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何在中國電商能“幹掉”實體店,而在美國卻相反?

初見201808


在美國也不是相反吧,亞馬遜越來越強大,實體店也在不斷收縮

統計顯示,截至7月5號,今年美國已有7062家門店關閉,已經超過去年全年水平。

根據美國科爾賽特研究公司的數據,預計今年全美零售業門店關閉數量將達到創紀錄的1.2萬家。

美國折扣日用品連鎖店弗雷德相關門店已經開始清倉甩賣,加上這次將要關閉的129家門店,弗雷德今年將要關閉的門店總數將達到263家,僅剩下大約80家零售店以及166家藥店繼續運營。

在實體零售店迎來關門潮的同時,線上網絡零售巨頭正在從線上轉戰實體店。研究機構預測,到2022年,美國70%的零售業銷售仍將發生在實體店中,而新的科技應用將顛覆實體店的購物體驗。

這個趨勢跟中國的零售趨勢是一樣的。那就是老的零售商在倒下,而新的零售商在出現,大部分是由線上電商巨頭髮起的。

這個趨勢的背後,是零售的本質正在被重新定義,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傳統零售商掌握不了大數據,就容易被電商給淘汰。而擁有大數據的電商,反過來通過線下佈局,提升零售的服務層次,達到零售業的升級。

中美兩國目前在零售行業差距不大,而且趨同性很強,甚至亞馬遜還來中國借鑑盒馬的先進模式。


趙冰峰財經


那是因為中國和美國的國情不同!

第一、美國是發達國家,中國是發展中的國家。

對於像日本,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來說,更注重於實體的發展,因為實體才是經濟的根本。但是中國是發展中的國家,從實體跨度到互聯網,還是一個“中前期”的時期,所以機會相對較多,空間相對較大,自然會造成一個階段性的電商“幹掉”實體店的局面。

第二,美國的人工成本較高,中國的則相對較低。

我們知道的是,中國的人口有14億之多,而美國的人口只有3.2億,相差了77%。並且美國的人工成本是非常高的。

就好比在美國買一臺彩電的價格可能只要幾百美元,但是裝一臺彩電,甚至運輸一臺彩電的人工成本則是需要幾百,甚至上千美元,大大提高了網購的“成本負擔”。所以美國人民更喜歡自己親力親為,去實體店自己採購。

而中國則不同,中國這幾年的物流發展勢頭迅猛,再加上14億的人口紅利,造成了電商物流的成本相對較低,但是產量很高,所以人工成本對於個人來說承擔的比例並不高。相反,去實體所要耗費的精力,時間和成本,可能遠遠高於網購的成本,所以導致了大家更願意在網上購買,而不是去實體店購買。

第三,美國地大人少,電商的運輸是一個頭疼的事。

我們都知道美國的居住都是非常分散的,但是實體的商場和倉庫基本都集中在某一個地區。如果進行電商的派送,可能需要幾天幾夜才能夠送達,甚至有些誇張的,幾個星期,幾個月才能夠到。

而中國人均分佈比較密集,江浙滬快遞基本1-2天可以達到,偏遠地區也只需要3-5天,所以電商的派送便利給予了更多的機會。

結論:

當然了,雖然現在中國是電商打敗了實體,但是不能說未來還是如此。因為隨著電商的泛濫,目前我們也可以看到電商的成本在逐步提高,並且進入一個優勝劣汰的循環。

5-10年前你進入電商,電商的門檻較低,競爭還不是很激烈,相對的廣告成本、流量成本較低。但是現在你進入電商試試?網點的宣傳成本不比實體低,甚至還有許多大店單月的廣告成本,運營成本高出了許多實體一年的支出。

因此,任何行業都是有周期的,美國和日本的今日,就是中國的未來。未來的中國也一定是追求一個電商和實體共存的狀態,誰也離不開誰,但誰也不會幹掉誰。


一家之言,歡迎批評指正。⭐點贊關注我⭐帶你瞭解財經背後更多的邏輯。


琅琊榜首張大仙


最近,有網友提出一個有意思的話題:中國電商能“幹掉”實體店,為啥美國卻沒有這種事情發生?隨著國內電商的興起,一大批實體店相繼到閉,或者轉讓出去,如今國內的實體商店確實“不好混”。而在美國。電商亞馬遜平臺卻並沒有把美國的實體店幹掉,反而在線上、線下都有著各自的發展之路。

