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文字表達能力?

墨小白2008


最近剛好聽了一位專家的課,關於如何提高孩子語文學習能力,受益匪淺,想在這裡和大家分享。

孩子的語文學習能力包括很多,字詞的學習,古詩詞的學習,閱讀理解能力,習作能力,而文字表達能力貫穿語文的每個項目,提高語文學習能力也就是提高語文的文字表達能力,而語文只是學習的一個載體,通過學習語文讓孩子掌握在社會上的交際能力。

其中文字表達能力的提高需要從多方面考慮,首先在學習之初要按照知識點學習和能力點培養將學習內容分類。知識點學習要求是掌握之後能夠會用,比如學習字詞,會寫出來,明白字意詞意才能夠隨時應用,能夠運用到寫作和口語交際當中,這就是文字表達能力的一種提高,其次是能力培養,字詞學會了,那要怎麼運用到寫作口語交際或者是平時的生活當中呢?那就需要藉助別人的方法經驗,也就是多讀書多學習,直到能夠用自己的方法表達出來你想表達的意思。

雖說是提高文字表達能力,但我認為提高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更主要。我們都知道無論是說還是寫,第一步都是組織語言,所以,能說出來才能更好的寫出來,練習說絕對是提高文字表達能力的重要方面。


說文寫作


我是一位語文老師,在作文教學這方面積累有一定的經驗,你看是否能為培養你的孩子的文字表達能力有點幫助。

孩子之所以會說而不會寫作文,並不是他沒有素材,而是不知道怎樣將這些材料轉化為文字,孩子缺少這方面的訓練,下面說一下訓練的方法。

你做一個簡單的動作比如抬手、搖頭,讓孩子觀察後把這個動作寫下來,你說一句話,讓孩子寫下來,這些動作和說話開始時一定要簡單,隨著訓練的深入,可把動作複雜一些,最後到一個完整的遊戲,或把話說得長一些,直到有主題的說一件事,還讓孩子寫,孩子能寫了,就給以鼓勵,這時孩子就不會覺得作文難寫了。孩子能寫話就是會寫作文的第一步。然後讓孩子寫自己的想象,也可由易到難。

孩子有了這些基礎之後,可以督促他每天寫觀察日記,注意寫日記的習慣很難養成,開始時每天督促,半個月個兩天催一次,一個月之後三天催一次,讓孩子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孩子會寫日記了,還怕寫作能力不能提高嗎?,



四清園丁


提高孩子的文字表達能力也就是寫作能力從下面幾個方面做起:

1.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家庭要給孩子營造閱讀的環境,孩子沒有事時,看爸爸媽媽都在看書,他也會找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看起來,有了興趣,習慣就養成了。要讀記結合。

2.培養孩子觀察事物的習慣,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孩子只所以面對老師的作文題目,他靜坐他發呆都是因為腦子空空,不知道從何寫起?寫什麼?平時要觀察生活,要積累素材。

3.培養孩子多練筆,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把平時觀察到的人和事都記下來,為寫作積累素材,寫作時不會去苦思瞑想,去瞎編,去亂造。

4.記好讀書筆記,閱讀時要記下好詞佳句,優美篇段,學以致用。寫在筆記本上,記在腦子裡。寫日記和寫作文時要用上。

5.學習語文課本里的每一篇文章的寫作方法。記人,怎麼寫?記事,怎麼寫?

記人,要用具體事來表達人物的思想品質。

記事,要按事情的發展順序來寫,交待清時間,地點,人物,原因,結果和事情經過。事情經過是寫作重點。

6.寫作時要先確定文章中心思想,圍繞中心去選材。

如:文章中心你確定了“媽媽非常關心你的學習”,可是你選了一件媽媽給你做好吃的的事,這就跑題了,作文可能得0分。

作文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能提高的,必須堅持,才能提高表達能力。

最後,請你觀注我,我最近寫了一些指導孩子寫作的文章,看看能否幫到你!



語文萍


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文字表達能力?

