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是怎麼上臺的?為什麼當時的德國人忠於希特勒?

山青水秀人家


希特勒不是個正常人,他的所做所為,讓世人驚訝,讓猶太人慌張。

他沒有家庭,他的一生都獻給了政黨和國家。他沒有孩子,死去前兩天才結婚。他非常極端,極端到要滅了猶太這個種族,極端到建立了“生育農場”,要改變整個歐洲人的基因。

一句話,在正常人看來,這就是個神經病。不過,在他的支持者看來,他是無所不能的元首。

那麼,如此一個複雜的人,他是如何上了位的?為什麼有很多德國人忠於希特勒?

希特勒的上臺,只是投對了政黨“納粹黨”

希特勒的出身非常一般,求學生涯也一塌糊塗,軍隊生涯也沒什麼建樹。

但是,一個轉折發生在1919年9月,當時他受陸軍系統的指派去考察一個叫“德國工人黨”的組織,說白了,他就是個特務。

當希特勒去了之後,被那個只有四十多名黨員的組織震撼了,這個組織的核心思想是“社會主義、國家主義、反猶主義”。一激動,30歲的希特勒發表了自己的感言,與會人員非常高興,開始關注他了。

過了幾天,希特勒就接到了邀請函,邀請他加入這個政黨。因為對這個政黨不排斥,還有點喜歡,於是希特勒成為了第96名黨員。

這個德國工人黨就是後來的納粹黨。希特勒所有的改變和輝煌,源頭就在這裡,就在他加入納粹黨的那一刻。

希特勒促進了納粹黨的發展,納粹黨成就了希特勒

從希特勒加入納粹黨開始,就點燃了他的雄心壯志,點燃了他的民族情緒。

在這裡,希特勒找到了他人生的意義。1920年,希特勒和人合作,幫助政黨起草了25個綱領,儼然成為了政黨的骨幹和脊樑。就在這一年,德國工人黨改名為德意志民族社會主義工人黨。

由於這個黨派比較激進,所以在1923年被政府取締。但是,經過各方努力,在1925年,納粹黨重新開始上路了。

納粹黨是符合當時德國形勢的政黨,當時的德國因為一戰後簽訂了一系列的協議,割地、賠錢、不得發展軍隊等。這些使整個國家都屬於壓抑的狀態,這種壓抑讓德國大部分民眾非常難受。

而同時,德國猶太人,過著舒服的生活,他們想法設法賺錢,有些時候為了賺錢,甚至曾經對戰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在歐洲土地上的猶太人,沒有強烈的國家意識,卻有很強的民族意識。

於是乎,當納粹黨出現時,因為“國家主義”,因為“反猶主義”,民眾快速聚攏,政黨迅速發展。關鍵是,納粹黨的發展對象,不是那些有頭有臉的人物,而是中、底層民眾,這個群體數量龐大,容易被影響。

在納粹黨的發展過程中,希特勒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雖然,希特勒喜歡藝術,可是,藝術上沒有大的成就;雖然,希特勒積極參軍,可是,希特勒在軍隊裡也沒有大的出息。但,希特勒口才非常出眾,煽動百姓的能力非常強。他在納粹黨裡找到了自己事業的方向。

常常是希特勒在上面演講,那抑揚頓挫的語氣,那針砭時弊的內容,那激情勃發的樣子,瞬間感染無數人,粉絲大漲,入黨人數大增。

1928年時,德國國會選舉中,納粹黨佔到了2.6%,不要小看這2.6%,這對一個剛成立十年的政黨來說,絕對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1929年經濟大蕭條出現,老百姓對“共和制”產生了反感,因為日子過不下去了。此時,納粹黨全面出動,畫大餅,描述遠景,尊重民眾。於是,萬千被經濟危機影響的民眾,加入了納粹黨。1930年選舉時,納粹黨已經佔據了全部選票的18.3%。

1933年,納粹黨一躍成為德國第一大黨。而且在這一年的6月22日,希特勒政府採用快刀斬亂麻的方法取締了德國社會黨,將最後一個反對希特勒的大黨清除出內閣。納粹黨成為了唯一的執政黨,開始實行一黨專政。就在這一年,希特勒成為了德國的領袖。

可以說,是納粹黨成就了希特勒,而希特勒也促進了納粹黨的發展。

很多德國人忠於希特勒,是因為希特勒的工作卓有成效

從希特勒上任開始,他就致力於兩大塊,一是解決就業,解決百姓的生活問題;二是發展軍力。

在上任之初,希特勒就承諾“讓德國每一戶人家的餐桌上有牛奶與麵包”,幾年之後,人家做到了,這不得不被人擁護。

他發表演講,說“女性的世界是丈夫,是孩子,是家庭。”他鼓勵女性生育後在家待業,以便照顧家人。這對當時就業形勢不好的德國人,是個緩解。

希特勒常常親自監督大型工程設施的建設,非常關注基礎設施建設,這讓德國經濟快速發展。

同時,希特勒開始走強軍之路,為了民族的崛起做著各種準備。

一系列的數據,一系列的實際改變,說明希特勒執政時期,國家的治理是卓有成效的。於是,希特勒邁出了最危險的一步,發動了戰爭。

戰爭前幾年,德國順風順水,所向披靡,利用閃電戰,快速佔領大部分西歐地區,法國、荷蘭等國迅速倒在德國戰車之下。此時,德國的民族性徹底爆發,德國重新站立在了世界一流強國之列。而希特勒徹底成為了民族英雄,成為了無數德國年輕人崇拜的偶像。很多德國人對希特勒無比忠心。

有人說,一個領導連續做對六次決策之後,下面的人就會忠貞無比地跟在身後了。

希特勒從1933年開始,把處於頹勢的德國發展成了一個強國,從經濟,從軍事,從民生,全面發展了開來,成為了當時世界上綜合實力第二的國家,這樣的成就,很難不讓下面的人激動,很難不讓下面的人忠心。

但是,過猶不及,否極泰來,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的希特勒,或者說穿上了紅舞鞋的希特勒停不下來了,他徹底瘋狂了,他準備收拾了老牌強國英國。

德國的災難開始於進攻英國的“海獅計劃”,因為如何努力,也過不了英吉利海峽。

其後,希特勒瘋了似的尋找新的出口,於是遠征蘇聯。

蘇聯太遠,蘇聯太冷,蘇聯太大,蘇聯人太硬。

終於,希特勒消停了,因為德國終究敗給了蘇聯,更準確地說,是敗給了盟軍。

1945年4月28日,希特勒在蘇聯攻入德國後,與愛娃結婚了,給了最愛自己的女人一個名分。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殺了,帶著不甘,帶著很多人的失望,還帶著一些人的忠心,徹底消失在了這個世界。

希特勒的一生,彷彿就是一根火柴,在點著之後,曾發出耀眼的光芒,之後慢慢衰落,重新進入黑暗。這個來自巴伐利亞的上等兵,終於以一個失敗者的身份去了另一個世界。

但,他的瘋狂,世人不會忘記。他帶領德國人崛起,他讓德國人自尊感大幅提升,這些事德國人不會忘紀。當然,更不會忘記他的,還有活著的近千萬猶太人,還有被他屠殺的600萬猶太人。


