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現代人寫詩衝出平仄韻律會怎麼樣?

依蒙小詩


古典詩詞,起源於漢,至唐達到顛峰,由此產生了許多超越時空的大詩人,其代表以李白,杜甫為首,像張九齡、孟浩然、王維等都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詩人。格律,平仄,都是在實踐中逐漸達到完善的,字與字,詞與詞,物與物的選擇上,也要千錘百煉,必須精之又精,沒有半點瑕疵;讀之朗朗上口,思之寓意幽遠綿長,又切中肌髓,沁入心脾,使讀者產生共鳴,融入其中,為之傾心,又拍案叫絕。倘若不遵從古詩的平仄,那詩就會變味,讀之晦澀,思之一眼慣穿,與打油詩白話文別無二致。所以現代人寫仿古詩,必須遵從古詩的平仄,必須遵從古詩的格律、寫法,才能算得上繼承。對於文化,傳承有序的文化,它之所以能夠幾千年幾百年的傳承下來,除了它的優秀,它還是真理,真理是不能隨意改動的。


清流澎湃


本人喜愛古詩詞,但沒時間、精力和學識去研究它。雖然知道詩詞要講究或者說是要嚴格遵守韻律平仄等規矩,但是本人還知道,拘泥於規矩的人是寫不出好詩詞的,更不要說流傳於世了。那些死抱條條框框不放的所謂詩詞評論的人,除了對別人的作品指手畫腳、評頭品足外,是絕對寫不出別人喜愛的作品的。不以辭害義,不以形式制約內容,是古今大家寫詩詞和文章的普遍原則。那些流傳至今,呤誦不衰的作品,有許多就是放開手腳沒被規矩繩索捆住寫出來的。王勃的《滕王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誰敢說它不是好詩?恰恰相反,千多年來,文人學者或者是專門批評家甚至於專門挑刺的評論家,都一致給予了至高無上的好評。但就是這樣的詩,也沒死守格律和對仗的死規矩。



懸崖上的花


這個問題先得這樣看,你要是寫成律詩或絕句,或者是某某詞牌,就必須要遵守韻律的平仄要求,字數要求,至於你用平水韻,詞林正韻,還是中華新韻是你自己的選擇,雖然有些詩詞中的去聲字已經納入了漢語的三四聲,與唐宋的詩詞用字會有不同。但是詩詞的平仄必須按照要求來填,為什麼非要這樣呢?咱們從幾個方面說說。

第一,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在唐代達到了高峰,老百姓都說"李杜詩篇萬古傳",不僅是中國人背誦相傳,朗朗上口,連外國人都佩服的五體投地。在今天學寫詩詞,更要字斟句琢,嚴格按照要求來才能對得起祖宗留下的這份家產。特別是現代詩流派眾多,各種各樣的體裁,各種各樣的風格,大浪淘沙泥沙俱下的時候,又有人學寫古代詩詞,對於繼承發展中華傳統文化真是何等的幸事。

第二,如果要學習古詩詞,又不想嚴格遵守平仄的要求,可以不寫律詩絕句,不寫各種詞牌。寫現代詩完全不受平仄約束,可以自由自在。或者是寫寫古風,平仄字數句數的要求都不甚嚴格,也是古色古香的。

第三,各種各樣的詞牌為什麼都不一樣,因為那是在古時候要來配樂的,什麼詞牌配什麼樂曲,是不能混淆的。如果你寫得字數和平仄要求沒有按照要求,那是無法配樂的。雖然說後來已經不再配樂了,但是你要寫這個詞牌,就必須按照要求來,即使不配樂了,讀起來也是抑揚頓挫的,還充滿著音樂美。如果你非要不按平仄韻律的要求,那就是對傳統文化的一個褻瀆,不去繼承發展,也不能弄得不倫不類,令人遺笑大方。

謝謝悟空問答平臺!謝謝大家對我的鼓勵支持!





