像是同一个整体,忧乐同享,福祸共当。在费诗劝说下,关羽最终接受了封赏。



关二爷虽然后世封神,但在俗世还是不能免俗。对自己的所处的位置还是很在意的。在大战当前,不是谈军事,而是首先问自己爵位。这里固然有关羽瞧不起黄忠老迈不愿与之同列,但各。更多还是在意刘备成为汉中王后,自己的地位,听到刘备竟然把自己与别人同等对待,未加特殊礼遇而感到不满,所以拒不接受封赏。而费诗的马屁恰到好处,满足了他的虚荣心,说到了关羽心里,自然让关羽乐于接受。


一壶清茗品春秋


戏台上,关老爷出场往往有一套标准程序,手中青龙刀,胯下赤兔马,白脸的关平,黑脸的周仓,一边一个左右护驾,背后竖起一面大纛旗:汉寿亭侯关!好威风,好杀气。每一样装备,每一位副将都为关羽添了不少气场。尤其是汉寿亭侯的金字招牌,怎么看怎么牛。


那么汉寿亭侯到底有多金贵呢?从周武王分封列国起,中国古人就明确建立了以公侯伯子男为基础的封爵制度。到秦汉时进一步完善,提出: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用阶梯制的爵位来对应不同的等级待遇,以此刺激社会各级人士、有志青年好好干活,好好卖命。但所谓李广难封,千里觅封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汉寿亭侯这个爵位是怎么来的受封时间

根据三国志记载,关羽受封这汉寿亭侯爵位是大致是在建安五年,200年。这一年,曹操东征刘备,俘虏了关羽。在三国演义上表现为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虽然说关羽降汉不降曹,但关羽身在曹营,为受封创造了条件。

受封原因:诛杀颜良,解了白马之围。建安五年,在袁绍和曹操之间发生了白马之战,因为关羽成功为曹操解围立功,所以曹操上表汉献帝,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说实话,这明显就是曹操拉拢关羽的手段,关羽刚进入曹操的队伍,一杀颜良就封侯,这节奏似乎也太快了。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关键的问题是谁封的:汉献帝。注意,曹操有个动作是上表汉献帝,推荐关羽为汉寿亭侯。虽然曹操有点慷他人之慨的意思,拿汉家的爵位给关羽抛媚眼,但不管怎样,关羽的汉寿亭侯,名义上总是汉家天子所封,是汉献帝盖章同意的。

关羽在曹操账下听令,但没有吃曹家的粮食,大家都是汉家臣子,官位各有高低,但总的来说属于同事关系。三国演义里,关云长千里走单骑之前,有挂印封金的举动,而作为正史的三国志只记载了关羽封金。原因就是东西是曹操送的,而汉寿亭侯是天子封的,没有必要退还。


五虎大将的爵位含金量谁最高三国志中,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共同记载在第三十六卷蜀书六中。张马黄赵合传,也就是后世所谓五虎大将的原始依据,起码在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眼中,这五位型男是同一水平的。那么看一下,这五位型男在职场上是怎么进步的。

根据三国志记载,可以梳理出刘备在奋斗过程中,对旗下功臣有过四次比较集中的封赏记录。创业到了一定阶段,共享胜利果实,是巩固集团,激励士气的必然选择。毕竟兄弟们出来混的,除了有兴复汉室的这样远大理想作为精神支柱,还存在跟着大哥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现实需要。第一次大约在建安十三年到十六年左右,208年-211年之间。此次封赏未有明确时间点,而历史背景则是在208年赤壁大战后,刘备携余威,乘胜先后攻取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荆南四郡,由此在荆州站稳脚跟,为之后211年开始攻略益州打下了基础。漂泊半世的刘备为了庆祝总算有了一片自己的根据地,举行了这次封赏。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转在南郡。三爷终于有了爵位,比关羽要晚了近十年。马超,此时尚未加入刘备集团。建安十六年正带着西北联军和曹操在潼关掐架。马超在建安十三年左右已经承袭马腾的部曲,并取得偏将军,封都亭侯。都亭侯,意为某个地区首府、治所所在地的亭侯。

