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間,如果胤礽順利即位,參與奪嫡的其他阿哥下場會怎麼樣?

鍾de鍾


康熙晚年,眾位皇子為了爭奪皇位爆發了激烈的“九子奪嫡”,最終康熙的皇四子胤禛成為最終的勝利者,登基稱帝,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


但是起初,無論是情理上,還是法理上,都應該是康熙皇帝與他的結髮妻子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所生的胤礽繼承皇位,然而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和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胤礽被兩次廢黜了皇太子之位,也就此被圈禁於鹹安宮,徹底無緣了皇位。

這裡我們做一個假設,如果胤礽沒有被康熙廢黜,而是在康熙去世後順利繼位登基,那麼其他參與“九子奪嫡”的康熙皇子們,會有怎麼樣的結局和下場。


這裡先要整理清楚的是,參與“九子奪嫡”的諸位皇子,他們與太子胤礽的關係怎麼樣。

首先是太子胤礽的支持者。

在參與“九子奪嫡”的康熙皇子中,三阿哥胤祉無疑是太子胤礽最為堅定的支持者,而這份關係也是從小培養的。

康熙十三年(1674年)太子胤礽出生,而胤礽的生母赫舍裡皇后在胤礽出生後隨即去世。於是,康熙將年幼的胤礽交由當時非常受寵的榮妃馬佳氏撫養。三年之後的康熙十六年(1677年),胤祉出生,此時榮妃的膝下除了自己生養的皇三子胤祉以及皇三女固倫榮憲公主外,還在康熙的安排下,撫養了太子胤礽。所以,胤礽和胤祉的情誼可以說是從小建立起來的。

而胤祉對於他的這位太子哥哥也是非常尊重,也非常的支持,特別是在康熙“一廢皇太子”期間,正是胤祉的不懈努力,才找到了大阿哥胤禔“魘鎮”太子的證據,並且積極為太子奔走,進而成為了幫助太子復位的關鍵人物。

所以,胤祉是太子胤礽的支持者,並且是唯一的支持者。

再來說說太子的反對者們。太子的反對者大致可以分為兩股勢力,一股是“八爺黨集團”,一股是十三爺胤祥。

“八爺黨集團”,歷史上並沒有這個稱謂,但是康熙的眾多皇子參與其中,共同結黨卻是不爭的事實,而其中,八阿哥胤禩就是其中的關鍵人物,除了八阿哥之外,集團成員還包括了大阿哥胤禔、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以及十四阿哥胤禵。其中大阿哥胤禔的生母惠妃那拉氏,也是八阿哥胤禩的養母,而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與八阿哥也是從小共同成長,關係密切,因而結為政治集團。

這些皇子為了扳倒太子,可謂是不遺餘力,實際上不僅僅是他們,包括他們背後的母家勢力也參與其中,包括大阿哥胤禔和九阿哥胤禟身後的明珠集團,十阿哥胤䄉身後的鈕祜祿氏家族,以及支持八阿哥的佟佳氏家族,都是太子胤礽的積極反對者。

十三阿哥胤祥則是另外一位太子的反對者,而胤祥對於太子的反對更多的是因為情感因素,兩人從小關係就非常的不好,兩人相互看不慣,而這也使得嫉惡如仇的十三爺對於太子胤礽一向是嗤之以鼻。

還有一位皇子,四阿哥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他對於太子胤礽的態度可謂是頗耐人尋味。

實際上,胤禛也非常希望太子胤礽倒臺,但是他並沒有參與其中,而是由與自己關係非常較好十三阿哥胤祥去衝鋒陷陣,並沒有讓自己深陷其中。

與此同時,在察覺康熙對於太子胤礽的深厚的感情的時候,他又一方面主動表示支持太子,另一方面,為其他反對太子的康熙皇子們進行辯解,這樣就贏得了康熙的好感。

但是從本意上來說,他並不是太子的支持者,但是從行為上卻在支持太子,更是在支持康熙,而這也使得他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的時候,能夠率先同三阿哥胤祉、五阿哥胤祺被封為親王爵位。


在這樣的關係背景下,如果太子胤礽上臺,那麼除了三阿哥胤祉和四阿哥胤禛,其他的康熙皇子的結局,必然會是非常悲慘的。

三阿哥胤祉得到胤礽的重用,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而之所以如此,並不僅僅是因為胤祉是胤礽的堅定支持者,這還同胤祉的能力密切相關。

康熙皇子中,胤祉是讀書最好的皇子,這一點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他憑藉一部《古今圖書集成》,已經創造了萬世不朽的文化基業;而更難能可貴的是,胤祉不僅飽讀詩書,並且還善於弓馬騎射,馬上功夫也是非常了得。並且在康熙的授意指示下,胤祉還跟隨外國傳教士學習了西方的算術、幾何等知識,可謂是學識非常淵博。

這樣一位支持自己,並且有著如此學識和能力的兄弟,必然會讓胤礽十分激動,也十分感動,而胤祉也必然會得到胤礽的重用,得到類似於正史中雍正朝時期的十三爺、怡親王胤祥的位置。

四阿哥胤禛因為並沒有明顯表現出自己對於太子胤礽的反對之意,也沒有暴露自己的奪嫡野心,也將會有一個明哲保身的結局,也會得到胤礽的重用,但是地位必然是不會高於三阿哥胤祉。

