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李隆基當上皇帝第一件事,就是幹掉姑姑太平公主?

qzuser214257048


古代皇家那點事,無非就是權力之爭,皇位、後位、太子位,個個都是燙手的香餑餑。而周圍聚集的一群餓狼,也個個都是雙眼冒著綠光,緊盯不放。

李隆基繼位後就幹掉了姑姑太平公主,可以說是繼承了李唐皇室的優良傳統。從唐朝建立,皇位的更迭就不是那麼平靜,我們從頭說起。

大唐建立之後,高祖李淵還未死,李世民就在玄武門之變中,殺死了太子李建成,逼迫李淵禪位,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太宗李世民還未死,嫡長子太子李承乾和嫡次子李泰又因為帝位交惡。李承乾在叔父李元昌、侯君集等一干人的支持下,準備刺殺魏王李泰,並武力叛變謀殺太宗李世民。結果,太宗第五子齊王李祐謀反牽連出了李承乾謀反案。李承乾和李泰皆被廢圈禁,原本無望的李治,在長孫無忌的支持下,被立為太子,登上了帝位。

高宗李治時期,就更不要說了,有一個武則天,就不要想皇室太平了。武則天先是為了登上後位,幫李治除去了長孫無忌等大臣。她又趁李治生病,代為理政,和高宗並稱“二聖”,有了稱帝的野心。李治去世後,武則天先立中宗李顯,又廢李顯立睿宗李旦,最後又廢了李旦,自己做了女皇。

武則天確定繼承人時,重新立了中宗李顯為太子。李顯趁武則天病危之際,在張柬之等人的支持下,發動了神龍政變,重新奪回了李唐江山。

李顯復位成功後,皇室卻一點都不平靜,鬥爭還在繼續。李顯非常信任與他患難與共的韋后,讓韋后一同處理朝政。同時,韋后的女兒安樂公主也被允許參與朝政,大權在握。

不能不說,唐朝的女人都是野心十足,淫亂的女人野心更足。安樂公主先是跟武崇訓私通懷孕,被迫下嫁。嫁人後,又和武崇訓的堂弟武延秀私通。安樂公主成為寡婦後,更是明目張膽,大肆包養情夫。唐朝被稱為“髒唐”,並非空穴來風呀。安樂公主不但淫亂,還希望李顯離她為皇太女,讓她來繼承帝位。

而安樂公主的母親韋后,野心也同樣越來越膨脹,竟然也想做第二個武則天。

安樂公主想要做皇帝,就要先除掉太子李重俊。李重俊為了自保,發動了重俊之變。很明顯,李重俊的策劃並不周密,雖然一起兵就殺了武三思父子,卻被阻擋在了玄武門之外。李重俊沒有好好學習他曾祖父李世民呀,太宗當年在玄武門外是何等的威風。最終,李重俊兵變失敗被殺。

中宗李顯死後,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一起草擬遺詔立李重茂為帝,並讓韋后作為皇太后臨朝處理政務,同時讓時為相王的李旦參政,互為牽制。而韋后想學武則天,安樂公主也想做皇帝,就準備發動政變,挾持李旦和太平公主,立韋后為女皇帝,安樂公主為皇太女。

李旦相對比較軟弱,原本武則天要重新立他為太子,被李旦推脫了。現在,被韋后的同黨一反對,李旦又準備放棄了。

此時的李隆基在幹嘛呢?他可是李旦的兒子,他也想做皇帝。安樂公主想立母為皇帝,自己做皇太女,然後繼承皇位。李隆基照樣想到了,而且是比葫蘆畫瓢,先下手為強。

李隆基根本就沒通知他的軟蛋爹爹李旦,就聯合姑姑太平公主,先發制人,發動了唐隆之變。李隆基率軍,多路並進,衝殺入了玄武門,一舉斬殺了韋太后、安樂公主,及其黨羽。原本此時已經支持李唐宗室的上官婉兒,也被李隆基所殺。玄武門,玄武門……看來在唐朝,是得玄武門者,得天下。

政變成功之後,李隆基才去告訴了他爹相王李旦。李旦聽聞消息之後,抱著李隆基大哭,抽噎著說:“宗社禍難,由汝安定,神祇萬姓,賴汝之力也。”這李旦壓根就沒想當皇帝呀,但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主持下,李重茂被迫讓位給了李旦。而李旦也再次成為了睿宗,第二次登上了帝位。

睿宗登基後,嫡長子李成器主動辭讓太子位,李旦就順水推舟立了李隆基為太子。李隆基已經成為太子了,為什麼還要殺太平公主呢?因為唐隆之變時,李隆基殺了跟太平公主交好的上官婉兒,已經跟太平公主有了嫌隙。而太平公主的野心也是越來越大。

太平公主試圖把控朝政,但她覺得李隆基過於精明能幹,妨礙了自己,就想除掉李隆基。由此也可見,李旦是有多麼的軟弱,就是一個十足的傀儡呀。

太平公主準備另立太子,就跟睿宗建議廢掉李隆基。同時,她還積極培植自己的黨羽,在李隆基身邊大量安插人員、耳目,並曾試圖毒死李隆基。

李隆基原本就是衝著帝位來的,自然也不會善罷甘休,同樣也想擺脫太平公主這麼強勢的對手。而李隆基和李旦畢竟是父子,李旦也越來越偏向於自己的兒子。

當時,朝中的大臣,多數傾向於支持太平公主,如七位宰相中的五位,就是由太平公主任命的。太平公主勢大,而李隆基又時刻被太平公主監視,這讓李隆基當時非常畏懼太平公主。李隆基甚至在自己的妃子楊良媛懷孕時,為了避免惹起太平公主的忌憚,準備用打胎藥打掉這個孩子。好在,這個孩子也是真龍天子呀,打胎藥無效,這娃在母親肚中,那是穩如泰山。

這個沒有被打胎藥幹掉的孩子,就是後來的唐肅宗李亨,安史之亂時發動了馬嵬驛事變,處死了楊國忠和楊貴妃,迫使玄宗李隆基禪位的那位。在唐朝,想要得個皇位真不容易呀。

到這裡,李隆基繼位後,立刻處死太平公主的原因已經很清楚了。太平公主勢大,而且又想除掉李隆基。那麼,李隆基繼位後,為了穩固自己的帝位,全面掌控朝政,除掉太平公主及其黨羽就是必須做的第一要務了。否則,太平公主不是可能,而是必然會聯合支持她的大臣,發動政變,推翻剛剛登基不久的李隆基。而事實上,李隆基繼位後,太平公主也在積極籌劃著廢除玄宗的陰謀。

