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教师的教龄补贴该提高了,你怎么看?

ManTianFeiXue


就是把你们惯坏啦。你们的工资太高了,应该往下掉。整天想着涨工资。把你们的师德提高点儿吧。别强迫学生补课,干这种损事,教师队伍鱼龙混杂。把那些不合格的通通开除。


用户1909271327595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国家刚刚由乱而治,改革开放伊始,在财政资金极为紧张的背景下,中央本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战略考虑,基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战略决策,做出了了“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劳动人事部《关于实施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若干问题的规定》有关条文,于1985年颁布《关于教师教龄津贴的若干规定》,对适用对象、适用标准、计算办法进行详细的规定。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凡从事本职工作满5年不满10年者,每月发3元;满10年不满15年者,每月5元;满15年不满20年者,每月7元;满20年以上者,每月10元。不从事该职业时,从第二个月起停发教龄津贴。”

那么,为什么要在教师中实行“教龄津贴”呢?一是教师的收入不高,二是要鼓励教师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那么,为什么实行这样的标准呢?1985年,我正在上2年级,我们老师每个月的工资是38.5元,他经常说“三十八块半”,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即使按照最低一档,每月3块,这笔教龄津贴,也占了它总收入的7.8%!我还记得,当时的煤油是0.38元1斤,这笔收入,可以买差不多9斤煤油,几乎可供一家用上大半年!

也就是说,当时的教龄津贴,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收入,在教室的工资体系中,占据很大的比例!

时光荏苒,直到21世纪20年代,教龄津贴,没有随着物价水平而水涨船高,如定海神针一样,保持不变——1985年出生的人,有的做了教师,都可以享受他出生那年实行的3元的教龄津贴了!

而如今3元的教龄津贴,只能是“略胜于无”,成了一种摆设!

那么,为什么教龄津贴多年来一直不变呢?

第一,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尊师重教的传统有很大程度的弱化。

可以说,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的进步,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教育,而在教育众多的要素中,受到冲击最大的,就是教师。

为什么呢?很简单,教育不能直接产生物质利益,教师不是直接的物质利益的生产者——没有现实的产品,也就是没有物质,岂能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站稳脚跟?

而我们很多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总是一再强调不重视教育、不重视教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啊,这是最经典的论述。

也正因为如此,在上个世纪末,有人就提出了“教育产业化”这个概念,这一提,更乱——教育成了产业,成了一些人赚钱的领域,于是,民办教育兴起,许多的公办教师,进入而民办体制。在那个时候,我也差点离开体制!

随着教育产业化的兴起,部分教师也开始耐不住寂寞,交于逐渐成了市场,其中,最受老百姓诟病的,就是教育的培训市场,以至于出现了“天价补课”的超级乱象!

你说,教育又不能直接生产出产品,再加上一些理念的冲击,尊师重教的传统,逐渐被弱化——只在每年的教师节,热闹一下之后,又归于沉寂——以至于有些老师提出,应该取消教师节!

第二,教师队伍极为庞大,对国家财政是一个重大考验。

尊师重教被弱化,并不是被忽视。在国家层面,对教育的重视是以一贯之的,但为何30年不改变教师的教龄津贴呢?这里还有一个客观原因,那就是教师的基数大,一旦增长教龄津贴,势必给国家财政带来极大的负担。

据有些数据统计,全国有2000多万各级各类教师,教龄津贴每月涨100元,那是什么概念?一年至少要投入200多个亿,仅这一项,就会在财政收入中占很大一部分!

再说了,教育的管理体制是“省管县有”,由于地域发展的不均衡,一些发达地区财政收入多,还可以负担,而一些贫穷落后的地区,本身财政就是赤字,又如何负担呢?

就以现在的目标奖励来说,有的地方财政充裕,教师和公务员一样,都享受;而有些地方则只有公务员享受,教师没有!某地教师聚集,后被清理,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其核心就在于此。

第三,定期提高教龄津贴,并没有明确的文件规定。

我详细的查阅了《关于教师教龄津贴的若干规定》,在这个规定中,并没有明确的说明,比如说,“要根据物价上涨水平,适当提高教龄津贴”或者“建立定期增长机制”。在这一点上,今年年初两办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就非常全面,明确提出了“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意思就是说,教师的工资和收入水平要与物价上涨相适应。

所以,在这一点上,85年制定的《关于教师教龄津贴的若干规定》,因为历史的局限性,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在当时,却实实在在给教室以更高的职业热情!

或许,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吧,而有些原因,我能想到,却不能说出了。作为教育同行,大家还有那些想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 时政

    三水三心


    说说“教师教龄补助”

    教师和医护人员有“护教”补助,开始于八十年代工资改革。当时大家的工资水平都较低,一般都在六十至八十元左右。当时,五年补三元,十年补五元,十五年补七元,二十年以上十元封顶了。应该说,当时的“护教补”占工资比,就低的来说:3/60=5%。而现在就与基础工资最低的来说:3/560=0.5%了。

    有人说,不是补在岗位工资等中去了吗?

