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如果胤礽顺利即位,参与夺嫡的其他阿哥下场会怎么样?

钟de钟


康熙晚年,众位皇子为了争夺皇位爆发了激烈的“九子夺嫡”,最终康熙的皇四子胤禛成为最终的胜利者,登基称帝,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但是起初,无论是情理上,还是法理上,都应该是康熙皇帝与他的结发妻子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所生的胤礽继承皇位,然而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和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胤礽被两次废黜了皇太子之位,也就此被圈禁于咸安宫,彻底无缘了皇位。

这里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胤礽没有被康熙废黜,而是在康熙去世后顺利继位登基,那么其他参与“九子夺嫡”的康熙皇子们,会有怎么样的结局和下场。


这里先要整理清楚的是,参与“九子夺嫡”的诸位皇子,他们与太子胤礽的关系怎么样。

首先是太子胤礽的支持者。

在参与“九子夺嫡”的康熙皇子中,三阿哥胤祉无疑是太子胤礽最为坚定的支持者,而这份关系也是从小培养的。

康熙十三年(1674年)太子胤礽出生,而胤礽的生母赫舍里皇后在胤礽出生后随即去世。于是,康熙将年幼的胤礽交由当时非常受宠的荣妃马佳氏抚养。三年之后的康熙十六年(1677年),胤祉出生,此时荣妃的膝下除了自己生养的皇三子胤祉以及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外,还在康熙的安排下,抚养了太子胤礽。所以,胤礽和胤祉的情谊可以说是从小建立起来的。

而胤祉对于他的这位太子哥哥也是非常尊重,也非常的支持,特别是在康熙“一废皇太子”期间,正是胤祉的不懈努力,才找到了大阿哥胤禔“魇镇”太子的证据,并且积极为太子奔走,进而成为了帮助太子复位的关键人物。

所以,胤祉是太子胤礽的支持者,并且是唯一的支持者。

再来说说太子的反对者们。太子的反对者大致可以分为两股势力,一股是“八爷党集团”,一股是十三爷胤祥。

“八爷党集团”,历史上并没有这个称谓,但是康熙的众多皇子参与其中,共同结党却是不争的事实,而其中,八阿哥胤禩就是其中的关键人物,除了八阿哥之外,集团成员还包括了大阿哥胤禔、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以及十四阿哥胤禵。其中大阿哥胤禔的生母惠妃那拉氏,也是八阿哥胤禩的养母,而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与八阿哥也是从小共同成长,关系密切,因而结为政治集团。

这些皇子为了扳倒太子,可谓是不遗余力,实际上不仅仅是他们,包括他们背后的母家势力也参与其中,包括大阿哥胤禔和九阿哥胤禟身后的明珠集团,十阿哥胤䄉身后的钮祜禄氏家族,以及支持八阿哥的佟佳氏家族,都是太子胤礽的积极反对者。

十三阿哥胤祥则是另外一位太子的反对者,而胤祥对于太子的反对更多的是因为情感因素,两人从小关系就非常的不好,两人相互看不惯,而这也使得嫉恶如仇的十三爷对于太子胤礽一向是嗤之以鼻。

还有一位皇子,四阿哥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他对于太子胤礽的态度可谓是颇耐人寻味。

实际上,胤禛也非常希望太子胤礽倒台,但是他并没有参与其中,而是由与自己关系非常较好十三阿哥胤祥去冲锋陷阵,并没有让自己深陷其中。

与此同时,在察觉康熙对于太子胤礽的深厚的感情的时候,他又一方面主动表示支持太子,另一方面,为其他反对太子的康熙皇子们进行辩解,这样就赢得了康熙的好感。

但是从本意上来说,他并不是太子的支持者,但是从行为上却在支持太子,更是在支持康熙,而这也使得他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的时候,能够率先同三阿哥胤祉、五阿哥胤祺被封为亲王爵位。


在这样的关系背景下,如果太子胤礽上台,那么除了三阿哥胤祉和四阿哥胤禛,其他的康熙皇子的结局,必然会是非常悲惨的。

三阿哥胤祉得到胤礽的重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而之所以如此,并不仅仅是因为胤祉是胤礽的坚定支持者,这还同胤祉的能力密切相关。

康熙皇子中,胤祉是读书最好的皇子,这一点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他凭借一部《古今图书集成》,已经创造了万世不朽的文化基业;而更难能可贵的是,胤祉不仅饱读诗书,并且还善于弓马骑射,马上功夫也是非常了得。并且在康熙的授意指示下,胤祉还跟随外国传教士学习了西方的算术、几何等知识,可谓是学识非常渊博。

这样一位支持自己,并且有着如此学识和能力的兄弟,必然会让胤礽十分激动,也十分感动,而胤祉也必然会得到胤礽的重用,得到类似于正史中雍正朝时期的十三爷、怡亲王胤祥的位置。

四阿哥胤禛因为并没有明显表现出自己对于太子胤礽的反对之意,也没有暴露自己的夺嫡野心,也将会有一个明哲保身的结局,也会得到胤礽的重用,但是地位必然是不会高于三阿哥胤祉。

