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是直接考公還是先考研再考公比較好?

小新~小小新


這種問題總感覺像我小時候問我媽的問題,我長大後是上清華還是上北大呢?每當這時候,我都很想問問我媽,當時她發現我有這種想法的時候,為什麼沒有一巴掌拍醒我。

您知道公務員的競爭比例是多少麼?

以最近這幾年的國家公務員考試比例來看,2020年的國考競爭比例在78:1,這是因為2020年擴招了,導致競爭比例下降了,在看2019年的,2019年的國考競爭比例是在95:1。

請注意看這個數字,95:1是什麼概念,您整個大學同專業的一個班次可能都沒有95個人。您能確定您就是那個分子,而不是分母。而這個比例還是全國的平均競爭比例,這還沒有考慮到您所在的省份,如果你還是在一個考試大省,平均競爭比例上一百是很正常的,在考慮到你可能喜歡的是國稅,海關係統,這些萬人坑的崗位。100:1都算是低競爭比。

如果您是認為考上研究生後能力比本科生在考公務員上能力更突出,那麼您可能忘了自己的大學生活是怎麼過來的了。研究生在能力上跟本科生相比並沒有高多少。而大部分崗位只需要本科及以上就能夠報考。

最後還是要承認一點,研究生在系統內拿到的待遇福利跟本科生是不一樣的,這個很好理解。

所以,如果問我的建議,那麼應該是你先去考公務員,考上了再說,您考過之後可能就會發現,它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先找到工作掙錢再談後續發展。


三場


考公和考研作為大四的兩大選擇,很多同學都會在這兩個選項上糾結。這兩個選項也曾經困擾了我很久,我大四因本科學校保外名額限制,大四的十月份在已經拿到人大研究生保送資格的情況下保研失敗。當時面對就業的壓力十分焦慮,為了規避就業壓力,選擇了考研。但在暑假保研時就與導師建立聯繫,在深入瞭解了研究生學業壓力及畢業就業前景後,根據我自身的情況,選擇了放棄研究生參加公務員考試。三月份開始準備,六月份成功通過筆試並最終以本科應屆畢業生身份考公成功。
工作後,同批次進單位的既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經歷了互相的合作與競爭,也經過了五年工作的沉澱,對這個問題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以下幾個方面供大家參考:

研究生比本科生考公務員更有優勢嗎?


  • 目標是普通省考,建議直接考錄

部分職位要求研究生學歷,但總體來說並不必須。省考招錄的職位中僅有少部分職位要求是研究生學歷,以2019年青島市市級機關單位招錄為例,招錄的108個職位中,13個職位要求碩士研究生學歷,73個職位要求本科或者全日制本科學歷以上,22個職位要求大專及以上學歷。

也就是說研究生學歷可選擇範圍更廣,但這個優勢非常有限,而且再加上專業方面的限制條件,可能你的研究生學歷根本派不上用場。還是以2019年青島市為例,這13個要求研究生學歷的職位全部都是要求法學一級學科,因此,在省考的職位選擇中研究生學歷優勢並不明顯。

考試過程中學歷沒有差異。在公務員整個的考試過程中,所有的個人信息都是保密的。也就是說無論是筆試閱卷還是面試打分,學歷並不會成為加分項,所有學歷一視同仁。除了更高學歷帶來的個人素質的提高在考試中有幫助以外,學歷並沒有什麼硬性優勢。

入職後研究生待遇較高。一般市級機關公務員考錄之後,本科生轉正定級是科員,研究生轉正定級是副主任科員。待遇比本科生稍高大概1000左右。之後的晉升普遍是越高等級單位越好晉升,以副省級城市市級機關某某局為例,一般是正局級單位,這種單位一般一級主任科員(正科級)及以下無名額限制,只要到年限可以直接順進。正科級的領導職位、四級調研員(副處級)及以上虛職、副處級以上領導職位需要參加競聘,競聘主要考慮平時工作能力、大多采用面試或者筆試加面試的競聘方式。其中學歷可能會有影響,但絕不是主要因素,目前來看市級及以下機關本科以上的學歷足夠。

