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记住格律诗的格律表?

冀栎若羽


对平仄之我见

古人的一些诗篇到了今天,出现了不符合平仄和押韵,但我们读起来没有感觉出来,更没有感觉她有什么不好,而仍是那么美。这说明,平仄在写诗中根本就没有说的那么好,有什么能增加诗篇美的作用。所谓古人为得一既合乎平仄又合乎押韵的佳句要捻断数茎须,那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正因为多数人受此限制,每个人写出的好诗篇不多,也不能多出一些象李白这样的大家。只有李白,不受此约束,能平仄则平仄,能押韵则押韵,若不能,则均可舍弃,但有一点,意境美永远不能舍弃,所以,只有他才能写出很多气势磅礴的千古名篇,也正因为他蔑视这一约束,才能出口即名篇,一气呵成,毫无造作的艰苦,实在霸气,写出的名篇也多。切不可为了平仄、押韵而坏了意境,或减弱了意境美的效果,那是在舍本求末。总之,平仄在今天的写诗中已无意义,诗读出来好不好听,有没有音律、韵律、顿挫感的美,是要靠诗朗诵者的朗诵水平,而不是靠平仄。平仄它不是音乐,它根本没有美感,诗只要读出来顺畅,没有怪怪的感觉就可以。平仄本身就经不起逻辑的推敲,如果平不能与平相对,只能与仄相对,而仄却不是一个音,而是2~3个音,这显然不是一个严谨的对称原则,唯独第二、第三声只能与第一声相对,第二声都也不能与第三声相对,这显然不科学,因为把第一声不能与第一声相对,第二声不能与第二声相对,第三声不能与第三声相对,这是合理的,因为相对的话,就有重复音(乐、调)之嫌,但第二声与第三声之间也不能相对,这就完全说不过去。所以,平仄的规定其本身就是不合理、不科学的。古人发明的东西有好的有坏的(如同中医有真有假有好有坏),并不是什么都好,什么都正确,对这种不好的、没有作用的平仄限制就完全可以、而且是应当摒弃。我们可以创造一种更先进的能增加诗词美的规则,当然就是没规则,以意境美为中心,押韵、对称还是要坚持。给诗词配乐就是一种更高级、更优美的形式,而不是用平仄。古词是配音乐来唱的,古人用固定的音乐调(词牌)去配各种词,显然也是不科学的,应当根据意境内容,每词配一调(乐)。诗虽然是用来吟的,但配上乐来吟更优美(配乐诗朗诵),而不是靠诗的平仄。诗词配上音乐朗诵,再配上今天的高科技影像,则是更优美、更高级的形式。时代、科技在发展、进步,文化也要向更完美、更高级发展,使古文化更完美才是正确道路,而完全舍弃高难的古文化,专用低、易的白话文,则是文化的大退步!正确的应古文化与现代白话文同存,能力强者用古文,能力差者用白话文,写文章用古文,描述科技上的东西用白话文,政府国文则可以古文与白话文同用。使古文化更优秀才是我们要坚持的,固步自封不可取,千年不变也不明智。但以现代白话文完全取代古文则是大错特错,是文化语言的大倒退,只求易,不敢难,所以导致今天创作不出优秀的文化作品。


万里云220500985


说实话,背格律表是最笨的办法!我刚学写诗时嫌平仄两字写起来麻烦,不好标记,自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两三个小时就可以练熟,不只是写诗,练词牌时也可以用。现在拿来分享一下。

其实很简单,把平仄改成加减号。平为减号,仄为加号,可平可仄的就在加减号外面画个圈。这样很好标记。

1、先把第一句的平仄写出来,就那么几种格式,百度就有。平尾的必须押韵,仄尾的不能押韵。(除了仄韵诗,初学先不要练这个。)

2、第二句2.4.6字平仄和第一句相反,为“替”,尾字为平。(如果上句平尾,这句尾字和第一句要押韵。)

3、第三句2.4.6字平仄和第二句相同,为“粘”,尾字为仄,不能押韵。

4、第四句2.4.6字平仄和第三句相反,尾字平,押韵。

5、每一句的2.4.6字平仄要交替。

6、写诗要注意起承转合,这个百度有详细说明。

没事拿加减号多试几次,练熟了格律,再写诗就简单了。

格律熟悉后,一定要甩掉加减号,在心里默想,再练几天就可以了。

先练新韵,练的很熟练了,再学旧韵,否则会顾此失彼,做成夹生饭。

建议大家下载诗词吾爱,也可以上搜韵网,里面的工具可以检测格律,诗词吾爱有的字检测不出来,可以和搜韵结合着用。

希望越来越多的朋友爱上诗词,学会写诗词,诗词会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

喜欢我的观点或是喜欢诗词对联的朋友,可以关注 ,让我们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雕月堂有佳点