而其余的康熙皇子,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胤礽生性贪婪,并且史书上也有着对他沉迷于“刑罚”的记载,可想而知,胤礽不会是仁君,也更加没有容人之仁,对于当年他的那些反对者们,必然也会用更甚于雍正的方式进行报复。

首当其冲的便是大阿哥胤禔和八阿哥胤禩。这二人,一个曾经想要自己杀掉胤礽,以去除“庆父之忧”,另外一个,无时无刻不想着将胤礽取而代之,所以他们两个的结局无疑是最为悲惨的。至于八爷党的其他成员,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以及十四阿哥胤禵,也必然是受到胤礽的打压与排挤,也必然是不能以善终收场。

而对于另外一个始终反对自己的十三阿哥胤祥,胤礽也必然不会手下留情,毕竟,当初康熙将胤祥带在身边,除了因为对于胤祥的喜爱外,更多的还是要利用胤祥与胤礽的不和关系来牵制胤礽,这也必然让二人始终处于矛盾之中。所以胤祥的结局也必然是会非常的悲惨。

由此可见,如果真的是太子胤礽登上皇位,除了三阿哥胤祉之外,其他的皇子都要为自己的结局进行不同程度的担忧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的是,历史上的雍正继位之后,对于当年参与夺嫡的政敌兄弟们,采取了非常残忍的方式进行了迫害,实际上,不管是谁最终得胜上台,都将掀起一场血雨腥风来排除异己,雍正如此,如果换做是胤礽、胤禩、胤禵,都是如此。所以,“九子夺嫡”的影响太大了,直到乾隆时期,影响依旧存在,而这也无疑成为了康熙晚年的最大败笔。


雍亲王府


其实如果胤礽顺利继位,其他阿哥的结局也会差不多。胤褆仍然会被圈禁;胤祉会继续编他的书;胤禛会继续念他的佛;胤禩、胤禟、胤䄉仍然会被打倒;胤祥仍然会重用,但可能不是铁帽子亲王了;胤禵会继续重用。


胤礽变成《雍正王朝》里那副模样的时候,其实已经性情大变了。一开始的胤礽可是文武双全,通晓谋略,治国有能,很有声望的角色。曾经数次监国,是康熙的得力助手。

如果康熙对待胤礽像朱元璋对待朱标那样,全心全意信任,并且给予最大权力。可能清帝国的走向后,用不着雍正后来改革收拾烂摊子。


康熙到了晚期,越来越好大喜功,听不进人言。花钱如流水,导致各种利益链条派生,吏治腐败。而《雍正王朝》把这责任全部摊在了负责监国的太子身上。但实际上康熙没责任?胤礽不过背锅而已,就像魏东亭欠300万两,钱究竟用哪去了?

所以康熙和胤礽之间必然存在矛盾。胤礽心想,大清朝将来必然是自己的,可是康熙这么作,我接手一个烂摊子?

当这种矛盾直接碰撞的时候。康熙又玩起了他擅长的“平衡术”,我出巡,就不需要你监国了,让老三、老四、老八监国。出去打仗带老大、老五。把胤礽晾一边。


最终胤礽慌了,开始疑神疑鬼。而别的皇子一看有机会了,那就拼命倒灶!所以康熙终于做出一个错误决定,废胤礽。但废完之后,发现各个自己曾经扶植起来抗衡胤礽的阿哥们都开始尾大不掉,明争暗斗了。于是后悔了,复立胤礽,而此刻胤礽也彻底看穿康熙了。山雨欲来风满楼,树欲静而风不止啊。最终太子胤礽被彻底废了。而留下一个“九子夺嫡”的局面。

但如果康熙驾崩于二废太子之前,那么胤礽顺天即位。清算是在所难免的。

因为胤褆、胤禩曾经作为胤礽的直接对手出现过。而胤褆早在胤礽第一次被废的时候就已经被圈禁了,政治生命早就结束了,所以胤礽虽然和他有仇,但是已然成为新国君,所以也是要一个宽容的脸面的,没必要再去杀他,圈禁着就行。


而胤祉曾经帮助自己怼过胤褆,而且至少没有明显露出自己有意皇位,所以文治这块,胤祉必然受到重用。


胤禛从来都是以太子党面目示人,但是此人有才,胤礽自然表面重用,实则暗里重点防范。那胤禛自然是懂的,吃斋念佛,以休长生,暗中继续观察时局。


胤禩等三人已然成党,他们本身自然不服气,而谁当皇帝,也不会就此拉倒。而胤礽上台,会比胤禛有个更大优势,那就是名正言顺、天命所归。而有一部分倒向胤禩的势力,会毫不犹豫地站回到胤礽身边。那么处理起胤禩集团,就没那么凶险,也用不着等到四年以后了。


而胤祥本身铁杆太子党,胤礽的重点小跟班。但是对比胤禛,胤祥对胤礽的重要性一下子就弱了。所以重用会是继续,但是在分封赏赐上,胤礽就不会像胤禛那么大方了。毕竟胤祥位份太低,要赐他铁帽子亲王,胤祉、胤禛等就没法再封了。


