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造航母一波三折,進口甲板鋼遭拒,僅美俄能造

航空母艦是一個國家軍事實力的象徵,而能自行研發航母,對於提升國家的實力,以及在國際上的地位來說,有很大的幫助。2017年,我國的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終於在大連正式下水了,隨後,航空母艦被取名“山東號”。

中國造航母一波三折,進口甲板鋼遭拒,僅美俄能造

國產航母就意味著航母上的很多系統和技術都是我國自主研發,比如“電磁兼容系統”、“電力系統”等等。但是要說到航空母艦中難度最高的技術之一,那一定要說鋼材的研發,甲板鋼是難度最高的鋼材,而掌握這項技術的,目前全世界只有兩大巨頭美國和俄羅斯。但是他們禁止向中國出口甲板鋼,美國只能自給自足,自己研發。其實在我國當時修復遼寧號的時候,甲板鋼就已經被研製出來了。

遼寧號是當時俄羅斯的瓦良格號改良成的,瓦良格號拆除了很多球扁鋼,而內行的人都知道,球扁鋼是製作較大船隻主船體的主要材料,因此,球扁鋼對於修復航空母艦來說是非常重要的。2008年,鞍鋼集團鋼鐵研究院軍工所的研究員周丹受命研製球扁鋼,在這之前,我國沒有任何關於球扁鋼的加工技術和材料,完全靠自己的經驗摸索,周丹多年來一直從事水面艦船用鋼研發,因此可以說經驗豐富,但面對頂級的技術,困難也是很多的。

中國造航母一波三折,進口甲板鋼遭拒,僅美俄能造

而周丹不負眾望,僅僅用了一年半時間就完成了研發任務,2009年遼寧艦修復所需的扁球鋼順利交付。

周丹的研發腳步並未曾停止,她還研發了熱軋球扁鋼快速感應加熱技術,在原來技術的基礎上,她利用快速感應等技術將原來的扁球鋼技術升級。

再說回航母,航母中最大難度的甲板鋼其實是現代航母,也就是第三代航母的專用材料。現代航母和二戰時期的航母相比較,最大的不同就是二戰時期的甲板是全通式加班,也就是適合也只適合螺旋槳飛機的起飛,但是隨著軍事武器的發展和需求,很明顯全通式加班已經無法滿足需求,於是,第三代航母改為斜角甲板。

中國造航母一波三折,進口甲板鋼遭拒,僅美俄能造

第三代航母所使用的甲板鋼要克服幾大弱點,首先航母常年待在海里,艦體很容易受到海水的腐蝕,因此甲板鋼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要具有強大的抗腐蝕性;其次,鋼鐵都是帶有磁力的,而作為作戰裝備的航母,如果使用的甲板鋼具有很強的磁力,那麼在作戰中就很容易會被敵方的探測儀探測到,所以甲板鋼還要求磁力越小越好;還有,航母上的飛機從靜止到滑翔,起飛這一整套過程都是在甲板上完成的,這就要求除了飛機本身的馬力足夠強,彈射裝置厲害以外,還要求甲板要足以抗熔化,因為飛機在起飛時會噴射出高達上千度的火焰,這就要求,甲板鋼要抗衝擊力強;最後,航母上的飛行甲板要求需求面積很大,這就要求焊縫的數量要少,因此對於甲板鋼的力學性能要求也很高。

上面的這些要求,甲板鋼需要同時滿足,可見其設計難度有多大,美國和俄羅斯是擁有甲板鋼最早的兩個國家,美國目前主要設計出兩種甲板鋼,美國的兩種剛才在強度和韌性上都屬於世界頂級水平。而俄羅斯設計的甲板鋼,則是使用的AK系列鎳鉻加鈦合金鋼,俄羅斯設計的甲板鋼,不僅能用來建造航母,還可以用在核潛艇的建造上,該材料是目前世界上屈服強度最高的材料了。

再說中國目前製造的甲板鋼,中國製造的甲板鋼是鞍鋼承建的,為了設計建造甲板鋼,鞍鋼研製出五米五超寬軋機,該機器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加工設備。鞍鋼研發的寬軋機對我國的造船業以及國防工業等都有很大的作用。

鞍鋼終於在寬軋機的幫助下成功研發出甲板鋼,並且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研製出甲板鋼的國家。同時,鞍鋼只用了一年就完成了十年所需要的鋼產量。

鞍鋼有一批像周丹這樣的工程師,他們為國家航母的建造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甲板鋼的設計成功使我國航母水平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但是鞍鋼人還沒有停下腳步,他們繼續突破自己的技術水平,為未來更先進的航母建造鋼材,正是有了這些工程師的不懈努力和堅持,才能有中國航母的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