藍風破曉


儘管希特勒的一生留下了太多罵名,但依舊有人崇拜他,而他的“三寸不爛之舌”就是一些人崇拜他的一個方面。

因為,有人說他的每一場演講,都如同是一次瘋狂的洗腦;也有人說他能夠上臺,並落下“魔鬼”罵名,主要靠得就是他那超強的演講能力。而且,他的演講極具煽動性、邏輯性、欣賞性以及感召力。

當然,希特勒能夠上臺也不排除一些陰謀詭計等手段。

但是,這一點也曾令人感到很不可思議,畢竟少年時的他沉默寡言,羞怯怕生。

依靠演講,走上了歷史的舞臺

提到希特勒的演講能力,還得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說起。當時,混了個下士軍銜的希特勒,被派去參加政治訓練班的學習。

一次課間辯論,一名士兵替猶太人辯護,引起了希特勒的不滿,於是他激動之下起身反駁。令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第一次正式場合的演講,就吸引了現場所有人的注目。

對此,希特勒曾在《我的奮鬥》中說:“原來,我是能夠演講的!”

事後,他的行為引起了領導的注意,隨後又被派去調查一個自稱“德國工人黨”的小政治團體。

誰知,通過與德國工人黨的二天接觸,他究竟對該很感興趣,並加入了這個黨,成為了第96名黨員。

不久,該黨在慕尼黑的一家啤酒館裡召開了第一次黨小組會議。會上,當有人提出“巴伐利亞脫離普魯士,並跟奧地利組成一個南德意志共和國”的主張時,旁聽的希特勒大為光火,當即揮動拳頭,聲嘶力竭地進行了反駁。結果,卻將發言那人嚇得悄悄逃出了會場。

同時,會議結束時,因他的精彩演講,還募得了300馬克,而當時的“德國工人黨”的經費僅有7馬克。可以說,這300馬克對於“德國工人黨”的發展壯大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他也被該黨舉選為主席團的第7名委員。

自此,希特勒在該黨站穩了腳跟,併成功邁出了最具決定意義的“上臺”一步。

依靠演講,吸引了大批的忠實“粉絲”

在之後每場的演講中,希特勒總能緊緊抓住一戰後德人的極度失落心態,通過宣傳極度排外、惟我獨尊的右傾民族主義思想,贏得了一場場狂熱的歡呼聲和山呼海嘯般的掌聲,並因此收穫了大量的忠實“粉絲”。

當時,既有德國、意大利、奧地利、捷克、日本等國的支持者,也有丹麥、波蘭、法國、蘇聯等國的崇拜者。

例如:後來的納粹的二號人物、副元帥威廉·魯道夫·赫斯,就是偶爾聽了希特勒的一次演講,便果斷投到了希特勒的麾下。還有希特勒的宣傳部長戈培爾,曾獲得過哲學博士,口才也是相當了得。結果,聽了一次希特勒的演講,也果斷加入了納粹黨。二年後,當他們因思想發生衝突時,又是希特勒的精彩演講征服了戈培爾,其最終也成了希特勒的忠實擁躉者。

為此,戈培爾曾在日記中寫道:“我要向這個偉大的人物,政治天才鞠躬致敬!”

依靠演講,希特勒籌集到了發展的資金

希特勒除依靠演講吸引大量忠實的擁躉者外,還吸引了許多的“天使投資人”。

例如:德國商人漢夫施丹格爾聽了希特勒的演講後,便信仰起了納粹主義,並“借”給納粹黨一筆鉅額發展資金。因此,從慕尼黑買下的《人民觀察報》才能繼續充當納粹黨的“喉舌”,為納粹黨的發展造勢。

同時,鋼鐵大王弗裡茨·蒂森聽了希特勒的演講後,當即被他的口才所征服,隨慷慨解囊,捐贈納粹黨10萬馬克,約合2.5萬美元。

自此,希特勒在納粹黨中的地位無人可以撼動,並藉口退出納粹黨相要挾,迫使該黨推舉他為元首。隨後,他通過“修改黨章,廢除選舉制度,確立領袖原則”等舉措,成為了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簡稱“納粹黨”)說一不二的獨裁黨首。

後來,還有一位商人聽了希特勒的演講後說道:“一個蠱惑民心的奇才,我極少聽過這樣一個邏輯性強的,狂熱人的講話。”

可見,希特勒演講的影響力之大。

依靠演講,贏得了民眾的支持

希特勒的演講,從不引經據典,卻多貫穿“德意志”、“國家”、“民族”、“振興”、“正義”、“敵人”、“形勢”、“鬥爭”、“成就”、“尊嚴”等之類的詞彙。

而且,他每次演講都能脫稿,就算一天內演講10餘次也是如此,還能在幾分鐘內達到歇斯底里的境界,也能贏得現場狂熱的歡呼與掌聲。

據說,希特勒一生做過幾千場演說,但第一次都能引起全場轟動。無論是現場十多歲的孩子,還是五、六十歲的大媽,都會被其演講激發得熱血沸騰。

為此,希特勒曾在《我的奮鬥》中講道:“在歷史上推動最偉大的宗教運動和政治運動的力量,從遠古時候起,一直是說話的神奇力量。只有靠說話的力量才能打動廣大的人民群眾。”

依靠演講,打贏了一場失敗的政變

1922年11月8日,希特勒利用巴伐利亞和柏林中央政府間的矛盾激化,在沒有認清自身實力的情況下,發動了“啤酒館暴動”,打算“向柏林進軍”,企圖推翻巴伐利亞政府。結果,卻以失敗而告終,納粹黨遭到封禁,納粹黨報也遭到查封。

當希特勒被帶上法庭時,面對中外無數媒體記者,他再次鼓動“三寸不爛之舌”,不但打動了德國人民,法官也同意了他的“辯護不受任何限制”。

最終,作為“啤酒館暴動”的首惡希特勒,僅被判處不到2年的牢獄之刑,而他卻因此成了名震德國的名人。所以,表面上看,他是“啤酒館暴動”的失敗者,而從長遠看他無疑又是一位勝利者。

事後,威廉·夏伊勒在《第三帝國興亡》一書中寫道:“他雄辯滔滔,機鋒橫溢,極盡尖酸刻薄,虛偽狡詐之能事,這種本領已經達到空前未有的高峰,而且以後再也沒有能達到過。”

依靠演講,獲得了德國人民的忠心

1925年1月4日,希特勒出獄後,再此鼓動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通過遊說巴伐利亞總理,對納粹黨及其黨報《人民觀察家報》取消了禁令。

當時,雖說希特勒被禁止在公開場合演說,但他的影響力卻越來越大。3年後,先後組建了一支數十萬人的武裝團體和忠於自己的“黨衛軍”。而這一切的取得,則是建立在他演講天賦的基礎之上。