而胤禵因为西北战事,仍然得到重用。当然胤禵主要还是托了老十三身体不好和老五脸破了相的福。否则命运也不会好在哪里。毕竟胤礽没有一个叫年羹尧的大舅哥。

但是胤礽其实如果能继位后,大清也已经是烂摊子了,而不是康熙45年的大清了。胤礽也已经过了他的巅峰时期,所以他能否像胤禛一样励志改革,是不得而知的。但有一点他肯定没有雍正豁的出去,至少他对士绅阶层,是不敢像雍正那样下死手的,那结果自然不容乐观。


炒米视角


胤礽如果顺利继位的话,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没有老四胤禛的改革出新精神,那么,后来也就没有乾隆前期所谓盛世什么事了。至于参与夺嫡的诸王皇子,估计各有各的下场。

老大胤褆。一废太子的时候被康熙皇帝圈禁,他本来就欲杀太子,估计胤礽继位后也不会放他出来。

老三胤祉。一直以来和太子胤礽关系较好,对政治本身也没有多大兴致,要不是因为废太子事件,也许根本就不会对嫡位产生希望。所以,胤礽要是继位,想必会大力支持胤祉致力于学术研究,胤祉的学术成就应该比雍正为帝的时候强。

老四胤禛。是个干实事的主儿,如果胤礽驾驭得当,胤禛很可能是胤礽一枚得力干将,为胤礽解决朝野很多大事。但是基于政见的不同,胤禛致力于革新,而胤礽致力于守成,很有可能产生政治分歧而产生矛盾,如果胤礽为君,胤禛为臣,这对兄弟君臣可能合不来,依照老四胤禛的性格,不会轻易屈服,但是又没有办法,所以只好拾起他的佛经,修修身,念念佛。

老八老九老十,八爷党。这三个人一直致力于皇位的争夺,胤礽要是继位,他们一定没有什么好果子吃,在残酷的皇室斗争中,胤礽绝对不会比老四胤禛的手段更温和,只会更残忍。

老十三胤祥。和老四穿一条裤子,从小和太子胤礽关系较好,胤礽也比较关爱这个小弟弟,所以,老十三在太子胤礽和老四胤禛之间都是讨喜的人物,但是因为有腿疾,加上政见上与胤礽的不同,很可能和老四的下场一样,不会得到重用。只要不参与政务,老十三这个侠王估计会做到终身。

老十四胤禵。开始和八爷党混,后来被康熙委任为大将军王,平定准葛尔,收复西藏,是个打仗的好手,如果他没有夺嫡的心思,也许会受到胤礽的继续重用,但是如果还有夺嫡的心思,估计和老八的下场差不多。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见解,历史如云烟,不可能回转。历史已经证明了康熙选择老四胤禛是正确的,明智的,对于延续大清王朝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雍正的历史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胤礽没有顺利继位,与康熙本人又很大的关系,同时与大清朝的政治制度也有很大的关系,不能将所有的责任都归结于康熙本人。

康熙在为六十一年,文治武功千古一帝,所以对待皇子们的要求也异常高,皇太子胤礽,作为国本,当了近四十年的太子,如果待到康熙驾崩,加起来,胤礽就要做五十余年的皇太子。人一生的大好时光和青春就在皇太子期间熬光了,待到胤礽继位,只怕他本人也是近五十岁(48岁),还有没有雄心壮志带领大清王朝继续前进,实在是一个天大的考验。

大清朝的政治制度允许皇子们参与国政,这虽然有利于磨练皇子们的能力,但是也因此产生巨大的隐患,就是皇子们因此结党,争夺和蚕食权力,使得皇子与皇太子之间产生权力冲突,皇太子胤礽就是在这种权力争斗中倒下的。


青灯问史


纵观中国历史,有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所有的皇帝在即位后,都会不约而同地拉拢一部分人,打击一部分人。前者是为了酬谢同路中人,比如李世民当皇帝后,参加玄武门之变的人基本上发达了;后者是为了排除异见分子,树立自己的威信,比如康熙打击鳌拜。

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如果最终上位的是胤礽,他也会“重蹈覆辙”,对朝堂上的人分而治之。不过胤礽他没有雍正那么刻薄,也没有雍正的魄力,在对待其他兄弟上的态度肯定会不一样。

八爷党的成员会被打击,但不会被反复折腾至死

既然接替康熙皇位的是胤礽,那要不就不存在太子被废或者康熙晚年又复了胤礽的太子之位,否则,他肯本不能接这个盘,总不能突然将皇位交给囚禁之人吧?