而其餘的康熙皇子,結局是可想而知的。

胤礽生性貪婪,並且史書上也有著對他沉迷於“刑罰”的記載,可想而知,胤礽不會是仁君,也更加沒有容人之仁,對於當年他的那些反對者們,必然也會用更甚於雍正的方式進行報復。

首當其衝的便是大阿哥胤禔和八阿哥胤禩。這二人,一個曾經想要自己殺掉胤礽,以去除“慶父之憂”,另外一個,無時無刻不想著將胤礽取而代之,所以他們兩個的結局無疑是最為悲慘的。至於八爺黨的其他成員,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以及十四阿哥胤禵,也必然是受到胤礽的打壓與排擠,也必然是不能以善終收場。

而對於另外一個始終反對自己的十三阿哥胤祥,胤礽也必然不會手下留情,畢竟,當初康熙將胤祥帶在身邊,除了因為對於胤祥的喜愛外,更多的還是要利用胤祥與胤礽的不和關係來牽制胤礽,這也必然讓二人始終處於矛盾之中。所以胤祥的結局也必然是會非常的悲慘。

由此可見,如果真的是太子胤礽登上皇位,除了三阿哥胤祉之外,其他的皇子都要為自己的結局進行不同程度的擔憂了。

說到這裡,不得不說的是,歷史上的雍正繼位之後,對於當年參與奪嫡的政敵兄弟們,採取了非常殘忍的方式進行了迫害,實際上,不管是誰最終得勝上臺,都將掀起一場血雨腥風來排除異己,雍正如此,如果換做是胤礽、胤禩、胤禵,都是如此。所以,“九子奪嫡”的影響太大了,直到乾隆時期,影響依舊存在,而這也無疑成為了康熙晚年的最大敗筆。


雍親王府


其實如果胤礽順利繼位,其他阿哥的結局也會差不多。胤褆仍然會被圈禁;胤祉會繼續編他的書;胤禛會繼續念他的佛;胤禩、胤禟、胤䄉仍然會被打倒;胤祥仍然會重用,但可能不是鐵帽子親王了;胤禵會繼續重用。


胤礽變成《雍正王朝》裡那副模樣的時候,其實已經性情大變了。一開始的胤礽可是文武雙全,通曉謀略,治國有能,很有聲望的角色。曾經數次監國,是康熙的得力助手。

如果康熙對待胤礽像朱元璋對待朱標那樣,全心全意信任,並且給予最大權力。可能清帝國的走向後,用不著雍正後來改革收拾爛攤子。


康熙到了晚期,越來越好大喜功,聽不進人言。花錢如流水,導致各種利益鏈條派生,吏治腐敗。而《雍正王朝》把這責任全部攤在了負責監國的太子身上。但實際上康熙沒責任?胤礽不過背鍋而已,就像魏東亭欠300萬兩,錢究竟用哪去了?

所以康熙和胤礽之間必然存在矛盾。胤礽心想,大清朝將來必然是自己的,可是康熙這麼作,我接手一個爛攤子?

當這種矛盾直接碰撞的時候。康熙又玩起了他擅長的“平衡術”,我出巡,就不需要你監國了,讓老三、老四、老八監國。出去打仗帶老大、老五。把胤礽晾一邊。


最終胤礽慌了,開始疑神疑鬼。而別的皇子一看有機會了,那就拼命倒灶!所以康熙終於做出一個錯誤決定,廢胤礽。但廢完之後,發現各個自己曾經扶植起來抗衡胤礽的阿哥們都開始尾大不掉,明爭暗鬥了。於是後悔了,復立胤礽,而此刻胤礽也徹底看穿康熙了。山雨欲來風滿樓,樹欲靜而風不止啊。最終太子胤礽被徹底廢了。而留下一個“九子奪嫡”的局面。

但如果康熙駕崩於二廢太子之前,那麼胤礽順天即位。清算是在所難免的。

因為胤褆、胤禩曾經作為胤礽的直接對手出現過。而胤褆早在胤礽第一次被廢的時候就已經被圈禁了,政治生命早就結束了,所以胤礽雖然和他有仇,但是已然成為新國君,所以也是要一個寬容的臉面的,沒必要再去殺他,圈禁著就行。


而胤祉曾經幫助自己懟過胤褆,而且至少沒有明顯露出自己有意皇位,所以文治這塊,胤祉必然受到重用。


胤禛從來都是以太子黨面目示人,但是此人有才,胤礽自然表面重用,實則暗裡重點防範。那胤禛自然是懂的,吃齋唸佛,以休長生,暗中繼續觀察時局。


胤禩等三人已然成黨,他們本身自然不服氣,而誰當皇帝,也不會就此拉倒。而胤礽上臺,會比胤禛有個更大優勢,那就是名正言順、天命所歸。而有一部分倒向胤禩的勢力,會毫不猶豫地站回到胤礽身邊。那麼處理起胤禩集團,就沒那麼兇險,也用不著等到四年以後了。


而胤祥本身鐵桿太子黨,胤礽的重點小跟班。但是對比胤禛,胤祥對胤礽的重要性一下子就弱了。所以重用會是繼續,但是在分封賞賜上,胤礽就不會像胤禛那麼大方了。畢竟胤祥位份太低,要賜他鐵帽子親王,胤祉、胤禛等就沒法再封了。