最終,希特勒成功上臺,成為了德國的國家元首。上臺初期,他便實現了最初演講時的承諾,“讓德國每一戶人家的餐桌上有牛奶與麵包。”

自此,許多的德國人民對希特勒有了更加狂熱的忠誠。例如:1934年9月,希特勒在第一次國家社會主義婦女組織會議上演講:“德國女性的世界是丈夫、家人、孩子以及家園。”結果,狂熱的德國婦女立刻響應號召,紛紛回家造人,以此來支持國家機器的運轉。這一點,與二戰時的日本做法極為一致。

對此,《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一百人》的作者哈特認為:“就其動員人民從事重大行動的能力而言,希特勒可能是人類史上最富於感染力的演說家。”

可見,當時的德國人是忠於希特勒的。

總之,雖說希特勒憑藉一張“三寸不爛之舌”走向了上位的目標,但他卻因此又將熱愛他的“粉絲”,熱愛和平的人們,推向了戰爭的深淵,又豈能不落下萬世罵名。


祥子談歷史


1933年德國大選,希特勒以1417萬多張選票當選總理,另二位時任總理巴本,共產黨主臺爾曼各只有2一300萬張選票,希特勒取得壓倒性的勝利,歸功於戈培爾的宣傳,34年老總統興登堡病故,希特勒放手大幹,實行法西斯獨裁


太陽125933863


吐槽機不得不遺憾的告訴德粉們,希特勒從始至終就沒有獲得德國人的忠誠,在公平選舉的前提下,即使他上臺的1933年也不過獲得了1700萬張選票,而當時德國的總人口是6500多萬,那個國家有三分之二的民眾沒有強烈的支持他。

被低估的魏瑪共和國

我們今天談論納粹上臺總習慣性的把德國一戰戰敗和1929年的大蕭條連到一起說,於是就忽略了1918年到1928年之間發生的事情。現在我們似乎可以回過頭來細想一下,如果德國人的從開始就不堪忍受,那他們這十年裡在幹嘛?

同樣的道理,希特勒的納粹黨從開戰以來就節節勝利,德國國防軍兵精將勇,但那些軍人是一夜之間變出來的嗎?尤其是一大批機械化陸軍人才,是納粹執政六年就直接培養出來的嗎?更遑論還有更大一批天才的科學家們,雖然這批人很多沒被納粹所用。

故此吐槽機的第一個觀點是我們都小看了魏瑪共和國,這個從出生就在極左和極右思潮中顛簸的政權很厲害。實際上1923年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就任總理以後,通過一系列的外交和經濟手段,已經讓德國擺脫了很多掣肘,經濟情況也好轉很多,只是突如其來的大蕭條打斷了這個進程。而1923年也正是希特勒發動啤酒館暴動的年份。

有選擇的情況下,希特勒絕不會去選舉

一戰結束後希特勒被國防軍的情報機關吸收,派去一個叫德國工人黨的極端組織做臥底,沒想到這傢伙混的如魚得水,臥底成了老大。靠著在啤酒館的激情演說,他聚攏了一批對現實很是不滿的極右分子。


但我得說德國人也不是傻X,那種極端分子畢竟只是少數,隨著經濟復甦,很多民眾還是想好好過日子的。這個所謂工人黨也就是個幾千人的小邊緣政黨,和極左的無產陣線都沒法比,更別說其他大黨了。

知道沒法通過選舉途徑出頭的希特勒選擇了墨索里尼的做法,咱們乾脆搞暴動算逑,選不上就搶!事實上這完全是他的痴心妄想,後來被納粹神話的啤酒館暴動總共也2千多人殘餘,別說席捲德國,連巴伐利亞州都沒出去就被收拾了。

寫出《我的奮鬥》也不是偶像

啤酒館暴動失敗後希特勒被扔進了監獄,寫出那本著名的書,但是《我的奮鬥》在出版之初並沒有什麼影響力,從1925年到1932年總共也就賣出去22.8萬本,算不上暢銷書。倒是1933年他上臺當年直接銷售破百萬,也就是說是希特勒上臺成全了那本書,而不是那本書成全了希特勒。

更扯淡的是1924年5月希特勒在監獄裡,納粹黨在選舉裡還能獲得190萬張左右的選票,到1924年12月丫出獄後,他們就只能拿到90萬張選票,直接被腰斬了一半還多,德國人對這個煽動狂並不感冒。

1924年之後德國經濟開始向好,希特勒的黨連出來選舉都費勁,一直到1928年5月他們再次參選,結果票數下滑到80萬左右。從中大抵可以看出在能吃飽肚子的情況下,沒多少人有興趣支持極端組織,可惜宿命中的1929年大蕭條還是來了。

大蕭條帶來的機會

大蕭條席捲德國後,本來抗風險能力就不足的經濟瞬間崩潰,失業率節節攀升,人們對魏瑪政府的失望也越來越大。苦難的生活讓他們急切的尋求改變,這就形成了極端思想的溫床,極左和極右政黨開始瘋狂發展。

故此到1930年9月14日的選舉中納粹狂收600多萬票,但極左派也獲得了400多萬票,雙方差距不大。但是隨後左翼犯了一個致命失誤,他們過分強調工人權益,沒能拿出實際的競選承諾。

而希特勒很快取得了工業家的支持,將泛右翼陣營整合,並且提出廢除《凡爾賽條約》和解決失業問題兩項競選承諾。不再信任中間溫和派的大多數人其實已經沒有太多的選擇,連希特勒自己都沒想到成功來得這麼快。

他還是不喜歡參選

1932年7月,納粹的選票暴漲到近1400萬,成為德國第一大黨,但他過分張揚的風格很快遭到民意反撲,這年11月的選舉中票數回落至1100萬。兩次選舉都沒有形成絕對多數政黨,只能聯合組閣,多方妥協下,希特勒出任總理。

個人大權在握的希特勒還是希望得到多數政黨席位,但他很清楚這單憑選舉做不到,於是國會縱火案在1933年2月發生,左翼陣營遭到重創。對於希特勒來說盤外招永遠比正面對決來的有效,從啤酒館暴動到國會縱火,他一直沒放棄這個想法。

幾番努力之後,1933年3月的選舉中納粹黨拿到了1720萬票,佔總投票比例43.9%,他還是沒能拿到絕對多數,必須繼續與中間溫和派繼續聯合執政。再也不喜歡選舉的希特勒隨即再非絕對多數的情況下通過了授權法案,開始向獨裁者邁進。1934年興登堡去世後,他又廢除了總統,見總理和總統的權力結合,元首就這麼誕生了。

永遠都是盤外招

成為元首的希特勒還有最後一塊心病,被傳統普魯士貴族把持的國防軍並不聽話,雖然名義上他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總司令。但這位老兄有自己擅長的東西,他比較會搞錢,債券往死裡發可以搞到不少錢,還有工業家的贊助。

於是國防軍的高級將領們開始有了額外收入,在一個大家都窮如敗狗的年代,大筆帝國馬克顯然殺傷力十足。國防軍將領開始大批向元首或者是向帝國馬克效忠,哪怕把誓詞改成向希特勒本人效忠而非總司令也在所不惜。

在收黑錢的長串名單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量所謂的二戰名將,古德里安、曼斯坦因等重量級人物都赫然在列。當然國防軍也不是沒有硬骨頭,對於這些頑固頭頂的傢伙,只需要老婆曾出去賣或者本人是基佬就可以輕鬆把他們逼出軍隊,很簡單是不是?

