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晋祠附近有个明秀寺,是明清古建筑国宝,它有什么故事?

亦文亦物


晋祠是太原市著名文物景点,每天来游览的游客络绎不绝。游人们惊叹于圣母殿的精美、鱼沼飞梁神工,却很少有游客了解,就在离晋祠数公里外的王郭村,还隐藏着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秀寺。

一进王郭村,明秀寺在村子里特别显眼。当地人称明秀寺为“琉璃寺”,得名于寺内建筑美轮美奂的绿琉璃瓦盖顶。 进得寺内,来来往往的僧侣面容安详,谈吐和气,完全没有寻常旅游区惯见的烟火气,令人心境平和。

这座庙创建于汉代,距今至少上千年历史,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寺南有晋水支流环绕,寺内古树上千年,风景秀雅,清明秀丽。

明秀寺规模不大,就寺庙建筑而言,明秀寺在山西寺院中没有太多过人之处。如果来这里参观游览,您可以把重点放在正殿的后壁、东西两山墙上的壁画上。这些现存的40平米壁画绘于明代,十分珍贵,这也是其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重要原因。

南山墙面为“千佛朝拜图”,西壁为“十大冥王图”,前墙两侧各有一尊“千手千面观音菩萨图”,旁侧都留有信众、诸佛名号,保存完好,精美绝伦在太原的明代寺院中并不多见,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太原晚报


亦文亦物:山西太原明秀寺,不收门票的明清国宝古刹,艺术品众多

(本文约950字,阅读用时4分)

太原这地方,古刹林立,但游人不多;交通枢纽,但游客不停,为啥呢?因为太原仅仅是一个旅游过境城市,虽也有零星的旅游景点,可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形成不了一个强有力的旅游集聚核心。这不,耿市长花费重金锐意打造的太原明县城就是为了集聚旅游资源,可谓煞费苦心。

就在古城不远,晋祠的南面,有一个村子名叫王郭村。它虽名不见经传,却出土了北齐娄睿墓、隋代虞弘墓两处重量级的早期墓葬,是晋阳遗址附近的文化重镇。

而更不为人所知的是,村中现在还留有一处国宝级别的古建筑,2006年入选国保单位的明清古刹—明秀寺。

1、来历

明秀寺,位于晋祠南5公里王郭村,因明代大殿覆盖着绿色琉璃瓦而被老百姓俗称为“琉璃寺”,之前被村中小学占用,后来归还宗教局,现在驻寺有僧人。

这座庙创建于汉代,寺南有晋水支流环绕,寺内古树上千年,风景秀雅,清明秀丽,据庙内明嘉靖年间《重修明秀寺碑》记载:引晋水值以宜木,风恬浪静,光月树影,参差荡漾,所谓之秋月寒潭者,明秀之名即取自此景。

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地处边关的太原失守,北方鞑靼(dada)入侵,一把火烧光了寺院。17年后,周边寺院的不少主持集合当地士绅,重修于此,这建筑就是始自那一次,它坐西朝东,二进院落,存有明、清两朝的大殿和过殿。

2、寺中的精美艺术品

明秀寺规模不大,艺术精品都集中于正殿。

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3间),单檐歇山顶,上为绿琉璃瓦剪边,中间围方心,殿内是七檩架构,柱头斗拱为五踩单抄单昂做,正面的明间设四扇六抹(6根横档)隔扇门,四周围夯土墙。

殿内保存有9尊精美的明代彩塑,中间为三尊金妆三世佛,跏趺盘坐须弥座上,背后为金龙盘旋五彩背光;两侧为二弟子,迦叶、阿难,胁侍菩萨和金刚力士,一共是9尊明代彩塑。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正殿的后壁、东西两山墙上现存明代壁画40平米,十分珍贵。南山墙面为“千佛朝拜图”,西壁为“十大冥王图”,前墙两侧各有一尊“千手千面观音菩萨图”,旁侧都留有信众、诸佛名号,保存如此完好,这在太原的明代寺院中并不多见,目前作者未知,我在去年冬天去的时候看,色彩艳丽,手法细腻,可谓精彩绝伦,不可错过。

关注【亦文亦物】自驾实地考察古迹,看更多山西顶级国宝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