當時的李隆基正值青壯年時期,也是一代賢君明主,自然不會優柔寡斷。因此,在登基的第二年七月,就聯合自己的親信大臣,發動了先天政變,開始大肆捕殺太平公主的親信。而太平公主,被迫逃入山寺,後被玄宗賜死於家中。


奕天讀歷史


李隆基為什麼要殺太平公主,這個問題要從好幾個方面來回答。



首先,李隆基並不是嫡長子,擁有第一繼承權的,應該是李隆基的哥哥,後來的宋王李成器。李成器不願意和鋒芒畢露的三弟爭奪天下,才主動讓出了太子之位,可是姑姑太平公主,比較支持相對軟弱的李成器,並在親哥哥李旦那裡說了一些李隆基的壞話,這點,讓李隆基很不滿。

其次,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聯手發動了唐隆政變,誅殺韋氏一族。在這場政變中,太平公主對年輕的李隆基,刮目相看,覺得他的能力很強,會成為自己的勁敵,所以之後一直針對他,同時,李隆基也對姑姑的老到,謀略,狠辣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雙方都把當時的盟友看作未來的對手,互相防範,所以,李隆基登基後,也不足為奇。

第三,睿宗李旦,對自己的妹妹非常信任,不僅封她為鎮國太平公主,而且還把很多朝廷要事交給她處理。幾名宰相大多都是太平公主的人,太平公主在朝堂上的實力很強大,已經嚴重威脅到了剛剛登基的李隆基的皇權。李隆基在唐隆政變中嚐到了先發制人的好處,面對權傾朝野,經驗老到的姑姑,他並沒有信心在朝堂爭鬥中,慢慢獲得最後的勝利,年輕的皇帝要的是快刀斬亂麻,於是,以有心算無心的李隆基最終取的了勝利,順利的誅滅了太平一黨,開啟了開元盛世的序幕。


腦洞大開的歷史


金玉其外的大唐。

1、赫赫有名的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唐高宗李治之女,她的母親可不得了,堂堂的明月當空照的武則天。太平公主先是下嫁表哥薛紹,估計這個薛紹是個美男子,不然很難入他的法眼,表哥因為謀反餓死在河南監獄後,太平公主再嫁武攸暨,這個武攸暨是母親武則天的堂侄。客觀地說,太平公主是我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不僅僅因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武則天的女兒,而且她幾乎真的成了“武則天第二”。



2、為何殺死姑姑?

在正常人的家庭裡,姑侄關係那絕對是非常親密的關係,姑姑一般都會拿著自己的侄子視同己出,但是在皇家,在利益面前,這種親情關係根本不值一提。李隆基是太平公主兄長李旦的兒子,太平公主和李旦都是武則天所親生,是親兄妹,她是李隆基的姑姑,是親姑姑,和母子關係只差一層,太平公主比李隆基大二十歲左右。太平公主跟她的母親一樣,也是個對權力有慾望和野心的女人。應該說,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也曾經是一個戰線上的朋友,不過戰鬥勝利後,翻臉相殺也是必然的,他們兩個人唯一一次站在統一戰線上,是韋后亂政的時候。兩人都是李家的兒女,他們不能眼睜睜的看著李唐王朝敗在一個女人的手中。不過韋后之亂被平定之後,太平公主跟李隆基也成了利益衝突,勢同水火的兩方。太平公主不想要讓唐睿宗立李隆基為太子,而李隆基也忌憚太平公主的勢力,害怕姑姑會危害他的利益,在當皇帝之前,兩個人的勢力都不足以消滅對方,終於,李隆基在登基之後,力量的天平發生了傾斜,李隆基終於瞅準了機會,殺掉了妄圖兵變謀反的姑姑太平公主。



智者說歷史


當兩個強勢的人碰到一起,必定是要你死我活的,特別是為了爭奪最高權力,在武則天的影響下,唐朝的幾位女人都有一顆不安定的心,有了武則天的榜樣,唐中宗李顯的韋皇后、女兒安樂公主還合謀毒死了李顯,在和李隆基聯合除掉韋后和安樂公主後,太平公主到達權力巔峰,因為李隆基不象他的父親李旦和伯父李顯那麼軟弱,自然要和太平公主相碰,兩人也就勢同水火了。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李顯和唐睿宗李旦的妹妹,武則天對李治的兒子們極力打壓,就算是自己所出也不客氣,可以說因為武則天的野心,李治的兒子們活的很苦,殺的殺,貶的貶,活著的人也整天提心吊膽的,總怕哪天死期到來,而對於太平公主,武則天卻非常寵愛,這也使得太平公主權力很大。

據說太平公主在幼年的時候遭到表哥賀蘭敏之的強姦,因為這件事也讓賀蘭敏之丟了榮華富貴和性命,本來賀蘭敏之這人就很荒堂,和自己的外祖母楊夫人也就是武則天的母親亂倫,又仗著得寵將已經定為太子妃的楊思儉的女兒強姦,武則天本來就很惱火,現在將自己最寵愛的女兒強姦,武則天就痛下殺手,將賀蘭敏之流放後又下令處死。


太平公主在第一段婚姻期間,倒也安分守己,沒有什麼不軌事件,所嫁的駙馬是城陽公主的兒子薛紹,兩人還生下了二子二女,不過婚後沒幾年,薛紹的哥哥薛顗參於唐宗室謀反,薛紹受到牽連,餓死於獄中。

過了兩年,武則天將太平公主許配給武修暨,為了讓太平公主嫁給武修暨,還特意把武修暨的妻子處死,太平公主在薛紹死後,可能是受到了刺激,在第二段婚姻期間大肆包養男寵,與朝臣通姦,武則天寵愛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也很懂的做人,將自己的男寵張昌宗進獻給武則天。

在武則天時期,對於這位愛女,武則天也經常和她商議政事,這也使得太平公主“喜權勢”,不過太平公主也很畏懼武則天,並沒有恃寵而驕,行事還是很低調,只是躲在幕後,武則天雖然不允許女兒公開議政,但太平公主還是獲得了不小的權力。