希特勒的上臺與德國人的忠誠

總結起來吧,元首大人攫取權力的過程基本就是一部流氓發家史,遠達不到德國民眾把他選成獨裁者的地步,沒有那些盤外招他最多也就能混個聯合組閣的總理,連政權都握不穩,更別說軍權。

至於德國人的忠誠,他們大多數都沒對希特勒有過所謂效忠,這幫傢伙很樸實,他們效忠的是好生活、效忠的是納粹的承諾、效忠的是大筆賄賂。戰後一眾德國高官沒幾個表現出個人忠誠,大部分的回憶錄裡都大段記載著我是怎麼堅持真理而和元首吵架的。

搞得喜歡看回憶錄的吐槽機都頗為同情元首大人,每件事都給別人扯後腿,他到底是怎麼做到的?難道大筆的帝國馬克它就不香嗎?另外這麼折騰都能橫掃半個歐洲,究竟是德棍太強還是歐洲太菜?這真是個難題......


歷史吐槽機


希特勒的上臺絕非偶然,他用兩年時間成為納粹黨元首,又用了十二年時間成為德國元首。希特勒與納粹黨的成功只用四年時間,他又是如何一步步上臺的?

希特勒與德國工人黨的邂逅

一戰前,希特勒沒有什麼固定職業,以乞討和賣畫為生。二十三歲時,他成為民族主義狂熱信徒。一戰爆發後,希特勒成為德軍一員,後因受傷而返回後方。

正是因為這次受傷,使得希特勒邂逅了德國工人黨。他以調查者的身份第一次接觸了這個只有五十多人的小團體,這個黨的政治綱領,深深的吸引了希特勒。

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後,希特勒成為德國工人黨的第96名黨員,併成為主席團委員。這為希特勒的日後上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戰的失敗賜給了納粹黨良機。

希特勒改良壯大德國工人黨

加入德國工人黨後,希特勒發揮了自己的演講才能。他憑藉如簧巧舌,積極從事社會交際,屢次在群眾中發表演說,大肆宣傳一戰後德國將面臨的嚴峻形勢。

希特勒的演講沒有什麼華麗的詞藻,他用淺顯易懂的語言,使社會底層的人們感受到了無形的溫暖。就這樣,希特勒開始擁有了追隨者,逐漸踏入納粹高層。

很快,希特勒給工人黨起草了新的黨綱,主基調是反猶和國家主義。這個綱領涵蓋了絕大多數人的期望,接著他將工人黨更名為“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

希特勒籌劃了納粹黨的一切,他的膽量和口才吸引著各方人士前來投奔。僅用了短短兩年時間,希特勒便成為納粹黨元首。納粹黨武裝,衝鋒隊也應運而生。

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活動刺激了希特勒,他在成為黨首的第二年發動啤酒館暴動。最終暴動以失敗而告終,希特勒蹲了八個月大獄,寫下了《我的奮鬥》一書。

獲釋後的希特勒,重建了納粹黨,成立了死忠於他的黨衛隊。之後的四年,希特勒一直處於蟄伏狀態,默默的等待時機的再次到來。

經濟危機成就了希特勒與納粹

1929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席捲全球,這場經濟危機給希特勒與納粹黨提供了絕佳的表演機會。沉重的戰後枷鎖及戰爭賠款,讓德國的民眾掙扎在死亡線上。

希特勒敏銳的抓住這次機遇,四處煽動演講,承諾讓每一戶人家的餐桌上都有牛奶與麵包。到第二年,納粹黨獲得了六百萬張選票,是前一年選票數的64倍。

這讓納粹黨一躍而成為國會第二大黨。這次選舉的成功,是德國千百萬民眾共同支持的結果,希特勒喚醒了德國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成為一股全新潮流。

在1932年的總統大選中,希特勒得到了1000多萬張選票,僅次於興登堡。在第二輪投票中,希特勒還是位居第二。同年,納粹黨也獲得了1300多萬張的選票。

納粹黨順利的成為國會第一大黨。第二年,興登堡按照德國憲法,將希特勒任命為德國總理。同年,在最後一次民主選舉中,納粹黨獲得了1700多萬張選票。

1934年,德高望重的興登堡去世。數小時後,希特勒宣佈取消總統職銜,將總理與總統職務合二為一,稱元首兼國家總理。希特勒獲得了3800萬民眾的支持。

德國人為何忠於希特勒?

這個原因也很簡單,希特勒兌現了他的競選承諾。先看看納粹的黨綱,規定工人可分享企業利潤,取消地租,嚴懲高利貸,廢除凡爾賽和約,建立民主國家。

納粹提出的綱領,希特勒在登臺時逐一兌現。希特勒剛上臺前,德國經濟接近崩潰,食不果腹的德國人有三千多萬。希特勒隨後向高失業發起了一場攻堅戰。

僅用了五年時間,希特勒基本上消滅了德國的失業現象。在解決失業的同時,希特勒大力發展社會福利事業。社會保險制度應運而生,工人都享受帶薪休假。

五年間,德國民眾收入增加了一倍。希特勒創造了經濟恢復和民眾福利的奇蹟,這些社會福利政策成功的換取了德國民眾的全力支持,希特勒得到民眾認可。

希特勒拯救了當時處於飢餓死亡線上的民眾,這就是德國人為何忠於希特勒的原因。

儘管希特勒得到了廣大德國民眾的支持,但不可否認的是,希特勒與納粹黨對猶太人及受戰爭侵害的各國人民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


野史也是史


讓很多人意外的是,希特勒的上臺是合法的。他取得權力都是按照法律步驟取得的。但是,要說是當時的全部德國人都忠於希特勒,那就太過分了。

有人對理性的德國人會選擇希特勒當德國的領導人,感到不可思議。但是,我們從一個小故事就可以解釋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

當時,德國的一群軍政要員在一起開會,研究如何最後解決猶太人的問題。當時的黨衛軍的一個頭目說,沒有必要開會研究,只要挖一個坑,直接消滅他們埋掉就得了,我們在烏克蘭就是這樣乾的。

當時主持會議的人聽了勃然大怒。他說,你們這樣做是不合法的,是不允許的。我們要消滅猶太人,但是我們要合法的消滅他們。今天我們開會研究的就是這件事,我們制訂消滅猶太人的相關法律。

