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帝的出生和死亡時間都是“14”這是巧合嗎?


光緒帝的出生和死亡時間都是“14”這是巧合嗎?

光緒帝

(正義說事)光緒帝與數字“14”還有一個不解之謎。公曆1871年8月14日光緒帝出生,也就是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死亡的時間是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也就是公曆的1908年11月14日。按照公曆的 時間,光緒和數字“14日”有緣,“14日”一個是出生的日子,一個是死亡的日子,難道說,這就是巧合嗎?

光緒帝是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九位皇帝,在位三十四年。光緒帝被囚至中南海瀛臺後,失去了自由,最終在38歲的時候死亡。慈禧太后將光緒皇帝關押中南海瀛臺,也就註定了大清江山提前走上了滅亡的之路。

在一個晴朗的天氣裡,我在朋友的陪伴下,來到了保定易縣的清西陵遊覽。對於易縣,很多人並不陌生,易縣之所以名氣在外,一是有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家喻戶曉,二就是規模宏大的清西陵了。


光緒帝的出生和死亡時間都是“14”這是巧合嗎?

清西陵

清西陵,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易縣城西15公里處的永寧山下,離北京120多公里。據介紹:“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時起四位皇帝的陵寢之地,始建於1730年,也就是雍正八年。清西陵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慶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緒的崇陵,還有3座後陵。此外,還有懷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爺陵等共14座。清西陵面積達800餘平方公里。陵區內千餘間宮殿建築和百餘座古建築、古雕刻。1961年,清西陵被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11月,清西陵與清東陵一起,被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01年1月評為國家首批4A級景區。”

來到了清西陵,我們先遊覽了光緒的崇陵。據有關文字這樣介紹“崇陵陵址名叫金龍峪,其規模雖不如雍正、嘉慶的陵墓那樣龐大,沒有大碑亭、石像生等建築,但它除繼承清代建陵規制,參照咸豐帝定陵、同治帝惠陵的風格外,又吸收了古代建築技術的某些精華,仍具有它的特色。整個陵寢根據守衛和祭把的需要,建築了五孔橋、巡房、牌樓門、神廚庫、三路三孔橋、朝房、班房、隆恩門、燎爐、配殿、隆思殿、三座門、石五供、方城、明樓、寶頂、地宮。為了增強排水性能,每個宮殿基部都建有2米寬的散水,明樓前和三座門前分別挖砌了御帶河。地宮內鑿有14個水眼與龍鬚溝相通。隆思殿木料均為異常珍貴的銅藻、鐵藻,用這種木料製作一把普通太師椅,重量竟高達百餘斤,所以隆思殿被譽為"銅梁鐵柱",且樑架之間增加了隔架料,既能託頂,又使殿內更加美觀。隆思殿內的四根明柱,底部有海水江涯圖案,柱身為一條金龍盤繞向上,較其它帝陵的寶相花更加富麗堂皇。”


光緒帝的出生和死亡時間都是“14”這是巧合嗎?

光緒皇帝命運一直是和慈禧太后緊緊相連。現在有人說,光緒皇帝生不逢時,讓他倒黴的是,在他短暫的人生路上偏偏遇到了“剋星”慈禧太后。假如光緒皇帝沒有遇見慈禧太后?光緒帝將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歷史就是歷史,沒有假如。光緒皇帝遇到了慈禧太后,這是他的命,命中註定他就是晚清歷史上一個悲情皇帝。他被慈禧完全掌控,到成為一個“擺設”的皇帝,他的才華無法施展。光緒帝是一個有先進思想的皇帝,但是同時,他又是一個沒有勇氣衝破封建倫理思想的束縛的皇帝。有人這樣說“天顏慼慼,常若不悅”,正是他的寫照。

百日維新很多進步人士遇害,晚晴的腐敗,導致甲午之戰的失敗,八國聯軍侵佔國土,無能的慈禧只好挾光緒帝倉皇逃到西安,這都一切是光緒皇帝所經歷過的。加上後來的義和團運動和各地反清武裝起義,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使晚清王朝的江山搖搖欲墜,已經到了崩塌的邊緣。這一切光緒帝是知道的,但是,他卻無能為力挽回這種局面。在清朝晚期,基本上都是慈禧一人說了算,她獨攬大權,並沒有把光緒放在眼裡。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文武百官言聽計從,對光緒皇帝的聖言聖旨誰也不聽,或者聽了後又當做耳旁風,光 緒帝的權力被架空,成了一位孤家寡人。光緒皇帝的一生都是和屈辱、哀怨相伴,都在慈禧的權力籠罩下度過的。


光緒帝的出生和死亡時間都是“14”這是巧合嗎?