黄忠,刘表时代任中郎将,统属于长沙太守韩玄。战长沙一役,开始跟着刘备混。赵云,迁为牙门将军。第二次是建安十九年,214年,攻取益州。关羽,董督荆州事。董督,意指统帅、监督,关羽正式成为了荆州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此时刘备跨有荆益二州,可以说是拿出自己身家的一半交给关羽去打理,足见刘备对关羽的信赖和倚重。张飞,领巴西太守。马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因为前都亭侯黄忠,拜为讨虏将军。赵云,为翊军将军。

第三次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爵汉中王。关羽,拜为前将军,假节钺。关羽的假节钺比张飞、马超的假节之多一个字,但是却拥有了更高的礼遇和杀伐权力。张飞,拜为右将军、假节。马超,拜为左将军,假节。黄忠,拜为后将军,赐爵关内侯。从内心深处讲,关羽是不削和黄忠这样的老卒为伍的。赵云,无记载。第四次是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即皇帝位。关羽,已在220年荆州败亡。张飞,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马超,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黄忠,在刘备进爵汉中王的次年,即建安二十五年已经卒了。在此我们发现了一个彩蛋,其实黄忠并没有参加猇亭之战,而三国演义里却描写刘备带着黄忠伐东吴为关羽报仇,导致黄忠被孙吴著名狙击手马忠一箭射死。

赵云无记载。但是赵云一直在努力,刘禅上位的建兴元年,223年,才被封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可见,关羽是五虎将中最早取得爵位的大将,资历够老。张飞和马超虽然取得乡侯的地位(关于张飞、马超的到底是乡侯还是县侯以后有机会在讨论),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关羽没有大意失荆州,没有败走麦城依然在世的话,肯定也会取得相同的爵位。在刘备集团里,除了刘备本人之外,只有关羽和马超两个人的汉寿亭侯和都亭侯是由正统的大汉王朝所封。曹魏的权力由汉帝禅让而得,这种情况下,对前朝的官员一般都会保留待遇。而孙权方面,虽然常年暗怀鬼胎,但是明面上还是保持微笑,所以只有关羽的汉寿亭侯和马超的都亭侯才是国际硬通货。

爵自上出,非侯王所擅。列土封侯是皇帝的事,曹操封官封爵还要借用汉献帝之手走一下程序,而刘备在荆州时期封了张飞新亭侯,在汉中王时期封了黄忠关内侯,这都属于非礼的僭越之举。即便刘备向献帝送了奏章,能过的了曹操那一关吗?明显是不可能的。所以,张飞、黄忠和赵云的爵位都是由刘备刘禅父子建立的蜀汉政权所封,曹魏是不予承认的,含金量自然就低了一等。所以,有着汉献帝亲赐的汉寿亭侯护体,关羽作为五虎上将之首也就不足为奇了

破乞


关羽原本是山西的杀人犯,因犯了事四处逃亡,他某一天在集市上遇到了刘备和关羽,三人不打不相识,就此桃园结义,成了无话不谈的异姓兄弟,从此关羽和张飞便一直唯刘备马首是瞻,跟随他征战天下,而说起关羽接受曹操册封的情况,是有三个原因在其中的。

其一,关羽当之无愧。汉寿亭侯的爵位是关羽凭借实力打出来的,自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后,他将关羽分封为皇亲国戚一类,关羽对此并不上心,虽说刘备在汉中称王后,关羽曾水淹七军,为蜀汉立下了不世奇功,但尽管如此,关羽仍然明白,汉寿亭侯才是他自身实力的体现。