在武週末年,因為皇嗣問題,武李兩家矛盾尖銳化,太平公主雖是武家兒媳婦,不過還是站在李家這邊,而太平公主昔日的情人張昌宗害死了太平公主另一個情人高戩,使得太平公主對二張也憤恨不已,公元705年,張柬之等人擁護著李顯發動了政變,誅殺二張脅迫武則天退位,太平公主也參與其中,因為有功而受封“鎮國太平公主”,政治上也從幕後走到了臺前。


李顯雖然坐上了皇帝的寶座,卻是生性懦弱,使得他的妻子韋后和女兒安樂公主也想成為武則天第二,勾結武三思等人專政亂權,把朝廷弄得烏煙瘴氣,而安樂公主和太平公主成為了政敵,還曾經想利用李重俊事件害死太平公主,韋后和安樂公主雖然有成為武則天第二的想法,能力卻不知道差了多少,兩人還傻傻的將自己權力的保護神李顯毒死,眼見李唐又出現了危機,太平公主與李隆基密謀,兩人聯手發動了“唐隆政變”,誅殺了韋后集團。

這場政變將韋后集團剷除,也將李旦擁上了皇位,立下了大功的兩個人都得到了好處,太平公主晉封萬戶,地位更加顯赫,李隆基被封為皇太子,李旦有什麼事情都要問宰相:“這件事和太平公主商量過了嗎?”“與三郎商量過了嗎?”


兩位哥哥的軟弱,讓太平公主得以干政,並且得到太平公主舉薦平步青雲擔任要職的人不可勝數,權傾朝野的太平公主為了達到長期的權勢地位,知道年輕的李隆基不好控制,就開始對李隆基下手,想要另立一個懦弱聽話的人當太子,以後好成為她的傀儡,太平公主先是散佈流言說李隆基是庶子不應當被立為太子,還把宰相邀截到宣政殿光範門內,明目張膽的勸宰相更易太子,還在李隆基身邊安插了很多耳目,這些種種行為讓李隆基很是不安,自然對太平公主懷恨在心。

712年,有慧星出現,太平公主藉機說這是皇太子李隆基要奪權的徵兆,本想著以此陷害李隆基,讓李旦廢掉李隆基,沒想到唐睿宗李旦雖然軟弱,卻並不昏庸,看到太平公主和太子之間的鬥爭愈演愈烈,怕這樣下去大唐江山又要大亂,就借勢把帝位讓給李隆基,自己當了太上皇,只是仍然掌握了朝政大權,這樣還可以保護太平公主。


對於妹妹和兒子,李旦都不想傷害,本以為這樣可以緩和兩人之間的矛盾,沒想到反而加劇了兩人的矛盾,這是因為太平公主的勢力過於龐大,朝中七位宰相有五位是出於太平公主的門下,文臣武將有一半以上依附於她,看到李隆基當了皇帝,太平公主並沒有收手,反而加速謀逆,還策劃對李隆基下毒。

面對太平公主的圖謀不軌,沉穩的李隆基在積蓄好力量後果斷出手,決定先發制人,713年,李隆基親率李令問、王守一、高力士等人帶兵,先殺了太平公主黨羽左右羽林大將軍常元楷、李慈,控制了羽林軍,接著殺了宰相岑羲、蕭至忠,將太平公主的黨羽誅殺殆盡,太平公主見大勢已去,逃到山寺,三天後返回,李旦為太平公主求情恕其死罪,被李隆基拒絕,最後賜死於家中,李隆基也得以掌握了皇帝應有的權力。


歷史紅塵


關於這個問題請聽我慢慢道來。

太平公主是李治和武則天最小的子女,因為受到父母和兄長所有人的疼愛。8歲時為給去世的外祖母祈福,出家為女道士,所以“太平”是她的道號。後來吐蕃使者前來求親,並點名要太平公主,李治和武則天不捨得這個最疼愛的女兒,於是修建太平觀讓其入住,以太平公主已經正式出家為理由拒絕。

久之,主衣紫袍玉帶,折上巾,具紛礪,歌舞帝前。帝及後大笑曰:“兒不為武官,何遽爾?”主曰:“以賜駙馬可乎?”帝識其意,擇薛紹尚之。假萬年縣為婚館,門隘不能容翟車,有司毀垣以入,自興安門設燎相屬,道樾為枯。

多年後,成年的太平公主穿上武官的服裝在李治和武則天面前跳舞,兩人都大笑,說:“你又不是武官,穿成這樣幹什麼?”太平公主回答:“將它們賜給駙馬可以嗎?”

李治明白了太平公主的意思,選擇了自己的親外甥薛紹為駙馬,並舉行了盛大無比的婚禮。沿途的樹木都因為照明的火把而烤焦,婚車太大以至於無法進入婚館,只能把圍牆拆除。

因此太平公主很可能是歷史上少有,可以自己選擇駙馬的公主。婚後的太平公主循規蹈矩,夫妻和諧,與後來的作風完全不同,可見這段婚姻是非常幸福的。

但幸福的婚姻只持續了7年,公元688年,薛紹的兄長薛顗參與李衝謀反被殺。本來薛紹與此事無關,但可能武則天並不滿意薛紹,藉此將他杖責一百,並投入監獄,不久後就餓死在了獄中。

而這時候太平公主的小兒子才剛剛滿月,此事對太平公主的性格和政治立場有了很大的影響。

後來武則天想將太平公主改嫁給自己的外甥武承嗣,但因為太平公主對其不滿意作罷。最後,太平公主嫁給了武則天的堂侄子武攸暨。而武則天也在太平公主婚後兩個月正式登基稱帝。

婚後的太平公主雖然為武攸暨生了兩子,兩女,但作風與第一段婚姻時完全不同,開始大肆包養男寵,和朝臣通姦。連武則天的男寵張昌宗都是太平公主進獻的。

武則天登基後,覺得太平公主長相、性格各方面都很像自己,所以私底下一直和她商議朝政。只是因為武則天的強權,讓所有子女都非常畏懼,所以太平公主一直還是比較低調。

然而太平公主雖然是武則天的女兒,武家的媳婦,但更是李家的女兒,所以實際上太平公主是李家的支持者。

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太平公主參與宰相張柬之的兵變,誅殺武則天的男寵張昌宗、張易之,逼武則天退位給太子李顯。太平公主也因為此功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

實際上,李顯的繼位我認為是武家集團和李家集團相互妥協和支持的結果,而他們共同的敵人就是張昌宗、張易之。因此此次兵變後,武家勢力並沒有得到清洗,反而由太平公主繼承,並開始由幕後走向了前臺。