也就是说,胤礽能上位,就不会有合法性的问题。在朝廷上,八爷等宗亲势力也不会像质疑雍正那样去质疑胤礽。少了这个因素,胤礽与胤禩等人就少了一对“新仇”,更多的是当年夺嫡的“旧恨”。

处理夺嫡“旧恨”,首当其冲被打击的肯定是胤禵,其次是胤禩,这两人是胤礽当年最大的威胁。

胤礽肯定不放心十几万大军放在胤禵手里,他的兵权必然是被剥夺。解除了兵权的胤禵,如同一只没有牙的老虎,胤礽不会圈禁他,只会让其边缘化;

而胤禩就不同了,他至始至终都有很大的威望,在朝中有很多人都是他的支持者。这种人一日不除,谁来当这个皇帝都如坐针毡。所以,胤礽对他的打击会比较坚决,就是一竿子鲁到底,并且不会给他任何翻身机会,大概率是“高级软禁”;

等胤禵、胤禩的问题处理完了,至于胤禟与胤䄉,缴械投降或许可以保全富贵,但肯定不会有多少实权。因为朝廷“缺额”有定数,胤礽只会安排自己的嫡系。如果负隅对抗,那就等着步胤禩的后尘。

胤褆“原地踏步”,胤祉被重用,胤祥地位有所提升

大阿哥在康熙年间的功劳比较大,后来夺嫡过于心急,要帮康熙做“万难之事”,不小心翻船了。对于这个要置自己于死地的哥哥,即使康熙不囚禁他,胤礽也会送他去宗人府。

胤祉虽有夺嫡之心,但表现得不是很明显,他与胤礽的交情还算过得去,所以,胤礽当皇帝,胤祉还是可以继续安心研究学术。

胤礽在接手江山后,因为缺少魄力,不会对原有的规章制度做出很大的改动。当问题开始慢慢发酵,胤礽就会需要一批人来帮他“粉饰太平”,谁最合适?当然是胤祉,他是士林的领头羊,掌握社会声音的“风向”。

胤祥在康熙晚年,一直都是闲散宗室,做了上十年的“冷板凳”。正因如此,他在夺嫡中的存在感比较弱。胤礽只用给他一个贝勒或者郡王爵位,对他就是一次跳跃。

胤禛会被用,也会被提防

胤禛在夺嫡时,很成功地掩饰了自己的夺嫡之心。即使胤礽当了皇帝,也很难察觉到这个看似“闲人”的弟弟。在治国理政方面,胤禛确实是一把好手。大清江山很大,事情也很多,胤礽肯定也是需要帮手的,所以雍亲王会身居高位,协助胤礽理政。

但是,胤禛的治国理念又不同于胤礽,并且他的能力比较强,手腕又比较强硬。时间久了,胤礽就会开始不信任胤禛。“既用之,也防之”就会成为胤礽驾驭胤禛的策略。


秋媚读史


要准确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分析胤礽这个人。

翻翻胤礽的史料以后,发现他是个实锤的同性恋,并且心瘾极深!




史料记载: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九月十五日,康熙帝下谕内务府处死曾于太子的住处行径悖乱的膳房人花喇、哈哈珠子德住、茶房人雅头,膳房人额楚圈禁家中。

以上,可以看出在胤礽住处行径悖乱的有四个人:花喇、雅头、额楚和德住。其中,德住还是个哈哈珠子,满语男童的意思。一个小男童,有什么能力行径悖乱呢?

与这份史料遥相呼应的是康熙的第一次废太子的告天口谕。



口谕中有“暴戾淫乱,难出诸口”的词语。虽然康熙帝没有明说胤礽具体用什么方式来淫乱,但一句“难出诸口”,已充分表达了老父亲康熙的难堪程度。

继续深扒,查查胤礽的子女情况。

第三女郡主,康熙三十六年丁丑八月十一日卯时生,母为嫡福晋(皇太子妃)瓜尔佳氏。

第四子未有名,康熙四十三年甲申十月初四日寅时生,母为侧福晋唐氏;康熙四十四年乙酉十二月二十一日巳时卒,年二岁。

自从康熙三十六年胤礽府第内的悖乱行径被整治后,他在随后的七年多都没再有下一个孩子。

丑行败露,胤礽苦苦煎熬七年来调整心态,终于“掰正”。

恢复正常后,他在随后的十年,就像开闸般地一连又有了十个孩子。这里,因为二位数孩子的史料太长,就不一一列举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一下我的上一篇文章,里面有专门的论述,迄今为止全网仅我一家写这个。

除了搞基,在废太子的告天口谕中还提到胤礽生活奢靡、滥用私刑、漠视亲情、任用私人。

这些,虽然说是胤礽在压力下的性格变形,同时也是他的本性流露。

回到问题本身,胤礽顺利即位,顺利一词说明没有波折,就没有废太子的情况。清朝皇帝皇权横比最重,胤礽在没有束缚的情状下,他所有的本性中丑恶的一面都会爆发无疑。

以此为推理的依据,说说其他几位阿哥的下场。

胤禔

他对太子的敌意最深,私下魇咒太子还找人想行刺太子。虽然太子没有被废的波折,他的这些丑行不会彰显出来,但以他沉不住气和虑事粗陋的性格,他的罪行会自露或被人揭露。

东窗事发,胤礽不会刑杀他,这个有清太祖的祖训。但他一定会圈禁不久就死去,再也不会象以前一样,在圈禁时期幸福地生下二十个娃儿。

胤祉

他和太子有感情,并且也忠诚于太子。他没毛病,会快乐地做着亲王,顺带管着内务府或者主持各类皇家的丧仪和礼仪。



胤禛

这位四爷为臣孤臣、为君孤君,在康熙手下,有包容重用他的肚量。到了胤礽当朝,他会碰得头破血流。因为胤禛自身清正又不爱结交朝臣,所以大祸是没有的,郁郁而终就避免不了了。