关羽为何不接受刘备册封,反常以曹操封的汉亭侯自居?有三个原因

其二,此爵位含金量很高。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汉寿亭侯是曹操亲自下令封赏的,这个称号也经过了汉献帝的同意,关羽因在解白马之围后斩杀了颜良被分封,这时的关羽已经名声大震了,而汉寿亭侯的称号也正式被告知天下,后来刘备分封的称号却只适合用于蜀国,在其他的地方,这个称号是不被认可的。

其三,关羽的忠义之名。关羽一直对蜀汉是忠心耿耿,他一生忠于兄长,但更加忠于汉室,关羽熟读春秋,明白大义所在其实刘备建立蜀汉,是和关羽的志向相驳的,他内心更想恢复汉室的荣光,于是一直坚持汉寿亭侯这个称呼,所以关羽压根就不在乎刘备的封赏





缘御寒


按照当时的社会形态来说,汉献帝的东汉还存在着,东汉王室封关羽的“汉寿亭侯”是当时的正统。虽然较真的说起来,其实关羽这个侯爵是曹操给封的。但是这毕竟是汉献帝亲口御封的,是合法的,代表的是整个东汉王朝的指封。

  当时的正统皇帝虽然是那个傀儡汉献帝,而关羽、曹操、刘备都是东汉天子的朝臣罢了。后来刘备自封汉中王,封关羽做前将军,关羽以不愿与黄忠位列拒绝。其实根本不是这个原因,试想一下,刘备自己的出身都不明不白,还自封的汉中王。名不正言不顺,关羽怎么会看得上他这个非正统的汉中王授封呢?再者关羽一直以匡扶汉室为目标,以汉寿亭侯自居,也是表明自己是汉王朝臣子的态度。并且关羽的汉寿亭侯不仅是汉献帝亲封的,还是他自己应得的,是凭借自己的战功获得的荣耀,意义重大。一句话总结就是汉寿亭侯来的正统,含金量高,且关羽以汉臣自居,所以他一直以汉寿亭侯自居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满山红遍


因为关羽汉寿亭侯的爵位是曹操请汉献帝,以朝廷的名义封给关羽的。

不管当时汉献帝是多么傀儡的一个人物,但至少他在名义上是大汉的天子,是汉家恩养天下四百多年唯一的法统和道统的代表,关羽可以不要曹操的金钱、美女,但不可能不接受来自天子的封赏。

至于关羽为什么不接受后来刘备对他的封赏,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在汉朝其实外臣很少封侯,所以才有李广难封的说法,而亭侯爵位已经是列侯中的除“关内侯”外最高级别的侯爵了(其下县侯、乡侯),其实已经很高了;

其次,这次的封赏是关羽斩颜良诛文丑一刀一枪死拼下来的,见证的是他本人的至高的武勇和至尊的荣耀,而刘备的封赏基本上是和他有关系的人都封,含金量自然不同;

再次,亭侯封赏毕竟是经过汉献帝和朝廷认可的封赏,在当年注重名分、名义的环境中,自然比刘备这个不受当时承认的小朝廷的封赏要强得多;

最后,关羽一生忠义,以汉臣自居,并以解救天子、兴复汉室为毕生志向,他不接受刘备的封赏并一直以汉寿亭侯自称,正表明了他以上的行为和志向。

刘备估计除了内心有几句不快之外,也只能无可奈何了。刘备称帝的时候,汉献帝还没死呢,只是禅让之后做了山阳公而已,估计刘备也是心虚,所以不好在这个事上过多计较了,而且关羽是跟随自己鞍前马后多年的手足,宠一宠也无所谓了。

PS:有个小彩蛋,你知道“汉寿亭侯”这四个字怎么断句吗?你不会认为是"大汉的寿亭侯"的意思吧?