此時的太平公主已經轉變為了武家和李家兩個勢力在明面上的共同代表,她特殊的身份維持著這個權利的平衡。只要太平公主還在,這個局勢就會一直維持下去。

但是李顯這個被推上來的皇帝,政治能力顯然並不合格。他登基後任命韋氏為皇后,並允許她參與朝政,卻不信任張柬之等功臣,同時將女兒安樂公主嫁給武三思之子武崇訓。而韋皇后本人又和武三思關係曖昧,從而利用其力量左右朝政,希望成為武則天第二。

李顯本人則完全被架空,看來他是一個典型的出身強勢母親家庭的媽寶男。

景龍四年(710年)六月,李顯突然中毒身亡,後世傳說是韋皇后母女二人合謀所為。但在《舊唐書·后妃傳》中記載:

六月,帝遇毒暴崩。時馬秦客侍疾,議者歸罪於秦客及安樂公主。後懼,秘不 發喪,引所親入禁中,謀自安之策。

很顯然,史官是用這種記錄方式表達了對韋皇后毒殺中宗李顯的懷疑。掌握權利時間尚短,還沒有形成自己勢力的韋皇后,實際不大可能毒殺自己的權利來源,更何況還有太平公主這個無法戰勝的強敵。

我倒是猜測是太平公主為了剷除尚未壯大的韋皇后,將自己的哥哥毒殺或者是意外或者是其他人所為的可能性更大些。

此後太平公主為了繼續保持平衡,和上官婉兒一起草擬遺詔立李重茂為太子,相王李旦輔助,韋皇后參與政事。但是韋后一黨想要封李旦為太子太師以此架空他,獨攬大權。

這打破了太平公主的平衡計劃,而此時相王的第三子李隆基是一個非常像他曾祖父李世民的人,他敏銳的察覺到機會的到來。他首先秘密培植自己的力量,同時又私下和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聯繫並得到支持。

李顯死後一個多月時間,李隆基在太平公主的支持下,率領禁軍攻入宮中,斬殺韋后、安樂公主及上官婉兒等人,並全城搜捕誅殺韋氏集團成員。

李隆基憑藉此次政變不僅將自己的父親相王李旦推上了皇位,更是掌握京城的兵力,順利繞開嫡長子繼承製度,以第三子的身份成為皇太子。

而太平公主因為在此次事變中支持李隆基,其權利也達到了頂峰,朝中7個宰相,有5個出自其門下。李旦朝政有什麼問題也是先問太平公主,然後在問李隆基,但慢慢更加倚重李隆基。這也導致了兩個人之間的利益衝突。

太平公主希望的是同時掌握武家和李家,在朝廷中維持均衡,以此維護自己的權利;而李隆基逐漸壯大的勢力,以及凸顯出現的能力,隱隱有大權獨攬的趨勢。

這讓太平公主感到了威脅,於是希望廢掉李隆基,改立性格比較軟弱的長子李成器為太子,甚至為此公然暗示宰相們改立太子,但被宋璟拒絕。

姑侄間愈演愈烈的鬥爭,讓睿宗李旦越來越不安,在妹妹和兒子之間,李旦最終選擇了讓位給兒子希望緩解他們之間的矛盾,但對太平公主不做任何處置。看來老李家的政治智商全部隔代遺傳到李隆基身上了,李旦和他哥哥一樣是個好人,卻都不能當皇帝。

李旦的這個決定,使得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間的矛盾徹底爆發。太平公主與親信開始密謀奪取李隆基的兵權,並將其毒殺。而李隆基更是決定先發制人,命王毛仲武裝家兵三百餘人,誅殺太平公主的親信。

太平公主見親信盡數被殺,不得不逃入佛寺躲避,三天之後才返回,並由太上皇李旦出面請李隆基恕其死罪,但遭到李隆基的拒絕,最終太平公主被賜死在家中。

從此李隆基真正的徹底完全的掌握了政權。


潘不安講究史


唐中宗去世後,太平公主幫助李隆基發動了唐隆政變,誅殺了政敵韋后和安樂公主,可是李隆基當上皇帝后,立刻就除掉幫助自己上位的堅強助手太平公主。這是怎麼回事呢?

(太平公主劇照)

一、從小喜好權勢。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40歲時所生,她漂亮聰慧,不管從性格還是相貌上來說,都很像武則天。因此,她深得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寵愛。

以至於吐蕃王聽說她美貌,都派使者前來求婚,想要迎娶她。武則天和李治一方面為了維護民族大團結,不好拒絕吐蕃王的求婚;另一方面又不願意愛女遠嫁,所以建了一座道觀,藉口她已出家,才算回絕了吐蕃王。

有美貌還有聰慧。有一次,太平公主穿著武官的朝服跳舞給李治和武則天看,把他們逗得哈哈大笑。武則天笑著說,你又做不了武官,為何要打扮成這樣?太平公主說,既然如此,那就把它賜給駙馬吧。

武則天和李治才知道太平公主想嫁人了,於是趕緊給她認真挑選駙馬。

不過,漂亮也罷、聰慧也好,這些都只是她的資本,她和武則天最相似的一點,那就是“喜權勢”。也正因這一點,武則天見她,如見到年輕時的自己,常常讓她參與政事商議。

太平公主很懂得進退。武則天在世時,雖參與了不少政事,但她卻從不外洩政事,為人也極為低調。因此,很少有人知道她在政事上的卓越能力。

(李顯劇照)

二、參與神龍政變。

武則天晚年病重後,召回了廬陵王李顯,將他復立為太子。

但武則天最寵愛的男寵張昌宗和張易之卻趁機把持朝政,禍亂朝綱。

由於張昌宗曾誣告太平公主的情人司禮丞高戩,太平公主與他們有私仇。再加上太平公主在政治上一向擁護李唐王朝,所以她佯稱二張謀反,和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誅殺了張宗昌和張易之二人,並逼迫武則天退位。李顯因此成功復辟,再次登上帝位。

這次政變成功,讓太平公主得到不少好處,她不光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食邑也增加到5千戶,已經大大超過親王的待遇。

除此外,她還從幕後走到了政治前臺,得到李顯的處處禮遇。在政治上,李顯也多與她商議。

由於太平公主多謀善斷,在政治上很有謀略。因此,她也讓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有所忌憚,不敢肆無忌憚地奪權。

