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清朝唯一的華妃,歷史上的她是否如小說裡一樣得寵?

若淺話史


華妃其實在歷史上並不叫華妃,而是年貴妃。



年氏是在康熙五十年,由康熙帝指婚給雍正為側福晉的,並非是一些電視劇中所演的是年羹堯自己舉薦給雍正的。年氏進府之後,在第四年生下了雍正帝的第四女,但是在兩歲時便夭折了。康熙五十九年五月生了皇七子福宜,可惜的是這個孩子次年就夭折了。康熙六十年十月生皇八子福惠,這個孩子也只活到了8歲。雍正元年五月,也就是雍正登基的第一年又生了雍她跟雍正的第四個孩子福沛,可惜的是這個孩子,生下來就夭折了。孩子接連夭折,對她的打擊非常大,所以在雍正登基三年之後她就去世了。去世之前,已經位列貴妃之尊,由此可見雍正帝對她還是有寵愛的。


歷史上的華妃是在生完皇九子之後,身體日益見下,最後在圓明園離世。

雍正帝對她的評價是“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在藩邸時,事朕克盡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謹,馭下寬厚平和。實能贊儴內政。” 這至少證明雍正帝確實與她有過一段真實的感情,曾真心寵愛過她,但並沒有達到像有些小說或電視劇中那樣盛寵和獨寵的地步。


好夢驚回


清朝有“華”字封號的妃嬪,並未在雍正朝時期,而是嘉慶帝的妃子侯佳氏。如果有小夥伴對她感到陌生,那可以看看宮鬥經典劇《金枝欲孽》裡頭的侯佳玉瑩就是華妃。歷史上關於華妃的史料並不多,那麼她是否與《甄嬛傳》裡的華妃一般得寵呢?

嘉慶帝華妃侯佳氏,上駟院卿討住的女兒。上駟院卿是什麼樣的官職呢?主要掌管宮內所用之馬的臣子,雖然是個管馬的機構,品級卻不算低,為正三品。嘉慶帝還是皇子時便入潛邸服侍,因嘉慶帝有記錄的側福晉是乾隆五十一年娶得完顏氏(後追封為恕妃)、乾隆五十五年的鈕鈷祿氏(後來的孝和睿皇后),故而猜測侯佳氏的在潛邸裡的位份應該是庶福晉或者格格。

乾隆五十四年,侯佳氏為嘉慶帝生下了一個女兒,可惜不久之後便夭折了,從那之後,侯佳氏便未有生育。在潛邸時,侯佳氏的表現並不突出,但在嘉慶帝登基後,我們可以看出侯佳氏還是很受嘉慶帝寵愛的。嘉慶元年,出身不算高、且沒有子嗣在身的侯佳氏被冊封為瑩嬪,嘉慶六年,又從嬪位晉封為妃,封號“華”。一個妃嬪的受寵與否,除了看位份外,封號也十分說明皇帝的態度。舉個熟悉些的例子,《甄嬛傳》的安陵容,在最後封妃時的封號“鸝”,暗諷她如皇上豢養的一隻會唱歌的鳥。而侯佳氏被賜予“華”字封號,寓意她美麗而有光彩,從封號來說,是十分不錯的,由此可見嘉慶帝對侯佳氏的關注和寵愛還是豐厚的。可惜嘉慶九年,侯佳氏病逝,嘉慶帝亦親自到吉安所祭奠,以表哀思。

作為早年服侍嘉慶帝的妃嬪,侯佳氏在嘉慶帝的心中還是有些恩寵的,但也並非到如甄嬛傳中華妃那樣的盛寵和獨寵。


若淺話史


幾年前熱播的《甄嬛傳》讓原本並不出名的雍正皇帝貴妃年氏成了中國最家喻戶曉的清朝皇妃,貴妃年氏在劇中的封號是華妃,實際上歷史上的年氏並沒有獲封華妃這樣一個封號,她生前在雍正朝的封號始終是貴妃,病重之時才被雍正皇帝晉為皇貴妃,去世後,雍正皇帝親自定下諡號:敦肅皇貴妃。所以年氏一生從未有過華妃的封號。但是清朝歷史上確實有過一位鮮為人知的華妃,他並非生活在雍正時期,而是生活在六十多年後的雍正皇帝的孫子嘉慶皇帝時期。