    对,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等都按职称走的。在中二级的年限与中一级的年限的一年教龄工资是不同的。

    天啊,同样是一年,“教护龄补”就不同?这就应该不是教护龄补了。如果是,那还要将“教护龄补”单列开来干吗呢?

    如果回到真正体现奖励教护人员长期工作,就恢复教护龄占工资的比例才对。如按基础工资X5%来计发“教护龄”补助,才对!

    所有教护人员在一线工作是挺辛苦的。给予工龄补就应该体现它真正的价值。





    PPL64


    先更正一下说法,不是“教龄补贴”,正确的叫法是“教龄津贴”!

    我们先来看看教龄津贴的“前世今生”。

    教龄津贴从1985年开始实行,颁布了《关于教师教龄津贴的若干规定》。发放对象为全体大中小学的在职老师。目的是为了鼓励教师能够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发放标准为:

    教龄5-10年的,每月3元。

    教龄10-15年,每月5元。

    教龄15-20年,每月7元。

    教龄超过20年,每月10元。

    不从事该职业时,从第二个月开始停发教龄津贴。

    大家不要小看这几块钱,教龄津贴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那时候的工资也不过是几十块钱一个月。

    教龄津贴可以占到工资的10%-20%,这个占比、这个力度,还是非常大的!

    可是,教龄津贴非常坚挺的数十年如一日的保持不变!

    现在它的存在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对比一下1985年和2018年的社会购买力,你会发现,教龄津贴基本就可以忽略不计!

    那时候猪肉是0.8元一斤,现在22元一斤。涨了27倍。那时候,最好的粳米是0.2元一斤,现在是6-8元一斤。涨了30倍。

    再来看看工资涨幅,现在的工资已经比1985年涨了100-500倍了。

    唯独教龄津贴不涨,你说奇葩不?

    所以,教龄津贴已经失去了它当初设立的本意了。

    故应该按照工资的增长幅度,调整教龄津贴。这样测算下来,最低也应该是300、500、700、1000四档。

    大家怎么看?


    姑苏讲堂


    教师津贴提高是必然趋势,因为原先的津贴标准,是参照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物价标准和工资标准制定的,到如今已经34年,而一直没有调整,早就失去了鼓励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作用。

    我们先来看看1985年时设立的教龄津贴的标准:

    教龄5-10年的,每月3元;教龄10-15年,每月5元;教龄15-20年,每月7元;教龄超过20年,每月10元。

    这个标准当时跟工资有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呢?大约相当于工资的十分之一。按照这个比例来说,现在教龄津贴的中位数应该在400元左右,这才跟当初设立时的比例相当,才能起到鼓励教师长期从教及激励上进的作用。

    那么,教龄津贴调整是否有可行呢,财政是否能够负担得了?这个问题我们从河南这个教育大省那里,已经找到了答案。

    2018年5月,河南省印发了关于教师队伍建设和改革的文件,关于教师待遇部分的内容里,提到了两点,一点是班主任津贴,每月不少于400元,二是提高教龄津贴。提高班主任津贴标准不是首创,在此之前已经有不少省份都已经实施了。

    而提高津贴标准,是全国唯一的省份。河南的方案是在落实国家规定的标准基础上,按照每增加一年教龄增加10元的标准累计计算。这个办法其实是两套系统,第一套系统,还是执行1985年国家制定的标准,也就是3、5、7、10元的标准。第二套系统是根据相应的教龄年限,有一年增加10元,教龄20年增加200元,30年增加300元。这个标准,基本上跟现在教师工资水平成比例,能适应现在的物价水平及购买力水平。

    所以,在河南,中小学教师有老津贴和新津贴之称,现在已经落实到位。由此可以看出,教龄津贴调整是可行的,而且,河南执行新政后,一定会有其他省份跟进,或者根据本省实际出台新方案,这是必然趋势。


    当代师说


    不要再提什么教龄补贴了,老师在拿多少钱的事上,已被骂得够惨了。我有个小范围同学群,每个同学都上山下乡吃过苦,回城后努力读书,努力拼搏。大部分是事业单位,大企业退休,退休金都不低。只有一个同学工厂退休,还是个干部,退休金少了一半。每次聚会我们都不敢提钱的事,好像我们做错了什么。


    嘉兴南湖烟雨蒙蒙


    教龄工资该不该涨?这一直是教师们争议的话题。

    教师工资的结构包含教龄工资。可是教龄工资最高就每月10元,而且很多年一直没有改革!