當太子李重俊被逼謀反後,安樂公主便羅織罪名,陷害太平公主,想趁機除掉她。所幸朝臣進諫,李顯又不願意被世人指責他容不下妹妹,所以才沒有追究。但自此後,太平公主和安樂公主便勢不兩立了。

(李旦劇照)

三、發動唐隆政變。

公元710年,由於有人在李顯面前密告韋后與人私通的醜行,韋后擔心李顯問罪,於是和安樂公主合謀,毒死了李顯,擁立16歲的李重茂繼位。

隨後,韋后在重要的崗位上安插了韋氏子弟,準備等時機成熟,便效法武則天做女皇帝。

太平公主素來與韋后和安樂公主不睦,於是聯合相王李顯的第三子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誅殺了韋后和安樂公主,

緊接著,太平公主又逼迫李重茂將帝位禪讓給相王李旦。

這一次,太平公主功勞巨大,因此她得到的封邑達到了萬戶之多,成了整個唐朝時期,公主封邑最多的一個。

由於李隆基的功勞也很大,因此被李旦立為太子。太平公主則成了李旦的政治顧問,在朝中享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甚至在議事時,都和李旦平起平坐,不用行禮。

對於朝中政務,李旦從不立刻下決定。他總是先問太平公主和太子是什麼意見,得到準確的回覆後,他才做出決定。

只要太平公主想達到的目的,李旦從來都不反對。所以人事任免和提拔都憑太平公主決定。這樣一來,依附她的人眾多,一些重要職位上幾乎都是她提拔起來的人。太平公主權勢熏天,甚至超過了李顯。

(李隆基劇照)

四、姑侄反目成仇。

手掌大權的太平公主離皇位近在咫尺,她敏銳地感覺到身為太子的李隆基,並不是個甘於任人擺佈的人。因此,一心想保住權勢的太平公主,便四處散播謠言,稱李隆基非皇帝嫡子,不該享有繼承權。

除此外,太平公主還在李隆基身邊安插了許多耳目,替她監視李隆基,隨時向她彙報李隆基的言行舉止。這讓李隆基頗為不安,處處謹慎,才沒給太平公主留下話柄。

不甘心的太平公主,又在李旦面前誣陷李隆基結黨營私,稱滿朝文武都歸附於他。不過由於韋安石的諫言,李旦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太平公主的陰謀才沒有得逞。

隨後,太平公主又暗示宰相們,希望他們上奏改立太子,可是,沒能得逞。

無奈之下,太平公主找來一個會識天象的人,讓他對李旦說,天上出現慧星,說明將有除舊佈新的事情發生。這意味著,皇帝將要退位讓賢,把帝位禪讓給太子。

太平公主深知,皇帝一旦大權在握,很難放手,更不容別人覬覦他的皇權,哪怕是太子也不行。

太平公主這樣做,顯然是看了不少史書,所以有這樣的判斷。

哪知道,李旦竟然和古代那些皇帝不一樣,他聽了那席話,沉思了一番後,竟真的遵天象,將帝位禪讓給李隆基了。

五、事敗遭到誅殺。

太平公主沒想到弄巧成拙,眼看李隆基登上帝位,心裡愈發擔心所擁有的一切都會成為水中月鏡中花。於是一不做二不休,糾集了一批平時依附她的朝臣,準備發動政變,推翻李隆基。

另外,太平公主為了以防萬一,又買通李隆基身邊的宮女元氏,讓她在李隆基的飲食中投毒。

然而,依附太平公主的人中,多是一些趨炎附勢之人,所以他們反而將太平公主打算髮動政變的事情,密告給了李隆基。

李隆基本就對太平公主專政擅權非常不滿,現在得知她又要發動政變,於是先下手為強,誅殺了那些參與政變的黨羽,隨後賜死了太平公主。

自此,李隆基解除威脅,皇權得到了鞏固,唐朝因而走向開元盛世。

(參考史料:《新唐書》《資治通鑑》)


張生全精彩歷史


電視劇《太平公主》大熱的時候,“瑪麗蘇”這個詞還沒有流行起來。太平公主的愛情和交際圈,遠沒有電視劇之中那麼唯美。當然,李隆基也不可能愛上自己的姑媽,更不可能對太平公主說出“您是最完美的女人”這句話。

太平公主一生並不太平,這要從她混亂的童年說起。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和李治的小女兒,武則天一共生過兩個女兒,如果史書沒有冤枉她,第一個女兒是被她親手掐死的。武則天對這個小女兒極盡寵愛,按照她自己的話,太平公主和她非常像。《舊唐書》之中對太平公主外貌的描寫是“豐碩,方額廣頤”。武則天說的不僅僅是太平公主的外貌,而是她熱於權術,喜好參政的性格。

武家的人倫關係亂到令人咋舌,武則天的母親和外孫賀蘭敏之私通,武則天的姐姐和高宗私通,武三思和弟妹韋后私通,賀蘭敏之成人之後玷汙了太子妃楊氏,武則天自己也是男寵成群……太平公主從小耳濡目染,最可怕的是,太平公主剛剛8歲的時候,可能已經在外婆家被賀蘭敏之玷汙(《舊唐書·賀蘭敏之傳》),武則天對母親和外孫私通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動到自己的女兒,她忍無可忍,就將賀蘭敏之給弄死了。

在這樣畸形的大環境之下,太平長大了。她和薛紹的婚姻並非因為她的一見鍾情,而是源於吐蕃的和親。武則天不想讓自己的女兒前往吐蕃和親,無奈之下遵從了李治的選擇,將太平公主許配給了薛紹。

薛家是大家族,武則天剛開始看不上薛紹,原因是薛紹兄弟的妻子並非貴族。武則天這種想法是極為諷刺的,因武家本就是個地位地下的小族,武則天的父親是個木材商而母親楊氏根本不知來自何處,為了給自己的臉上貼金,武則天曾說楊氏是隋朝宗室的後代。無論武則天怎麼挑三揀四,太平公主還是和薛紹成婚了,婚禮極度奢華,據說路上的宮燈多得燒焦了樹,為了運送大量的嫁妝,把縣衙的牆都給拆了。

薛紹和太平公主婚後7年生了四個孩子。這一年武則天納了新寵馮小寶,逼得薛紹認馮小寶為叔父,薛紹不從,他本是大家族出身,覺得這是在侮辱門楣,薛家兄弟意圖謀反,事情敗露之後,薛紹被武則天關進牢裡活活餓死。

