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写字楼市场发展历程

在住宅被各种政策轮番轰炸的过往历史中,写字楼市场始终不温不火。但在魔都灯火通明的夜晚,点亮了不夜城大街小巷的,恰恰正是这些高耸入云的高楼商厦。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上海写字楼的发展历史吧。

上海写字楼市场发展历程

2001年前的外销房时代

1990年国家宣布开发浦东,并在陆家嘴成立全国首个国家级陆家嘴金融开发区以前,上海只有1985年锦江集团在黄埔外滩建成的联谊大厦和1990年在老静安南京西路中外合资建成的上海商城(波特曼大楼),它们是那个时代上海写字楼市场的城市双雄。

1992年,邓小平领袖南巡讲话以后,上海的写字楼市场,开始成规模,有计划地开发和建造。而1996年开始,上海第一批写字楼陆续上市。这第一批写字楼连同配套的商业项目,同时为后来的上海商业地产六大CBD商圈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的写字楼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基本上开发商房子建成以后,都乐于获得外销房销售资质,散售给了外籍人士以及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华侨投资客。在当时,国内居民能够买到外销房是一种身份象征。代表着与国际接轨。

到了2001年8月以后,上海开始实行内外销并轨,外销房这个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现如今上海的写字楼市场上,还活跃着一大批2000年前后竣工的写字楼,这里面又以外销房为主,很多在当年,可也算是一个商圈的地标建筑。像浦东东昌路地铁口1998年竣工的世界广场,当年可是与东方明珠和金茂大厦成三足鼎立之势,傲视整个小陆家嘴。


上海写字楼市场发展历程

2006年左右的内资小业主崛起时代

2002年4月1日,上海市停止受理自1994年2月起开始试行的蓝印户口。过往购买商品住房可以获得上海户口的时代不见了。加上2001年年底中国加入WTO,国内经济全面开始复苏,上海的写字楼租金慢慢爬坡稳定上涨,国内的房产投资客越来越多的把目光聚焦到了可以收取到较高稳定年租金收益的写字楼商铺这样的商业地产项目上。

到了2006年下半年,上海为了保护商业地产的市场稳定,关闭了境外个人以及注册在境外的企业机构(包含港澳台在内)在上海购买商办物业。这个政策一直延续到今天没有变过。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上海写字楼市场的租售价格相当的稳定。

许多追求稳定现金流的国内投资客,开始逐步涉入这一市场。这就像股市中的绩优蓝筹股,便宜价格买入,长期持有,每个月拿固定的租金收益。好的股票每年给股东分红,股东靠分红盈利,好的写字楼,每个月给业主收租,业主靠租金盈利。楼市投资,尤其是商办写字楼投资,因为交易流程繁琐,交易税费较高,不适合短线持有,频繁买卖。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业主们。归根到底,大业主资金更为充裕,也更喜欢这种能带来稳定现金流的投资方式。

上海写字楼发展的最初主要还是以外销为主,直到2002年经济复苏而2006年出台政策后,上海写字楼逐渐向长期投资方向行进。早期上海炒股热正兴起,但不少人在股市上有所折损,在这时投资写字楼无疑成为了一项可以得到稳定回报的投资市场项目。故而2010之前的写字楼市场以投资为主要活动。

上海写字楼商办项目就像是上海城市发展程度的缩影。从2010年开始,上海写字楼开始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内环内的写字楼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开发与管理。而到了后期大宗写字楼交易层出不穷。之前我们说过上海写字楼的早期发展简史,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上海写字楼后十年的发展轨迹把!

上海写字楼市场发展历程

2010年之后的开发商大业主自持时代

在经过了十几年的逐步开发建设以后,上海核心地段的六大CBD商圈的写字楼林立,内环几乎少有尚未开发的地块。难得有一两个板块开发建成,开发商也往往惜售自持。加上上海各区也都希望借助开发商的雄厚实力和管理能力,给本区域带来更多的商业经济效应,因此在拍地给开发商时也逐渐开始要求开发商自持比例。两个因素综合起来,结果就是在2010年以后竣工的写字楼商办项目,鲜有散售出来。偶有几个卖出来的,也都是周边环境还够不上商圈档次,甚至是开发商自身收购的烂尾楼改造而成的项目。