胤禩

胤礽没被废,八王党就不会缔结那么多的人,毕竟朝臣会附炎趋势,大家都是为了利益而奋斗。这样,就没有八王党,只有八王小圈子,不刺眼。

太子可爱享受了,绝不会像雍正般矢志地改革,这点和老八的为政观念挺和拍。老八被严惩就不存在了,旗人太颓废,说不定可以捞个管理旗人的活,反正老八的人缘好。

胤禟

老八没事,老九自然也没事。老八当干部,老九就当副手,这日子好混。

胤䄉

老十也没事,这人直,肯定不想当官管事,因为嫌麻烦。他会在闲时找老八、老九喝喝酒,然后关上十爷府,做个逍遥的郡王。

胤祥

胤祥和他四哥亲,看到胤禛受挫折,他会直言上奏。然而并不怎么管用,谈崩了闹不好还会背处分。依照胤礽爱用私刑的毛病,老十三只要敢顶撞他,太子就会亲自动手揍他。

胤禵

别的不敢说,平西大将军他是当不上了。太子府可是有自己的班底,像托合齐、齐世武、耿额这些人,为了太子连康熙的手都敢下。胤礽不用他们还用谁!

其实,我挺担心胤礽的。

他有同性恋的心瘾,当上皇帝后再犯,犹如毒品的复吸,汹涌之势非言语所能及。以他五十的疲躯,能扛多久啊?

想想明朝隆庆帝,一个不节制,生生把自己嗨过去了。满眼的教训啊!

皇帝犯有断袖癖不是好事,汉哀帝和明武宗就是前车之鉴。前者亡国,后者绝嗣。

所以说,胤礽顺利即位,对大清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作者心语:闲来无事,翻阅粉丝信息。其中多数只关注不到二十人,侥幸有我。余来头条号,开康、雍、乾专栏不足半月,承蒙关爱,心甚感激。感谢头条!感谢有你们陪伴!


链天绝


嫡子胤礽、日表英奇。天资粹美。兹恪遵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载稽典礼。俯顺舆情。 谨告天地、宗庙、社稷。
于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授胤礽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

康熙为了稳定朝政,把不足两岁的胤礽册封为太子,由于其母亲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难产至死,康熙对胤礽更是疼爱有佳,倾注了所有的心血培养胤礽,如果不出意外胤礽会按部就班接手清朝皇位。


结果意外还是来了,康熙晚年发生了残酷的“九子夺嫡”事件。期间太子胤礽二度被废,让宠宠欲动的兄弟们看到机会,也是拉开“九子夺嫡”高潮的主要原因。

最终四阿哥胤禛胜出,逆袭上位,也就是我们后来的雍正皇帝。雍正上位后,为了稳定政权开始对兄弟们进行新一波清算,除了胤祥这位铁杆支持者,还有没有参与夺嫡的皇子得到保全。

至于剩下的弟兄不是被囚禁至死,就是被杀,这里假设胤礽顺利继位,其他皇子的下场会有所转变么?我确认下场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至少会比胤禛在位时,来的更猛烈。


我从胤礽的成长过程中,发现他性格心性存在很大问题

胤礽被初立太子,康熙给他配备了最好的教育环境,先后有张英、李光地、汤斌等大儒名仕作为老师,而这位太子也秉承名师出高徒,不复众人期望,很快在众皇子中脱颖而出,琴棋书画、弓箭骑射样样精通,在康熙有意让其参与政事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累月以来,朕因诸事愤郁,心神耗损。允礽朝夕侍朕左右,忧形于色,药饵必亲、寝膳必视,惟诚惟谨,历久不渝,令德益昭。――《清实录》

对父孝顺、对兄弟仁爱、对大臣张弛有度。猛的一看胤礽这个太子完美的不像人,至少胤礽前期的表现,完全称得上一位合格的储君,当然康熙也是非常满意。


可事极必反,皇家严厉的应试教育中,康熙赋予胤礽的权柄过大,为了提高其威信,过早的给其高规格的仪仗和礼仪。而胤礽自己也感受到倍受圣恩,蒙宠至深,我就是天下第二!慢慢的养成暴躁易怒、贪恋财物、骄傲蛮横的性格特点,背着康熙:

暴戾不仁,恣行捶挞诸王、贝勒、大臣,以至兵丁“鲜不遭其荼毒”,还有截留蒙古贡品,放纵奶妈的丈夫、内务府总管大臣凌普敲诈勒索属下等。

胤礽前后截然相反的表现,看了让人大跌眼镜,当然也跟索额图等太子成员党教唆有关,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我更倾向胤礽被康熙捧杀,过早的把他抬得太高,以至于跌下来摔的更惨,而胤礽也长期受康熙压制,内心的阴暗面逐步表现出来。