對此,業內專家做出回答;中國的人多,美國的人口少,電商若想成功是需要大量人流的參與,倘若參與的人少電商是做不起來的。例如,歐洲各國人口太少,根本不可能發展電商,中國人口多,所以,中國的電商就能發展起來。同時,電商只能搞死一部分行業,比如家電、日用品等可以量化生產的商品,而像餐飲、衣服私人定製、教育培訓等行業是基本搞不死的。

而我們認為,近年來實體店的逐步消亡,電商興起是負有一定的責任,但是並不能將實體商店的關門歇業都歸於電商惹的禍,比如,實體店同質化競爭激烈,一條街上服裝店、餐飲店、百貨店重複得太多,在這種情況下生存就艱難的。此外,近年來高房價導致了高房租,而高房租又使得實體店不堪重負,只能宣佈倒閉。

其實,美國的線下實體商店與線上電商能夠“和睦共處”的原因有三:首先:美國的資產階級搞了幾百年,已形成強大的實體經濟。而且歐美國家民眾喜歡逛街購物,並不喜歡網購。在這些人看來,網購商品只看照片就下單,有點太虛,而實體店購物看到的才是真實的商品。所以,在美國像亞馬遜這樣的電商發展空間有限。而中國電商的興起,正遇到國內民眾收入不斷提高,消費能力提升之際。

再者,國內的電商平臺可以造假和售假,就算被發現也沒人來管。但是在歐美國家造假和售假的處罰非常嚴格,只要造假、售假者都會罰到傾家蕩產並判重刑,而且在社會上造假和售假者都抬不起頭,甚至連家裡人也被民眾看不起。此外,中國物流人力成本低,電商可以把價格壓得很有吸引力。而在美國人工物流成本高。往往是商品不值什麼錢,派送費卻很高,這也是阻礙了西方國家電商發展的重要原因。

最後,中國之所以電商平臺得到迅猛發展,主要是我國電商抓住了互聯網金融和網絡支付的空白歷史機會,迅速成長起來。也就是說,在中國大家在網上購物就直接用微信或支付寶輕鬆消費就可以了。而在歐美國家,金融服務非常完善,人們主要使用信用卡消費,即使有網絡支付方式,也只是信用卡消費的輔助。移動支付發展的遲滯,使得歐美國家的電商發展遠不及中國。

平心而論,中國電商只是對部分實體店的衰退起到了影響,其他還有同質化激烈競爭、高房租等因素。而在歐美國家,由於老百姓習慣於逛街購物,所以這些國家的電商一直興旺不起來。更何況國內電商的興起,主要是基於售假、造假,以及派送人工成本低等優勢擠垮了實體店,更關鍵的是,由於移支支付的興起,也使得有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電商平臺來購物。正是由於中國和歐美國家消費的理念上的差別,才造成中國電商平臺能夠迅速崛起,歐美國家電商發展比較緩慢。


不執著財經


看到這麼多評論,我也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並不認為在中國,是電商“幹掉”實體店,關於電商的繁榮和實體店的相對沉寂落寞,我分析主要是以下原因——

一、電商繁榮的原因:

1. 價格實惠的因素——電商供採環節少,人工成本低,經營成本低,物流成本低,加之稅收漏洞等綜合因素導致電商的價格殺傷力足夠強大。

2. 品類豐盈的因素——電商只需提供圖片展示,加之每天都在進行的商品信息更新,就一個品牌來說,都能上架豐富的賣家秀,這些會給買家非常好的一站式便捷購物的體驗。

3. 溝通交流的因素——電商的溝通方式,會讓買家有非常好的體驗,在需要自己瀏覽得時候,無人打擾;再需要進一步瞭解的時候,有專業的客服熱情周到服務。

4. 購物無憂的因素——電商的支付方式和退換貨制度,對於買家都很友好,預付貨款到平臺,安全有保證;七天無理由退換貨制度,售後放心。

5. 線上造節的因素——電商有強大的商家整合能力,就有了集中的鋪天蓋地廣告宣傳的優勢,不論是雙十一,還是六一八,就是典型的成功案例。

二、實體店沉寂落寞的原因:

1. 房租高漲的因素——中小型實體店,面對房租的問題,基本沒有話語權,而一些無良中介和房東,往往會趁火打劫,無休止的吸食實體店的血肉,我國在這方面的法律法規,基本空白。

2. 人工成本的因素——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得物價上漲的因素,實體店的用工成本也不斷攀升,加之法律法規對職工社保監管的加重,工資➕社保的成本是一個不小的壓力。

3. 交通壓力的因素——普通民眾汽車保有量越來越大,而隨之而來的就是路上得車多,實體店停車位的匱乏,而購物三十分,停車兩小時的體驗,也會阻斷一部分人去往實體店的腳步。