這確實是值得每一個家庭高度重視的焦點問題。家長必須充分意識到寫作能力在21世紀對於孩子們成長的重要價值,寫作能力不僅僅是孩子們學習的重要基礎,更是將來走向社會的職場利器。美國哈佛大學和普林斯頓學院之所以把寫作課當成必修課,是因為寫作在未來社會中的重要價值所決定。

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孩子們寫作能力的培養。

家長怎樣才能真正有效地培養出孩子們的文字表達能力呢?

我認為主要可以採取如下三種對策:

首先,必須鼓勵和幫助孩子主動構建強大的讀寫回路。如果沒有良好的讀寫回路支撐,寫作能力很難在短期內得到有效提升。當孩子每天都被豐富的閱讀內容所刺激,同時,又能夠很好地把閱讀所思考的問題寫出來。長此以往,強大的讀寫回路就很快培養起來。

其次,我們要認真地把孩子們的寫作訓練計劃具體落實到周計劃和每一天。比如,每週寫一篇標準限時作文,每天堅持定時定點練筆。練筆時可以有一些彈性要求,有話則長,無話則可以只寫一句話,或摘抄好文。關鍵是家長要履行每天鼓勵和監督的責任。我有一個家長培養小孩寫日記很成功的例子,就是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每天帶小孩寫觀察日記,堅持三年,大功告成。孩子從勉強成習慣,習慣成自然,三年後養成了良好的寫作習慣。孩子也因此收穫了自覺學習的好習慣,當然也就收穫了一個美好的未來和人生。

最後,鼓勵孩子把學習與寫作有機結合起來,以寫促學。這是一種跨學科能力的有效培養,每一個學科都可以尋找和設置適合寫作的相關內容。跨界寫作是時代的一大能力培養亮點,是學習能力培養具有一石二鳥效應的最佳策略,值得分享和推廣應用。

當然,在家長培養孩子寫作能力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將10種左右的高頻句式滲透到孩子寫作訓練和應用的過程中去,則孩子們的寫作能力提升就會事半功倍。





寫作與語言密碼


說起孩子的作文,家長們都很發愁:“孩子一提作文就頭疼,磨嘰半天也下不了筆。”“我閨女寫作文能寫不少,可總也說不到點子上。”“我兒子口才了得,沒有誰比他更能侃了。可是一寫作文,半天憋不出幾行。”怎麼辦呢?

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文字表達能力?

首先要多讀書。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是積累。

其次要學會讀寫結合,提高寫作能力。這是方法。

還有,

根據上述情況,我覺得要找準孩子不會作文的根源。

第一、要知道如何確定中心。

“我閨女寫作文能寫不少,可總也說不到點子上。”這是因為在不明確中心的模糊狀態下,看到題目就寫,信馬由韁、生拼硬奏,想起什麼就寫什麼,挖到籃子裡便是菜。其結果往往是下筆幹言,離題萬里,費力不少,成效不高。

文章的中心就是作者寫作時要表達的主要意思,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走路所確定的目的地。如果走路卻不知到哪裡去,常常是南轅北轍;寫文章不明確中心,就會偏題離題。

如何確定寫作的中心呢?

這就需要學會審題,主要通過審題來完成。

比如寫“記一次有趣的課外活動”這個題目,就需要搞清記的是“一次”,“有趣的”、“課外”方面的活動,通過記敘這次課外活動,表現有趣的課外學習生活。明確了這一中心,就為選擇材料定了可靠的基礎,不犯偏題離題的錯誤。


第二、要學會選材。

地球圍繞太陽轉,材料要圍繞中心選。

圍繞中心選擇材料是寫作最起碼的要求,如果所選材料與中心無關,即使再生動感人,也只能是扣題不緊,思路混亂,雲裡霧裡,不知所云。

所以說,材料要為表達中心服務,選擇材料的標準就是看它能否表達中心。

凡是與中心無關的材料,即使是非常生動感人也要直接捨棄:如果材料與中心關係不大、不直接不緊密的也要狠心捨棄,不然,用上了因為與主題、與中心無關,那就真是“滿紙荒唐言”了。比如寫“記一次有趣的課外活動”,有些同學選擇拔河比賽、慢騎自行車比賽等活動,突出課外活動的有趣好玩,自然是契合中心的。如果選擇數學競賽、運動會等一般的課外活動,無法表現其有趣,這樣的材料就與中心不完全ー致。寫出來的作文自然難得高分。


