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的“蓉漂”,都有一段屬於“大中華區域”的故事


剛來成都打拼的年輕人

90%都會來到“大中華區域”

釋義:“大中華區域”,指容納眾多“蓉漂”的大源、中和、華陽及其附近片區組成的生活帶。


在“大中華區域”,火三輪和豪車齊開,摩天大樓和拆遷舊房並存,是城南最矛盾的板塊,也是高新最有生活氣息的街區。


城南的“蓉漂”,都有一段屬於“大中華區域”的故事


01

城南“蓉漂”的避風港


195路從自己身邊緩緩開過,李濤並不想快跑幾步去追車,等等就等等吧。因為在公交車上封閉而搖搖晃晃的二十來分鐘可以讓他暫時放空,想一些和工作無關的事,聽一聽音樂。


成都其他區的老百姓生活中那份屬於成都範兒的安逸、悠閒,在城南,真的特別少。


城南的“蓉漂”,都有一段屬於“大中華區域”的故事


李濤住的中和算是高新區時間過的最慢的地方,回家後沒什麼特別的娛樂方式,在床上躺著打打遊戲,雖然中和的娛樂活動並不豐富,但他希望,時間流逝的更慢一點,在自己合租的小屋能多待一會兒,下班後踏入這塊相比對岸顯得平靜的土地,就有一種安心感。一到上班時間,他就得回到恨不得每天48小時的節奏中。


城南的“蓉漂”,都有一段屬於“大中華區域”的故事


在高新區找了份朝九晚六的工作的王婧非常羨慕同在成都的大學室友,大學室友經常出差,把祖國的大好河山走了個遍,而自己則待在華陽一個合租屋裡,與室友們相顧無言。明明同是在成都,怎麼自己從來沒有好好感受過這座城市?她看著大學室友的朋友圈定位,默默點了個贊,不再說話。


城南的“蓉漂”,都有一段屬於“大中華區域”的故事


劉喬出了地鐵口,剛好趕上飯點,燒烤料的香氣混合著一絲油煙鑽進了鼻腔,狼牙土豆、涼粉涼麵、手抓餅、烤麵筋烤肉串,各有各的味道,且都不算貴。猶豫的瞬間,前面又多排了幾個人。


城南的“蓉漂”,都有一段屬於“大中華區域”的故事


劉喬從不羨慕金融城等地方的小資情調,她更喜歡老成都的人間煙火氣,這裡的套一價格是天府三街那裡的一半,除了房子老些沒什麼缺點;早上她會和同住一個小區的同事拼個火三輪,免去了堵車和繞路的煩惱,能多睡20分鐘;她不喜歡流水線式的工作餐,晚上一定拌碗涼麵混涼皮提回家,伴著新更的電視劇慢慢嘬完,才是對工作了一天的自己的慰勞。週末去早市買點新鮮便宜的蔬菜水果做飯,下午去公園散散步。


她工作在天府三街,卻覺得大源村才是自己的歸屬。


城南的“蓉漂”,都有一段屬於“大中華區域”的故事


剛來軟件園上班1個月,在嘗試過所有出行方式後,在華陽附近租房的設計師小張,就明白了一個道理:除了地鐵,單車是這裡最快的交通工具。


城南的“蓉漂”,都有一段屬於“大中華區域”的故事


小張還記得,第一天上班見到505路公交被人擁簇的時候,各個都身懷絕技,等了幾趟公交,也沒找到個下腳的地方。


不斷試錯,歷經坎坷,小張終於得出了既快又便宜的出行方式:騎車到地鐵站,乘地鐵到金融城,再騎車到公司。雖然流程繁瑣,但性價比最高。


下班也是如此。


他們的故事,是無數南門“蓉漂”的縮影。


2015年,雙流撤縣變區,把原本屬於雙流縣的華陽部分區域、中和、大源村劃到了高新區,“大中華區域”就此形成。


在日新月異的城南,大大小小的新型公司遍地開花,就業機會也如滿天星斗,甚至好些在市中心紮根多年的企業,也紛紛搬遷到城南,為這片區域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就業機會,來自成都四面八方的人遷徙到了這裡。


城南的“蓉漂”,都有一段屬於“大中華區域”的故事


在成都一路向南的開發浪潮中,一度被遺忘的華陽和中和,成了城南“蓉漂”的天堂。


對初到軟件園工作的年輕人來說,離得近,價格便宜的中和、華陽和大源村就成了理想的住所選擇地

,在“大中華區域”居住的時光,似乎也成為了高新區的上班族們人生中所必不可少的一段歲月。


租戶越來越多,“大中華區域”就成了高新區的“睡都”


