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潮汕走街串巷,打卡那些必去的地標景點

廣濟門城樓

我們去的第一個景點是潮州廣濟橋。它的名氣,在於它的身份——中國四大古橋之一 (另外三個是趙州橋、洛陽橋和盧溝橋);它的獨特之處在於結構——中國第一座啟閉式浮橋,通俗點說,就是可開可合,開啟時可通航可洩洪。但我們最終並沒有走近它,因為……門票太貴了,居然要50塊。對於我們這種從清晨吃到傍晚兩個人也總共吃了120塊錢的人來說,一下子花掉100塊實在奢侈。於是我們決定捨棄這座有名的橋樑,走馬觀花欣賞一下與橋樑鏈接的古城牆和廣濟門城樓。


去潮汕走街串巷,打卡那些必去的地標景點

潮州廣濟橋


廣濟門城樓以古城牆為臺基,穩固且壯觀,早就聽說廣濟橋的夜景很美,而我們去的時候剛好太陽開始落山,白天黯淡無光的玻璃瓦和紅色牆壁在黃昏中因為夕陽和燈光的映襯,開始漸漸營造出“雕欄玉砌、瓊樓玉宇”的氛圍,在整座老城中格外耀眼。


去潮汕走街串巷,打卡那些必去的地標景點

廣濟門城樓


去潮汕走街串巷,打卡那些必去的地標景點

廣濟門城樓


去潮汕走街串巷,打卡那些必去的地標景點

廣濟門城樓


去潮汕走街串巷,打卡那些必去的地標景點


廣濟門城樓

在古府城牆上地眾多城樓中廣濟門城樓最為壯麗。廣濟門城樓原稱“廣濟樓”,也稱“韓江樓”,民間俗稱“東門樓”,是原潮州古城七門中最巍峨壯觀的一座。同時既是潮州名城的主要標誌,又是我市北堤城堤的重要關閘。廣濟樓始建於明洪武三年(1370年),歷代均有不同程度的維修,民國廿年(1931年)重修。廣濟門城樓是一座宮殿式三層歇山頂閣樓,外城門原有“東為萬春”門額。樓置於高大厚實的臺基上,拱門中開,面闊七間,進深五間,前後面為木石柱相銜接支撐,並跨出城牆外,成為騎樓。屋面鋪雙層大青瓦,各層出簷均嵌藍琉璃勾頭滴水,雕欄畫棟,四面環窗,飛閣流丹,巍峨壯觀。登樓四望,但見韓水北下,長橋臥波,遠山如黛。如遇夏秋,水漲潮急,舟帆點點,隨波而下。時見江濤拍墩,時見浪花濺岸,畫意詩情,殊足欣賞。樓內有聯雲:“萬峰當戶立,一水接天來”,正是這一景觀的大寫意。暮春三月,登樓眺望,韓江水漲,江面開闊,長橋臥波,煙波浩渺,筆峰如畫,行船如梭,別有一番景緻,故潮州內八景有“東樓觀潮”之勝。廣濟門城樓修繕按照宮殿式三層歇山頂設計,恢復明代石木結構,首層地面標高為19.8米,保留東門樓原有防守、防洪和觀景的功能。二樓的原水泥承重柱恢復為石柱,三、四樓仍用木柱,取消原水泥結構;樑架、門窗、欄杆、瓦脊等均恢復明代形式,拆卸構件經甄別後儘量利用,以保存更多歷史痕跡;瓦面、牆體、地面、石質、臺階等表露部分不直接使用水泥;修繕後的城樓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四面環窗改為格扇門。已基本完成的廣濟樓城門建築總高度為24.43米,比原城樓約高出2.4米。在內部裝修過程中,施工單位專門從廣西採購上等桐油作為木結構的主要油漆原料,並專門聘請潮州有名的古建築師傅進行彩繪、貼金,更好地體現潮州古建築特點和城防建築的粗獷風格,從而提高了廣濟門城樓的文化內涵。目前廣濟門城樓修繕主體工程已完成,原潮州古城七門中最壯觀的廣濟門城樓,以明代古城樓的風采重現於韓江邊,成為我市“保護古城,建設名城”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潮州西湖