第三、要學會選取典型材料。

典型材料是能夠深刻揭示事物本質,具有廣泛代表性和強大說服力的材料。一篇文章選的材料只是與中心一致並不等於好文章,真正的好文章材料不僅與中心一致,而且是非常典型的。比如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三個材料,就是從許多材料中精選出來,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強大的說服力。當然,選材還需要選取新穎的材料等等,在此不再贅述。

至於“我兒子口才了得,沒有誰比他更能侃了。可是一寫作文,半天憋不出幾行。”就是在明確寫作中心之後,選取典型材料,進行巧妙構思。

同時要掌握行文技巧,就是學會如何開頭、如何結尾,如何安排中間部分內容,之後就完全可以寫出漂亮的作文來。

文字表達能力從寫好作文開始。


子木老師講語文


語文界一直流傳著一句話:“一怕寫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樹人。”隨著新語文改革,作文所佔的比例越來越高,得到的重視也越來越高。

提高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不只是學校和老師的任務,也需要家長的引導、督促。

閱讀

讓孩子多讀書已經成為社會共識,無論是學校、老師,還是家長家庭都把閱讀當做培養孩子的首要目標。

今年高考,曾參加過《中國詩詞大會》的武亦姝被清華錄取。讓人驚訝的是武亦姝是一名理科生。無論文科生還是理科生,閱讀已是成功的基石。沒有閱讀,學生將沒有知識量,將在以後的學習中無所適從。

家長應該怎樣指導孩子閱讀呢?

1.家長要有火眼金睛

每年寒暑假,學校都會推薦一些書目,讓學生閱讀。

這些推薦書目都是經過歷史的錘鍊,積澱下來的經典,對孩子的成長、學習都有積極意義。

並不是所有的書都適合我們的孩子,不適合孩子的年齡段。

比如,有些學校的七年級推薦書目中,有林語堂寫的《蘇東坡傳》。林語堂先生寫的《蘇東坡傳》是文學界公認的,寫的最好蘇軾傳記。但是《蘇東坡傳》是林語堂先生用英語寫的,然後翻譯成漢語。在學生的積澱、水平不是很高的情況下,很難讀懂《蘇東坡傳》。

家長要有火眼金睛,替孩子把好關,從眾多的書籍中,找到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籍,而不是“拿來主義”,拿過來就讀。

2.家長要有共讀意識

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越來越不服從家長的管教,尤其是在讀書、學習方面。

如果家長沒有豐富的學識,以身作則的意識,孩子必將越來越難管,越來越不聽話。因為孩子已經不再盲目崇拜你,你在這方面也不再權威,孩子必然反抗。

家長與孩子共讀,既能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也能共同探討,深入閱讀。

家庭的氛圍影響孩子的一生。一個只知道玩手機的家長,大概率培養不出愛讀書的孩子。書香家庭的孩子,更願意讀書。

家長安靜讀書,能為孩子創造良好的讀書環境,孩子也會靜下心來,跟著家長一起讀書。

家長深入讀書,能和孩子討論書中的情節,孩子可以深入讀書,對書的內容瞭解更加深刻。還能增強孩子與家長之間的關係,做到無話不談,走進孩子的心裡。

寫作

1.讀書筆記

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筆記也是寫作的一部分,做好讀書筆記,是為寫作打基礎。

錢鍾書讀書愛做筆記,在英國讀書的時候就一直堅持。錢鍾書的妻子楊絳說他的筆記本“從國外到國內,從上海到北京,從一個宿舍到另一個宿舍,從鐵箱、木箱、紙箱,以至麻袋、枕套裡出出進進。”正是有這些積累,才有了《管錐編》裡那樣汪洋恣肆、遊刃有餘的文章。

寫作的第一步是閱讀,閱讀的第一步是做筆記。

2.不斷修改

要想寫出好作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三分寫,七分改”。只有不斷的修改,才能寫出好文章。

曹雪芹寫的《紅樓夢》就是經過多次刪改才完成的;歐陽修寫《醉翁亭記》的第一段,也是經過多次修改,才有現在的精煉。

學生作文也是如此。

下面這篇文章,就是以學生最常見的作文為例,進行的修改。

中考閱卷老師:作文中有這兩種描寫方法,作文保底40分。https://www.toutiao.com/i6703487668279312904/

引導

寫作文應該從娃娃抓起!