而胤禵因為西北戰事,仍然得到重用。當然胤禵主要還是託了老十三身體不好和老五臉破了相的福。否則命運也不會好在哪裡。畢竟胤礽沒有一個叫年羹堯的大舅哥。

但是胤礽其實如果能繼位後,大清也已經是爛攤子了,而不是康熙45年的大清了。胤礽也已經過了他的巔峰時期,所以他能否像胤禛一樣勵志改革,是不得而知的。但有一點他肯定沒有雍正豁的出去,至少他對士紳階層,是不敢像雍正那樣下死手的,那結果自然不容樂觀。


炒米視角


胤礽如果順利繼位的話,有一點可以肯定,他沒有老四胤禛的改革出新精神,那麼,後來也就沒有乾隆前期所謂盛世什麼事了。至於參與奪嫡的諸王皇子,估計各有各的下場。

老大胤褆。一廢太子的時候被康熙皇帝圈禁,他本來就欲殺太子,估計胤礽繼位後也不會放他出來。

老三胤祉。一直以來和太子胤礽關係較好,對政治本身也沒有多大興致,要不是因為廢太子事件,也許根本就不會對嫡位產生希望。所以,胤礽要是繼位,想必會大力支持胤祉致力於學術研究,胤祉的學術成就應該比雍正為帝的時候強。

老四胤禛。是個幹實事的主兒,如果胤礽駕馭得當,胤禛很可能是胤礽一枚得力干將,為胤礽解決朝野很多大事。但是基於政見的不同,胤禛致力於革新,而胤礽致力於守成,很有可能產生政治分歧而產生矛盾,如果胤礽為君,胤禛為臣,這對兄弟君臣可能合不來,依照老四胤禛的性格,不會輕易屈服,但是又沒有辦法,所以只好拾起他的佛經,修修身,念念佛。

老八老九老十,八爺黨。這三個人一直致力於皇位的爭奪,胤礽要是繼位,他們一定沒有什麼好果子吃,在殘酷的皇室鬥爭中,胤礽絕對不會比老四胤禛的手段更溫和,只會更殘忍。

老十三胤祥。和老四穿一條褲子,從小和太子胤礽關係較好,胤礽也比較關愛這個小弟弟,所以,老十三在太子胤礽和老四胤禛之間都是討喜的人物,但是因為有腿疾,加上政見上與胤礽的不同,很可能和老四的下場一樣,不會得到重用。只要不參與政務,老十三這個俠王估計會做到終身。

老十四胤禵。開始和八爺黨混,後來被康熙委任為大將軍王,平定準葛爾,收復西藏,是個打仗的好手,如果他沒有奪嫡的心思,也許會受到胤礽的繼續重用,但是如果還有奪嫡的心思,估計和老八的下場差不多。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見解,歷史如雲煙,不可能迴轉。歷史已經證明了康熙選擇老四胤禛是正確的,明智的,對於延續大清王朝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雍正的歷史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胤礽沒有順利繼位,與康熙本人又很大的關係,同時與大清朝的政治制度也有很大的關係,不能將所有的責任都歸結於康熙本人。

康熙在為六十一年,文治武功千古一帝,所以對待皇子們的要求也異常高,皇太子胤礽,作為國本,當了近四十年的太子,如果待到康熙駕崩,加起來,胤礽就要做五十餘年的皇太子。人一生的大好時光和青春就在皇太子期間熬光了,待到胤礽繼位,只怕他本人也是近五十歲(48歲),還有沒有雄心壯志帶領大清王朝繼續前進,實在是一個天大的考驗。

大清朝的政治制度允許皇子們參與國政,這雖然有利於磨練皇子們的能力,但是也因此產生巨大的隱患,就是皇子們因此結黨,爭奪和蠶食權力,使得皇子與皇太子之間產生權力衝突,皇太子胤礽就是在這種權力爭鬥中倒下的。


青燈問史


縱觀中國歷史,有一個普遍現象,那就是所有的皇帝在即位後,都會不約而同地拉攏一部分人,打擊一部分人。前者是為了酬謝同路中人,比如李世民當皇帝后,參加玄武門之變的人基本上發達了;後者是為了排除異見分子,樹立自己的威信,比如康熙打擊鰲拜。

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如果最終上位的是胤礽,他也會“重蹈覆轍”,對朝堂上的人分而治之。不過胤礽他沒有雍正那麼刻薄,也沒有雍正的魄力,在對待其他兄弟上的態度肯定會不一樣。

八爺黨的成員會被打擊,但不會被反覆折騰至死

既然接替康熙皇位的是胤礽,那要不就不存在太子被廢或者康熙晚年又復了胤礽的太子之位,否則,他肯本不能接這個盤,總不能突然將皇位交給囚禁之人吧?