這座西湖有作為景點的名字,卻沒有景點的商業氛圍,這簡直是種驚喜。在公園裡乘涼走動的,大部分都是當地人。景區的介紹裡有很多詩情畫意的名字,西湖魚筏,湖心亭,處女泉水,鳳棲樓,芙蓉池……這些好聽的地名,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走過了幾個。
只有離大門不遠的涵碧樓給我留下了確切印象,純白色的西式洋樓,在大片的綠色中瞬間抓住了我們的眼睛。“涵碧樓”這個名字不論在臺灣還是在潮州,都跟革命年代的名人相關,臺灣涵碧樓曾是蔣公行館,眼前的涵碧樓曾是周總理的駐紮之地,在我還帶著紅領巾的年紀,他可是我的偶像。樓前有顆巨大的木棉樹,聽說有四百年了。想要走進涵碧樓內參觀,果不其然已經變成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於是西湖之旅就此戛然結束。
後來看到關於潮州西湖的歷史,被人濃縮成這樣一句話:“始於唐、著於宋、毀於元、盛於明、蕪於清、民國不清不明,於今湖綠波平。” 突然有一個念頭,假如我們多點耐心多走一走,眼前這片碧綠又寧靜的公園,裡面也許有著說不完的故事 。


去潮汕走街串巷,打卡那些必去的地標景點

涵碧樓


璐璐後面的白色小樓,就是涵碧樓。


去潮汕走街串巷,打卡那些必去的地標景點


潮州西湖公園


許駙馬府

許駙馬府在離西湖不遠的地方。許駙馬府的歷史在來的路上,三輪車師傅給我們倆講了一遍,但是因為路邊噪音以及師傅的潮州口音,我其實沒太聽懂。不過從字面意思也知道,我們要去的是一座駙馬的府邸,達官貴人,大戶之家,擁有氣派的大門和高聳的屋簷。
……然而並不是,我們七拐八拐在一條十分破舊狹窄的小巷子裡,找到了這位駙馬的家。


去潮汕走街串巷,打卡那些必去的地標景點

駙馬府 by @miss deng


駙馬府的大門一點都不氣派,屋簷也並不高聳,而且說起這位駙馬家的大門,十分誇張,門檻幾乎跟椅子一般高,我們進門的時候,門檻上坐了一排乘涼的人。進門之前我們倆望著眼前的門檻至少5秒鐘,思考怎麼能穿著短裙在不走光的情況下跨進這道門……最後我跟璐璐,你攙扶著我,我依偎著你,就這樣走進了駙馬家的大門。後來知道,這是潮州特有的建築風格,而這位駙馬的家,是潮州現存最早的“府邸式”民居,這才是這座宅子真正的身份和價值。至於宅子裡面,大戶之家,並無特別。


去潮汕走街串巷,打卡那些必去的地標景點


潮州許駙馬府


擁有電影質感的潮州街頭

抱著滿足味覺的目的來到潮州,卻首先愛上了這座小城裡無數街巷營造出來的電影質感。一直認為自己不適合國外生活,西方城市裡的街道固然乾淨整潔,人與人之間禮貌周到,但是有禮貌和距離感有時候本來就是一回事,我當然喜歡安靜舒適的獨處,但這是對於內部空間的要求,家以外的街道,應該是熱鬧而且有煙火氣的。回到這樣的老城,環顧四周完全談不上“精緻”和“美”的地方,讓我感到無比自在。是這樣的,潮州最迷人的地方,不僅僅在於種類繁多的美食,還在這些彼此交錯縱橫的小巷與街道里。
潮州街道兩旁是一種叫做騎樓的嶺南建築,源於南洋。上面是樓層,下面是可以穿行而過的長廊,長廊中各類商家鱗次櫛比。佛具、陳皮、涼茶、中醫、鹹水粿……都是商鋪招牌上常見的詞彙,有些騎樓看上去已經十分老舊了,卻仍然可以為過路人遮風避雨,為小商販們維持生計。


潮州的交通工具主要為摩托車、自行車,三輪車大概是專門為外地遊客準備的。街上看起來人來人往卻感受不到擁擠,生活在這裡的老年人悠閒,年輕人忙碌,孩子們享受著快樂,小巷子就是他們生活的全部直徑。幾年前我在廣州小住,每當走進這樣的街巷,會不自覺開始邁起小碎步,姿態扭捏起來,幻想自己是夏日嶺南深居簡出的西關大小姐。