在孩子讀繪本的時候,家長就應該參與其中,指導孩子說話、創作。

現在家長越來越意識到這一點,很多家長開始引導著孩子編故事,把故事記錄下來。甚至編訂成書。既能給孩子留下美好的回憶,還能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持之以恆,才能逐步提高。


獨木成林1951


青雲國學院為您解答。

怎麼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1、平時多練習寫作。

從小篇幅寫起,哪怕是一二百字的小短文也可以,多練習,養成良好的用文字來表達的習慣。如果孩子不喜歡寫的話,可以選擇從一些他感興趣的東西入手來逼迫他,比如今天看了一個他感興趣的電影,可以讓他寫個簡單的影評,也可以是對影片中某個人物或者情節的評價,只要他寫,寫什麼都行。

2、豐富的素材庫。

在考試時,臨場發揮,所以平時的積累一定要到位。這就要求學生平時多觀察生活,對於生活中發生的事情要留心。藝術來源於生活,是對生活的加工。當孩子告訴你,他今天發生了什麼有意思的、難過的事情,可以引導他寫個小日記,用日記記錄自己的生活。寫日記也是文字表達,多練習寫日記,不僅可以鍛鍊寫作習慣,同時,也可以幫助他加深對事情的記憶,這就成了他腦子裡的素材了。

3、多讀書,從書中積累經驗。

閱讀一定要做,可以選擇他感興趣的書,書的質量一定要把關。多讀書,不僅可以積累素材,也可以學習別人的寫作手法提高自己。看的書多了,他就明白別人使怎樣寫的了,之後在他需要寫作時,他就會想到這個文章的結構。

4、善於思考,有深度。

一個文章要想脫穎而出,一定是有內涵、有深度的文章。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孩子一定要多去思考。同時也要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只是寬度,更是深度。文章要出彩,一定是要吸引人。

平時可以和孩子交流一些看法,比如說是最近的新聞,或者是一起的看的電視劇的某個情節,多去引導他做一些思考,多交流,給孩子養成多思考的習慣,慢慢地,你就會發現他思考問題會更加全面和有深度。

寫作能力的提升不是簡單的一本書就可以搞定的,所以,在平時就要抓緊練習,但是不能著急,要有耐心。


青雲閱讀寶典


寫作很重要,它能讓一個人變得更有價值。

會寫作的人更善於思考,也就更有自己的觀點,而有思想的人理解、分析、表達能力都強於他人。

能更好地理解別人的意思也就更容易產生共鳴,從而獲得更多支持。

培養寫作能,首先要培養寫作習慣,每天寫一句話都好;其次要多讀書,拓寬知識面;再次多觀察社會生活,多思考各種現象,就有話可說,有文可寫了。


葉葉讀書日記


培養孩子的文字表達能力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下慢功夫,著急不得。更不能拔苗助長,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首先得讓孩子有一個知識輸入的過程。

孩子的文字表達,是一個輸出過程,想要輸出,必須得先有一個輸入,那麼什麼是輸入呢?所謂輸入就是指閱讀。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輸入就沒有輸出,先有輸入後有輸出。答主就發現這樣的現象:凡是文字表達能力強的同學,都是喜歡看書的同學。這就恰好印證了輸入輸出這一辯證過程。說起閱讀,家長還要給孩子以必要的指導。如何指導孩子正確高效的閱讀,由於不在答題的範疇。這裡就不作展開了。



其次巧用寫“說明書”潛移默化的培養提高孩子的文字表達能力。

無論什麼樣的孩子在他成長過程中,總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針對孩子的錯誤,答主的具體做法是:同樣的錯誤不能犯第2次,也就是說,不能被同樣一塊石頭絆倒兩次。並跟孩子事先溝通並制定制度,讓這一條成為處理孩子犯錯誤的鐵律。具體來說就是孩子在第1次犯錯誤的時候,家長只是進行簡單的提醒,但第2次還犯同樣的錯誤的時候,就必須寫出說明書。