每天早晨,城南白領和程序員們從“大中華區域”出發,騎上共享單車、坐上公交車、奔向地鐵站,30分鐘後,就化身國際城南的精英。


城南的“蓉漂”,都有一段屬於“大中華區域”的故事


夜幕降臨,他們帶著飢餓和疲憊回到租住處,享受小區周邊的低物價,好好地和朋友們扯龍門陣。


上班在高新,租住在“大中華區域”,一半是星光熠熠的夢想,一半是30歲之前想要實現夢想的動力。


相比起來,“大中華區域”本地居民的生活就愜意多了,手握幾套房產,租給來城南打拼的“蓉漂”。在程序員們還在修代碼的時候,本地居民的夜晚屬於廣場舞。


一邊是過著“雙城”生活的“蓉漂”,一邊是樂得清閒的本地人,共同組成了這個城南的理想地。


城南的“蓉漂”,都有一段屬於“大中華區域”的故事


02

生活本真的滋味

周圍的配套給力


比起被包圍在高新區各種“世界500強”“中國500強”,A、B輪融資的創業公司、新三板上市公司中,“大中華”這三個地方卻有種城南難得一見的老成都韻味。


你可以吐槽它的道路不寬、高峰期擁堵,但正是這種街坊式佈局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傳統的 “ 成都範兒 ” ,就這麼與國際化現代化和諧並存。


城南的“蓉漂”,都有一段屬於“大中華區域”的故事


晨起結伴買菜的老人,拿著包子油條的上班族,接孩子放學的自行車簍裡放著晚上要煮的菜,加班回家路上散發著誘人香氣的夜市菜餚……彙集成“大中華區域”人生活的最本真的樣子。


在這裡,你能看到城南為數不多的舊時房屋,縱橫向交錯的電線,帶著時代的氣息。


城南的“蓉漂”,都有一段屬於“大中華區域”的故事

大源

城南的“蓉漂”,都有一段屬於“大中華區域”的故事

中和


軟件園程序員們的“深夜食堂”藏在一條條小巷裡。


城南的“蓉漂”,都有一段屬於“大中華區域”的故事

大源夜市

城南的“蓉漂”,都有一段屬於“大中華區域”的故事

華陽美食街


火三輪是最受歡迎的交通工具之一。


城南的“蓉漂”,都有一段屬於“大中華區域”的故事


在寸土寸金的城南,大中華區域的物價讓在這裡生活的人幸福值都要高不少。


菜市場暗藏著高新區的人間煙火,生鮮肉味、蔬菜的泥土味、剁肉聲、吆喝聲浸潤其中,每一處景都是真實的生活。


豬肉攤的嬢嬢吆喝著:“都是新鮮的豬肉。”相比那些生鮮超市,這裡要更純粹。


城南的“蓉漂”,都有一段屬於“大中華區域”的故事


擺放的整整齊齊的蔬菜讓我們找回了生活的軌跡。


城南的“蓉漂”,都有一段屬於“大中華區域”的故事


天氣好的時候,在路邊支起幾張桌子,泡上一杯清茶,與鄰居打一下午牌。


城南的“蓉漂”,都有一段屬於“大中華區域”的故事


“大中華區域”是高新人的後花園,大源中央公園、天府公園、南湖公園……在綿延的綠道間漫步,邂逅一份沁人心脾的綠。


城南的“蓉漂”,都有一段屬於“大中華區域”的故事


在“蓉漂”們享受老成都韻味的同時,本地的居民也享受到了隔壁發展帶來的巨大紅利。


旺盛的人氣帶來了商機,城南的商業、醫療、教育、交通資源也被帶進了這片區域,妥妥滿足生活的更高需求。


大源坐擁世豪廣場、伊藤購物中心、建發鷺洲裡等商場,享受著頂級商業配套;藍潤置地廣場屹立於地鐵一號線華府大道站旁;喜港城購物中心的投運,給中和的商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城南的“蓉漂”,都有一段屬於“大中華區域”的故事

城南的“蓉漂”,都有一段屬於“大中華區域”的故事


2019年底地鐵5號線的開通,將華陽和大源的重要地標與主城區串聯起來,2020年即將開通的6號線一、二期經過中和板塊,陸肖站TOD帶來的紅利,將讓居住在中和的人生活更加便利。

城南的“蓉漂”,都有一段屬於“大中華區域”的故事

城南的“蓉漂”,都有一段屬於“大中華區域”的故事

“大中華區域”

它是城南人奮鬥的前沿

也是城南人懷念的“原鄉”


未來的大源村、中和、華陽

將跟隨高新區飛快的步伐迅速發展

一邊是煙火味的舊城老記憶

一邊是無限好的新城新未來

這裡無論是你居住的避風港

還是匆匆一瞥的地方

都是生活最值得期待的模樣


城南的“蓉漂”,都有一段屬於“大中華區域”的故事



- THE END -

圖丨部分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