總結來說,電商的繁榮,有自己的長處,也有政策的漏洞;而實體店的沉寂,則和部分房東的醜陋,以及交通配套的天花板,有分不開的關係。





直隸行者劉


題主的意思是,在美國,實體店能“幹掉”電商?你忘了,全球最大的電商亞馬遜不就在美國嘛!其實,美國的網購率甚至高於中國。

2016年,美國多達80%的人在網上購物;同期,中國只有63.1%。但為什麼中國的“雙11"能把美國的”黑五“碾壓得渣渣都不剩呢?因為中國有13億多人,美國只有中國的一個零頭,按63.1%的網購率,中國網購用戶有近9億,美國儘管網購率高達80%,但乘以3億多人口,網購用戶也不過2.4億多,不到中國的三分之一。中國在人口規模上佔了優勢。

不過,和我們愛上網購就不願去實體店不同,美國人是網購和實體店購物兩手抓,都捨不得放,而且在網購和實體店購物二選一的情況下,六成多的美國網購用戶會選擇去實體店購物。

由於消費者對實體店的情有獨鍾,使得美國實體店的日子在2016年前活得還行,當時網購交易額在整個零售行業交易額中僅佔10%。但是,隨著電商滲透率進一步提高,房租增長,美國實體店也被捲入倒閉狂潮,僅2019年就有9302家零售商店關門。

狂潮席捲之下,紐約第五大道老牌百貨零售商Barneys也申請破產。Barneys的破產不僅僅是受網購衝擊導致銷售額下降,天價般高昂的租金也是壓垮它的一座大山。破產法庭的文件顯示,Barneys有近1000萬美元房租沒有支付。

題主認為網購衝擊了實體店,這個看法並不全面。其實是不斷上漲的房租抬高了實體店的經營成本,由於網購存在,實體店無法通過提價覆蓋房租上漲的成本,利潤越來越薄,經營難以為繼,只能選擇關門。

所以,不是電商逼死了實體店,而是年年高漲的房租壓垮了實體店,這個已經有官方結論:實體店鋪租金佔經營成本約30%,而且近年來以每年20%的速度上漲,大約是銷售額平均增速的2倍。

等於實體店在為房東打工,而且每年交的租子呈兩位數上漲,誰能撐得住?至於房東漲租的套路,多到不勝枚舉,最常見的就是”關門大狗“,等你花大錢裝修好了,買賣開始賺錢了,對不起,漲租金,你要麼乖乖就範,要麼賠上裝修搬走。


魔鐵的世界


朋友們好!

電商在中國能夠幹掉實體店,但是在美國卻相反。這是因為,我們與美國相比,可以說我們現在整個硬件環境和軟環境可以說更加適合電商企業的發展。

首先是國內基礎通訊網絡設施比美國好的多

我們現在國內的基礎通訊設施等比美國好的多,無線網絡設施的先進,可以說讓中國電商有機會以更低的成本來拓展市場。

現在全世界總共有4G基站大約500多萬個,我們的4G基站佔了339.3萬個,5G基站現在建了35萬個以上。現在來說我們的4G基站佔了全世界4G基站總量的67%,美國才有4G基站20多萬個。

可以看出來,我們擁有著世界上最好的無線通訊網絡,這就意味著我們的電商企業可以基於無線網絡開發電商應用,這樣的手機端的電商應用,可以說極大的增強了電商的競爭力。

現在來說,大部分人在網絡購物的時候基本上都可以隨時隨地的在手機端進行購物了。而美國還是依賴電腦購物,這就不能隨時隨地購物,這個也限制了美國電商企業的發展。

因此,可以說基礎網絡條件的限制是美國電商不發達的一個主要原因了。

我國的物流體系更發達

現在來說,我國的快遞物流產業競爭更激烈,物流體系更發達。我們的電商的發展促進了物流快遞業的快速發展,而物流快遞業的迅猛發展也反過來促進了電商的普及。

現在來說,我們現在的物流體系越來越先進,這就能夠為電商提供更加強大的配送支持,這樣的電商和快遞產業的良性相互促進,導致了我們國家物流體系和電商的同步快速發展。

因此,現在我們的電商快件規模巨大,巨大的規模支撐起來多家物流快遞企業,多家物流快遞企業可以說價格更便宜,而且配送效率更高,配送範圍更廣闊。這是美國物流企業做不到的。

