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三姓家奴?还是王者荣耀?为何三国第一猛将背负骂名千年?

彭国放


这标题很有意思,在演义上大家都知道吕布有着三姓家奴,唯利是图的臭名昭著,也有着勇冠三军,人中吕布的美誉!但是在真实历史上他并非三姓家奴也非王者荣耀。预知实情如何,还请看小生在此篇文章中为大家娓娓道来!

吕布的来历相信很多朋友也是知道的,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氏。也就是现在的内蒙古包头,据说吕布的老妈是怀他怀了12个月才生出来的,那时吕布的老妈正在织布呢,肚子一下受不了,疼!眼瞅着这架势就是要生了,赶紧的把身边正在织的布拉过来垫上然后躺着上去,没过多久就生了这个小男孩,这一天是公元一六一年7月23日。因为这男孩是生在布上面的所以他的父亲给他取名为吕布,不过刚才说的这一段都是据说,也就是民间传说,正史当中是没有明确的记载的,所以专家基本都不认的。但如果你现在有机会去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走一走,或许当地的老人家会给你信誓旦旦得说刚才那一段都是有根据的,祖祖辈辈都是这么传下来的。这个我们就不深入探讨这个了,但是有一点史料当中都是认可的,就是这吕布从小就和一般的娃娃不一样,不论是个头,体重,力气都比别的小孩大得多,说他是膂力过人,骑术无双被别人称为飞将。

顾名思义就是骑在马上像飞一样,所以就被称之为“飞将”,正所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可见当时的人对骑术是多么的重视,所以在汉朝会骑射是个非常吃香的本事,也就这么说吧,在寻常百姓家如果很光荣的说自己会骑射,那就祝贺你咯,那是很有前途滴!吕布就是这个幸运的小伙子了。当初,大将军何进没死之前,派了并州刺史丁原到河内去招兵买马这刚好是吕布的家乡,很快就有人向他推荐了吕布,丁原把吕布叫来一看“咿呀!这身材,这般威猛,这小吕同志那确实是一条好汉嘛”就先让他当了一个小官,没过几天又把他提成为主薄,对他很是重视,当成自己人看待。罗贯中先生在三国演义里说,吕布是丁原的义子,这也并不是事实,但是如果从早期这两人的关系来说,那确实是很亲密的这一点是有根据的,对于一个出身普通的小青年来说,能得到这样的待遇他心里自然是很感激的,假如吕布不是被丁原发现了,可能这一生也就平平淡淡,来去匆匆的过完这一生也说不一定,没有人会知道他是谁。

所以用知遇之恩这个成语来吕布对丁原的感情那是非常贴切的,说来也巧知遇之恩这个成语恰恰是出自于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只不过他不是说吕布对丁原的感情,而是后来在三国演义第九回当中,董卓被杀暴尸街头,蔡邕前去哭尸的时候才出现的,蔡邕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所以知遇之恩也能说是知遇之感两者是同一个意思。

三国时代的名将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如果提一个问题在这些云云众将之中武力值最高的是谁呀?相信还是会有很多朋友脱口而出:吕布呗!最初的了解我们基本都是源于三国演义,在加上经后世的小说,影视剧,游戏的改编与刻画放大等等(哈哈!说来也巧,王者当中在下也爱玩吕布,有机会可以切磋哦),所以每当我们说起吕布,基本就认定了吕布是三国第一猛将。总体来讲吕布在打战上确实很凶猛,而且也长得高大威风,但貌似也还没达到三国第一猛将的地步。正史一般不以武力排名的,讲得是综合实力既有硬实力也有软实力。为人处世也是重要的一个参考指标,而且在实际的古代当中两军对垒武将单挑这种是很少发生的。

到这里我们就要讲讲所谓吕布的第二个“义父”董卓了当丁原听说洛阳事变了,立刻就带了自己的军队赶了过来,但还是迟了一步这时董卓已经控制了朝廷,丁原自然是不服气的,所以丁原驻扎城外对董卓是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不敢放开手脚大胆做自己想干的事情。董卓很想丁原死,但是对于丁原又没有必胜的把握,因为丁原自己本身就是名猛将何况他的账下还有传说中的吕布,真要打起来,两军对阵到时候城里的袁绍,袁术两兄弟跟着一闹恐怕老董就死无葬身之地了。不过董卓的担心没持续多久,因为根据后来《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先生的总结,对于吕布嘛虽然肌肉发达,是当时最猛的男人之一但确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反复无常,唯利是视。这个弱点在丁原手下,丁原没发现,但是到了董卓这里董卓的手下有人很快就发现了这个人跑来向董卓献计,想杀丁原必先搞定吕布,只要施以钱财宝物事必可成,董卓一听大喜过望。

要说那向董卓献计的人确实非常了解吕布,面对厚礼的吕布自然很爽快的答应了。而吕布的投名状自然就是丁原的人头了,当吕布提着自己旧老板的人头来到董卓面前,董卓自然是很高兴的,而且一顺手还把丁原原先的人马全都收编了到了这董卓的部队才算是真正的壮大起来了。而吕布也被提升为骑都尉,董卓看吕布这小伙子为人威猛,又有志向懂得依附自己,越看就曰觉得顺眼,所以就甚爱信之,视为父子,就是说特别钟爱吕布,要与他结为父子。