    当下,教师有20年和30年的荣誉证书,可是,站在三尺讲台上,默默无闻地献了青春,献了一生。虽然获得荣誉证书,可是这荣誉在教龄工资上应该相应地体现出来。教龄20年和30年的教龄工资应该有差距,教龄越长越光荣!从而让年轻的教师坚定从教一生的信念!

    当然,教龄工资也可以取消。让教师的教龄体现在薪级工资上。达到20年提升高档次,达到30年提升更高档次。同样能取得积极影响和重大意义。

    教师,国家已经给予了经济地位的极大提高。但是,教育是立国之本,利国利民的千秋大业。从长远看,抬高教师门槛,认真选拔教师,鼓励教师敬业,最根本就是给予在职教师的高薪,让教师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让优秀的高材生走向教育教学的岗位。

    尊师重教!高举教育的旗帜,必将让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美丽!


    远村之子1


    提不提高,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我固然欣望提)但如果不能提,不如取消吧!说实在的,这十元钱出现在工资单中,确实让教师很受伤,当时制定这一补贴,是鼓励教师长期从教。这补贴占全部工资的百分之七八。现在还用这一标准,就显得有些可笑。就像随份子钱一样,三十年前,随个八块十块不少了,现在你再随个十块钱看看。所以,可以没有这项补贴,反正教师再穷,也未必一定在意这十块钱。如果一定要有,还是该调整的。就如随份子钱吧!酒罢笑答。


    用户2458103734611611


    我认为,教师的教龄津贴一定会逐步提高,但并不是在原有教龄津贴标准基础上的提高,而是改由加大教龄在职称评定中的占比,间接提高工资待遇,达到提高教龄津贴的实际效果。我的理由是:

    教龄津贴是国家在1985年出台实施的,具体标准是:教龄满5年每月3元,满10年每月5元,满15年每月7元,满20年以上每月10元。这个政策,在当时国家工资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对于提高教师待遇、调动教学积极性、稳定教师队伍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时过境迁,经过30多年的经济发展,教师工资已由原来的几十元,增加到几千元,3~10元的教龄津贴已微不足道。1986年之后实行的教师职称制度,把教龄纳入并作为重要条件。90年代实施的职称与工资待遇挂钩政策,又进一步弥补了原有教龄补贴少的缺陷。而且随着教龄因素在职称评定中的比重逐步加大,提高教师教龄工资的新通道已经打开。这样就把教龄工资(或津贴)纳入了制度化轨道,使之更有保障,更加稳定和持久。在这种情况下,原来意义上的教龄津贴被谈化、甚至取消就成为必然。

    上述观点和分析有其现实根据。本人所在地,2010年后就已经截屏(冻结)了教龄津贴,不再随教龄增加而上调,而是按截屏的数额继续按月随工资发放。新入职的教师也不再审批教龄津贴。这可能是为逐步取消原教龄津贴而采取的铺垫和过渡。



    鹰眼看教育


    近年来关于教师的话题一直比较热,从教师的职称到教师的工作环境,从教师的职业发展到教师的工资待遇等,可以说教师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近来,有人提出教师的教龄补贴是否应该提高了?在此,笔者要纠正一个事情,教师的教龄补贴并非如此,真正的名字应为“教龄津贴”。

    教龄津贴是国家在1985年颁布的《关于教师教龄津贴的若干规定》中,明确提出应当为满足一定条件的教师提供既定标准的教龄津贴。按照1985年确定的标准来看,教师根据教龄长短,所能获得的教龄津贴主要有以下几点:教龄满5年不满10年的,每月3元;满10年不满15年的,每月5元;满15年不满20年的,每月7元;满20年以上的,每月10元。

    虽然这样的教龄津贴标准在今天看来并不高,但是在1985年的物价及工资水平来看,还是属于非常高的津贴标准。以1985年教师的工资待遇来看,每月的工资也不过三四十块钱而已。当然,每月的工资待遇高低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并不是所有地区都是三四十块钱,我们按照这样的标准来看,教龄满20年的教师,他们每月所获得教龄津贴能达到四分之一,这种水平的教龄津贴怎能不让老教师们感到暖心。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们注意到教龄津贴标准依然还是1985年的确定的标准,也就是说这么多年来,教龄津贴的标准就没有做出任何改变,显然当年的教龄补贴标准放到今天,难以会让人感动一丝的尴尬。毕竟现在的工资已经是当年的五十倍以上了,而教龄津贴却依然没有任何的变化,难道教师的教龄没有任何价值的提升吗?

    无论是按照当今的工资待遇,还是按照当前的物价水平,亦或是当今教师工资待遇及他们的期望值来看,教龄津贴都应该做出调整,至少应该将教龄津贴的标准进行提高,让教龄津贴真正能在教师的工资待遇中占到一定的比重,虽然不能要求达到25%的比重,至少达到10%左右的标准也能算是对教师教龄的一种工作,也是对教师长期坚守在教学岗位上的肯定与认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