如果这时才是真实的胤礽,我们可以把他当做一个教坏的孩子。但是胤礽在往后的表现就能发现这个太子确实很能装,在康熙选择太子忠义仁智孝的准则里,胤礽表现出的是奸寡凶狠残。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出巡塞外带着最小的儿子胤祄,结果胤祄感染风寒不治身亡。我们再看看此时胤礽的表现,在康熙手足无措的时候,胤礽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更可怕的是尽然去康熙露营的帐篷外偷偷窥视,康熙才发现这个儿子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可以分析从索额图事件,至康熙第一次罢免太子,胤礽已经心存各种不满,毕竟当了近四十年太子已经忍无可忍,甚至已有谋逆的心思,在心胸这方面胤礽确实气量不足。



反过来我们再看看胤禛的个人品质

康熙对胤禛最多的评价是:戒急用忍!说胤禛这个人毛毛躁躁、个性冲动。这样可以看出胤禛在康熙所要求的皇储继承人必须有的品质:忠义仁智孝,这几个特点里胤禛还算过关,也就是我们说的大节不失,小德有缺。所以胤禛一度决心改掉自己的缺点,凭借不再“戒急用忍”最后获得康熙的青睐,终于夺嫡成功。

由此可见胤禛在个人品质上的表现要比胤礽强太多了,不排除城府方面胤禛更胜出一酬,至少他好歹会做个样子给别人看,至于夺嫡以后得问题,是任何帝王都会选择的手段。而胤礽就不用忍了,如果顺利继位还需要再看别人的脸色么?绝对没有任何顾忌直接下手。



以八阿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是必除的,这里提及一下十四阿哥胤禵,即使他军事才能出众,也绝对不可能被当做将军任用,胤礽没有那么大心胸。

然后死的最惨的就是大阿哥胤禔,极有可能被凌迟,因为这位兄台公然和康熙表态杀废太子不必出自父皇之手,紧接着就是胤祥,除了两人个人关系不好,更多是康熙曾经也对这个小儿子表现出非同一般的青睐,胤礽很记仇,绝不允许有人威胁其地位。

然后主要说一说胤禛,这位一直隐忍不发,态度各种暧昧的四阿哥。虽然胤禛在夺嫡事件中一直没有公然表态,但是鉴乎胤禛和胤禵是同母兄弟,又和胤祥关系特殊,那么胤禛轻则软禁至死,重则人头落地,胤礽绝留下一丝安全隐患。



最后唯一受益的人应该是三阿哥胤祉,他是胤礽的铁杆粉丝,在立嗣问题上一直以胤礽马首是瞻,忠心不二。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佑、十二阿哥胤祹在夺嫡过程中没有任何参与,这三个儿子虽然也受康熙关注,但是能力上并没有多大认可,胤礽肯定弃之不用,最后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生活被监视!

综合来看,胤礽两次被废最大的因素是存在性格缺陷,心性不正。假如他顺利登上皇位,那么才是真的任性,绝对不会和胤禛一样在国事上权衡利弊,考虑得失,更不会有什么缓冲阶段。熬了近四十个念头,皇位得之不易,胤礽憋的久了,不下狠手,不下死手,能发泄出他心中的郁闷?

参考资料:《清史稿》、《康熙起居注》、《圣祖实录》、《康熙朝满文奏折》

我不是易中天,只表达我看到的历史!


我不是易中天


应该说,在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之前,参与夺嫡的各利益集团就已经形成了,只是他们之间的矛盾还没有浮出水面。毕竟胤礽做了四十多年太子,君臣名分早定,除了康熙,没人敢明着冲击太子之位。



康熙四十七年之前唯一能够对太子胤礽一党形成潜在威胁的就是大阿哥胤禔。首先,作为皇长子,胤禔自认为如若太子胤礽倒台,自己应是太子之位的不二人选。第二,胤禔及大阿哥一党依托于康熙朝重臣纳兰明珠,多年来广为结党,势力根深蒂固,足可与太子党抗衡。

所以,如果康熙在一废太子之前就死掉,胤礽顺利继位,肯定是要拿胤禔开刀的。此时八阿哥一党虽然也得到了一些人的支持,但毕竟还没有形成气候,所以诸如胤禩、胤禟、胤禵等人的结局应该会比历史上要好些,但估计也不会得到重用。得到重用的皇子应该有胤祉、胤禛、胤祺、胤祥等人。



但如果胤礽能够在一废太子和二废太子之间继位,首先大阿哥胤禔肯定惨了。他在胤礽被废后上窜再跳,被康熙圈禁,如果胤礽继位,胤禔肯定落不到好,能继续圈禁已是万幸了。八阿哥一党在一废太子期间初露峥嵘,虽被康熙压下,但毕竟赢得了大量朝臣的支持,所以胤禩、胤禟、胤禵等人的结果也好不了,至少胤礽对他们的态度肯定是打压。此外,胤祉、胤禛、胤祺、胤祥等人仍然会得到重用,但胤祥不会得到铁帽子王的殊荣了。