去潮汕走街串巷,打卡那些必去的地標景點

潮州街頭


牌坊街是潮州最有名的街道,位於市中心,似乎所有街巷都最終通向這裡,自然是我們的第一站。街道很長,豎立著22塊牌坊,每塊牌坊記錄一段輝煌的過去,紀念那些曾經“光耀門楣”的人。從街頭走到街尾,幾乎就可以吃遍潮州大部分種類美食。


去潮汕走街串巷,打卡那些必去的地標景點

潮州街頭


去潮汕走街串巷,打卡那些必去的地標景點

潮州街頭


去潮汕走街串巷,打卡那些必去的地標景點

潮州街頭


除了騎樓,明清舊居也是潮州的獨特建築形式,集中分佈在十條街道上,這些老街已經成為文化遺產,“猷、灶、義、興、甲”是其中幾條街巷名字的簡稱,第一個字念you,二聲。我們經過了其中兩條——甲第巷和興寧巷。


去潮汕走街串巷,打卡那些必去的地標景點


牌坊街

·牌坊街位於潮州老城區內,街上立有22座牌坊,每一座牌坊背後都有一個故事。 ·牌坊大多為進士、狀元、尚書等設立,街道上最早的牌坊是出現於1517年的柱史牌坊。 ·四進士牌坊、狀元牌坊、柱史牌坊、皇命三錫牌坊、覃恩三錫牌坊等牌坊都值得一瞧。 ·沿街保留了眾多騎樓建築,除了探訪古蹟,潮州手打牛肉丸、芋泥餅、鴨目捻等美食都極具特色。


甲第巷


去潮汕走街串巷,打卡那些必去的地標景點

甲第巷


甲第巷是牌坊街的一條“支路”,不注意的話容易錯過。只有兩百米長,非常安靜的一條小巷子。在所有古巷裡,甲第巷名氣最大,幾座老宅子上懸掛著巨大牌匾,一看就知道這裡曾有一段極風光的過去。斑駁老舊,別有韻味——倒是非常適合拍照,推薦。


去潮汕走街串巷,打卡那些必去的地標景點

甲第巷


去潮汕走街串巷,打卡那些必去的地標景點

甲第巷


去潮汕走街串巷,打卡那些必去的地標景點


甲第巷

“‘猷、灶、義、興、甲’,一句話概括了潮州城古民居的精華。這幾條街巷位於古城中南部,成並列狀一字排開,是古代潮州城仕宦商賈望族聚居之地,至今仍保留明清街巷格局和大量古民居。而甲第巷又是精華中的精華,顧名思義,從巷名“甲第”就可以看出這一點。長不足200米的甲第巷,集中了數十座大大小小的明清宅院,漫步其中,你可以感受到時光的倒流,觸摸古代潮人生活的氣息,細細品味那歷史的餘響。也因此,這些街巷宅院就成了研究古代潮州社會、建築藝術和民俗風情的寶庫。”自南宋以來,隨著潮州城政治中心南移和商業區的擴展,古城南部就成了潮州仕宦商賈聚居之地。特別是在清代末年,繁華的潮州城吸引了潮州府許多富商大賈來這裡建屋造園,繁衍生息,使這裡的建築、文化藝術、民風民俗在一派濃郁的商賈情調中積澱下古城的無限風華。甲第巷由於宅院最為豪華氣派,於是有了“甲第”之名。你看,“大夫第”、“資政第”、“儒林第”這些頗為大氣的匾額,顯示出當年大屋主人的榮耀家史和高貴地位。這一座座風格各異的古民居,積澱著古城深厚的傳統文化,記載著無盡的古城風情。甲第巷頭的這座饒宅,據說是一個書香門第。門匾名稱為“半穩”,主人謙遜儒雅之風猶在眼前。裡面有一個名叫“半園”的小花園,從一幅攝於五十多年前的老照片看,花園的面積雖不大,但構築精巧,錯落有致,簡樸清幽的環境襯托出主人品性的清高和超逸。工程師盧樹雄:“這個建築很有特色,在建築風格上是屬於中西合壁的建築風格,裡面有很多細部的做法在建築做法上是值得考究的,像外牆立面上就採用傳統的瓷花窗,還有井缸通欄,大門也是很傳統的中國凹式門廊,凹式的大門石框,油漆木門;而大門的外框裝飾,是採用當時比較流行的歐洲巴洛克裝飾手法。從建築佈局來說,還是中式的傳統佈局,就是一廳兩房的佈局,而主體結構是採用當時比較先進的西洋做法,就是現在的鋼筋混凝土做法;室內的佈置和立面的裝修裝飾還是保留了本地比較地道的木(閃)門、木窗、木結構的一些做法,這個建築裝飾的材料,這裡是採用了洗沙手法(批檔)。這邊原來牆上還有一些當時比較時尚的一些裝飾,(有噴水池),畫了一些塔樓、飛機的新東西,可以看出當時的主人有文化、有知識,眼界也比較開闊的。”“以前建的假山,現在看很好,下水筒飾有猴、松鼠,目前還可看見;以前這面牆,有獸、花卉(等圖案)。這裡看似簡簡單單,但這個造型(設計),可以穿來鑽去,小孩子(捉迷藏),鑽來鑽去。”滄桑歲月使大屋裡的一切顯得斑駁老舊,但卻有無窮的韻味。身處其中,一種思古之情油然而生。也難怪,宅院裡的後人依然守著老屋不願搬走。據主人說,饒宅的後人已散居在全國各地,有的還定居國外,但後人都繼承了祖先尚文重教的傳統。居住在外面的,每年都要回到老宅院來看看。也許,老屋的靈氣和那濃濃的書香氣息是他們前進的底氣。


