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硬笔,以前喜欢赵孟頫的字,现很喜欢米芾,该选谁的字帖?

挥挥手一个人走


有选帖、临帖的意识,很好。从习作看,也确实在临学了。有一定基础,不错。

本人也是临学过赵孟頫和米芾的帖子。觉得对于行书的学习,这两位帖子,选得都很不错。赵孟頫的,笔法简明,较易入门;米芾的笔法丰富,结体灵活,难度较高,更具挑战性。

总的来说,选帖后,认真读帖、临写是关键。历代名家的帖子都值得学。但选自己喜欢的,先易后难,逐步提高,增加兴趣,更利深研。

以上作答,希望有用,共勉。

附发几幅本人的硬笔习作(中性笔书写)。


林默之健龙达人


你好,喜欢赵孟頫的字就练赵的字,喜欢米芾的字就练米芾的字,为什么非得选谁的字帖呢,做人“喜新厌旧”很正常,看得多了就烦了,肉吃多了也腻,所以要换换口味,这没有关系。

楼主的字还不错了,书法家很多,字帖很多,你大可以都尝试尝试,这不比娶老婆,你结婚了就不能再尝试别的了。书法天地广阔,大可以各种喜欢,选谁的字帖还不是看我们的心情,或者当下客观的条件。

所以不要纠结,到最后,你终究会找到自己“心中所爱”。

多说一句,练硬笔行书,学古人的字帖,你可以选《圣教序》,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我和大家一样,练书法的过程也是一直“喜新厌旧”,但寻得繁华三千,最终我还是回到《圣教序》里追寻自己最初的那种心动感。


设计师清华


硬笔书法比较容易体现汉字的形体结构美,但是不太容易表达笔画的变化。赵孟頫的行书拿来当做硬笔书法学习的范本,这个是可以的,但是如果采用米芾的字帖拿来当硬笔书法行书的范本,这一个就有点不太适当,不太适当的原因就是米芾,他讲究笔法的8面出锋,他的书体对笔画的变化很大。

而硬笔书法由于工具的硬的特性,是很难表现出它这一种笔画变化多端的形态来。

另外,我看了你上传的三张硬笔书法的习作,说一句很现实的话,你赵孟頫的行书学习的还不到位,特别是在书写时笔势之间还是很生硬,没有那种流畅之感,更谈不上赵孟頫的潇洒妍美的那一种风格。

因此,

如果一定要改变字帖,倒是建议可以去将王羲之的行书字帖拿来当做下一步的练习。米芾的字帖不太建议。



书法有云


这两位都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书法大咖,赵孟頫的书法结构符合大众审美情趣,大多数的人见了都会喜欢,就是那些没有书法知识的普通老百姓见了也会感觉这种字体好看、舒服。所以练习赵孟頫的书法,练好了会有很多人夸赞(那些不喜欢赵体字的人除外)。赵体字也是很有渊源的,他上朔二王,具有魏晋遗韵,那些喜欢标新立异的书法家就不喜欢赵体字。而米芾的书法又和赵体从风格上看不一样。你想学什么字体,也要根据你自己的审美观点去考虑,喜欢谁就去研究练习谁的书法,不要太在乎别人的观点。坚持练习,学会分析理解,就会有效果。



151陇上散人


练习硬笔,以前喜欢赵孟頫现在喜欢米芾的字,这种情况更我有些类似啊。那么你现在喜欢谁的字,就买谁的字帖练就好了,干嘛搞得好为难的样子。

练书法,特别是硬笔书法,不像古代女子嫁人,讲究从一而终。初学书法的时候,我们对书法了解的不多,审美能力、趣味也有限的很,这个时候其实选择的余地并不多。

上图是本人临赵孟頫《心经》

随着对书法碑帖、历史了解的多了,眼界也开了,看到优秀的法帖也多了,这个时候审美的趣味可能会发生改变,就是我们常说的喜新厌旧。

但是传统书法教育领域,经常会有一种说法,就是学一本字帖要把一本字帖吃透了,才好再换帖。这种说法,流传已广,当然有它自己的道理。但是若是你一直再写一本不是很喜欢的字帖,而旁边就放着一本很喜欢的字帖不能学,心里一定会受不了。这种练字也是很难坚持的。

试临米芾《蜀素帖》

关于这个问题,启功先生在书里曾经有过这样一段论述,还是很有道理的:

选择碑帖,哪个好?你最喜欢哪个就选哪个。也允许趣味变,我昨天喜欢这个,写一段时间觉得不对路,那我再换一个, 有什么不可以呢。 这是一种。 可有的人说, 你不要见异思迁, 即便非常不愿意写,你也得硬着头皮往下写。如果我换一个帖,那岂不是见异思迁了吗?有人就跟我说这话,我就拍桌子:我就见异思迁又怎样呢?又有什么原则、有什么了不起呢?只不过是换一本帖,换一本书,有什么不可以换着瞧呢?这是一种,帖可以由自己来选择,可以换。

但是,什么事情都要讲究个度,不能说这本字帖拿来练了3,5天就又烦了,又换了另外一本。这种换的太勤了也不可取。

当代著名书法家曹宝麟先生,曾经就以一手漂亮的硬笔米芾行书,在85年那届全国钢笔书法大赛中获得了特等奖。后来有人问曹宝麟先生,你米芾书法为何练的这么好?曹宝麟先生回答说:我练书法的时候,手头只有一本米芾的字帖,没有别的字帖可练,所以就练出来了。

因此,我建议这位朋友,如果真的喜欢米芾的行书,那就好好学习一下吧。一味死学一家固不可取,但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习态度也不能要。


翰墨今香


练习硬笔,能写赵孟頫的字体和米芾的字体,是高境界的临习,在这个过程中,要寻求到书法的法和书法遵循的规律,写赵体更好,写米体也可以,最终能否写自己的“既有法而又无法"的字体,是走向书法高原和顶峰的关键。


李行子


米芾的变化更多,更有个性,赵孟頫适合初学者,是比较规范,作为教科书临摹。要想有更高级的进步,可以研究一下米芾和二王。


晋军刚


就一句话,一个建议,学好学透一家,再去学习其它家才是正道,才是捷径,不然慌慌来,慌慌去收益也不多,空自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一点愚见,见笑了。


书法志


赵孟頫和米芾的风格不太一样,不过学习硬币学习米芾的意义不大,因为很多字是硬币体现不出来的,相对于赵孟頫比较好点


董振涛3


还是赵孟頫的字好些 他继承了王羲之部分笔体,经典力实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