实际上,写字楼的租金收益率,并不完全跟楼的年龄有关。除了地段这个第一要素以外,写字楼的楼品,商圈配套,物业管理以及交通便利性,当然还有售价,这几样综合决定了写字楼投资的收益率。那些商圈配套不够档次,甚至烂尾楼改造的商办项目,哪怕是2010年以后才交付使用,往往也是卖价又高,租金还租不起来,直接导致收益率极低。

内环市中心最经典的两个,就是位于静安区的SOHO东海广场以及位于长宁区的SOHO中山广场。潘老板收购整栋烂尾房子进行翻新改造,再用极强的销售团队,把这两个项目集中散售给了一大批外地客户。而个别商圈配套起来了的开发商拿出来卖的新房子,即便出售,售价也是往往加上来至少未来五年的预期增幅。像绿地集团在徐汇滨江一带采取包租形式散售出来的几个项目就是典型。这些项目的买家也无一例外,绝大多数都是外地来上海投资的老板们。

上海写字楼市场发展历程

2016年营改增后,互联网金融影响下的二房东崛起时代

严格来说,上海的互联网金融并不是从2016年营改增之后起来的。应该说从2013年左右,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开始在上海写字楼圈子里慢慢走俏起来,到了2015年,2016年期间达到顶峰。最顶峰阶段,越是高档的写字楼,尤其是带有现成装修的高档写字楼,简直可用疯抢来形容。

举例来说,一般业主出租房子的报价都会预留一点寸头给租客还价。这个幅度也不算很大,但 这个以往的行规在互联网金融P2P公司面前完全失效。一开始还是只要看中房子三五天立马付定金,后来变成同一天几组金融客户看中后谁先付定房子是谁的,再后来,多组客户看中后竞价业主凭心情决定租给谁,生生的在短时间内把很多写字楼的租金价格提高了20%甚至40%以上。

当然,那时候有多疯狂,后来就有多惨淡。2016年10月,互联网金融行业整治开始,上海几乎不再接受新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注册,已经注册好了的金融公司也得到严格监管。虽然租金价格从高峰开始回落,但金融行业对于精装修拎包入住写字楼的需求却催生了写字楼二房东的全面崛起。

虽然在过去很多年以来,商务中心联合办公类型的二房东也有着一些体量,但跟整个写字楼市场的存量相比,几乎没有多少分量。从这时候开始,许多原来一直在做商务中心联合办公的二房东们大肆扩张,许多原来没有做过写字楼二房东经验的企业也开始进军这一块市场。

无论是散售出来的小业主写字楼还是开发商自持的大业主写字楼,基本都是不带装修出租的。许多大业主在租客到期搬走时甚至要求复原成标准状态交付。除了因为无法预测新租户企业对装修的要求和标准外,也是因为无论是复原和装修,都可以给大业主旗下的物业管理公司甚至合作的装修公司带来双重收益的原因。

上海写字楼市场发展历程

2020年往后,未来的发展展望

长期以来,上海写字楼的年租金售价比值都在5%左右徘徊。偶有超过6%的写字楼笋盘卖出来,也是很快就会被消化掉。当然,这个收益是与当前的售价相比。而写字楼的出售价格一直都是在慢慢爬坡。上海核心商圈的写字楼,90%以上都在大业主手中持有,余下10%不到早期买下的小业主们,如果不等着用钱,往往也不愿意卖出。毕竟持有一套上海市中心的写字楼,就像是拥有了一只在下金蛋的鹅,可以一直有5%以上现金流,相比大多数1%左右的租金收益的住宅可是高多了。

偶尔也会有大业主的写字楼整栋易主。大宗交易近些年层出不穷,保险,基金这一类公司尤其钟爱上海核心区域的写字楼商办项目。这除了因为不差钱外,主要也是看好整个上海的未来发展前景。另一些有实力的国企和上市公司,也喜欢买入一些上海的商办项目作为固定资产配置。这个趋势从2016年营改增之后越来越明显。挣钱的企业拿出部分利润买些资产,进一步可以作为进项额合理抵扣销项增值税,退一步当企业经营出现资金问题,也可以卖掉回笼资金保证企业可持续经营发展。可以预见的是,这种状况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上海的写字楼发展史,正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以后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一起到了今天这样的地位。伴随着中国的持续发展,上海的持续发展,相信上海写字楼市场也会继续稳步发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