當年希特勒上臺就是這樣的。他在上臺前,就按照魏瑪共和國的法律一步步去取得權力。在取得權力後,就用手中的權力去修改法律,使得自己的獨裁合法化。所以,在整個德國的人民看來,希特勒的上臺是合法的,無可挑剔的。這樣,大家也解除了自己心中的疑慮。

在希特勒搞的啤酒館政變失敗後,他在監獄裡總結經驗教訓,得出了他的以武力去奪取政權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因此,在出獄後,他決定團結納粹黨的力量,走合法競選的道路來上臺。他一面利用過去的衝鋒隊來製造摩擦氣氛,但是,他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拉攏那些當權者和實力派身上。在他的努力下,納粹黨的選票在逐漸上升,1930年,納粹黨已經成為德國國會的第二大黨。

到了1932年德國大選的時候,希特勒和興登堡、臺兒曼、杜施特堡一起競選總統。在3月13日競選結果出來後,令希特勒十分失望。興登堡獲票18651497張,佔總數的49.6%,希特勒11339446張,佔30.1%,臺兒曼4983341張,佔13.2%,杜施特堡2557729張,佔6.8%。

從票數來看,不管希特勒如何努力,他的威望都無法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英雄興登堡相提並論的。在第二次競選時,即使是杜施特堡退出競選,讓他的選民支持希特勒也無濟於事。4月10日的第二次競選結果是,興登堡19359983票,佔總數的53%,希特勒13418547票,佔36.8%,臺兒曼3706759票,佔10.2%。興登堡以超過半數的選票當選總統。

希特勒在競選總統失敗後,轉而採取與軍方合作,接近興登堡,謀求總理的位置。興登堡被希特勒所迷惑,產生了希特勒可以控制利用的幻想。

希特勒利用他的政黨在國會中的勢力,先是將勃魯寧總理趕下了臺。但是在接下來的國會選舉中,納粹黨也只得到了37%的選票。希特勒在這時使出了渾身解數,接連將兩任短暫任職的總理趕下臺。最終在興登堡的認可下,接任了德國總理一職。

因此,希特勒於1933年1月30日,被興登堡總統,以完全合乎憲法的方式,任命他擔任了德國國家總理。從此,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雖然只有37%的支持率,但是還是成功上臺了。

等到興登堡一死,希特勒馬上就利用他手中的權力,修改了法律。總理和總統的職務合二為一,總統的職銜取消。希特勒接管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總司令的權力。他的頭銜是元首兼國家總理。他命令,軍隊全體官兵不再向憲法效忠,而是向他個人效忠。

這樣,希特勒成為德國的獨裁者。可是,他成為獨裁者的道路都是合乎德國憲法的。他雖然只擁有37%的支持率,但是,他的對手四分五裂,他的上司興登堡年老昏聵無能,使得他最終掌握了德國的國家權力。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希特勒,是人類二十世紀的惡魔,從未有一個人像他那樣毀滅了那麼多的人。戰爭狂人來形容他,也顯得有些相形見絀。希特勒變態狂魔般的製造恐怖的災難:至少四百萬以上猶太人被屠殺,兩百五十萬波蘭人,五十多萬吉普賽人被殺,四十七萬蘇聯戰俘被處死,十幾萬人疾病難治的人被毒死毒死。



希特勒崛起之路,從一戰的下士到總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歐洲,亂象橫生,滿目蒼夷的戰敗國德國,國內矛盾集中;在鎮壓巴伐利亞紅色工人士兵蘇維埃運動那些日子裡,那個時候的希特勒還只是李斯特團的一名下士。

就在那段日子裡,慕裡黑歷史學家卡爾·亞歷山大·馮·米勒在一次軍人報告會上,注意到了一個人,同時也向自己的學友卡爾·邁爾上尉推薦這個人,他就是阿道夫·希特勒。

希特勒依附在巴伐利亞國防軍以後,成為了卡爾·邁爾的得力助手;從此,希特勒靠自己口才,成為了德國陸軍部的紅人;他有一種天賦般的演說,以狂熱激情和平易近人的姿態,聽眾都不由自主的被吸引和追隨。1920年1月,希特勒參與制定了“納粹黨”黨綱,也就是後來自稱為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也就是“納粹黨”。



希特勒參與政變失敗後,納粹黨遭到毀滅,後來自己從新組建了”黨衛隊”。希特勒利用各種手段和各勢力團體之間的矛盾,使自己成為了矛盾各方的黏合劑,幫助希姆萊的同時,讓黨衛隊獨立了出來,後來希姆萊,戈林,戈培爾站到了自己戰線上。

1929--1933年經濟危機,為希特勒帶來了絕佳的機會。

經濟危機,爆發了一千多次罷工,全國陷入群眾鬥爭的高潮,這給共和政府帶來了嚴重的困難;當局無法扭轉局勢。經濟危機迫切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政府的時候,喜劇的是議會制的政府垮臺了。希特勒看到了希望,他藉機宣示自己的主張:如果他能上臺,保證恢復德國的強大,拒付賠款,撕毀凡爾賽和約,清貪汙肅迫使猶太人就範,保證每個德國人有工作和麵包。

就這幾句話,打動了那些處於飢餓,絕望的大眾。在1930年9月14日的選舉結果中,希特勒的納粹黨得到了八十一萬張選票,十二個國會議席,在接下來的這一天,選票增加到六百四十多萬張,取得了國會中一百零七個席位,從原來國會中排名第九的位置,一下子成為了第二大黨。

共和制德國最後一任總理,庫特·馮·施萊徹爾執政五十七天後,提出了辭職。希特勒在德國軍人和右派的支持下,登上了德國總理寶座。

希特勒上臺後,開始了帝國設計;合法的政黨,政治中不斷地被自殺,納粹黨取代了這些合法政黨的席位;希特勒從1933年3月23日,開啟了不受國內任何權利的約束,成為了真正的獨裁者。

希特勒為何能得到德國人的擁護?



這主要是德國國內的經濟危機,加劇了社會矛盾,猶太人佔據國內大部分財富,大部分人處在無業遊離狀態,政府的無力;人們需要一個能改變現狀的強有力政府;希特勒靠著天才般的演講,打動了人心,有力的保證承諾,成為了飢餓,無業,貧困人們的希望。他們迫不及待的要改變,唯一的選擇就是支持希特勒,哪怕是一場空洞的假象,他們也願意站在希特勒一邊。希特勒正是抓住了人們的這一思想,才成功的成為了帝國的主宰者。


歷史戲語


其實這是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沒有什麼問題,第二個問題有一定瑕疵。希特勒上臺之後確實有一批追隨者,但是也有不少反對者。只不過希特勒打壓了那些反對他的人。

從武裝奪權向競選奪權轉變!

