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極簡美學 領先世界一千年

古代美學,到宋代達到最高,要求絕對單純,就是圓、方、素色、質感的單純。宋朝人用墨畫畫、燒單色釉瓷器。現在講極簡,宋朝就是最早的極簡。宋瓷器之美,體現了藝術中所謂之的“靜濁樸厚”最高境界。

宋朝極簡美學 領先世界一千年

南宋 官窰青釉葵瓣洗 香港蘇富比2018年10月3日以81,351,000港元成交


宋代官窯由官府直接營建,分北宋官窯和南宋官窯。北宋官窯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時才開始燒造,具體的窯址至今沒有發現。宋高宗南渡後,在臨安(今杭州)另設新窯,一個“置窯於修內司”,後又在“郊壇下別立新窯”。據分析,“修內司官窯”在杭州鳳凰山腳下,而“郊壇官窯”則位於杭州的烏龜山一帶。為了做出區分,北宋官窯被稱為“舊官”,南宋官窯就稱為“新官”。其中,“舊官”厚重,“新官”輕薄。龍泉仿官貢瓷主要是北宋滅亡(公元1127年)後宋高宗南逃、定都杭州(公元1138年)前這段時間,在龍泉大窯、溪口專貢南宋朝廷燒製的瓷器。宋趙彥衛《雲麓漫鈔》提供了一個線索:“青瓷器,皆雲出自李王,號秘色。又曰出錢王,今處之龍溪出者,色粉青,越乃艾色……近臨安亦自燒之,殊勝二處。”

宋朝極簡美學 領先世界一千年

南宋 龍泉窯仿官釉貫耳瓶 紐約佳士得2018年3月22日Lot 14850,以1,092,500美元成交


此書成於南宋開禧二年(1206),這時期龍泉已生產“粉青”瓷器,這和最近龍泉發掘所得材料相符,而前引《坦齋筆衡》則說龍泉只能生產粗厚的青瓷,所記應在此之前。《雲麓漫鈔》說“近臨安亦自燒之,殊勝二處”。那麼郊壇下官窯的精細品種,似應在開禧前不久開始生產。


龍泉大窯、溪口等處發現的黑胎器,釉面有開大紋片,也有開小紋片,除了一部分透明度特別亮的瓷片外,其他大部分器物和郊壇下官窯器無法區別,應是仿官窯的製品。龍泉燒製仿官器的原因可能是南宋宮廷對官窯瓷器需求量極大,僅臨安所燒,無法滿足,因此在龍泉部分地區以相同的原料,用相同的製作方法,燒造同類官窯瓷器。


宋朝極簡美學 領先世界一千年

南宋龍泉窯青釉模印菱形瓜稜式瓶,四川遂寧市博物館收藏


此外,也有可能由於宮廷使用這類瓷器,在士大夫階層也成為一種時尚,而有較大市場。因此龍泉某些窯場主競相仿製。這類龍泉仿官器,歷來未見文獻記載。1939年左右,因江西客商至龍泉才開始在溪口發現,據當地人回憶,1941年秋,曾被挖掘,上層是普通龍泉器,下層是黑色薄胎瓷。1950年代至1960年代,浙江省考古工作者對龍泉大窯和溪口進行了調查,證證實兩地都燒製這類仿官窯器。

宋朝極簡美學 領先世界一千年

南宋龍泉仿官花口瓶


此瓶造型優雅規整,通體起十稜,口及足呈外撇花瓣式,全身施青釉到底。為南宋典型的龍泉窯花口瓶。南宋龍泉窯在南宋中後期進入鼎盛期。其工藝標誌表現在石灰鹼釉配製成功,從而使青釉滋潤渾厚,厚而不流.


宋朝極簡美學 領先世界一千年


宋朝極簡美學 領先世界一千年

大阪美術俱樂部


可參考一件器形及尺寸與本器相若的官窯瓶,發掘於郊壇下遺址,著錄於1977年東京出版《世界陶磁全集–12–宋》,頁225,圖79號。另見一件略小的郊壇下瓜稜瓶,著錄於史彬士(編纂),《中國曆代陶瓷選集》,鴻禧美術館,臺北,1990年,編號43。佳士得2018春季拍賣會浮生閒趣專場,南宋龍泉仿官窯瓜稜花口瓶。

宋朝極簡美學 領先世界一千年

《世界陶瓷全集-12-宋》上的記錄

宋朝極簡美學 領先世界一千年

南宋龍泉仿官窯瓜稜花口瓶 香港佳士得2018年5月30日Lot 2918,以3,220,000港元成交。


四川省遂寧市金魚村窖藏曾出土一件形制相同的龍泉瓜稜瓶,窖藏定年1236年,見《封印された南宋陶磁展》,小田急美術館,東京,1998年,編號17號。亦見一件器形相同的龍泉壁瓶,背部平坦,為Falk珍藏,2001年10月15日於紐約佳士得拍賣,拍品477號。


龍泉青瓷胎質白中泛灰,堅硬緻密。南宋後期出現一種仿官窯產品,胎薄呈灰黑色,釉很厚,呈青黑色。這種仿官窯產品與其他產品在同一窯中燒成,數量僅佔裝窯量的10%,其價值高於其他產品。


北宋時期龍泉青瓷尚保留著仿越窯、甌窯和婺州窯的遺風,釉呈淺青色,薄而光亮。南宋中期以後,完全形成自身的特點,以粉青和梅子青釉著稱於世,這兩種釉是龍泉青瓷中最名貴的品種。從工藝學角度分析,粉青和梅子青釉是一種“石灰鹼釉”。這種釉瓶在高溫中粘度較大,流動性較小,適宜掛厚釉。這種厚釉層中含有大量小氣泡和未完全熔化的石英顆粒,當光線射入釉層時,釉面會使光線發生強烈散射,形成失透感,呈現出一種柔和淡雅如冰似玉的美感。相比較而言,梅子青比粉青釉層更厚,釉要分幾次上,須數次方能燒成,故傳世完整的十分罕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