死记格律诗格律表是一种非常幼稚的行为。如果不掌握格律基本规律和基本规则,就算你将所有格律表背得滚瓜烂熟,也毫无用处。因为写诗是一种思维创造,而不是简单填空。

基本规律和规则:

一、替

所有律句都遵循平平仄仄两两交替而行规则,即所谓“马蹄韵”。

二、对

两句为联,上下句或上下联,平仄相对: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三、粘

两联构成一首绝句,联与联之间平仄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即一三(五言)或一三五(七言)可以有差异,但二四六必须完全相同。

仄仄平平仄(五言)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粘,)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样便能组成四句有不同韵味的基本单元,通过“粘”的基本原理,可将绝句无限延长,成为八句的律诗,或十韵二十韵以上的长律或排律。

以上是首联无韵式的第一式。再将以上三四句和一二句调换一下位置,便得首联无韵式的第二式:

平平平仄仄(五言)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粘,)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果想首联入韵,只需将五言的第三与第五,七言的第七和第五字调换一下位置,便得到首联入韵的两式,不再列表。

明白了上面几条,只要记住五绝第一式,所有格律表都能非常轻松推出。

以上列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古人不古板,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其中二四六分明是无条件的,必须严格执行;一三五不论却是有条件的,必须保证不出现孤平、三仄尾、三平尾(三平调)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为避免孤平,在保证二四六不乱打情况下,可将平仄稍作调整,仍是基本律句。如:

一、句内调整

仄平仄仄平,是个孤平句,可在第三位补个平声字:仄平平仄平,仍是基本律句。

仄仄仄平仄仄平,可在第五位补一平声字,即:仄仄仄平平仄平。

二、下句调整。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那就只好下句在第三位多补一个平声,也叫拗救:

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值得注意的是,句内调整是无害的,下句调整补好了也是个疤,不是万不得已,尽量少用。

三仄尾相对于三平尾(三平调),为害较轻,律诗中也常见,三平尾一般难让古人容忍,一经发现,即打入古体诗范畴。


云卷飞山


这个其实没有必要刻意去记。以七言为例。

我们知道无论律诗还是绝句,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但偶数位置的句一定要押平声韵的。

有四个基本的律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前两个律句,在保证句中有两个平声字相连的情况下,可以一、三、五位置上平仄不论。

后两个律句,一、三位置上可以平仄不论。第五个字位置上要论。

所谓的格律表,就是把这四个基本律句,按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

例如七绝,以每个句子的第二个字为标准,只有两种排列方法

平仄仄平,或者仄平平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每句的第二个字分别是:时、里、使、教,平仄仄平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每句的第二个字分别是:扫、千、怜、是,仄平平仄


如果七律,只要把上面的排列重复一次就可以了: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者“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般三四句、五六句要对对仗。

初学者只要知道这种排列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理解什么叫“粘”,什么叫“对”及其它专业的术语,随着兴趣的不断深厚,自然就慢慢地熟悉了。


湍水钓叟


好多人都在教读者学习平仄表,一看就头疼,根本没必要这么学、这么记。我一直担任这方面的讲座,有一个简便的方法。

请记住三个秘密,基本格律就全明白了。第一个秘密是平仄。大致普通话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入门了再学习平水韵。第二个秘密是押韵。一般情况下,第一二四句最后一个字要押韵,一般押平声韵,第一句可以不押,第三句必须押仄声韵。现代汉语韵与古典韵有很大差异,入门后再学习。第三个秘密是句中平仄,以七言绝句为例,记住中国的语言是双音节为主的语言,第二四六字为音节关键,为读出抑扬顿挫、气息连贯,古人规定任何一句中双数字平仄相反,自己验证一下。也就是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如朝辞白帝彩云间,辞帝云分别是平仄平。刚才是一句中,接下来要明白句与句之间有规定:一二句对应的双数字平仄是相反的,如千里江陵一日还,里陵日分别是仄平仄。不同点是二三句又是相同的,如两岸猿声啼不住,岸声不分别是仄平仄。三四又相反的。如轻舟已过万重山,舟过重分别是平仄平。

每句中双数字平仄、句与句双数字平仄,再加上押韵的字平仄,格律基本解决。深入一点再解决孤平三连同等问题。

可平可仄的单数字直接标书,那么该绝句的格律为:

朝平白仄彩平平,

千仄江平一仄平。

两仄猿平啼仄仄,

轻平已仄万平平。

看明白了吗?


莫林经略


教你一个搞懂平仄的窍门!