寫說明書的格式和要求是:

1.字數要求。隨著孩子的年級上升,字數逐步增加。比如三年級寫300字,四年級寫400字,五年級六年級就要寫500字以上…。

2.內容要求。一般要求寫三段,第1段簡要說明自己犯了什麼錯誤,第2段寫為什麼犯下這個錯誤,重點描述清楚兩種思想鬥爭的過程,第3段,寫今後應該怎麼辦。

3.時間要求。說明書必須當天完成,截止時間是當天夜裡12點,如果超過這個時間交,每超出一天,增加100字。

這些要求不是家長隨便定的,認真看看就知道,這些要求正好是和孩子中考高考的作文要求相吻合的。

答主的孩子就有一大本說明書,還保存到至今。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只要同樣的錯誤犯第2次,就要按規定寫出說明書,根本不用家長催,他會自覺的按時完成。這樣做一方面培養孩子的規矩意識,另一方面,潛移默化的提高孩子的文字表達能力,至少說他不會沒有東西可寫。寫的多了,孩子的寫作能力,也就水漲船高了。



最後,培養孩子,提高孩子文字表達能力,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切忌簡單粗暴拔苗助長,恨鐵不成鋼,這樣只會招致孩子的逆反,結果必然是事倍功半,欲速則不達。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先讓孩子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而後逐步引導孩子勤於動筆。不論使用什麼方法,他只要寫,就成功了一半。


教育ABC


不知道這位家長的孩子有多大,在讀幾年級?但是如果家長明白了加強表達能力的要素後;家長就可以按照這個方向,給孩子適當的輔導即可。

文字表達方式,可以有兩種 --- 寫成文章和講話,這兩者只是表徵,實際上來說腦部的思維活動,才是我們的表達能力最關鍵的要素。

何謂表達能力強?就是能夠抓住重點,表達起來邏輯有序地,一步一步有層次的表達出來,讓受眾能明白你想要表達的意思,能感同身受,能產生共鳴。這些是表達最基本的目的。

表達能力再細分一下,可以體現在1)說話/文章的流暢度,2)說話/文章的內容、內涵,3)表達時的用詞、模式、語氣,4)表達時的條理、邏輯,能否容易給對方聽得懂。

1)說話的流暢度 --- 培養與人溝通時的自信,不害羞,能跟不同層次的人(包括陌生人、朋友、上司、下屬、同事)自然地談話、聊天。一般來說,只要以下幾點做到了,這一點就容易達到。

2)說話/文章的內容、內涵 --- 這個必須要多吸收不同知識:天文、地理,經濟、政治、本國新聞、國際大事等等,而且還要有個人獨特見解;與人聊天時,才能有話題,有說服力。

3)表達時的用詞、模式、語氣 --- 這就與個人的文化、修養有關,多看一些有素質的文學作品,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不緩不疾,多點聆聽,適時回應一些重點意見。會對交流水平有所提升。

4)說話/文章的條理、邏輯 --- 這與個人的思維模式有關,需要練習對所有問題思考、分析,不要人云亦云;把問題的重心抓出來,剝絲抽繭,理出其因果關係。若能培養出這種思考模式,說話時就會條理分明,聽者自然容易明白。

以小編的意見,要提升寫作/語言表達能力,鑑賞優秀作文肯定會有幫助;但是用怎樣的角度去看,是非常關鍵的。其實在鑑賞別人的優秀文章時,就是要套用老師教我們寫作時的要點,一點一點的去觀摩、對照、分析、印證,參考別人處理、表達的方法,這些都是我們要學習的內容。

除了看文章還要多看時事新聞(這個也可算是優秀文章來源之一),多瞭解社會上、在你周遭發生的、遇到的人和事;最好能夠找到正、反兩面的社評對照,並且加以思考不同立場觀點,去加強個人對這些事的判斷能力。這樣你寫作或聊天時才可以有題材、有觀點的寫出好的文章。=>所以廣闊的題材累積是寫作必須的基本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