太平公主失去了丈夫,她埋怨武則天,無論武則天給她多少賞賜她都不言謝。而一直對薛家不滿的武則天正好乘機給太平公主找了武家子弟武攸暨,武攸暨是有妻室的,武則天就毒死了他的妻,逼兩人結婚。太平公主和薛紹在一起的7年之中並沒有豢養男寵,也不醉心於政治。但嫁給武攸暨之後,她徹底變了一個人。

太平公主一生參與過三次大政治事件,第一件就是替武則天解決了驕縱的男寵——假和尚薛懷義。薛懷義本並不姓薛,武則天為了讓他冒充大族才強迫他姓薛的。太平公主當時殺薛懷義是什麼心情?可能是想到當年武則天因為薛紹的清高自傲而痛下殺手,可能是想到丈夫在牢中活活餓死的淒涼,想到這骯髒的男人也配姓薛……太平公主讓一群宮中夫人將薛懷義亂棍打死,屍體燒成灰,後混上泥燒成磚砌牆。

對薛懷義的殘忍狠毒,實際上是太平公主的另一種報復。但在武則天當政時期,太平公主知道她的權勢絕對不容侵犯,所以太平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尋歡作樂,斂娶財富之上。

公園705年正月,太平公主第二次參加政變,這是著名的“五王政變”,五位異姓王聯手殺了武則天的男寵張氏兄弟,改“周”為“唐”。太平公主對於朝局的把控是很精明的,她看出了武則天的頹勢,在此次政變之中才顯示出了積極幫助的態度。二張死後,太平公主來到武則天的床前,勸說她寫下了傳位遺詔。

中宗李顯即位之後,太平因功被大肆封賞。不久之後,韋后想要效仿武則天稱帝,710年,聯合女兒安樂公主殺死李顯。

當時的太平公主因為情夫崔堤和上官婉兒鬧翻,上官婉兒投靠了韋后。李顯駕崩之後,傀儡皇帝李重茂登基,韋后垂簾聽政。太平公主聯合李隆基發動政變,一舉誅殺了韋后和安樂公主,並且以長輩的身份將李重茂趕下皇位,擁立李旦登基。太平公主為何這麼做,因為她是李家人,武家媳婦,誰掌權都可以,外姓,張家、韋家,堅決不行。

李旦登基之後對太平公主更是感激,對她和她的兒子們大加封賞,太平公主權傾朝野。李旦非常依賴太平公主,但凡朝中大事都要和太平商量,朝中大臣大部門出自公主門下,公主府宛若一個小朝廷。

當年李隆基因為被太平公主選中誅殺韋后有功,李旦登基之後封他為太子,在朝中逐漸有了自己的黨羽。太平公主那時候對權力已經極為依賴,她即便沒有女王之心,也想要把控朝廷命脈。她清楚果敢英明的侄子李隆基早晚會成為自己的阻礙,所以三番五次提醒李旦將太子廢除,甚至曾經想要下毒毒死李隆基。但李旦太過平庸,根本無法阻擋自己的兒子,最後因為忍受不了朝政的繁瑣,直接將帝位禪讓給了太子。

對於李隆基而言,太平公主當年“點將”有恩,她除了韋后,讓李旦即位,才有了李隆基登基的這一天。但太平公主在朝中紮根太深,曾對李隆基動過殺念;她貪得無厭,在民間橫徵暴斂,百姓怨聲載道;她以金錢收買人心,將朝堂弄得烏煙瘴氣……

李隆基畢竟不是昏庸的帝王,他登基之後一定會肅清太平公主的勢力。太平公主等不了李隆基先出手,打算起兵造反。長子薛崇簡對太平公主的所作所為很是不安,勸她放棄計劃,結果遭到太平公主的毒打。

豈料這個時候武攸暨突然去世,太平公主的出兵計劃被耽擱。公元731年,李隆基先發制人,擒獲了太平公主的家人和親信。太平公主狼狽逃竄,躲入南山三天,求李隆基放她一條生路。李旦出面為太平求情,但李隆基殺意堅決,太平公主被賜死在公主府。她所有的家人之中,唯有薛崇簡一脈活了下來。

太平公主因為武則天享盡榮華,得盡權勢,卻悲慘而死。試想如果武則天沒有因為一己私慾殺死薛紹,太平公主是否會安享晚年?宣城公主的丈夫和薛紹一樣因為觸怒武則天被殺,宣城公主一直平靜得活著,後來得到了李顯、李旦和李隆基的善待。所以太平公主的悲劇一方面是武則天造成,一方面也是她的性格所致。

因為她和武則天太像了。


木劍溫不勝


唐玄宗李隆基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美女殺手,在他奪取最高權力的過程中,就殺死了伯母韋香兒、上官婉兒,堂姐安樂公主,姑母太平公主等權傾天下的美女。

唐玄宗李隆基晚年遇到安史之亂,又殺死親侄女榮義郡主(安祿山的兒媳)與安祿山的妻子康夫人,馬嵬驛兵變唐玄宗李隆基又被迫處死心愛的絕代佳人楊玉環。

至於唐玄宗李隆基在繼位以後為什麼要殺死姑母太平公主,主要是為了爭奪最高權力。

公元710年6月,推翻武則天的武周王朝恢復唐朝的唐中宗李顯突然去世,傳言是被皇后韋香兒與她的女兒安樂公主等人毒死的,雄心勃勃的韋香兒想效仿武則天做女皇帝,安樂公主一直想做皇太女,韋香兒立年幼的李重茂為皇帝,她自己垂簾聽政,並派韋家子弟掌握兵權,大唐王朝再次面臨滅亡的危險。

在大唐王朝岌岌可危的情況下,太平公主聯合侄子李隆基密謀發動兵變。

公元710年7月,李隆基帶領親信發動唐隆政變,太平公主也派兒子薛崇簡等參加兵變,並與閨蜜上官婉兒裡應外合,把皇太后韋香兒、安樂公主等人斬首示眾,李隆基又趁機斬殺上官婉兒,以剪除姑母太平公主的羽翼。

唐隆政變以後,太平公主又親手廢掉唐哀帝李重茂,擁立唐睿宗李旦,掌握了朝政大權,太平公主從此與皇太子李隆基由盟友徹底變成政敵。

太平公主企圖廢掉皇太子李隆基獨攬大權,但唐睿宗李旦卻把皇位傳給唐玄宗李隆基,自己做太上皇。

唐玄宗李隆基繼位以後,朝政大權仍然掌握在太上皇李旦與太平公主的手裡,唐玄宗手下的七個宰相有五個是太平公主的親信,另外兩個是太上皇李旦的親信,禁衛軍將領也都是太平公主的黨羽,太平公主還派宮女企圖毒死唐玄宗李隆基。