实际上,胤礽如能顺利继位,诸皇子的命运肯定普遍会比历史上的好一些。为什么呢?因为胤礽是康熙早年立下的太子,正统性更强,继承皇位众望所归,他自己执政会更自信,其他皇子们也不会不服气,皇帝与皇兄弟之间的关系应该会比较稳定。


达摩说



真实历史上废太子胤礽可不像电视剧中那般无能,他的失败更多是因为自古以来储君与皇帝的天然对抗性原因,坐了近四十年的太子,与皇帝的矛盾可想而知。再加上几个如狼似虎的兄弟时不时落井下石,他是双拳难敌四手,只能以失败落幕。

胤礽这个人准确来说,不属于那种无能之人,虽不是绝顶聪明之人,也是能力不错的人。

如果废太子胤礽顺利继位,应该与雍正登基以后的格局差不多,不过对于其他皇子的打压程度不会那么残酷的。

首先是夺嫡时的敌人老八、老九、老十会被一一收拾,最后被圈禁至死,当然老八和老九应该不会被改名阿其那和塞思黑,和被削除宗籍,老九也不至于在狱中被折磨至死。

因为太子虽然与他们是政敌,但毕竟是多年的太子,威严还在。(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不至于双方闹的面子过不去。雍正之所以恨他们,主要是他当时身为夺嫡冷门人选,老九自然对他不重视,甚至数次当众顶撞他,使其颜面大失,自然是登基以后往死里整了。

手握重兵的老十四应该也是被圈禁监视的下场,也有可能打着让其去守陵的名义,实际上监视圈禁起来。

老八派系说完再说说其他皇子。


老大在康熙时代就被圈禁自然是继续被圈禁至死。

老三因为修书获得了一批读书人的支持,但与太子关系不错。如果就此低调点,老老实实继续修书,当个闲散王爷也不错,不至于像雍正时代被夺爵圈禁于景山。

老四与太子胤礽关系也不错,直到太子被废以后才另起炉灶的。说明两个人的关系还好,所以胤礽继位后,老四估计依旧是潜心佛法。

老十三身为一代侠王,有着江湖人的义气,对皇位并没有什么野心。(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太子胤礽应该可以驾驭得了他的,应该还是会像雍正时代那样被重用。

所以说如果废太子胤礽继位,还是会和雍正时代差不多的,该打压的打压,该用的用。不过胤礽毕竟是快四十年的太子了,继位肯定没什么争议,不至于像老四继位后那样往死里整其他兄弟,比如说老九应该不会被折磨至死,胤礽继位后的打压程度肯定没有老四继位那么严重。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看看九子夺嫡时的激烈程度,就知道不管谁登基,政敌都要倒霉的被圈禁或者打压的。其他关系好的要么不打压要么重用,就是这么简单,胤礽继位肯定如此,只不过相对来说没有老四继位后那么狠辣的。

不过历史没有如果,此假设只是博君一看一笑罢了,请勿当真请勿较真!


宋安之


胤礽顺利继位,胤禔的结局不会变化,仍然会被圈禁至死。

康熙之前,清朝皇帝选接班人采取公推制,这种方法往往难以形成统一意见,接班人选,为争皇位,常常打得不可开交。康熙受汉文化影响,在胤礽两岁时,把他立为太子,开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先河。但是,公推制的影响还在,不然康熙废太子后,想复立胤礽,也不会想出让大臣民主选举的招。

胤礽被立为太子,影响最大的就是胤禔,他年龄最大,受锻炼最多,功劳也最大,在他看来,如果公推皇储,他是最有力人选。胤褆始终有野心。胤礽是个聪明人,有野心的人,想杀自己的人,他是不会留在身边的。

老八胤禩还是要被整治,诱因同样是公推制。

一废太子后,大臣们公推胤禩当太子。胤禩必然会想,如果不是康熙出新招,采取嫡长子继承制,太子就是自己的。所以,他自然会对康熙产生怨恨,对抢了位的胤礽心生仇恨。胤礽继位,对仇人是不会客气的,他没有那么高尚。

此外,胤禩这个公推太子在大臣中是很有市场的,有一大批人聚集在他的周围。这样的势力集团,对皇权是有威胁的,不论谁上位,都不会轻易放过,打击是必然的事情。胤礽当皇帝也不会例外。跟着老八胤禩跑的老九、老十、老十四都不会有好果子吃。

老三、老四、老十三会被重用,不觊觎皇权的皇子才能走得更远。

老三老四和老十三最初都是站在太子一边的,既使在康熙废太子后,这几个人也还是太子党。

老三胤祉和胤礽本来关系就好,又没有野心。胤礽用他就干,不用他就回去编书去,结果不会太差。

老四胤禛其实是一个很现实的人,有机会就争取,没机会他就认命。嫡长子胤礽继承皇位,一切都合理合法,他胤禛要争就是明目张胆地篡位,他不会干那事儿。如果胤礽会用人,胤禛将是他的得力干将。用不好,胤禛顶多吃斋念佛去。