希特勒是一個出生於奧地利的日耳曼人。雖然希特勒是一名土生土長的奧地利人,但是在希特勒看來德國才是真正具有日耳曼血統的國家。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希特加入了德國軍隊,此後希特便一直以德國人自居。一戰過後,希特勒加入了德意志工人黨。此後,希特勒將該黨的名稱改為“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民族社會主義德意志工人黨),也就是納粹黨。不久希特勒成為該黨的黨魁。希特勒掌握該黨之後,希望效仿墨索里尼,策劃武裝暴動。1923年希特勒在慕尼黑髮動了啤酒館暴動。這場暴動最終以失敗而告終,納粹黨被限制活動,希特勒本人也被關進了監獄。希特勒在監獄裡寫了《我的奮鬥》一書,並且意識到通過武裝暴動的方式奪權不大現實,於是決定採用政黨活動的方式奪取政權。

但是1928年的納粹黨也是一個不足10萬人的小黨,491個國會議席中,納粹黨僅佔據12個席位。如果沒有經濟危機的話,納粹黨可能一直都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黨。經濟危機為納粹的崛起提供了機遇。納粹黨趁機發動宣傳,積極拉攏城鄉小資產階級,趁機攻擊魏瑪政府無能,並對德國各個階層許下美好的願望。

納粹黨對農民說:“農民是全體人民中最純潔的部分,是民族的新的生命的源泉。”許諾為減輕農民的負擔,提高農民的收入。

納粹黨引誘德國事業青年加入衝鋒隊,哄騙他們說:“這裡有你們所需要的一切”。

德國對一般民眾說要衝破《凡爾賽和約》的束縛,提高德國的國際地位,提高德國的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1930年德國國會大選中,納粹黨共獲得6409600張選票,獲得了107個議席席位,一躍成為德國國會的第二大黨。納粹黨員也增加到了35萬人。此時的納粹黨已經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大黨。

希特勒和納粹繼續加大宣傳力度,希特勒對德國軍隊許諾不會取代陸軍的位置,擴充德國的軍隊,擴充軍隊有可能是800萬,幫助德國打碎束縛在德意志民族上的枷鎖——《凡爾賽和約》。德國官兵對納粹和希特勒的這套宣傳非常感興趣,支持納粹的官兵越來越多。希特勒和納粹黨還大力討好大資本家,宣稱保護大資本的的利益,滿足他們的需要。納粹黨通過各種演說和宣傳,在國內獲得了極大的支持,而且獲得了大批擁簇者。每當希特勒做演講的時候,都會有大批歡呼者為他狂歡。

走向權力巔峰的希特勒!

1930年以後,德國的經濟進一步惡化,魏瑪政府難以維持國家局勢,布魯寧政府垮臺。1932年國會大選中,納粹黨獲得230個席位,成為國會第一大黨。德國總統興登堡不得不請求希特勒組織政府。希特勒經過討價還價之後,終於在1933年年初出任德國總理,納粹黨掌握了國家權力。魏瑪共和國宣告結束,德國進入納粹法西斯專政時期。

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之後,解散國會,決定在1933年3月5日重新選舉。2月27日,希特勒製造了國會縱火案,抓捕德國共產黨領導人,在全國範圍內打擊德國共產黨。新國會中納粹獲得了288個席位再一次成為國會第一大黨,新德國國會通過了《授權法》,授權希特勒獲得了四年獨裁權。德國國會名存實亡,德國的資產階級民主制度也不復存在。接著希特勒開始打擊其他政黨,宣稱納粹黨是德國唯一的政黨,希特勒取消了德國的多黨制度。希特勒為了更好奪權,打擊敵對勢力,還組建了一支衝鋒隊。此後又為了個人利益,清洗衝鋒隊保留國防軍。

1934年8月2日,德國總統興登堡去世。希特勒根據《元首法》,把總統和總理兩個職位合二為一,希特勒就任為德國的元首和總理。從此希特勒此地掌握了德國實權,集黨、政、軍等大權一身。希特勒和納粹黨在德國的法西斯專制統治完全確立起來。整個德國的權力集中在納粹黨,納粹黨又完全聽從於希特勒一個人,希特勒的個人意志也成為德國的意志。

希特勒在奪權過程中和發動世界大戰過程中,都有大量忠實的支持者。也正是由於希特勒有這樣以一批盲目的支持者,所以才能實現自己的政治野心。那麼為什麼一個來自於維也納的下士在德國會如此眾多支持者呢?

一戰之後,做為戰敗者的德國遭到了協約國嚴重的限制與束縛。《凡爾賽和約》更是嵌在德國身上的枷鎖。德國民眾視《凡爾賽和約》為洪水猛獸,衝破《凡爾賽和約》束縛的意願非常強烈。德國各個階層都希望有一個人、政黨、政府能夠帶領德國人衝破《凡爾賽和約》的束縛,重建德國大國地位。誰能夠幫助德國民眾完成這樣的任務,誰就會被認為是德國的“英雄”。打破《凡爾賽和約》的人如果不是希特勒是其他人,那個人也會被認為是德國的“英雄”。希特勒上臺之後,立即著手撕毀《凡爾賽和約》。希特勒大力擴充軍隊,衝破《凡爾賽和約》的種種束縛,開進萊茵非軍事區,合併奧地利。接著希特勒進駐蘇臺德地區,吞併了捷克斯洛伐克等地區,大大提高了德國的國際地位,大大增強了德國的國際地位。

相比較於希特勒的強勢,一戰後建立的魏瑪共和國則相對比較弱勢。魏瑪共和國對外無法維護德國的尊嚴,也沒有辦法衝破《凡爾賽和約》的種種束縛。經濟危機爆發之後,魏瑪政府更是無力治療經濟危機的傷痛。正是由於魏瑪共和國的軟弱無能,所以德國各個階層才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政府。由於魏瑪共和國的無能,所以才襯托出希特勒的強硬,也間接使得不少人倒向了希特勒,成為希特勒忠實的粉絲。

希特勒是一個特別善於鼓動的演說者,他會用歇斯底里的演說方式爭取各階層的支持,同時也會通過鼓動的方式對各個階層許下美好的願望。希特勒告訴軍隊,他會擴充軍隊,衝破《凡爾賽和約》的束縛,提高軍隊的待遇。希特勒告訴農民他會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的犁獲得耕地。希特勒告訴德國工人,要保證工人們利益。希特勒告訴資本家會限制工人運動,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良好的國內外環境。希特勒通過宣傳鼓動的方式,獲得不少支持,不少人也都是成為希特勒忠實的擁簇者。

希特勒上臺利用了經濟危機,上臺之後也開始立即著手治理經濟危機。希特勒上臺之後推行“松財政、緊貨幣”的政策實行全民就業和經濟復興政策。希特勒採用國家干預經濟的形式,國家層面興建一些公共工程,既可以刺激需求,增加就業,還可以繁榮經濟。希特勒治理經濟危機的時候,沒有通過發行貨幣、實行貨幣貶值的政策,而是改發商業債券的方式。此舉成功地避免了通貨膨脹,穩定了德國貨幣。到了1936年,德國便已經走出了經濟危機的泥潭,實現了全民就業,經濟指標超過大危機前的水平。希特勒治理經濟的時間遠遠短於羅斯福。當英法美還在處於經濟危機之中時,德國已經走出了經濟危機。希特勒在治理經濟危機中獲得了大量支持,也收穫了大量忠實的“粉絲”。