美國快遞企業現在好多地方都配送不到,而且因為總訂單量較少,因此造成配送成本高,配送效率較低,配送價格比較高。這個讓美國電商價格甚至比實體店還要高。

因此,我們現在的物流快遞競爭更激烈,效率更高,配送範圍更寬廣,這是美國快遞企業做不到的。

電商價格便宜,而且我們的消費者更多

我國國家的電商比實體店便宜不少,而且我們國家比美國擁有更多的消費者。我們現在擁有14億人口,是美國人口總數3.27億人的4.28倍,可以說我們的消費者規模超過了美國幾倍了。

而且中國消費者都是比較精明的,一般都會選擇價格相對便宜的電商購物,從而在眾多的消費者的推動之下,價格便宜的電商企業獲得了較快發展,從而也給電商企業帶來了更多的訂單,這樣電商企業就快速發展起來了。

而美國消費者如果選擇電商,不僅要付產品費用,還要擔負快遞費用。因此,在美國選擇電商好多時候意味著價格的上升,並沒有比去實體店購買便宜。因此,這也是美國電商不發達的原因之一了。

因此,我們擁有比美國多4倍多的消費者,而且我們電商價格更便宜,這也是我們電商能夠崛起的原因之一。


綜上所述,我們國家電商能夠崛起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們的無線網絡基礎設施比美國好的多,而且我們的物流快遞企業配送效率更高,還有就是我們的消費者比美國多了幾倍,而且我們的電商企業產品價格更便宜。


如果您喜歡我的觀點,歡迎您關注我,也歡迎您加入我的免費投資圈子,可以進一步交流。歡迎大家多多評論,點贊,關注!


睿思天下


說電商打敗實體店,這是個偽命題。

因為街面的“實體店”是有生產營銷和轉手經銷區分的。網絡快遞小哥打垮的正是街面服裝/鞋帽/百貨等轉手經銷的“實體店”,而促進了大量生產加工類“實體店”的發展,餓死了中間經銷商。

美團、餓了吧,幫助了街面生產實體餐飲店、食品加工店促銷,生意火了。快遞小哥把千萬中小企業產品、鄉村作坊特產、水產養殖海鮮、農林果菜產品……直接送到億萬家庭,大大促進了生產加工實體經濟的發展。

街面還有一些技術工種、手工服務、大眾日常消費的“實體店”,是不怕電商打的,而且會利用網絡做廣告宣傳的。如:汽車修理美容,理髮店,洗澡堂,蔬菜水果店,小超市,日雜店……


東之水32552593


中國人的心理跟美國人不一樣,人家要的是享受,工作就是工作,不會去相三理四一根筋,份內的事是不會馬虎的,腐敗現像沒有那麼嚴重,星期一到星期五是工作時間,生活也很簡單,早點一杯咖啡可能一隻旺甛點,中午就近一份快歺,晚飯不太說清楚,有在家自己一個晚歺,有叫外賣,朋友約會不多的,星期六其本上都有約會!這一天都是吃在外邊,到晚上十二點以後再回家,星期天他們很晚才起床,十來點鐘才出發,到公司採購下個星期所需要一切物資,順便一家人在一起吃個午歺,下午通常三點鐘以後再出發就近公園,或是效區好玩的去處轉了一回,吃晚飯接下去是根據自己的愛好按排活動了,誰不管不著,只要你不殺人放火連警察都不管,就因為如止實體店是人民日常生活不可或少一部分,電商在他們來說是一個好玩的新鮮東西,比仿他們在網上購買10一一20元的東西,如果合適就用一時,不合適的話就往邊上一放,到空旦節一清理全部都是拉圾!什麼質量,到貨時間,違約等都沒有,除非是大額購買差不多,依本人觀察分析電商最終不是前途,網購是好,只能看到的是像,設有摸也沒有試,如果有差錯只能是信息溝通,實體購買一切都是按照自己的意願,若有真正不合心意可以隨時處理,但是實體店要搞大規模銷售,服務,誤樂,停車是最關建,我所知道的有一家公司一天的營業額是一千萬歐元,我也是在這個公司裡買了六年的東西,很好體會過的,


吳越民545


我一直都不明白,總是說實體店是電商搞垮的,是房東搞垮的,這種簡單的認識是多麼的幼稚和可笑。

如果按照房租過高造成實體店虧損的理論來推理,那麼房租不要錢就有生意了嗎?