也就是說,胤礽能上位,就不會有合法性的問題。在朝廷上,八爺等宗親勢力也不會像質疑雍正那樣去質疑胤礽。少了這個因素,胤礽與胤禩等人就少了一對“新仇”,更多的是當年奪嫡的“舊恨”。

處理奪嫡“舊恨”,首當其衝被打擊的肯定是胤禵,其次是胤禩,這兩人是胤礽當年最大的威脅。

胤礽肯定不放心十幾萬大軍放在胤禵手裡,他的兵權必然是被剝奪。解除了兵權的胤禵,如同一隻沒有牙的老虎,胤礽不會圈禁他,只會讓其邊緣化;

而胤禩就不同了,他至始至終都有很大的威望,在朝中有很多人都是他的支持者。這種人一日不除,誰來當這個皇帝都如坐針氈。所以,胤礽對他的打擊會比較堅決,就是一竿子魯到底,並且不會給他任何翻身機會,大概率是“高級軟禁”;

等胤禵、胤禩的問題處理完了,至於胤禟與胤䄉,繳械投降或許可以保全富貴,但肯定不會有多少實權。因為朝廷“缺額”有定數,胤礽只會安排自己的嫡系。如果負隅對抗,那就等著步胤禩的後塵。

胤褆“原地踏步”,胤祉被重用,胤祥地位有所提升

大阿哥在康熙年間的功勞比較大,後來奪嫡過於心急,要幫康熙做“萬難之事”,不小心翻船了。對於這個要置自己於死地的哥哥,即使康熙不囚禁他,胤礽也會送他去宗人府。

胤祉雖有奪嫡之心,但表現得不是很明顯,他與胤礽的交情還算過得去,所以,胤礽當皇帝,胤祉還是可以繼續安心研究學術。

胤礽在接手江山後,因為缺少魄力,不會對原有的規章制度做出很大的改動。當問題開始慢慢發酵,胤礽就會需要一批人來幫他“粉飾太平”,誰最合適?當然是胤祉,他是士林的領頭羊,掌握社會聲音的“風向”。

胤祥在康熙晚年,一直都是閒散宗室,做了上十年的“冷板凳”。正因如此,他在奪嫡中的存在感比較弱。胤礽只用給他一個貝勒或者郡王爵位,對他就是一次跳躍。

胤禛會被用,也會被提防

胤禛在奪嫡時,很成功地掩飾了自己的奪嫡之心。即使胤礽當了皇帝,也很難察覺到這個看似“閒人”的弟弟。在治國理政方面,胤禛確實是一把好手。大清江山很大,事情也很多,胤礽肯定也是需要幫手的,所以雍親王會身居高位,協助胤礽理政。

但是,胤禛的治國理念又不同於胤礽,並且他的能力比較強,手腕又比較強硬。時間久了,胤礽就會開始不信任胤禛。“既用之,也防之”就會成為胤礽駕馭胤禛的策略。


秋媚讀史


要準確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分析胤礽這個人。

翻翻胤礽的史料以後,發現他是個實錘的同性戀,並且心癮極深!




史料記載: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九月十五日,康熙帝下諭內務府處死曾於太子的住處行徑悖亂的膳房人花喇、哈哈珠子德住、茶房人雅頭,膳房人額楚圈禁家中。

以上,可以看出在胤礽住處行徑悖亂的有四個人:花喇、雅頭、額楚和德住。其中,德住還是個哈哈珠子,滿語男童的意思。一個小男童,有什麼能力行徑悖亂呢?

與這份史料遙相呼應的是康熙的第一次廢太子的告天口諭。



口諭中有“暴戾淫亂,難出諸口”的詞語。雖然康熙帝沒有明說胤礽具體用什麼方式來淫亂,但一句“難出諸口”,已充分表達了老父親康熙的難堪程度。

繼續深扒,查查胤礽的子女情況。

第三女郡主,康熙三十六年丁丑八月十一日卯時生,母為嫡福晉(皇太子妃)瓜爾佳氏。

第四子未有名,康熙四十三年甲申十月初四日寅時生,母為側福晉唐氏;康熙四十四年乙酉十二月二十一日巳時卒,年二歲。

自從康熙三十六年胤礽府第內的悖亂行徑被整治後,他在隨後的七年多都沒再有下一個孩子。

醜行敗露,胤礽苦苦煎熬七年來調整心態,終於“掰正”。

恢復正常後,他在隨後的十年,就像開閘般地一連又有了十個孩子。這裡,因為二位數孩子的史料太長,就不一一列舉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閱讀一下我的上一篇文章,裡面有專門的論述,迄今為止全網僅我一家寫這個。

除了搞基,在廢太子的告天口諭中還提到胤礽生活奢靡、濫用私刑、漠視親情、任用私人。

這些,雖然說是胤礽在壓力下的性格變形,同時也是他的本性流露。

回到問題本身,胤礽順利即位,順利一詞說明沒有波折,就沒有廢太子的情況。清朝皇帝皇權橫比最重,胤礽在沒有束縛的情狀下,他所有的本性中醜惡的一面都會爆發無疑。

以此為推理的依據,說說其他幾位阿哥的下場。

胤禔

他對太子的敵意最深,私下魘咒太子還找人想行刺太子。雖然太子沒有被廢的波折,他的這些醜行不會彰顯出來,但以他沉不住氣和慮事粗陋的性格,他的罪行會自露或被人揭露。

東窗事發,胤礽不會刑殺他,這個有清太祖的祖訓。但他一定會圈禁不久就死去,再也不會象以前一樣,在圈禁時期幸福地生下二十個娃兒。

胤祉

他和太子有感情,並且也忠誠於太子。他沒毛病,會快樂地做著親王,順帶管著內務府或者主持各類皇家的喪儀和禮儀。



胤禛

這位四爺為臣孤臣、為君孤君,在康熙手下,有包容重用他的肚量。到了胤礽當朝,他會碰得頭破血流。因為胤禛自身清正又不愛結交朝臣,所以大禍是沒有的,鬱鬱而終就避免不了了。