興寧巷


去潮汕走街串巷,打卡那些必去的地標景點

興寧巷


興寧巷是與甲第巷並行靠北的一條小巷子,與甲第巷同列潮州十大名巷,看上去更加安寧樸素,這裡唯一熱鬧的宅子就是一家叫吳祥記的餐廳,原本在我們計劃之列。


去潮汕走街串巷,打卡那些必去的地標景點

興寧巷


一家裁縫鋪子,打開窗戶就是大街,路過人隨時可以伸進腦袋去跟老闆打聲招呼。


去潮汕走街串巷,打卡那些必去的地標景點

興寧巷


一輛正在休息的三輪車,是我最喜歡的薄荷綠色。


去潮汕走街串巷,打卡那些必去的地標景點

興寧巷



巷子裡每戶人家都把水錶鑲嵌在外牆上,是我們不能理解的細節,有點可愛。

西馬路

西馬路是我和朋友走了一整天,疲憊之際無意闖入的老街。從街頭走到結尾,它已然成為我在潮州老城最愛的一條街。在關於潮州的攻略文章裡,這條路是作為美食聚集地出現的,我們的確在這條街上品嚐到了不少驚喜,“有名的”比如蔡伯糯米豬腸,“好吃的”比如沒有名字的肉粿、甜粿和白粥。但我最喜歡的,是街道本身。


去潮汕走街串巷,打卡那些必去的地標景點

西馬路


剛走進西馬路,以為無意中闖入了臺灣電影,天蠍座的張士豪騎著腳踏車、揹著左搖右晃的書包向我招手,牙齒可真白……再走一陣子,又覺得自己闖入了賈樟柯的領地,歪著腦袋四處晃盪的梁小武正與我擦肩而過……可當我回過神來,看看四周的人,不慌不忙招攬生意的小攤主,翹著二郎腿看報紙的老中醫,邊包粽子邊跟街坊聊天的阿婆們,皺著眉頭翻書的書店老闆,摩托車後座上手捧玫瑰的花裙子小丫頭,在路邊和弟弟一起澆花的小男孩們,還有幾個像我們一樣四處張望的遊客……這些片段已經拼湊成了一部好看的電影。


去潮汕走街串巷,打卡那些必去的地標景點

西馬路


去潮汕走街串巷,打卡那些必去的地標景點

西馬路


去潮汕走街串巷,打卡那些必去的地標景點


西馬路


這個場景很像電影,想走進去看看,卻膽小不敢前進一步。
潮州還有很多窄小破舊的小巷,卻有很好聽的名字——杏花巷、水晶街、布梳街……就連坐大巴客運站都叫“西門古車站”,頓時升起一股跟破敗對立的詩意。


去潮汕走街串巷,打卡那些必去的地標景點

潮州街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