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開元通寶的快速斷定鑄造年代方法

本文主要是依據大辭典的觀點來快速劃分開元錢的鑄造年代,這裡不探討版別。

根據眾多唐代紀年墓出土的錢幣實物考察,在唐朝鼎盛時期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百多年鑄行的開元通寶錢,都沒有符號,除錢文位置微有不一外,基本上是千枚一式。但到了中唐晚些時候就開始發生了變化。早中晚不同時期的鑄錢特徵有明顯差異。主要反映在形制大小,鑄工精粗和錢文書寫以及面背符號方面有所不同。充分反映了開元通寶錢在長達約三百年的時間裡,由集權到分散各地鑄造過程中不斷翻版,改版的不同社會背景。


根據錢幣之形制,錢文,符號的發展演變規律大體可分為早中晚三個鑄造時期;


早期;高祖武德四年【621】至玄宗末年【755】特徵:
1全部是光背沒有符號。【有早期面文背月的開元通寶,但不能確認為唐早期鑄造】
2錢文【開】字門內是升【井】。
3元字首筆特短。
4【通】字走之旁為三撇。
一般直徑;24.2至25.4毫米,穿寬;7毫米,郭厚;1.5至1.9毫米,重3.75至4.35克。


下圖是早期的標準樣;其特點是;1門內井部上升,2通字走旁寫成三撇,通字甬頭開口大,3元字第一橫短,4寶字貝內兩橫短。


下圖中元字首橫開始趨向於變長。


下圖中元字第一橫開始變長,通字三撇趨向於三拐折。



中期;肅宗至德元年【756】至文宗開成末年【840】,特徵;
1.一般多為青銅質,有少量的鐵,鉛錢。
2.除光背之外多有不同位置的星月錢及合背錢。
3.錢文【開】字門內不是升井而變為中井,至中唐晚期出現降井,
4.【元】字首筆由短變長,次筆出現左挑,右挑,雙挑,不挑等變化.
5.【通】字狹長,走之部演變成了拐折。
6.【寶】字【貝】部內兩橫變長。


錢文四字由於不斷的修模,演化而變得大小不勻稱,文字書體意境無一氣呵成之勢,而是錢文四字各自為態了。
一般直徑;24至25毫米,穿寬;6.5至7毫米,郭厚;1至1.5毫米,重3.5至4.2克。

下面是中期的幾個特徵顯著的基本版別。識別要點都在第一圖上。其它不做贅述。



下圖為會昌開元。


唐代開元通寶的快速斷定鑄造年代方法

下圖為私鑄開元。


唐代開元通寶的快速斷定鑄造年代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