说道这里基本就快要结束了,就为吕布略略的洗白一下吧。之前吕布在丁原手下当差没有认丁原为爹的,丁原对他只是大见亲待而已,再到后来董卓死了以后天下一片打乱,吕布也没打算认曹操为爹的。

而吕布最后的结局大家也知道,被曹老板擒于白门楼,憋屈的死去,一代猛将,三国争霸大戏最搅局,最不靠谱,最头脑简单的混世魔王吕布就此拉下帷幕,告别历史舞台了,只留下了数也数不清的传说,和万世的骂名。

晓三国往事,议天下古今、

我是晓议古今,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或者有更好的见解,欢迎下方经常评论


晓议古今


关于三国的讨论,往往很容易出现正史和民间形象两者混淆的状况,而无论是所谓三姓家奴,还是第一猛将,两个评价其实都是民间形象的成分多一点,这种讨论其实作为闲来酌酒侃大山用挺好,只是别太较真。


简而言之,对应这两个评价,正史对吕布的评价,无非集中在他的骁勇善战和反复作乱。这也分为几个时期,基本上在三国魏晋时期,对于他多次事主又背叛,倒没有太多责难。因为在那个历史时期,干出类似事情的很多。

首先,丁原并非吕布的义父,可能还不是特别亲近的将领。丁原当时从并州进京,基本上起因、动机、性质都和董卓没什么太大区别,只不过董卓捷足先登了,丁原不甘心打算兴兵攻打京城,这个行动在董卓还没有废立之举的情况下,是非常严重的谋反行为,是不能和其后的十八路诸侯会盟相提并论的。此时,董卓手握大权,又有大义名分,诱使吕布诛杀丁原,这种事在历史上很多,基本上不仅没有被视为背叛,反而被视为忠义之举。因此,在这个事情上,不能简单地从其后的董卓谋逆来倒推此时的吕布杀丁原是反派行为。

至于吕布杀董卓,基本上是一场王允利用了董卓集团内部的不和而策划的权谋。从吕布角度,他虽然和董卓立誓结为父子,但这种举动更像是对他杀丁原的一种摸摸头,而不是真的有什么父子情谊。而且吕布不是董卓所带来的原先西凉集团的人,所以虽然因为武艺高强成了董卓的贴身侍卫,而实际上并没那么受重用,甚至还和西凉集团不和。历史上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中,并没有什么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吕布参战时只是分属李榷的部将胡轸所领五千步骑中的骑督,结果吕布和胡轸因为不和,被孙坚击败,溃散逃回。或许时因为这样,董卓对吕布不太看重,反而动不动责难。这就给了王允挑拨的机会,就算没有王允挑拨,实际上吕布在董卓集团并不得志,并没有得到什么施展军事才能的机会。

从上可见,所谓三姓家奴之言,其实是苛责他了。

而从杀董卓之后,吕布先是被郭汜、李榷所攻逐,后来不断地依托于各方势力挣扎求生,但是基本上每一次只要得到机会独力领兵作战,都表现得非常的骁勇善战,而且能取得非常不错的战绩。因而你可以看到,直至被曹操擒获,吕布的势力范围一直都不算强大,但却多次给曹操带来了致命的威胁,就是因为他的这种骁勇而乱武的特质。

至于说他是不是第一猛将,这个就史实而言还真不好对比和结论,毕竟既没有像孙坚、关羽这样临阵斩杀名将的记录,也没有特别辉煌的战斗胜利来支持。


手打完毕,喜欢的话戳个赞点个关注呗~


曲江家学


吕布是将,而且是大将,但是说第一猛将我就觉得可能有待商榷了,演义只是小说,历史上对猛将的评判并不只是看武力,更多的还是各方面的对比。三国时期的英雄猛将数不胜数,关羽先杀颜良后斩庞德,水淹七军,黄忠斩杀夏侯渊(历史上好像应该是刘备斩杀夏侯渊的),张飞击败严颜,张辽以少胜多打败举国之力而来的孙权,孙策平定江东等。所以真的要说谁第一还真的不好说,他们每个人都取得不同的功绩,但是说吕布第一的肯定仅仅是说他的武力,而且吕布武力强但不至于一定是第一,为将者,不仅只有武力,还要有一定的智慧和谋略,如果仅仅只是有勇无谋很难服众,吕布在历史上并没有取得什么很大的功绩,也没有完成什么霸业,所以我个人认为吕布最多只能算一个勇猛的大将,不能算是第一。个人观点,请多批评指正。


武汉on加油


严格来说,吕布是一个真正的三姓家奴。他自己姓吕,后又相继认了丁原、董卓两个义父,在当时人的眼里,这就三个姓了。说他三姓家奴,是因为他没有信义,没有原则立场,甚至没有灵魂,只是一个受欲望驱使的肉壳。他虽然勇猛,但却遭所有阵营的人唾弃,就连普通老百姓也厌恶他,所以自然而然地要背上千古骂名了。人无信而不立,无义而不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是耿古不变的硬道理。


愚公姓李


吕布的武艺具体多高暂时不关心,但是我个人认为评价他为三姓家奴实在有点对他不公平了,秦琼还曾六易其主,别人当做英雄,门神。吕布跳槽却被称之为“三姓家奴”,当然了,这只是敌方将领对他的贬称,个人认为干的不爽跳槽是很正常的事,何必一提起三姓家奴就会想到吕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