胤禩

胤礽沒被廢,八王黨就不會締結那麼多的人,畢竟朝臣會附炎趨勢,大家都是為了利益而奮鬥。這樣,就沒有八王黨,只有八王小圈子,不刺眼。

太子可愛享受了,絕不會像雍正般矢志地改革,這點和老八的為政觀念挺和拍。老八被嚴懲就不存在了,旗人太頹廢,說不定可以撈個管理旗人的活,反正老八的人緣好。

胤禟

老八沒事,老九自然也沒事。老八當幹部,老九就當副手,這日子好混。

胤䄉

老十也沒事,這人直,肯定不想當官管事,因為嫌麻煩。他會在閒時找老八、老九喝喝酒,然後關上十爺府,做個逍遙的郡王。

胤祥

胤祥和他四哥親,看到胤禛受挫折,他會直言上奏。然而並不怎麼管用,談崩了鬧不好還會背處分。依照胤礽愛用私刑的毛病,老十三隻要敢頂撞他,太子就會親自動手揍他。

胤禵

別的不敢說,平西大將軍他是當不上了。太子府可是有自己的班底,像託合齊、齊世武、耿額這些人,為了太子連康熙的手都敢下。胤礽不用他們還用誰!

其實,我挺擔心胤礽的。

他有同性戀的心癮,當上皇帝后再犯,猶如毒品的復吸,洶湧之勢非言語所能及。以他五十的疲軀,能扛多久啊?

想想明朝隆慶帝,一個不節制,生生把自己嗨過去了。滿眼的教訓啊!

皇帝犯有斷袖癖不是好事,漢哀帝和明武宗就是前車之鑑。前者亡國,後者絕嗣。

所以說,胤礽順利即位,對大清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作者心語:閒來無事,翻閱粉絲信息。其中多數只關注不到二十人,僥倖有我。餘來頭條號,開康、雍、乾專欄不足半月,承蒙關愛,心甚感激。感謝頭條!感謝有你們陪伴!


鏈天絕


嫡子胤礽、日表英奇。天資粹美。茲恪遵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載稽典禮。俯順輿情。 謹告天地、宗廟、社稷。
於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授胤礽以冊寶。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以重萬年之統、以系四海之心。

康熙為了穩定朝政,把不足兩歲的胤礽冊封為太子,由於其母親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難產至死,康熙對胤礽更是疼愛有佳,傾注了所有的心血培養胤礽,如果不出意外胤礽會按部就班接手清朝皇位。


結果意外還是來了,康熙晚年發生了殘酷的“九子奪嫡”事件。期間太子胤礽二度被廢,讓寵寵欲動的兄弟們看到機會,也是拉開“九子奪嫡”高潮的主要原因。

最終四阿哥胤禛勝出,逆襲上位,也就是我們後來的雍正皇帝。雍正上位後,為了穩定政權開始對兄弟們進行新一波清算,除了胤祥這位鐵桿支持者,還有沒有參與奪嫡的皇子得到保全。

至於剩下的弟兄不是被囚禁至死,就是被殺,這裡假設胤礽順利繼位,其他皇子的下場會有所轉變麼?我確認下場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至少會比胤禛在位時,來的更猛烈。


我從胤礽的成長過程中,發現他性格心性存在很大問題

胤礽被初立太子,康熙給他配備了最好的教育環境,先後有張英、李光地、湯斌等大儒名仕作為老師,而這位太子也秉承名師出高徒,不復眾人期望,很快在眾皇子中脫穎而出,琴棋書畫、弓箭騎射樣樣精通,在康熙有意讓其參與政事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

累月以來,朕因諸事憤鬱,心神耗損。允礽朝夕侍朕左右,憂形於色,藥餌必親、寢膳必視,惟誠惟謹,歷久不渝,令德益昭。――《清實錄》

對父孝順、對兄弟仁愛、對大臣張弛有度。猛的一看胤礽這個太子完美的不像人,至少胤礽前期的表現,完全稱得上一位合格的儲君,當然康熙也是非常滿意。


可事極必反,皇家嚴厲的應試教育中,康熙賦予胤礽的權柄過大,為了提高其威信,過早的給其高規格的儀仗和禮儀。而胤礽自己也感受到倍受聖恩,蒙寵至深,我就是天下第二!慢慢的養成暴躁易怒、貪戀財物、驕傲蠻橫的性格特點,揹著康熙:

暴戾不仁,恣行捶撻諸王、貝勒、大臣,以至兵丁“鮮不遭其荼毒”,還有截留蒙古貢品,放縱奶媽的丈夫、內務府總管大臣凌普敲詐勒索屬下等。

胤礽前後截然相反的表現,看了讓人大跌眼鏡,當然也跟索額圖等太子成員黨教唆有關,但不是決定性因素。我更傾向胤礽被康熙捧殺,過早的把他抬得太高,以至於跌下來摔的更慘,而胤礽也長期受康熙壓制,內心的陰暗面逐步表現出來。