公元713年,在命懸一線的情況下,唐玄宗李隆基決定先下手為強,發動先天政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處死忠於太平公主的幾個宰相與禁衛軍將領,逼太上皇李旦還政,至此唐玄宗李隆基完全掌握了最高權力。

大勢已去的太平公主向哥哥太上皇李旦求饒,想保住性命,可是此時唐朝的最高權力已經完全掌握在唐玄宗李隆基手裡,她的哥哥李旦愛莫能助,最終李隆基下令處死太平公主與她的子女,太平公主的四個兒子中只有支持李隆基的薛崇簡沒有被殺。


厚德載物49847


在古代歷史上的權勢爭鬥中,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唐玄宗李隆基與太平公主這對姑侄的鬥法就是鮮活的例子。太平公主與李隆基在唐隆元年(710年)六月攜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了韋后和安樂公主。


太平公主親手將少帝李重茂拉下皇位,將李隆基的父親相王李旦推上皇位。但在睿宗李旦退位、李隆基登基為帝的次年,太平公主就被侄子李隆基賜死家中。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對曾經並肩戰鬥的緊密盟友最終公開決裂,到了置彼此於死地的地步?答案就是他們彼此都觸動了對方的“奶酪”——權力。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最小的女兒,深受帝后的寵愛。當時吐蕃人請求與唐王朝和親,但李治與武則天捨不得唯一的女兒遠嫁,為推脫和親,就為太平公主修建了太平觀,讓她當道士去了。當然,這只是掩人耳目的權宜之計。

太平公主共有兩段婚姻。她真正地參與朝政是在她第二次婚姻之後。 太平公主的第一任駙馬是她的表兄薛紹。薛紹出身高貴,母親是高宗李治的同母姐姐城陽公主。婚後的太平公主生兒育女,生活平靜幸福。


高宗李治死後,武則天對李唐宗室大肆打壓,加緊了稱帝的步伐,激起李唐皇族的反抗。在鎮壓越王李貞和琅琊王李衝父子時,駙馬薛紹和哥哥薛顗牽連其中。

對於薛紹是否真正參與謀反,有關史料的說法一。最後武則天不管女婿是否冤屈,不顧太平公主的苦苦哀求,還是把薛紹活活餓死在獄中。

薛紹死後,武則天為女兒太平公主挑選的夫婿是孃家武家的侄子。先是挑了武則天哥哥武元爽的兒子武承嗣,太平公主沒看上眼。後來太平公主就挑中了武則天的堂侄武攸暨為婿。


第二次婚姻之後的太平公主開始參與朝政,展現出遺傳自母親武則天的果敢決斷、足智多謀的政治才幹。 在剷除薛懷義、來俊臣的行動中,太平公主一手操刀,動作乾淨利落。她還投母親所好,將自己包養男寵與母親分享,張昌宗就是她推薦給武則天的。武則天對這個有才能又有“孝心”的女兒喜歡得可是不得了。

太平公主雖是武家的兒媳,卻心屬李家陣營。在武則天晚年重病之時,以張柬之為首的五大臣聯合太平公主、相王李旦等,發動“神龍政變”,殺死了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倆,逼迫武則天退位。

神龍政變的第四天,太子李顯再次登上皇位,江山終回李氏皇族。在政變中立下大功的太平公主與哥哥相王李旦被中宗李顯大加封賞。太平公主被冊封為“鎮國太平公主”,還被恩准開府設官。要知道,在唐朝只有親王才有這種待遇的。可見太平公主在當時聖眷是多麼盛隆。


李顯對相王李旦也不薄,加封其為“安國相王”。後來李顯又要冊立李旦為皇太弟,被李旦婉拒。

在李顯主政期間,皇后韋后及其女兒安樂公主奢侈無度,干預朝政。安樂公主開府設官,權勢煊赫。她還曾要求父親李顯立她為皇太女。

朝廷在這母女的亂政下,功臣遭到清洗,太子李重俊惴惴不安起兵政變,一派亂象。

景龍四年(710年)六月,中宗李顯被韋后投毒暴斃。在韋后的操作下,年僅16歲的中宗第四子李重茂被立為帝,韋后臨朝稱制,這一切似乎都在複製武則天當年奪權的故事。

為制衡韋后奪權,太平公主也是費盡心思。她曾設想讓相王李旦參知政事,以分散韋后的權力。但這個設想由於韋后一黨的阻撓而落空。


於是,太平公主聯手相王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發動了唐隆政變,誅殺韋后、安樂公主,剷除了韋后一黨。韋后親立的傀儡少帝李重茂也被太平公主趕下皇位,李隆基的父親相王李旦被擁立為帝。在政變中立下大功的李隆基被立為太子。

由於共同的利益,唐隆政變使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這對姑侄暫時走到一起。政變後,李隆基的政治聲望日漸高漲,對太平公主的權勢造成威脅。這姑侄倆開始互視對方為最大對手,展開數度交鋒。

太平公主首先出招。由於李隆基是睿宗李旦庶出的第三子,他前邊還有李旦的嫡長子李成器。而李隆基被立為太子,這在立嫡立長的古代是名不正言不順的。太平公主抓住這點在朝廷中大造輿論,以圖改立太子。太平公主曾親自召集會議,大唐的宰相們悉數與會。在會議上,太平公主首先提出要更換太子,但遭到吏部尚書宋璟的強烈反對。


會後,宋璟又聯合兵部尚書姚崇到皇帝李旦面前告了太平公主一狀,並建議將李旦的嫡長子李成器及高宗李治的長孫李守禮(此人也有做太子的資格)外放到地方為官;把歧王和薛王的左右羽林軍改編為太子侍衛軍,加強李隆基的軍事力量;把太平公主和武攸暨夫婦趕到東都洛陽,以免在長安再生事端。在中書侍郎張說的勸說下,李旦依照宋璟的建議而行。

但太平公主也不是吃素的,她可是唐隆政變的首功之臣。她發動朝中力量,對李旦和李隆基父子進行反擊。最終李隆基服軟,立刻將自己與此事撇清,稱對宋璟的建議,他事先毫不知情。宋璟和姚崇成為背鍋俠,這老哥倆被逐出京城,下放到了地方。