雍正王朝後宮中的二號人物:

年氏是雍正皇帝早期的嬪妃,雍正皇帝繼位之前,年氏就已經以側妃的身份侍奉在了還是雍親王的雍正皇帝身邊。實際上年氏嫁給雍正皇帝是康熙皇帝指的婚,雖然是包辦婚姻,但是雍正皇帝對於年氏非常寵愛,這一點從年氏為雍正皇帝誕育的子嗣數量上就可以看出:年氏在康熙五十四年生下雍正第四女,康熙五十九年生皇七子福宜,康熙六十年生皇八子福惠,雍正元年生福沛。從年氏首次生育到去世,包攬了雍正帝十一年間的所有子嗣。

雍正皇帝即位後,年氏被封為貴妃,成為雍正朝第一位貴妃,昔日藩邸之中與他資歷相當的李氏僅被封為齊妃,而當時乾隆皇帝的生母鈕祜祿氏還只是雍正皇帝的熹妃,年貴妃在當時雍正帝的後宮之中地位僅次於皇后烏拉那拉氏,位列第二,是眾妃之首。雍正三年,貴妃年氏病重,雍正皇帝為了給年貴妃沖喜,於是晉封年貴妃為皇貴妃,但是這份殊榮並沒有能夠晚會年貴妃的生命,年皇貴妃在晉升皇貴妃後二十多天便去世了。雍正皇帝非常悲痛,親自為年氏定下了敦肅皇貴妃的諡號。

鮮為人知的嘉慶帝華妃侯佳氏:

如果沒有《甄嬛傳》這部電視劇,恐怕華妃這個封號無人知曉,事實上,清朝歷史上的華妃也確實沒有什麼名氣,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嬪妃,歷史上的華妃不僅和年貴妃沒有半點關係,甚至都不是雍正時期的嬪妃,她生活在六十多年的後乾隆晚期和嘉慶早期。

華妃是嘉慶皇帝的一位嬪妃,她出身於漢軍旗,姓侯佳氏,她的父親是正三品官員上駟院卿討住,侯佳氏這樣的出身在清朝算不得高貴,和貴妃年氏相同的一點事,侯佳氏也是在嘉慶皇帝繼位之前就在藩邸侍奉的側室,嘉慶皇帝對這位漢人出身的女子並沒有過度的關注和寵愛,侯佳氏如同府中尋常的侍妾一般,乾隆五十四年,侯佳氏為還是嘉親王的嘉慶皇帝誕下一位女兒,這是嘉親王的第五位女兒,雖然是個女兒,但是嘉親王仍舊非常歡喜,不過這個女兒在不到一歲時便夭折了了。侯佳氏至此直到去世也再未誕育過子嗣。乾隆六十年,86歲的乾隆皇帝宣佈退位,皇十五子嘉親王顒琰繼位,改元嘉慶元年,或許是因為曾經誕育皇女的功勞,侯佳氏在嘉慶朝的第一次大封六宮的儀式中便被封為一宮主位的嬪位,封號為瑩。六年之後的,侯佳氏被升為妃位,封號改為“靜”,但是獲封靜妃不久後,侯佳氏的封號便被改成“華”字,歷史上並沒有明確記載侯佳氏的封號為何從靜妃改為華妃,封為妃位的侯佳氏依舊不受重視,她就像是一位可有可無的人,在紫禁城中過著無人問津的生活。三年之後,也就是嘉慶九年,侯佳氏病逝,侯佳氏去世時的年紀現在已經不得而知,不過根據史料分析,華妃侯佳氏去世時應該在四十歲左右。

侯佳氏去世後,嘉慶皇帝曾親至其靈柩前瞻仰遺容,由此可見,作為一位伴隨嘉慶皇帝十幾年的早期嬪妃,侯佳氏雖然不得寵愛,但是在嘉慶帝心中還是有一定地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