時間成本更重要,公務員早入職更好。目前,多地的組織部門及各單位在考慮晉升人選上,都越來越傾向於年輕化。普通的省考單位,早入職帶來的優勢更顯著,可以更快的適應職位要求、更快融入公務員隊伍、更早的在單位作出一番成績。在晉升時更長的工齡、更多的貢獻和更年輕的年齡都是很重要的優勢。同時,本科畢業一般22-23歲入職,此時一般沒有家庭的後顧之憂,也沒有長輩催婚催生的緊迫感,可以有最少3-4年的時間好好打拼事業,在單位站穩腳跟。

在職研究生性價比更高。研究生學歷有優勢嗎,當然有,學歷高總比學歷低好。但是相對於研究生三年付出的辛苦和學費,再加上時間成本,如果能以本科應屆生的身份直接考錄比先讀研再考錄要更好一點。入職後可以根據職位要求去學習充實自己。學歷方面,建議考名校MPA(公共管理碩士),或者跟自己專業相關的在職研究生彌補學歷不足。作為基礎公務員或者普通市級機關公務員來說,這條路性價比更高。


  • 目標是省級單位或國家部委,建議研究生學歷考錄


省級單位和國家部委情況又不相同,職位的學歷要求高,研究生學歷才能“進門”。即使是要求本科及以上的職位,研究生也普遍扎堆,在競爭上本科學歷就顯得不足。而且這些單位工作內容一般是政策制定、高層管理,即使是在這些單位做普通的文書工作,所要求的各方面素質也更高。有些單位專業性強,對學歷和專業知識的要求也就更高了。

選定公務員這個職業方向後,策略上規避風險,可以選擇兩手準備

大多數公務員筆試集中在4-5月份,甚至有些省份放在了五月底六月初。公務員筆試的複習時間建議在30-90天,太短複習不透徹,太長又容易產生懈怠。這樣就給了我們更多機會和選擇餘地。

大四時間動線上來看,考研和公務員省考並不衝突。一般建議考研從大三下學期開始準備,部分基礎較好又考本專業的同學建議最晚從大三大四暑假開始準備。這樣1月份研究生初試之前就集中精力複習考研,如果自我感覺考得不夠理想,這時就可以簡單休息一下投入到公務員考試的準備中。如果考得不錯,則可以先準備研究生複試,研究生複試成功率很大,這樣可以基本保證“畢業不失業”。

如果不想選擇考研,找工作和考公務員並行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畢竟公務員考試有一定風險,有了一個打底的工作就有了底氣,複習報考的時候也更加從容。如果萬一公考失利,還可以先就業再努力考公。

理清個人追求,確定職業發展方向

我一直鼓勵學妹和學弟們一定要理性分析自己的職業和人生追求,確定職業發展方向再來定是考研、考公還是直接就業。這非常重要。理清方向再做決定更高效、未來的人生道路上也能少走彎路。簡單來說,在確定要考公務員的大方向下:如果你更注重生活,工作上更傾向於按部就班,不想工作有太大壓力的話,建議選擇考錄普通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如果把公務員工作作為一項事業的話,建議選擇更高等級的單位,至少選擇市級主要機關單位(儘量不選擇窗口單位)。

關注我,後期會給大家更多的大學生活學習建議,幫助大家制定職業發展規劃,分享一次考公就成功的經驗,詳解各個不同職業的前景方向和所需技能,科普人力資源方向的職場知識。

大家有這方面的困惑也可以向我留言,會給大家寫文詳細解答。


從校園到職場


我覺得我還是有點發言權的,畢竟我經歷過你說的這些。個人建議還是先考研比較好,因為考研之後,你的起點又高了一層,到時候你找工作也會找到一些更好的,起薪肯定不一樣,而且受到的重視也不一樣。如果還想繼續考公務員,那你也可以選擇一些更好的崗位,比如一些省級單位去考,競爭也會小,即便考基層單位待遇也會直接享受副科級待遇。個人感覺還是看自己追求什麼吧。機關單位上升比較難,要是有好的大公司,還是在企業比較好。還有一點,南北方公務員待遇差距很大,跟當地經濟有關。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經驗感觸。





趣學吧


您好,對您的問題很感興趣,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環顧周圍同事同學,選擇考研的之後的發展也各有不同,一部分考公上岸;一部分進入普通企業後,找機會考公;還有一小部分進入高企,收入不菲,但經常加班,壓力較大;更有個別精英,自己創業單幹,小事業做的風生水起,屬於佼佼者。

考公的現在基本上娶妻生子,在本單位混了個副科,還有的靠個人特長做一些小私活,也有搞點小業務,賣菸酒的,整體收入較好,方便照顧家庭父母,壓力不大,實屬穩定安逸。

不知您看了有何想法,作為一名過來人,想給您的建議是:

