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传统年俗

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旦。辛亥革命后改用公历,以年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岁朝”“大年初一”。《尔雅》篇:“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

相传尧舜时代已有庆岁首、迎新春习俗。汉武帝太初元年(104),正式规定农历正月为岁首,而正月初一为新年,民间以初一至初五为春节,称“五天年”。

江南是日清晨家家燃放爆竹,以示迎神压邪,庆贺新喜。男女老少穿戴一新,到祠堂拜祖或神主,或到厅堂拜祖或遗像。晚辈向长辈行跪拜礼,长辈给红纸包的“压岁钱”(浙西谓“添寿钱”)和花生、瓜子、糖果之类的“压岁盘”;邻里相遇,互贺“恭喜恭喜”“恭喜发财”。

江南传统年俗

早餐食年糕(高升)、面(长寿)、糕团、元宵(合家团聚),亦有喝红枣莲子百合汤、炒米茶之类(寓生活甜甜蜜蜜)。中午和晚上吃过年(隔日)的剩饭菜,以示“年年有余”。街市农村一片欢愉景象,售卖玩具杂耍的摊贩随处可见;街头巷尾,小孩敲锣打鼓“闹元宵”。时有唱春,调龙灯、舞狮子等杂艺人讨赏。为图一年吉利,此日有许多禁忌:如不许说不吉利语,不许扫地,忌动刀剪,晚上早睡忌点灯,俗传听:“老鼠嫁女”。

江南传统年俗

苏南地区无锡、常州家家在子夜争放开门炮仗三个,谓“抢发财”。苏州此日黎明前在天井中设香案,架松盆祭神,全家肃静,祭祖后分吃“开口糕”。农民晨起,看风云,以卜田事丰歉。清晨出门,南京、常州、苏州有向喜神方向作揖、行百步,谓“兜喜神方”,以析吉利。财物临门。无锡、常州有农民下田捞麦光或锄田的,称“捞田财”,取勤劳发家之意。此日苏州城内普遍有卖叫鸡的,蔡云《吴歈》说:“深巷乱鸣更迭叫,村童结队卖芦笙”。(原注:“芦笙,吹以娱小儿者,葭管蒻簧,饰以冠羽,名曰叫鸡”。)上海此日开门稍迟,多为半门。奉贤县早餐喝蜜枣糖茶,或食扁豆红枣汤等,全日均吃粉丝、油豆腐炒青菜和豆腐干等素食。来客,主人装“九子盘”,即九样糖果或以蜜枣糖茶招待。城区下午出外向亲友贺年,有时仅将“名刺”(刻印着自己名字的梅花笺,即名片)投入亲友的家门内,算上门拜过年了。亲友上门贺年,敬以“元宝茶”(在茶碗边放两枚青橄榄)及糖果、汤圆之类,并请吃“年酒”。据《沪城岁时衢歌》咏:春盘八簋启家厨,压岁钱还重五铢有容颜酡逢巷口,夕阳红处送归途”。晚上早睡,奉贤谓“窝米囤”,意盼五谷丰登。

江南传统年俗

浙西年初一清晨必须“男当先”(男人先起床,拜过门神后开门),湖州乡人晨兴迟起,俗谓“眠蚕花”。合家到堂屋焚香点烛,瞻拜祖宗图像,俗谓“向祖公拜早年";并以春饼上供祠堂,堂屋中央置一圆炉,终日燃烧炭整不熄(苏南地区称“欢喜团”),称“旺祖”。再去野外祭祀祖基,鸣放爆竹。民间有“年初一拜太公,年初二拜外公”的说法。晨啜五味粥,以祈五福。请族人或邻里到家喝茶,敬椒柏酒,称“请大年”。此日民间禁妇女上灶,谓“男上灶”。乞丐用红线把糖元宝缚在万年青叶上,一人打竹板,口唱吉利顺口溜,另人应“好”,沿门乞讨,谓“送元宝”,所到人家给糕团或钱酬谢。


皖南地区正月初一将五色纸缕成一串串铜钱挂在门楣上,谓“挂门钱”。析发财有钱。清晨“接新年”,拿“元宝”(吃煮鸡蛋),饮“欢团茶”。早餐习食煮元宵下挂面,谓之“元宵下挂面,光蛋有拉扯”。客人进门,摆“春盒”(有五、六格,内盛糕点)、元宝蛋、盖碗茶(新亲双份)等奉客。文人、学生用红纸书“新春开笔”“新春发笔万事大吉”,贴于书案墙壁,称“开笔”。专业吹鼓手,两人一班,至县城各户立门吹奏,以示贺年迎春;还有扛摇钱树(天竺枝上挂铜钱串)的,挨店挨户唱吉利词句,谓“讨利市”。晚上妇女结队出游,每人携一瓦罐,途中将瓦罐弃于桥畔,以消灾禳病,称“丢百病”。清《龙眼杂忆》云:“桐城好,百病走慌张,点着灯笼忙忙碌碌,打来烧罐响仓仓,带个呔婆娘。”苏南“走百病”必经三桥,谓“走三桥”。

年初二起,大都出门走亲访友“拜年”,路上男红女绿,熙熙攘攘,俗云:“拜年拜到正月半,”轮流设春宴,饮春酒。此日开井,苏南常州称“拜灵日”。农家为祈求蚕茧丰收,用香烛祭祀,俗称“待灵官”。初二夜,浙西谓之“小年夜”。初三日,旧时称“土地生日”。苏南、浙西地区谓之“小年朝”。忌汲水、扫地。此日苏州祠堂举行团拜,请吃“年朝饭”。女婿和寄儿女上岳家或寄父母家拜年。上海崇明俗传为“撒草娘娘”生日。凌早即起,生火煮饭,天将亮,鞭炮,齐鸣,意为赶走“撒草娘娘”,保田间不生杂草,五谷丰登。奉贤县此日家家吃小圆子,称“小团圆日”。苏南大都在初四夜敬财神,俗称“请路头”。初四日不出门走亲。

江南传统年俗

正月初五为“忙日”,又称“财神”(东南西北中五路财神或路头菩萨)生日。初四晚上或初五清晨家家接财神,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从初五起,商店大都开门营业,并决定辞留雇工。皖南此日“财神请酒”,除鸡、猪头、鲤鱼外,必设鱼头(“余”)、茨菇(“时至”)、芋艿(“运来”)等,祈当年财运亨通,经营发达。俗谓是日不许动土,中午食“路头面”。有穷汉穿官服,戴纱帽,手执镗锣和纸元宝,口念“招财进宝”,到人家、商店“跳财神”,多赏给彩钱。上海商号店铺工场初一至初五停业“封关”。年初五接财神,供三牲,用鲤鱼祭神后放生于城隍庙荷花池中;晚上吃财神酒,第二天方开业。另外,这五天,街巷间锣鼓喧天,往寺院进香或逛庙寺者络绎不绝。清乾隆以后,上海的会馆、公所逐渐增多,在岁首祀神还邀戏班子演戏。

1949年全国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将旧历新年规定为“春节”,放假3天,全国各族人民喜庆节日,沉浸在欢乐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