强哥说文史


哈喽ノhi~,大家好。

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有些不太严谨,应该说,关羽封侯并不是曹操封的,而对于关羽,刘备也并没有为关羽封侯,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1.谁封的爵位

建安五年,曹操攻打刘备,刘备战败,关羽与刘备离散,迫不得已,暂降曹操,担任客将。在白马之战,关羽在万军之中,刺敌将颜良与马下,斩其首级,然后折返,袁军将领无人能挡,白马之围遂解。

关羽建此大功,曹操立即上表,奏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注意啦,划重点划重点,是曹操上表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也就是说关羽封侯,封的是汉朝的爵位,拿的也是汉朝的印信。

这是第一点,封侯封的是是汉朝爵位,而不是曹操的爵位。

2.曹操此时能否封侯

列侯,为县侯、乡侯、亭侯的统称,名义上只有皇帝才有封侯的权力。

而当时的曹操,是司空,爵武平侯。这个时候,曹操这是武平侯,是没有权力给关羽封侯的,所以说关羽的侯爵是汉朝的封爵(虽然是曹操上表的)。



3.刘备是否为关羽封侯

事实上,还没有。建安十四年,刘备进位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

这个时候,刘备已经封王,而汉朝的诸侯王是可以建立一个独立的王国政权的,而刘备建立汉中王政权后,第一时间拜关羽为前将军(前后左右四将军之首,为当时刘备政权武将第一),但是并没有为关羽封侯。


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名义上汉朝还存在,汉献帝还是天子,而关羽的汉寿亭侯是汉朝天子亲封,刘备也不好再加封,也就保留了汉寿亭侯的名号,但是为关羽扩大了封地,算是补偿。

也就是说,关羽的侯爵并不是曹操封的,关羽受用一生的其实是汉朝的封爵(表明自己忠于汉室),而刘备也并没有重新授予关羽封爵,也就不存在关羽不接受的问题。
这就是我的一些看法,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李小小白


关羽的这个汉寿亭侯含金量实在太高了,所以刘备就不给他另外封侯。关羽所封的这个汉寿亭侯,是他投奔了曹操之后,袁绍和曹操之间进行了三国之间关键的一战官渡之战。在这一战中,因为关羽斩掉了袁绍手下的大将颜良,所以立了大功。



后来曹操就上表天子,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这个侯的含金量相当的高。因为是汉献帝所封。汉献帝虽然当时是傀儡,但他毕竟还是天下人所公认的天子,他所封的爵位自然是含金量最高的,因为是由天子认证的。像刘备本来也是汉室宗亲,可惜大家都说他是骗子,一直到汉献帝认他是皇叔之后,人们才不那么说。



后来关羽又回到了刘备那一边,替刘备南征北战。刘备实力强大起来之后也封了其他人不少爵位,但是在三国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被封为侯爵。因为除非是篡位,否则的话一般人连公爵都不可能封,像曹操被封了魏公之后,甚至遭到荀彧这样的汉室大忠臣的反弹。也就是说,一般人是不可能封公的。



因此当时关羽所封的那个汉寿亭侯应该是比较高的了,再往上封已经无法再封了。因此,刘备就一直没有再给关羽加封爵位,而只是在职位上给关羽增加,像后来当了汉中王之后封官以为前将军。关羽死后,汉寿亭侯这个爵位,也由关羽的子孙一直传承下去,可见他们对这个爵味还是相当看重的。



我是平安读历史,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平安读历史


在刘备的阵营中,关是尊汉的,前期刘备是打着匡扶汉室的名义的。关大帝是认汉帝的,只是认为汉相是奸的。所以才会降汉不降曹呀。然后汉帝封的侯他是受的。他220死的,刘备还没有称帝,刘备是在关死后马上就称帝。做了三年皇帝。关羽生前,刘备就只算是一个地方的军阀,能给什么名号能尊于天子给的封号呀。应该说,关羽生前最牛的官号就只是这个汉寿亭侯了。


很多人有一个说法就是,关羽不死,刘备就不敢称帝,因为义薄云天的关大帝能跟刘备混就是为了他号称仁义的匡扶汉室。如果称帝,他在关大帝面前人设就崩了。别人都不会闹,关二爷可就不一定了。不可否认他非常看重这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