如果這時才是真實的胤礽,我們可以把他當做一個教壞的孩子。但是胤礽在往後的表現就能發現這個太子確實很能裝,在康熙選擇太子忠義仁智孝的準則裡,胤礽表現出的是奸寡兇狠殘。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出巡塞外帶著最小的兒子胤祄,結果胤祄感染風寒不治身亡。我們再看看此時胤礽的表現,在康熙手足無措的時候,胤礽則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更可怕的是盡然去康熙露營的帳篷外偷偷窺視,康熙才發現這個兒子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可以分析從索額圖事件,至康熙第一次罷免太子,胤礽已經心存各種不滿,畢竟當了近四十年太子已經忍無可忍,甚至已有謀逆的心思,在心胸這方面胤礽確實氣量不足。



反過來我們再看看胤禛的個人品質

康熙對胤禛最多的評價是:戒急用忍!說胤禛這個人毛毛躁躁、個性衝動。這樣可以看出胤禛在康熙所要求的皇儲繼承人必須有的品質:忠義仁智孝,這幾個特點裡胤禛還算過關,也就是我們說的大節不失,小德有缺。所以胤禛一度決心改掉自己的缺點,憑藉不再“戒急用忍”最後獲得康熙的青睞,終於奪嫡成功。

由此可見胤禛在個人品質上的表現要比胤礽強太多了,不排除城府方面胤禛更勝出一酬,至少他好歹會做個樣子給別人看,至於奪嫡以後得問題,是任何帝王都會選擇的手段。而胤礽就不用忍了,如果順利繼位還需要再看別人的臉色麼?絕對沒有任何顧忌直接下手。



以八阿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是必除的,這裡提及一下十四阿哥胤禵,即使他軍事才能出眾,也絕對不可能被當做將軍任用,胤礽沒有那麼大心胸。

然後死的最慘的就是大阿哥胤禔,極有可能被凌遲,因為這位兄臺公然和康熙表態殺廢太子不必出自父皇之手,緊接著就是胤祥,除了兩人個人關係不好,更多是康熙曾經也對這個小兒子表現出非同一般的青睞,胤礽很記仇,絕不允許有人威脅其地位。

然後主要說一說胤禛,這位一直隱忍不發,態度各種曖昧的四阿哥。雖然胤禛在奪嫡事件中一直沒有公然表態,但是鑑乎胤禛和胤禵是同母兄弟,又和胤祥關係特殊,那麼胤禛輕則軟禁至死,重則人頭落地,胤礽絕留下一絲安全隱患。



最後唯一受益的人應該是三阿哥胤祉,他是胤礽的鐵桿粉絲,在立嗣問題上一直以胤礽馬首是瞻,忠心不二。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佑、十二阿哥胤祹在奪嫡過程中沒有任何參與,這三個兒子雖然也受康熙關注,但是能力上並沒有多大認可,胤礽肯定棄之不用,最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生活被監視!

綜合來看,胤礽兩次被廢最大的因素是存在性格缺陷,心性不正。假如他順利登上皇位,那麼才是真的任性,絕對不會和胤禛一樣在國事上權衡利弊,考慮得失,更不會有什麼緩衝階段。熬了近四十個念頭,皇位得之不易,胤礽憋的久了,不下狠手,不下死手,能發洩出他心中的鬱悶?

參考資料:《清史稿》、《康熙起居注》、《聖祖實錄》、《康熙朝滿文奏摺》

我不是易中天,只表達我看到的歷史!


我不是易中天


應該說,在康熙四十七年一廢太子之前,參與奪嫡的各利益集團就已經形成了,只是他們之間的矛盾還沒有浮出水面。畢竟胤礽做了四十多年太子,君臣名分早定,除了康熙,沒人敢明著衝擊太子之位。



康熙四十七年之前唯一能夠對太子胤礽一黨形成潛在威脅的就是大阿哥胤禔。首先,作為皇長子,胤禔自認為如若太子胤礽倒臺,自己應是太子之位的不二人選。第二,胤禔及大阿哥一黨依託於康熙朝重臣納蘭明珠,多年來廣為結黨,勢力根深蒂固,足可與太子黨抗衡。

所以,如果康熙在一廢太子之前就死掉,胤礽順利繼位,肯定是要拿胤禔開刀的。此時八阿哥一黨雖然也得到了一些人的支持,但畢竟還沒有形成氣候,所以諸如胤禩、胤禟、胤禵等人的結局應該會比歷史上要好些,但估計也不會得到重用。得到重用的皇子應該有胤祉、胤禛、胤祺、胤祥等人。



但如果胤礽能夠在一廢太子和二廢太子之間繼位,首先大阿哥胤禔肯定慘了。他在胤礽被廢后上竄再跳,被康熙圈禁,如果胤礽繼位,胤禔肯定落不到好,能繼續圈禁已是萬幸了。八阿哥一黨在一廢太子期間初露崢嶸,雖被康熙壓下,但畢竟贏得了大量朝臣的支持,所以胤禩、胤禟、胤禵等人的結果也好不了,至少胤礽對他們的態度肯定是打壓。此外,胤祉、胤禛、胤祺、胤祥等人仍然會得到重用,但胤祥不會得到鐵帽子王的殊榮了。



實際上,胤礽如能順利繼位,諸皇子的命運肯定普遍會比歷史上的好一些。為什麼呢?因為胤礽是康熙早年立下的太子,正統性更強,繼承皇位眾望所歸,他自己執政會更自信,其他皇子們也不會不服氣,皇帝與皇兄弟之間的關係應該會比較穩定。