公元712年,太平公主與李隆基再次較量。這年七月,天空出現彗星。在迷信的古代,一般都視彗星的出現為不吉之兆。太平公主遂利用這一自然現象,命法師提醒李旦這是太子要上位的徵兆。太平公主的本意是想借此激怒李旦,從而廢黜太子李隆基。哪知李旦順水推舟,當即表示同意退位,支持太子李隆基繼位。太平公主弄巧成拙,偷雞成反蝕一把米。


在太平公主的建議下,李旦雖然退位,但還掌握著部分國家大權,並沒有全退。太平公主利用太上皇李旦的權力,在朝廷中大肆安插親信。在朝堂的七位宰相之中,其中就有五位是太平公主的人。

按照《資治通鑑》的記載,太平公主曾與竇懷貞等人陰謀廢掉玄宗李隆基,並且與宮女元氏合謀,意圖在李隆基服用的天麻粉中投毒,毒死李隆基。太平公主與玄宗李隆基的矛盾不斷激化,已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

在中書侍郎王琚等人的大力鼓動下,玄宗李隆基決定對太平公主動手了。據《資治通鑑》的記載,太平公主在此時也決定發動政變,兵分兩路,一路擒拿李隆基,一路佔領朝廷官衙。

公元713年七月三日,李隆基帶兵進入虔化門,召見太平公主的黨羽並將他們殺戮。而太平公主則逃亡到一處寺廟之中,三天後被玄宗李隆基賜死家中。

《資治通鑑》中記載,太平公主陰謀毒死玄宗李隆基,後又在先天二年陰謀發動奪權政變。但也有的史學家推測,這兩點有可能是玄宗李隆基故意抹黑太平公主,以增加他誅殺太平公主的正當性。



歲月是一條河流


太平公主和母親武則天最大的不同是:武則天想做天下之主,並最終實現,而太平公主卻只想權傾朝野,當然,就能力而言,太平公主也差了武則天一大截。在他兩個軟弱的哥哥做皇帝的時候,她能干涉朝政,政出私門。當遇到強勢的侄子李隆基的時候,兩人就勢同水火了。

她想廢掉李隆基,另立聽話的傀儡皇帝;李隆基想除去她,盡得皇權。而在不久前,兩人還曾通力合作,除掉了韋后集團。一致對外之後就是你死我活。



太平公主是李治和武則天的小女兒,武則天攝政後,雖極力打壓兒子們,卻很寵愛太平公主。但不得不說明的是,武則天雖然自己當了皇帝,但她並沒有想過把帝位傳給唯一的女兒太平公主,說到底武則天只能是個例外,所以太平公主即便和武則天的容貌、性情都很相似,她也只能躲在政治的幕後,武則天並不希望太平公主幹政,她可以找女兒商量、詢問政事或者交代女兒一些政務,卻不允許太平公主公開議政。

但武周政權後期,太平公主還是有了不少權力,705年,武則天病重,李顯、李旦、太平公主等李家子孫密謀發動政變,誅殺武則天的兩個男寵張易之和張昌宗,之後張柬之等逼武則天退位,李顯繼位,太平公主做為李顯的親妹妹,又一心維護李唐宗室,得到了李顯的尊重,開始從幕後走到臺前。



同樣干政的還有韋后和安樂公主,這對母女完全是“才華撐不起夢想”的一類人,政治能力一般,卻想著效仿武則天稱帝,把朝廷弄得烏煙瘴氣,政出私門,這一時期,安樂公主和姑姑太平公主已經成為政敵,表面上看來,安樂公主的權勢在太平公主之上。但710年李顯去世後,形勢發生改變,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密謀發動政變,之後太平公主讓次子薛崇簡跟隨李隆基行動,發動唐隆政變,但此次政變雖然除掉了韋后集團,太平公主也失去了得力助手上官婉兒,李隆基執意將其殺死。之後李旦繼位,李隆基功勳卓著成為太子。

從此,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開始了權力的爭奪。李旦和哥哥李顯一樣軟弱,任憑太平公主幹政,太平公主的權勢在唐睿宗時期達到鼎峰,她每每入朝議事,都和李旦坐在一起討論,有時候宰相奏事的時候,李旦都要問是否奏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在最初,太平公主並沒有把李隆基放在心上,她以為李隆基也很好控制,所以兩人之間並沒有什麼衝突,然而李隆基自從成為太子後,勢力越來越大,逼著太平公主警覺起來,她動了廢太子的心思。

李隆基做為李旦的第三子,還是庶出,本來不該被立為太子,但因為他功勞最大,又李旦嫡長子的推讓,李隆基最終成為太子。太平公主抓住這一點,散佈謠言說李隆基並非嫡長子不該成為太子,她甚至動員當時的宰相們改立太子,宋璟和姚元之為此向李旦提議將太平公主遷往洛陽,但李旦拒絕了,之後李隆基為平息事端建議將宋璟和姚元之貶官。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一個是李旦的親妹妹,一個是李旦的兒子,他誰都不想辜負,總試圖在兩人之間找一個平衡,但兩個人都是強勢之人,誰都不可能退一步。712年,彗星出現,此為大事,該除舊佈新,太平公主寄希望於李旦廢太子,李旦被逼無奈選擇退位做了太上皇帝,李隆基繼位。但李隆基並未完全親政,李旦仍然握著大部分權力,仍然是太平公主的保護傘。

李旦希望這樣能緩和兩人的矛盾,卻不想兩人因此更加勢同水火,鬥爭進入白熾化階段,當時的朝廷中,文臣武將有大半出自太平公主門下,這讓李隆基很惱火,而李隆基的精明強幹讓太平公主很忌諱,不過與太平公主的急躁不同,李隆基雖然年輕卻沉穩得很,謀略更在太平公主之上,所以即便太平公主數次謀劃廢掉李隆基卻不可得。

713年,李隆基決定對太平公主動手,他先控制住了羽林軍,避開太上皇帝李旦以謀反罪捉拿太平公主極其黨羽竇懷貞等人,李旦知道的時候,眾人已經被誅殺,他只得宣佈竇懷貞等人的罪行,算是默認了太平公主的謀反,之後宣佈還政於李隆基,不再過問政事。而太平公主在政變發生時逃了出去,躲進了山寺,三天後才出來,被李隆基賜死。太平公主集團被李隆基幹掉,正式親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