一,先捫心自問:我到底屬於那種類型?喜歡過安逸穩定照顧家庭的生活,還是風生水起企業精英,抑或是某領域創業者。個人建議,如果自己很有能力,可以直接勝任某領域整體工作,就像華為百萬年薪招的天才應屆畢業生。那您一定是去高企或者自己創業為上策。

二,如果您考研考上全國排名前十的學校,或者考上的本校專業在全國實力第一。以後畢業一般發展都不錯,都是精英人士。建議您先考研。

三,如果您感覺有些學不動了,準備報考二三流普通高校,我建議您還是先考公。因為現在企業看的更多的是個人特長和能力,如果不是名牌畢業,又沒有突出才能,在企業發展肯定不如做公務員。

如果您研究生畢業了再考公,當然也不錯,關鍵是還得再等兩年,如果直接考公,這兩年您可能已經有了自己的小事業,而且公務員可以考在職研究生。在機關裡,在職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沒什麼區別。

當然還得結合您個人意願了,如果您喜歡深造,有某一領域超乎尋常的興趣才能,建議您考研深造,因為在學校也可以發展些小事業。

以上是本人的感悟和建議,實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拍磚。

如有疑問,歡迎您回覆評論,寡人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精英講課


大四學生要面對“擇業”,需要對人生的道路做出選擇,這也是很重要的一次人生選擇!公務員工作穩定,社會地位高,是很多大學畢業生的“第一”選擇,因此公務員考試的競爭異常激烈!

公務員招聘必須通過考試,包括筆試和麵試兩個環節!大四是直接考公好、還是先考研再考公好?這個問題需要結合公務員的崗位要求與自身選擇兩個方面來綜合考慮,再做出正確選擇,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公務員分類很多,不同崗位對學位的要求不同,國家公務員和地方公務員對學位的要求也不同;具體情況可以在政府發佈的公務員招聘目錄的崗位要求中查詢!

一般來說:(1)對專業性要求很高的崗位,比如財經、法律、審計等,以及一些專業性單位如地震局等,對學位要求是“碩士及以上”,部分崗位學位要求是“博士”;(2)國家機關及省級機關,絕大部分崗位對學位要求是“碩士及以上”;(3)事務性崗位及基層公務員,對學位的要求是“本科及以上”;(4)偏遠地區的基層公務員,村官等,對學位要求是“大專及以上”。

總的來說,研究生畢業後再考公務員,有更多的選擇,因此“大四先考研再考公”比“大四直接考公”要好得多!

如果自己計劃報考的崗位有學位要求“碩士及以上”,那也需要先考研!如果自己想去基層工作,在基層建功立業,那麼“大四直接考公”比較好!

最後強調一點:如果大學生立志要當公務員,一定不要排斥去基層!基層情況很複雜,可以讓自己儘快適應和認識社會,鍛鍊自己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是自身快速成長的有效途徑之一;基層工作可以積累經驗和資歷,這也是公務員晉升必須的條件!


張cuper


其實這個答案很簡單,考研和考公務員都很有前途,只是路不同,起點不一樣而已。只要努力,最後結果是一樣的。不管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當上公務員,待遇在西部地區均是7-13萬,在發達地區是15-21萬,學歷對公務員工資待遇影響較小。

對於考研,要花費三年的時間來學習,會耽誤三年賺錢的時間,但是積累了豐富知識,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人脈關係,畢業以後,起點較高,可以到高校、上市公司、國企、市級及以上公務員等,在職業發展上有學歷優勢,工資也會高200元-1500元以上。

對於本科畢業後考上公務員,可以直接工作,積累財富和工作經驗,還可以去讀在職研究生(具有畢業證和學位證),學歷單位也承認,在以後職業發展上,也一樣有優勢,但是這樣會比較辛苦。

所以,只要努力,都會成功的!


愛電影的周先森丶


新鄉中公燻悟空為您解答:

個人建議,可以嘗試一下備考國省考,競爭雖大,但也看專業和報考的崗位,好好準備也是有機會的,不行的話再考研,因為早晚你還是要工作,所以早點嘗試更好一些。


米小小小花


考公要應屆生考研沒有限制看你想往那個方向發展


白日談


考公務員好,鐵飯碗,再說了你公務員在職也可以考研究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