達摩說



真實歷史上廢太子胤礽可不像電視劇中那般無能,他的失敗更多是因為自古以來儲君與皇帝的天然對抗性原因,坐了近四十年的太子,與皇帝的矛盾可想而知。再加上幾個如狼似虎的兄弟時不時落井下石,他是雙拳難敵四手,只能以失敗落幕。

胤礽這個人準確來說,不屬於那種無能之人,雖不是絕頂聰明之人,也是能力不錯的人。

如果廢太子胤礽順利繼位,應該與雍正登基以後的格局差不多,不過對於其他皇子的打壓程度不會那麼殘酷的。

首先是奪嫡時的敵人老八、老九、老十會被一一收拾,最後被圈禁至死,當然老八和老九應該不會被改名阿其那和塞思黑,和被削除宗籍,老九也不至於在獄中被折磨至死。

因為太子雖然與他們是政敵,但畢竟是多年的太子,威嚴還在。(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不至於雙方鬧的面子過不去。雍正之所以恨他們,主要是他當時身為奪嫡冷門人選,老九自然對他不重視,甚至數次當眾頂撞他,使其顏面大失,自然是登基以後往死裡整了。

手握重兵的老十四應該也是被圈禁監視的下場,也有可能打著讓其去守陵的名義,實際上監視圈禁起來。

老八派系說完再說說其他皇子。


老大在康熙時代就被圈禁自然是繼續被圈禁至死。

老三因為修書獲得了一批讀書人的支持,但與太子關係不錯。如果就此低調點,老老實實繼續修書,當個閒散王爺也不錯,不至於像雍正時代被奪爵圈禁於景山。

老四與太子胤礽關係也不錯,直到太子被廢以後才另起爐灶的。說明兩個人的關係還好,所以胤礽繼位後,老四估計依舊是潛心佛法。

老十三身為一代俠王,有著江湖人的義氣,對皇位並沒有什麼野心。(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太子胤礽應該可以駕馭得了他的,應該還是會像雍正時代那樣被重用。

所以說如果廢太子胤礽繼位,還是會和雍正時代差不多的,該打壓的打壓,該用的用。不過胤礽畢竟是快四十年的太子了,繼位肯定沒什麼爭議,不至於像老四繼位後那樣往死裡整其他兄弟,比如說老九應該不會被折磨至死,胤礽繼位後的打壓程度肯定沒有老四繼位那麼嚴重。

至於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看看九子奪嫡時的激烈程度,就知道不管誰登基,政敵都要倒黴的被圈禁或者打壓的。其他關係好的要麼不打壓要麼重用,就是這麼簡單,胤礽繼位肯定如此,只不過相對來說沒有老四繼位後那麼狠辣的。

不過歷史沒有如果,此假設只是博君一看一笑罷了,請勿當真請勿較真!


宋安之


胤礽順利繼位,胤禔的結局不會變化,仍然會被圈禁至死。

康熙之前,清朝皇帝選接班人採取公推制,這種方法往往難以形成統一意見,接班人選,為爭皇位,常常打得不可開交。康熙受漢文化影響,在胤礽兩歲時,把他立為太子,開了嫡長子繼承製的先河。但是,公推制的影響還在,不然康熙廢太子後,想復立胤礽,也不會想出讓大臣民主選舉的招。

胤礽被立為太子,影響最大的就是胤禔,他年齡最大,受鍛鍊最多,功勞也最大,在他看來,如果公推皇儲,他是最有力人選。胤褆始終有野心。胤礽是個聰明人,有野心的人,想殺自己的人,他是不會留在身邊的。

老八胤禩還是要被整治,誘因同樣是公推制。

一廢太子後,大臣們公推胤禩當太子。胤禩必然會想,如果不是康熙出新招,採取嫡長子繼承製,太子就是自己的。所以,他自然會對康熙產生怨恨,對搶了位的胤礽心生仇恨。胤礽繼位,對仇人是不會客氣的,他沒有那麼高尚。

此外,胤禩這個公推太子在大臣中是很有市場的,有一大批人聚集在他的周圍。這樣的勢力集團,對皇權是有威脅的,不論誰上位,都不會輕易放過,打擊是必然的事情。胤礽當皇帝也不會例外。跟著老八胤禩跑的老九、老十、老十四都不會有好果子吃。

老三、老四、老十三會被重用,不覬覦皇權的皇子才能走得更遠。

老三老四和老十三最初都是站在太子一邊的,既使在康熙廢太子後,這幾個人也還是太子黨。

老三胤祉和胤礽本來關係就好,又沒有野心。胤礽用他就幹,不用他就回去編書去,結果不會太差。

老四胤禛其實是一個很現實的人,有機會就爭取,沒機會他就認命。嫡長子胤礽繼承皇位,一切都合理合法,他胤禛要爭就是明目張膽地篡位,他不會幹那事兒。如果胤礽會用人,胤禛將是他的得力干將。用不好,胤禛頂多吃齋唸佛去。