慈禧


很多度讀過清朝歷史的人都知道,慈禧和光緒一直不和,矛盾積怨很深。兩人之所以有矛盾,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權力的爭奪。強勢的慈禧太后,對至高的權利不但絲毫沒有放手,而是更加變利的將權力越收越緊,集中在她一個人手裡。就是到臨死,慈禧也沒有放鬆對光緒帝的警惕和壓制。

關於光緒帝的死因,讓世人有很多的猜測。光緒帝的死讓人匪夷所思,就在光緒死後的第二天,慈禧太后也嚥了氣。這是巧合嗎?針對光緒皇帝的死因,一直以來是大家關心的話題,眾說紛紜。有的說光緒皇帝是正常死亡,有的懷疑是中毒身亡。後者的說法引來了大家的高度關注。那麼,光緒皇帝是真的中毒身亡嗎,又是誰在下毒,親手毒死了這個年輕的皇帝?


光緒帝的出生和死亡時間都是“14”這是巧合嗎?

光緒帝的棺木


光緒帝死的時候是38歲,這個年齡正是一個人大有作為的黃金時期。光緒帝的死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慈禧活到74歲,兩人死亡時間僅差一天。那麼,光緒帝死的和慈禧有關嗎?民間傳說,是慈禧太后派人暗地裡給光緒皇帝下了慢性毒藥,最後導致光緒皇帝慢性中毒。這個傳說是否真實,還有待歷史專家和歷史學者進一步可證。

公曆1871年8月14日光緒帝出生,死亡的時間是1908年11月14日。光緒的出生和死亡時間由於數字“14日”有關。“14日”一個是出生的日子,一個是死亡的日子,這是不是一種巧合,目前,還是一個謎。

光緒皇帝在幾歲的時候就繼位當了皇帝,慈禧太后從光緒幼年開始,就是一直垂簾聽政。在重大決策面前,光緒皇帝是一個說了沒人聽的皇帝,都是慈禧拍板決定。光緒皇帝雖然對慈禧太后意見很大,但是,卻不敢言,只能忍受。如果不是慈禧的控制,光緒推崇的維新變法也就不會失敗,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6人也許可能就不會被殺。


光緒帝的出生和死亡時間都是“14”這是巧合嗎?

光緒帝是一個想有作為的皇帝,想通過變法,革新希望國家強大起來,但是,思想守舊的慈禧卻是極力反對。據歷史記載,康有為、梁啟超為主要領導人物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政治改良運動。但戊戌變法因損害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強烈抵制與反對,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發動戊戌政變,光緒帝被囚至中南海瀛臺,維新派的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日本,譚嗣同等人被害,歷時103天的變法失敗。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促進了思想解放,對社會進步和思想文化的發展,促進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光緒皇帝死亡後,被埋葬在崇陵,也就是清西陵泰陵的東南面約4公里的金龍峪,崇陵是中國曆代皇帝中的最後一座陵寢,地宮中合葬著光緒帝和他的隆裕皇后。地宮中有大量的陪葬品,都是價值不菲的珠寶。 1938年秋,崇陵地宮被盜,裡面的綠玉佛手簪、綠玉葫蘆、大東珠、飯塊珠、珍珠、小飛珠、各色寶石、各種名貴皮半等很多珍貴的隨葬品被洗劫一空。值得慶幸的是,光緒皇帝的棺槨底下的“金井”沒有被盜,後來,考古工作者從中掘出了二百多件珍貴文物,其中就有珍珠、翡翠、玉石等珍貴文物。

光緒帝是中毒死亡,那麼,光緒皇帝是怎樣中毒,又是中的什麼毒?為了解開光緒帝中毒身亡的秘密,2008年,有關機構用最精密的儀器對光緒頭髮的檢驗,通過檢驗證實,光緒帝死於急性砒霜中毒,但兇手是誰仍有待考證,目前,仍是一個謎。假如慈禧放手支持光緒皇帝大膽改革,大清也許大清不會早早滅亡。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兩個人思想不同,存在極大差異一個是思想先潮,一個是思想守舊。針尖對麥芒,終會有折的一個。如果光緒皇帝在位期間強硬一些,手段再狠一些,大清王朝也許就會不受外國列強的欺辱。假如光緒皇帝像他的祖輩皇帝那樣,也許就沒有後來的慈禧太后帶著皇帝逃亡西安。皇帝如果軟弱,國家就會遭受外國列強的欺辱,百姓就會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從甲午海戰失敗,到八國聯軍進入北京,都是大清王朝的腐敗黑暗造成的惡果。大清王朝及其的腐敗,加速了江山的崩塌。國不強,民不富,只有國富,才能民強。光緒皇帝也認識到了這一點。雖然他極力努力改革,但是,還是沒有逃出慈禧太后手心。慈禧太后將光緒皇帝關押中南海瀛臺,也就註定了大清江山提前走上了滅亡的高速公路,土崩瓦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