做生意就是做生意,生意注重的是成本換算,比如一個店一天就賣了一件商品,利潤做了100元,而另一個店賣了100件每件賺了10元,請問哪個店賺的多?而店鋪所有的費用成本也是通過量化降低的,店越多量越大利潤就越高。所以說,現在不是實體店生意難做了,是實體連鎖店越來越多了,是大集體淘汰了小個體,小個體是在不知不覺當中被同行大佬擊垮的,並不完全是被電商擊垮的。

再看電商的生意也是一樣難做的,大魚吃小魚的故事一樣天天上演著,那些有能力有背景的團隊,牢牢抓住了電商的機遇,組織團隊,吸納資金,大把花錢砸流量,買點擊率,這樣投資能不賺錢嗎?電商也是商業,也不是誰都能運做好的,賠錢的太多太多了,一樣競爭激烈。

所以說,這個時代已經變革了,個體經營窮途末路,現在真的到了要好好反思的時候了,為什麼你一直都不能突破自己?為什麼你無法尋找到目標一致的合作伙伴?為什麼你自己不會建立起一支具有強大戰鬥力的合作團隊一同奮戰呢?

答案是,個人主義造影了幻想論,使自己誤入歧途,無法抽身,最後一敗塗地,慘烈地退出了“”戰場”。

這一點一定要學習江浙閩的商業模式,銷售無非是選擇了不同的渠道,而團隊的力量永遠大於個人的力量。我們如果沒有絕世的武功,就不要自刎江東了!


默虎777


中國電商沒有“幹掉”實體店,美國實體店也沒有“幹掉”電商。

全球最大的電商平臺是美國的亞馬遜,2018年度,亞馬遜營收724億美元,位居全球500強第18位。

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阿里巴巴,2018年營收約合398.98億美元,只有亞馬遜的一半多。

好吧,阿里巴巴是單純的平臺型電商,與亞馬遜不具備可比性。那麼京東與亞馬遜就是同類,2018年京東營收為672億美金,也是略遜於亞馬遜。

其實,這個問題完全可以準確一點,應該是中國電商的成長速度、發展空間,比美國更大。這是有原因的。

首先是,在電商起來之前,美國零售已經非常發達。

比如1962年成立的沃爾瑪,在美國電商開始的1995年,已經存在並不斷的擴張了30多年,1300多個門店分佈美國各個城市。也就是在電商未曾起步之時,線下已經構建了一個非常健全的零售體系,傳統實體零售發展依賴於雄厚的工業經濟基礎和成熟高效的大流通格局,互聯網只是作為線下零售的補充。

而中國商業發展,也就是從改革開放之後才逐漸放開,對外資開放,是在2001年加入WTO之後才出現。也就是中國電商起來之前,中國的商業零售,其實還是處於一個非常原始的狀態。既沒有足夠的實體商業基礎設施,也沒有覆蓋全國的完善的連鎖商業零售品牌。

現在國內大家熟悉的連鎖零售企業,比如永輝,是1995年才開始起步的。

第二,物流配送費用差距較大。

美國地廣人稀,工資又高,快遞費用是很高的。3億多美國人,分佈在美國937萬平方公里的國土50個州上,有時候送一個快遞費用,可能比物品費用更貴,所以線上購物有時候比到家門口沃爾瑪買東西更貴,也是常見的事情。這樣電商再一次得到遏制。

中國13.95億人口,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算一下人口密度,中國是美國的4倍。而且中國人力便宜,快遞小哥在派送一件只有幾毛錢的收入,一個月薪水都能夠達到大幾千上萬,非常可觀。這樣物流費用非常低,進一步降低了電商銷售成本。

第三,信用建設上有些差距。

美國商業信用非常完善,假貨、以次充好、商品描述與事實不符、刷評論,這些行為都要承擔法律風險。簡單地說,就是假貨很少,真品在線。

中國整個商業信用體系建設,在逐步完善的階段。包括各種假貨、偽劣產品,在網絡上也能見到。價格戰背後,有正常的無門店的低成本原因,也不可避免地存有一些非正常的原因。

從這個方面講,線上與線下在某種程度上受到監管程度有不同,線下監管已是成熟,線上監管則需要進一步提升,比如商品本身,比如稅收方面。

第四,大數據與物聯網加速推進,中國電商前景看好。

價格戰帶來電商業的洗牌,服務戰則帶電商業繼續走向遠處的動能。中國在大數據與物聯網方面的推進,在全世界都算是較領先的,尤其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的支撐,以及線上消費習慣的養成,將對電商業持續的繁榮非常有幫助。

總之,中美之間在經濟發展水平、商業基礎設施建設、消費觀念等方面有著差異,帶來中美之間電商發展的不同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