老十三胤祥是個純粹的人,胤禛當皇帝他可以鞠躬盡瘁,胤礽當皇帝他也一樣可以做到鞠躬盡瘁。

寫到這裡,突然覺得,性格決定命運說得很對,換了皇帝,皇子們的命運變化似乎也不會太大。


有得觀史


如果胤礽順利即位,參與奪嫡的阿哥會變少,即使是有人參與奪嫡,下場也會比雍正即位以後好很多。

中國古代的皇位繼承製度是“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康熙皇帝一共有35個兒子,20個女兒,皇長子是承瑞,嫡長子是承祜,但是他們二人活到了兩歲就夭折了,未序齒,所以,後來的皇長子就變成了大阿哥胤禔,嫡長子就變成了二阿哥胤礽,胤礽作為嫡長子繼承皇位,最符合中國古代的皇位繼承製度的規定,其所具有的正統性和合法性是其他皇子無法比擬的,所以,胤扔能夠順利即位,參與奪嫡的阿哥會少很多,他即位以後,因為其皇位的得來本身就具有正統性和合法性,所以,對沒有參與奪嫡的兄弟們也會寬容一些,而不會有過多的猜忌,中國古代的政治文化在皇位繼承製度方面是最反對“廢長立幼”的,因為一旦“廢長立幼”,就會引起諸皇子內鬥,而且不是嫡長子的皇子做了皇帝以後,其他的皇子也會受到猜忌和屠戮,“廢長立幼”影響了一個王朝的穩定。

(被立為太子的二阿哥胤礽)

既然不可以“廢長立幼”,那麼,康熙皇帝為什麼要堅持廢掉太子呢?其實,加在太子身上的罪名諸如“不法祖德、不仁不孝”等等都是一種託詞,最根本的原因是太子的勢力越來越強大,已經快要威脅到康熙皇帝自身的皇位了,甚至康熙皇帝感受到自己的生命也會受到威脅,正如他在廢黜太子之時,公佈的詔書中所說的那樣:“今胤礽欲為索額圖復仇結成黨羽,令朕未卜今日被鴆明日遇害,晝夜戒慎不寧,似此之人豈可付以祖宗弘業。”

康熙廢掉太子之後,引起了諸皇子奪嫡之爭,而且朝廷官員每每議事,不提政務,只討論立哪位皇子為太子的問題,為了維護清王朝的穩定,康熙皇帝再一次復立胤礽為太子,暫時平息了這場政爭。

可是,在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十月,康熙皇帝又聽聞胤礽欲逼其內禪,提前登基,於是,康熙皇帝怒不可遏,再度廢黜太子,至於兩次廢黜太子之前,康熙皇帝所聽到傳聞究竟屬不屬實呢?其實,就算是不屬實,這種事情傳到了康熙的耳中,也極易使父子關係破裂,因為,在中國古代,皇位之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非常的殘酷,康熙皇帝如果不果斷行事,廢黜太子,輕則致使自己如同李淵那樣被逼退位,重則有可能被鴆或遇害,在這場殘酷的皇位之爭面前,任何的傳聞都會在朝廷引起風聲鶴唳般的擾動。

所以,太子並不是無德,也不是沒有能力繼承皇位,而是他的勢力已經開始威脅到康熙皇帝的權力了。

既然胤礽是嫡長子,其繼承皇位所具有的正統性和合法性是其他皇子所無法比擬的,那麼,為什麼他會受到其他皇子的孤立呢?其他的皇子或多或少都對皇位產生了覬覦之心呢?其實,這與大清王朝皇位繼承的歷史傳統有關。

(皇八子胤禩)

“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皇位繼承製度是歷朝歷代選拔太子的一個大原則,但是,每個王朝的具體情況不一樣,比如唐太宗通過玄武門之變登上皇位,這就在唐朝開啟了通過軍事政變奪取皇位的先例,以後的唐中宗、唐玄宗皆是通過軍事政變登上皇位的,唐肅宗也是在朔方節度使的擁立下提前登基的,有人開了先例,那麼後世之人就不必嚴格遵守嫡長子繼承製的大原則。

後金(清)在關外的時候,其皇位繼承製度,就不太嚴格遵守嫡長子繼承製了,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並不是嫡長子,但他順利繼承了汗位,順治皇帝是皇太極的第九子,但繼承了皇位,只有入關之後,清朝的皇位繼承製才稍稍遵循嫡長子繼承製,康熙皇帝是順治皇帝的第三子,但是皇長子牛鈕三個月大的時候就夭折了,皇二子福全因為有一隻眼睛殘疾了而無法選為皇位繼承人,所以,康熙繼位也比較符合嫡長子繼承製。

因為皇太極、順治繼位的時候,都沒有嚴格遵循嫡長子繼承製,康熙皇位繼位也只是稍稍遵循了嫡長子繼承製,所以,清朝後世的皇位繼承也往往不遵循嫡長子繼承製。

(雍正皇帝畫像)

胤礽作為皇太子,與他關係最緊張的當屬皇長子胤禔,其他皇子也在背後不斷對胤礽的儲君之位發起挑戰,所以,如果胤礽順利繼位了,最先受到打擊的其實就是皇長子胤禔一派,而三阿哥胤祉、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都不會受到重用,會被永遠排除在權力核心之外,但胤礽不會對他們進行圈禁或者屠殺,因為胤礽是正當繼位,只需要排斥異己就行了,而不需要圈禁或者屠戮自己的兄弟,以達到樹立權威的目的,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胤祥可能還會受到重用,因為四阿哥胤禛本來為人就低調,而且在康熙第二次廢黜太子之前,他屬於太子一黨,十三阿哥胤祥則屬於四阿哥胤禛一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