老十三胤祥是个纯粹的人,胤禛当皇帝他可以鞠躬尽瘁,胤礽当皇帝他也一样可以做到鞠躬尽瘁。

写到这里,突然觉得,性格决定命运说得很对,换了皇帝,皇子们的命运变化似乎也不会太大。


有得观史


如果胤礽顺利即位,参与夺嫡的阿哥会变少,即使是有人参与夺嫡,下场也会比雍正即位以后好很多。

中国古代的皇位继承制度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康熙皇帝一共有35个儿子,20个女儿,皇长子是承瑞,嫡长子是承祜,但是他们二人活到了两岁就夭折了,未序齿,所以,后来的皇长子就变成了大阿哥胤禔,嫡长子就变成了二阿哥胤礽,胤礽作为嫡长子继承皇位,最符合中国古代的皇位继承制度的规定,其所具有的正统性和合法性是其他皇子无法比拟的,所以,胤扔能够顺利即位,参与夺嫡的阿哥会少很多,他即位以后,因为其皇位的得来本身就具有正统性和合法性,所以,对没有参与夺嫡的兄弟们也会宽容一些,而不会有过多的猜忌,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在皇位继承制度方面是最反对“废长立幼”的,因为一旦“废长立幼”,就会引起诸皇子内斗,而且不是嫡长子的皇子做了皇帝以后,其他的皇子也会受到猜忌和屠戮,“废长立幼”影响了一个王朝的稳定。

(被立为太子的二阿哥胤礽)

既然不可以“废长立幼”,那么,康熙皇帝为什么要坚持废掉太子呢?其实,加在太子身上的罪名诸如“不法祖德、不仁不孝”等等都是一种托词,最根本的原因是太子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已经快要威胁到康熙皇帝自身的皇位了,甚至康熙皇帝感受到自己的生命也会受到威胁,正如他在废黜太子之时,公布的诏书中所说的那样:“今胤礽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令朕未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似此之人岂可付以祖宗弘业。”

康熙废掉太子之后,引起了诸皇子夺嫡之争,而且朝廷官员每每议事,不提政务,只讨论立哪位皇子为太子的问题,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稳定,康熙皇帝再一次复立胤礽为太子,暂时平息了这场政争。

可是,在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十月,康熙皇帝又听闻胤礽欲逼其内禅,提前登基,于是,康熙皇帝怒不可遏,再度废黜太子,至于两次废黜太子之前,康熙皇帝所听到传闻究竟属不属实呢?其实,就算是不属实,这种事情传到了康熙的耳中,也极易使父子关系破裂,因为,在中国古代,皇位之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非常的残酷,康熙皇帝如果不果断行事,废黜太子,轻则致使自己如同李渊那样被逼退位,重则有可能被鸩或遇害,在这场残酷的皇位之争面前,任何的传闻都会在朝廷引起风声鹤唳般的扰动。

所以,太子并不是无德,也不是没有能力继承皇位,而是他的势力已经开始威胁到康熙皇帝的权力了。

既然胤礽是嫡长子,其继承皇位所具有的正统性和合法性是其他皇子所无法比拟的,那么,为什么他会受到其他皇子的孤立呢?其他的皇子或多或少都对皇位产生了觊觎之心呢?其实,这与大清王朝皇位继承的历史传统有关。

(皇八子胤禩)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皇位继承制度是历朝历代选拔太子的一个大原则,但是,每个王朝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比如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这就在唐朝开启了通过军事政变夺取皇位的先例,以后的唐中宗、唐玄宗皆是通过军事政变登上皇位的,唐肃宗也是在朔方节度使的拥立下提前登基的,有人开了先例,那么后世之人就不必严格遵守嫡长子继承制的大原则。

后金(清)在关外的时候,其皇位继承制度,就不太严格遵守嫡长子继承制了,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并不是嫡长子,但他顺利继承了汗位,顺治皇帝是皇太极的第九子,但继承了皇位,只有入关之后,清朝的皇位继承制才稍稍遵循嫡长子继承制,康熙皇帝是顺治皇帝的第三子,但是皇长子牛钮三个月大的时候就夭折了,皇二子福全因为有一只眼睛残疾了而无法选为皇位继承人,所以,康熙继位也比较符合嫡长子继承制。

因为皇太极、顺治继位的时候,都没有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康熙皇位继位也只是稍稍遵循了嫡长子继承制,所以,清朝后世的皇位继承也往往不遵循嫡长子继承制。

(雍正皇帝画像)

胤礽作为皇太子,与他关系最紧张的当属皇长子胤禔,其他皇子也在背后不断对胤礽的储君之位发起挑战,所以,如果胤礽顺利继位了,最先受到打击的其实就是皇长子胤禔一派,而三阿哥胤祉、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都不会受到重用,会被永远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但胤礽不会对他们进行圈禁或者屠杀,因为胤礽是正当继位,只需要排斥异己就行了,而不需要圈禁或者屠戮自己的兄弟,以达到树立权威的目的,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胤祥可能还会受到重用,因为四阿哥胤禛本来为人就低调,而且在康熙第二次废黜太子之前,他属于太子一党,十三阿哥胤祥则属于四阿哥胤禛一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