这方法真是高度概括,逻辑严密,说理清楚,废话最少😄😄😄😄

五律与五绝,只需记住一句“平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仄)就行,后面各句全从它变化而来。

变化的方式很简单,凡偶数句,与上句平仄相反,凡奇数句与上句平仄相同。

但是有一个例外情况:偶数句尾字若为仄声或者奇数句尾字是平声,那么尾字与倒数第3字平仄一定要互换。

写到这儿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对了,第1句也是可以押韵的,如果你愿意押韵的话,也可像上面这么整,就是尾字和倒数第3字平仄换一下。

七律或七绝也一样,就是每句多了俩字,所以只需要记住“平平仄仄平平仄”(或仄仄平平平仄仄)即可,后面的变化与五律相同。

完了吗?就这么简单?!好象完了😃😃😃

不过古人的格律更宽松一些,他们有一个口诀:135不论,246分明(五言为13不论,24分明),也就是说对于七言而言,每句的第1个字、第3个字、第5个字平仄可以乱来,可平可仄。对于五言来说,就是第1个字和第3个字可以乱来😄

是不是觉得,一下子让你轻松了好多?

那么下面再说两个规则,最后两个😄😄

一定要记住哦,最后5个字一定不能出现“仄平仄仄平”!这就是所谓的孤平!每句后三字不要全平或全仄。

这回真是讲完了,大家马上就可以做试验了!


神驰


格律诗主要包括七律、七绝、五律、五绝这几种基本形式,以及依此发展出的排律。

格律诗的格律不需要死记硬背,只要记往律句的四句基本句式,通过粘和对的组合,便可得出律、绝的各种格式。

一、两对基本句式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1、中是指该字可平可仄。

2、五言去掉开头两字即可。

3、平声尾必定为押韵句。



二、平仄的对与粘

对,就是平仄相对。平对仄;仄对平。

粘,就是平仄相粘。平粘平;仄粘仄。

三、组合方式

1、任何一句基本句式均可作为起句。平声尾的称为首句入韵式,仄声尾的称为首句不入韵式。

由于第一个字基本上都是可平可仄,因此要看第二个字,是平声的称为平起,仄声的称为仄起。

例如:以“中平中仄仄平平”作为起句的,称为平起入韵式。以“中平中仄平平仄”作为起句的,称为平起不入韵式。

2、习惯上我们将诗中每两句称为一联,如律诗分为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和尾联(七、八句)。绝句在格律上也可看成两联。每联的对句一定是平尾,(押韵)。

3、除首句入韵式的首联外,每一联的平仄都要相对(因部分字可平可仄。主要看二、四、六字)相对的意思是起句是平的,对句必须为庂,实质上,如基本句式所列,只有两种形式。

4、联与联之间(如二、三句)平仄要相粘,相粘的意思与上句的平仄相同。上句是平的,粘句必须也是平,(还是看二、四、六字)。例如:

第二句:中平中仄仄平平。

第三句:中平中仄平平仄


5、首句入韵的(平收),第二句必定是另一句平收的基本句式,实际上也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第二种: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基于以上要点,只要记住两对基本句式,通过粘和对进行组合,便可得出格律诗的各种格律表,还有一点要注意的,律诗的颌联和颈联要求对仗。


诗词书院


格律诗的格律表其实不需要死记硬背。

格律诗有四种平仄基本格式,即“仄起不押韵、仄起押韵、平起不押韵、平起押韵”,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平起平收”。

这四种格式是针对格律诗首句分析得来,而整首诗的平仄关系是根据“对”、“黏”的规则进行推导即可。

我们用五绝举例,具体讲解一下如何进行推导,大家学会这一套推导方法(一二句相对,二三句相黏,三四句相对),应用熟练,根本就不需要去背平仄格律表。

仄起不押韵

我找个例子结合着讲第一种格式啊,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我们看首句平仄“仄仄平平仄”,这个是属于仄起不押韵的写法。我们说到的首句平起,仄起都是指首句的第二个字,首联首字是可平可仄的,这里“白”字为入声字,以仄音入韵。

格律诗的韵脚采用平声字。五绝,七绝,五律,七律都一样。

我们来看第一种格式下整首五绝的具体平仄推导。

“仄仄平平仄”,第二句平仄要跟第一句完全相反,“平平仄仄平“,再根据“黏”的原则,第三句要和第二句发音相似,但是不要押韵,一般最后一字就会选择仄声,对应的就可以推出第三句的平仄“平平平仄仄”,再根据“对”的原则,第四句就是“仄仄仄平平”。

这就是仄起不押韵的格式,按“对”,“黏”的原则推导出四句的平仄。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起押韵