希特勒利用經濟危機上臺,也有效地治理了經濟危機。希特勒上臺之後幫助德國衝破了《凡爾賽和約》的束縛,德國重新成為世界級強國。但是希特勒上臺之後,德國也成為世界大戰歐洲策源地。希特勒將德國和世界拖進了一場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戰,給的德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帶來極其沉重的災難。


依稀說史


先說說20年年代德國魏瑪共和國的背景。在1914-1918年的一戰中,德國最終戰敗,本質原因是因為實力不濟,在長期戰爭中耗盡了國力,最終被實力雄厚的美國加入敵方之後,終於力不能支,自己崩潰。但因為德國在前期佔據戰場上的優勢,末期又因為國內革命而忽然垮臺,甚至戰敗投降時,德軍的戰線基本還在敵國境內。這就使得不少的德國人產生了莫名的憤懣心態,認為德國本來可以打贏的,是被“背後的匕首”所打倒。背後的匕首是誰呢?就是猶太人,是左派共產黨和社民黨人。

再加上德國投降後,遭到協約國的慘痛宰割,領土和人口都喪失了十分之一左右,還曾遭受法軍入侵。這些都讓德國人心口上血流如注,對凡爾賽條約和所謂的“叛徒”更加憤恨。德意志帝國滅亡後,取而代之的魏瑪共和國形成了一種古怪的狀態,反共和國、反政府成為一種“政治正確”。社民黨人執政的魏瑪政府儘管停止了戰爭,依靠外交手段在協約國和蘇聯之間左右逢源,並在20年代部分復興了德國經濟,撫平瘡痍,但右傾的老百姓尤其是中產討厭他們。相反,右翼極端分子包括軍人發動的各種叛亂此起彼伏,卻往往被喉舌鼓吹。加上社民黨自己為了討好這些種右實力,反過來鎮壓自己當初的基本盤——工人和盟友——共產黨,使得魏瑪共和國前期政治十分混亂。1925年,社民黨終於被轟下臺,上臺執政的變成了天主教中央黨,總統成了老軍頭興登堡——反動勢力上臺了。

在1925年之前的動盪中,希特勒是積極參與的。他堅信“匕首神話”,痛恨魏瑪政府。1919年他加入一個叫“德意志工人黨”的憤青小政黨,很快把這個黨打造得蒸蒸日上。希特勒為這個黨制定了25條綱領。這些綱領中,有的是希特勒畢生的目標,比如把所有日耳曼人的地區(包括奧地利、捷克等)統合成一個大日耳曼帝國;比如把猶太人全部“驅逐”。同時,為了爭取中產階級和廣大底層工人,希特勒也在綱領中塞進了一些社會主義色彩的內容,比如把壟斷資本家的產業收歸國有,處死高利貸者和投機商等,形成了一個七拼八湊的大雜燴。1920年,德國工人黨改名“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縮寫簡稱就是納粹黨。

希特勒給群眾許諾了美好的未來,而且懂得製造出波瀾壯闊的現場演說氣氛,讓群眾陷入狂熱。他建立了一支由退伍軍人組成的“衝鋒隊”,經常派出去打砸其他敵對政黨的會場。納粹黨短短几年發展到5萬多人,還和右派大佬魯登道夫將軍勾搭上了。1923年11月,魯登道夫和希特勒在巴伐利亞發動“啤酒罐政變”。雖然政變很快被鎮壓,希特勒被抓起來以“叛國賊”審判。但是魏瑪政府對所有的右派分子“寬容”得很。希特勒反而得到機會,在法庭上滔滔不絕地闡述他的理念,每次一講就是幾個小時。他公然宣佈,十一月革命就是叛亂,魏瑪共和國就是罪惡之源,他們出賣了德意志民族,他希特勒就是要推翻這個“德奸政權”。希特勒還毫不隱瞞地說,他就是想做一個獨裁者,要建立一個強大的德國,要恢復一支強大的德軍,因為這是上天交給他的使命。最後他大義凜然地宣稱,你們可以判我有罪,但歷史會證明誰才是真正有罪!

希特勒在法庭上直言不諱地宣揚了自己的野心,反而引起了一片喝彩。因為他的這些觀點很對右派勢力——大資本家、容克貴族和軍隊的胃口,也讓德國老百姓有些心動。審判讓希特勒光芒四射,震撼了整個德意志。末了,希特勒只被判五年徒刑,而且幾個月以後就被放出來了。

希特勒在監獄埋頭寫書——《我的奮鬥》,書寫的很差,但中心思想說得很明白的。那就是:日耳曼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是世界進步的動力。日耳曼人應該奴役其他民族,領導全世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首先要建立一個統一的日耳曼國家,其次必須要打垮法國,然後要從蘇聯那裡搶得大片土地。猶太人是最骯髒下賤的民族,斯拉夫人次之。這些劣等民族只能被當做奴隸,或者完全消滅!至於說到政治體制,希特勒再次強調,就是應該讓一個天才人物來搞獨裁。這個天才人物當然就是希特勒本人了。

希特勒出獄後,納粹黨繼續穩步提升,1928已發展到10萬黨員,並在議會選舉中獲得了3100萬票中的81萬張,位列第九。這時候,世界性經濟危機爆發,德國工業產量下降了一半,失業人數飆升到600多萬,物價飛漲,老百姓水深火熱,德國議會的政黨鬥爭也比之前更加厲害了。

希特勒趁亂而起,在1930年大選中,納粹黨的宣傳機器全力開動,向廣大工人和中產階級許諾,說只要希特勒上臺,一定能讓德國強大,拒絕賠款,讓人人都活幹,有飯吃。工人們早就對社民黨不滿,聽納粹黨說得這麼好,紛紛投票。這麼著,納粹黨獲得了641萬選票,107個議席,成為國會第二大黨(僅次於社民黨)。而共產黨也上升迅猛,得到459萬選票,77個議席。社民黨在左右兩翼夾擊下搖搖欲墜。

這時候,德國的大資本家面臨選擇:要共產黨,還是要納粹黨?希特勒趕緊給大資本家們打了招呼,說咱納粹黨其實並不是要搞社會主義革命,我們要搞的是民族革命,是要讓德國統治其他民族!另一方面,希特勒賣力地反共,組織他的衝鋒隊破壞共產黨集會。大資本家們覺得還是納粹黨可愛,於是紛紛出錢支持希特勒,給他出錢。希特勒還拼命討好軍隊,表示只要上臺,一定打破凡爾賽條約的限制,讓軍隊重新變得兵強馬壯。這算是撓到軍隊的癢處了。

希特勒的煽動水平、納粹黨的嚴密組織,再加上大資本家的資助、陸軍的支持,使得納粹黨繼續雪球般地膨脹。1932年大選,納粹黨獲得1375萬張選票,230個議席,成為國會第一大黨。再加上魏瑪政府高層的幾個政客相互爭權奪利,希特勒趁機翻雲覆雨,驅虎吞狼。終於,在1933年1月,總統興登堡任命希特勒為總理。納粹黨內的骨幹戈林等也紛紛身居高位,手握大權。