封護勝463


我贊同適度衝出平仄,不要過於苛刻地追求格式平仄的絕對化。央視春晚對聯評獎就有一副對聯的尾字平起平收,違反了對聯仄起平收的千年定式,因為他的意境決定了格式。新詩詞也好,舊體詩詞也好,雜文散文也好,都是說話。只要讓別人聽得懂並且有美的意境遐想,就是好詩文。不要把格律詩的每一個字,當成木製傢俱的鉚子,必須放到某一個位置。有的人為了達到平仄,憋的滿臉通紅地找符合平仄,不符合事理的字,硬塞進去,讓人啼笑皆非。請問,任何一個詞牌不都是有一個人最先創造的嗎?因為那是那個人當時的觸景生情,所以才有了流傳至今的詞牌格式,讀起來朗朗上口。我不否認今天有與過去相類似或是相近的情景,我也不反對在舊格子裡填充合適的漢字的優秀作品。但我堅決反對為了踩準格子,弄幾個詞不達意的字,塞在那裡,而裡倒歪斜地跩上幾句,還自豪的說,符合格律,那是文人的自慰,可悲。


隸桀


提問句用"衝出"來描述,我認為用"未入"更客觀些,邏輯很簡單,本身在平仄韻律範疇之內而有“衝出"之說,若本身原都不在平仄韻律範疇之內的門外漢,何來"衝出"?只是"未入"。如一個多月之前,我也是"未入"平仄韻律範疇而亂作所謂的仿絕句之類作品,受到一些老師們的指正,於是認真學習了格律詩的基礎知識,現才開始步入正軌而嚴格要求按規則來創作,並且能進一步辯清是否為格律詩之作,如:

頭條一直出人才,

千古絕句信手來。

如若不是生錯日,

定當回唐虐李白。

失替、失黏、意淫等等,打油詩而已,非格律詩,可獲點讚許多,甚至被推茬為"中國詩人圈"之精華選篇,是褒是貶,不得而知,本人有感也步和了一首:

頭條不斷冒人才,

自體油詩信口來。

選錄精華超走秀,

詩人圈魅醉李白(伯)。

新韻《首句平起入韻式》,同是新人,學習態度很重要,中華文化傳承需努力,共勉!



陸游子


現代人寫詩衝出平仄規範,會怎麼樣?

所謂寫詩,衝出格律,一切事,不能一棍子打死。古人留下眾多詩文繁本,也是大浪淘沙,千挑萬選的結果。在古人的詩詞寫作文章裡,衝出平仄的文章也不是沒有,這裡不舉例。

平仄格律,是古人因中華文化和文字的特殊性,創新的一種文學文字格式,用平仄格律來固定這種寫作方式,但內容,是第一位的,形式是第二位的,一切形式都服務於文章的內容。

有了平仄格律的約束,利於文學特色的寫作和文化的繼承發展,但我們的先祖們,並不是腦袋僵化一片,寫平仄律詩,有放寬的寬大胸膛。內容為重,平仄有次。大的筐筐沒有問題,不算錯誤。

所以有,一三五不論的提醒。

文章寫到這裡,我想我的問題,應該是回答完了,古人早有見地,怕後人會鑽進死衚衕,一切都安排好了,後輩人有創新,先輩們不會怪罪,後代人何必咬文嚼字,抓住不放呢?社會在前進,文化在發展,大的方向沒偏,不是壞事,是好事情啊。


遠方的親人5826


個人認為平仄是寫詩的根本,但既然是現代人,不受平仄韻律限制,給點創新為啥不可,

文藝為工農兵服務,關鍵是要廣大群眾喜愛才是誰一標準,比如你在頭條的文章和詩,點讚的人多就是好的,你咬文嚼字,大家都看不懂,不理解,誰給你好評。

比如漢字古典很複雜,後來在撰寫中大家簡化,寫了很多錯筆字,國家就把部分錯別字,但大家都公認了做為簡化字。

我有個同學寫了很多古詩經常發在校友群上,開始大家恭為他有才,但越來越反感,只要學唐詩宋詞的都覺得他故弄弦虛。

因此,推薦出新為常不可,只要群眾喜歡即行。


張勳德


古詩分古體詩和近體詩,近體詩有格律,古體詩沒有平仄格律的。詞和曲有平仄,其它的古典詩歌都沒有平仄。不是所有古詩都有平仄格律,古體詩只押韻,沒有固定的平仄。格律詩,也就是近體詩是從隋唐以後才有的,之前的古詩沒有平仄格律。我們讀過的詩經,還有屈原的詩歌,司馬相如的詩歌,都不是格律詩,哪有平仄格律?

現代人可以寫古詩,也可以寫現代詩,現代詩也叫白話詩,白話詩可以押韻,但沒有平仄格律。

詩歌分抒情詩和敘事詩,但很多人寫散文詩,散文詩是否屬於詩歌,目前文學體裁併沒有把散文詩歸於詩歌,雖然叫散文詩,但不屬於詩歌,屬於一種獨立的體裁。




沅茵



文文的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