第二种格式仍然是仄起,但是首句要押韵,也就是说第一句结尾要改成平声。但这样一改呢,首句五个字的平仄间的关系就被打破,第一种是“仄仄平平仄”,那么因为尾字用平音押韵,又不能孤平,又不能三平尾,就只能把第三个字改了。那么第二种格式首句平仄就是“仄仄仄平平”。看例子,李峤的《中秋月》: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起句“仄仄仄平平”,那么我们按照对黏的推导原则,可以推出整首诗的平仄关系: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大家对照着诗检验下,有没有问题。第二句因为要入韵,所以跟第一句不能对那么死,只要在“二、四”的重要位置上平仄相对就行。

我们再回头看看刚刚第一种格式的平仄关系,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然后再看刚推出的第二种平仄关系,发现联系没有?其实只有首句的三五字平仄关系调换了一下,其他的根本就没变。所以“仄起押韵式”也是不用背的,两种格式只是稍微变化了一点。

平起不押韵

举例子看第三种格式,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我们直接把平仄标出来: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里要注意第一句的平仄“平平仄平仄”实际上是“平平平仄仄”的变格,又称“鲤鱼翻波”,是合律的,我们按照“平平平仄仄”进行格式推导就可以。

关键来了,我们不要孤立看问题,我们再把这种格式和第一种对比一下。第一种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发现了什么没有?这就是把后两句先说,把头两句后讲嘛!

你写诗的时候前后句调整都可以的。

平起押韵

既然要押韵,那么首句的最后一字必须是平声啊,直接把第三种格式的首句最后一个“仄”改为“平”,同时,前面第三个字的平仄也改掉。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种格式就不举例了,大家自己可以去发现。四种格式到这里就全齐了。

总结

所以,大家只需要记住“仄仄平平仄”,第一种基本格式的首句平仄,那么五绝的四种格式全都能推导出来。律诗也是一样的。

五言是这样,七言就是往前加字,加字的时候注意平仄关系就行。

所以,近体诗的格律是不用死记硬背的,只有这四种基本格式。四四(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一十六,一共就十六种格式,而且完全是可以推演出来,不用劳心费力的去记。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梧桐树边羽


格律表?什么鬼?

资源共享一下呗……

我可以不负责任地说:格律表,我还真没见过!更别说背。



喜欢古诗,莫不是因为诗中有画的意境美、抑扬顿挫的节奏美、荡气回肠的气概美,等等。

接触古诗词,或者打算写作古诗词,都绕不开的就是平仄和用韵,阁下要记住的,我个人理解,分两部分斗胆扯几句吧:

其一:关于平仄。

平仄,不需要刻意去背,给你个模板: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然后把句子搬运、调配,就成为下面四种情况:


①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②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以上是五律,七律呢,咱们就在五律每句前加两个字,但有个原则,仄前面加平,平前面加仄,请看下面的模板: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不管是仄起式,还是平起式,遵照前面五律就OK。

大家有没有发现?规律?可以在评论区得瑟一下啊。

只要模板倒背如流,就算我们不明白粘对、拗救、孤平,不明白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大抵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其二,关于用韵。


构成平仄基础的,便是四声,这个字怎么读,归属于哪一个调,这才是重点。

那么,格律诗要掌握的,甚至要背的,便是我们所说的平水韵。

用现在普通话的声调,去分析或写作古诗词,势必会影响平水韵的正确运用,因为,平水韵中的入声字,早已经划分进别的三个声调中了,如果我们不知道、不懂入声字,那么,坚持用平水韵写诗,就会犯错。

我想,题主所谓的背,大概就算平水韵吧?的确,韵书参不透、弄不清,平仄自然出问题,这好像没什么巧劲儿,好比学驾照,从害怕、从陌生,一步一个脚印,总归会熟能生巧,从而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都是个“手艺活”,好比游泳,呛几次水,从差点淹死就能起码不沉,所以,捷径没有,皆下苦功!

目前,平水韵和中华新韵之争,严守平仄与自己高兴就好之议,始终没个句号,既然咱们要学,就要学到魂里去吧,别弄个四不像,还当是创新,那就LOW点了,不是吗?


非诗


记住格律诗格律表不要死记硬背,只要记住最基本一个五绝就可以了。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此可以推出以下五绝格律

1、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从以上可以得出规律,每一句作为头一句,推出了这四种基本格式。五律,就是在五绝上重复一下五绝格律就行了。

七绝是在五绝格律上,前面加上两个不同平仄,例如,五绝中前面两个字是仄仄,那么七绝是在仄仄前面加上平平两个字就行了,以此类推。七律在七绝基础上重复一次七绝,也就是两个七绝合在一起就是七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