接下來,希特勒又發動國會縱火案,汙衊共產黨叛亂,藉此讓老總統興登堡宣佈進入緊急狀態,派警察到處抓人,把共產黨、社民黨和其他可能反對納粹的人都抓起來。這樣,議會中只剩下支持納粹的人。接下來,1933年3月23日,這些支持納粹的議員表決通過《授權法》,把立法權、外交權、憲法修正權這些根本大權從國會手中轉交到總理希特勒手中。這樣總理希特勒就變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獨裁者,而德意志的議會民主則被埋葬。

掌握一切大權後,希特勒先把各邦的要職都換成了納粹黨,並且強化了中央政府的權力。之後希特勒解散其他政黨。到6月把納粹黨之外的所有政黨(包括過去的同盟政黨)都解散。然後希特勒又滅掉了德國工會組織,規定工人只需乖乖聽話幹活,禁止罷工遊行示威,也不許就工資問題討價還價。

1934年8月,老總統興登堡去世。希特勒立刻制定新法律,取消總統職務,由“元首兼國家總理”希特勒獨掌軍政大權,德意志國防軍也向希特勒個人效忠。自此,希特勒在德國的獨裁完全固定下來,

希特勒的權力已經超過德國過去幾千年的所有帝王首領。不過客觀而言,這個獨裁者的誕生,雖然也用到一些陰謀和暴力,但整體來說,確實是由德國大多數人“民意選擇”的結果。比如在興登堡去世,希特勒立法篡奪大權時,4200多萬德國選民中就有3800多萬投票贊成。

這些德國人之所以支持希特勒,除了希特勒表現的過人演說、煽動才能,以及對魏瑪共和國種種不滿失望之外,還有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希特勒描繪的“解決失業”“打倒凡爾賽條約”“重建偉大德國和德國陸軍”等口號確實讓他們激動和狂熱。於是他們無怨無悔地跟著希特勒,走上了一條爭霸世界的不歸路。

希特勒在早期也確實兌現了他的諾言。工人雖然被剝奪了政治權利和罷工、集會權力,平均收入減少了,但失業也減少了。農民變成了農奴,不準出賣土地,不準荒廢土地,但至少免於破產。大資本家最高興,工會被取消,納粹委派他們來“管理”工人,現在工人就是一群奴隸,想怎麼壓榨就怎麼壓榨。

對外,希特勒逐步解除了凡爾賽和約的限制。他t嘴裡高唱和平調子,手上實實在在地撈好處;而每撈到一個好處,又不忘再重喊幾聲和平,就這麼一步一步,逐漸接觸德國的枷鎖。

他首先秘密擴充海軍、空軍。1935年,希特勒趁著英法希望德國一起簽訂《東方洛迦諾公約》的機會,宣佈德國在建空軍。英法果然毫無反應。希特勒馬上進一步宣佈,德國要把陸軍從10萬擴充到50萬。消息一宣佈,德國老百姓都跟瘋了一樣高興。回頭,希特勒又宣佈,德國對英國很友好,絕對不想在海上和英國爭霸,只要海軍達到英國35%就行了。英國馬上答應。其實,直到二戰結束,德國海軍也沒能達到英國的35%。

1936年3月,德國派出一支軍隊,進入了萊茵蘭地區。這個地區按照《凡爾賽條約》和《洛迦諾公約》,是禁止德國駐軍的。而英法果然再次縮了。希特勒又一次實現諾言,打破了一條加在德國人頭上的枷鎖。德國老百姓也心甘情願讓希特勒繼續獨裁,指望他帶領大家再接再厲,共創輝煌。

這時候,意大利法西斯元首墨索里尼已經和希特勒非常友好。1936年8月西班牙爆發內戰,希特勒夥同墨索里尼一起出兵支持西班牙法西斯頭目佛朗哥,打垮了共和國,把法國陷入法西斯的三面包圍。11月,德國和日本簽訂了反共條約,意大利在1937年加入這個條約,“法西斯軸心國”的同盟形成了。

1938年3月,希特勒扶持奧地利納粹黨首領賽斯-因夸特上臺,促成了德國和奧地利的合併。9月,他與墨索里尼、張伯倫和達拉第搞了個“慕尼黑陰謀”,10月吞併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地區。1939年3月更是佔領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一部分斯洛伐克獨立成為傀儡國家)。

希特勒當權後短短5年,兵不血刃就吞併了兩個中等國家,獲得大片土地、人口和資源。希特勒在國內的聲望更是達到頂峰。正是這種“豐功偉績”,使得希特勒得到德國人的效忠,並最終跟隨他走向挑戰世界的不歸路。


巴山夜雨涮鍋


▲德國勃勞瑙鎮

希特勒出生於德國勃勞瑙這個小鎮上,他從小成績就不好,但唯獨喜愛畫畫。幾年後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使他第一次接觸到了戰爭,他內心對戰爭的狂熱被一次性的激發了。



▲正在軍隊的希特勒

在戰爭之中,他奮勇拼搏,將功勳獎章看做比自己生命還真貴的東西。相比之下,做為士兵的他可以被真正的稱為是祖國的驕傲標準的士兵,在一次執行任務中,他憑藉肉搏生擒了敵人三名士兵,因此被上級深刻的記上了一功。

▲身處毒氣之中的德國士兵

這讓他高興得睡不著覺,整整激動了一宿。但戰爭的勢態逐步走向了失敗,他因被毒氣薰成了失明,被送到後方救治。當他甦醒的時候,戰爭已經接近了尾聲。“什麼?輸了?不可能!”他聽到戰爭的失敗悔恨交加但無濟於事,心中的黑暗在他體內不斷的膨脹,他不甘心失敗,不甘心讓將士們的努力就這樣白費,國破家亡的危機感壓的他幾乎喘不過氣來,帶著憤恨他回到了自己曾經的故土原籍。

▲屠殺猶太人

由於原先對共產主義的不滿,和國家的不幸,再加上他日夜的冥思苦想,以及部分猶太人寧願浪費也不將東西賣給窮人的商業思想,使希特勒的思想愈發的變質,在愛國主義的外表蒙上了一層罪惡的種族論。

▲德國工人黨【納粹黨的前身】

在他對工人黨的演講之下,逐步成為了工人黨的核心人物,工人黨也成為了可帶領人們重新崛起的象徵。希特勒在一系列整改之下終於向人們證明他可以成為德國領導的實力,並解決了德國每個人的溫飽問題,也從新將德國發展為當時世界矚目的第一強國。


▲正在奔赴戰場的“古斯塔夫”列車炮


希特勒在之後發動戰爭,這種利用人民復仇的心情發動的戰爭和之前改善了人民生活的政策,是人們忠於希特勒的關鍵,也造就了越打仗人們越忠誠的二戰德國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