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大家对楷书的笔法和篆书的笔法怎么看?对铺毫和绞转怎么看?

书法经典


李振兴书法艺术理念:书画同源,道法自然。艺术在于创新,古汉字是中华先圣对天地人万象的写照,其生命结构思想博大精深,汉字文明成就了华夏文明古国称谓,并成就唯一将几千年文化记载传承的文明古国。书法艺术在于汉字象形表意生命思想艺术表达性,一字多写多意,同一文字不同词句环境不同状态意义体现,蕴涵综合艺术阴阳五行之神魂,重在体现诗书画意完美统一。书法艺术家在于能否识字,并对自己书作汉字生命结构思想艺术表达形式说文解字。

无论楷书隶书笔法,皆是秦朝以来为了政治文化统一,无视汉字生命结构状态而框架规范工具性简化字行为,是汉字学习交流的初级过程。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是中华民族第一部字典,是识字学文化和弘扬传承汉字书法艺术的基本途径。

刀是刀,桃是桃,框架刀桃睁眼瞎。

横平竖直雷同戏 ,阴阳五行综艺佳。

蚕之头,燕之尾,眉毛胡子一把抓。

复制临摹效颦戏,囫囵吞枣美味夸。

猫是猫,鼠是鼠,盗娼猫鼠祸中华。

汉字规范本工具,说文诗书真奇葩。

鹿是鹿,马是马,指鹿为马书法家。

书画同源自然道,象形表意文明花。

汉字道法。翰堂李振兴,己亥孟春。


篆书说文创始人李振兴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我们先来谈一下楷书笔法和篆书笔法的相同点。这两种书体都是比较工整的字体,笔法上大都采用中锋行笔,这是笔法上最大的相同点。一般来说,篆书笔法都是中锋;楷书笔法绝大部分是中锋,少部分笔画是侧锋。

下面我们来谈一下楷书笔法和篆书笔法的不同点。

1.篆书笔法上基本每个笔画粗细很均匀,楷书笔法上基本每个笔画都有粗细变化。(见下图)

2.篆书笔画的起笔和收笔都是藏锋,很少有露锋出现;楷书笔画的起笔和收笔既有藏锋,也有露锋,穿插使用。

我们先来看一下篆书的起笔和收笔,都是藏锋,很圆润。(见下图)

我们再来看一下楷书的起笔和收笔,有藏锋,有露锋。(见下图)

3.篆书的拐折笔画大部分是圆笔,楷书的拐折笔画大部分是方笔。(见下图)

以上是楷书和篆书笔法上的部分对比,差别还是很明显。

对于铺毫和绞转,书法里的一些书写技巧,有利于笔画特点的表达。

比如楷书捺笔就是铺毫写出来的,因为捺笔是由细变粗,所以毛笔用力越来越大,把笔锋铺开,容易出现越来越粗的效果。(见下图)

以上就是小编对楷书笔法和篆书笔法的认识,如若有误,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小书为


你好,我是新堂,一直关注书画艺术的书画人,很高兴跟你分享我的见解。

您的问题涉及到比较强的专业性。我们先来理一理你的问题:第一,楷书和篆书的笔法区别,第二,铺毫和绞转的区别。

先来讨论楷书和篆书的问题。以下我分点论述。

第一,楷书用笔以侧锋露锋为主,线条讲求起承转合的变化关系。篆书行笔以中锋为主,不论是大篆还是小篆,都要求首尾藏锋。

第二,篆书在楷书之前,从笔法演变角度而言,先有篆书再有楷书,它们的笔法也有着前后的演变关系。

第三 ,楷书笔画多,形状变化多,而篆书一根线条写到底,两个笔画的不同,而用笔上的技巧也有很大的区别。

而关于铺毫和绞转的概念,下面也做个论述。

铺毫,笼统的讲就是中锋,只是在中锋前提下更具了体操作方法。中锋用笔,一个是铺毫,一个是裹毫,两者在具体操作上不一样,但都要求线质浑厚。绞转,应该是比较晚出的词,明确说清楚定义的是当代的邱正振中。我个人认为更接近于裹锋。

两种用笔都有很经典的书法大家作为经典参考案例。铺毫,最经典的代表就是伊汀洲,他的隶书名扬四海,就是用铺毫写出。而绞转用笔的,一个是颜真卿,他的祭侄文稿堪称一绝,另一个是康有为,近代的林散之用拖泥带水之法,也颇见几分绞转意气。

我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我是新堂,欢迎关注交流。


新堂的艺术生活


         楷书笔法精妙,点画富有变化,必先讲究执笔,在运笔时掌握轻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方法,以中锋为主,兼施侧锋为辅,方可达到结体端庄严谨,符合传统美学规律。

      篆书的笔法应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笔划的中央,不使之外露。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凝炼劲挺,圆健美观,有立体感,更是篆书的主要用笔方法。

      

       铺毫是一种用笔的技巧,中锋运笔,力贯于手,压笔行笔,笔毫铺开即铺毫,行笔有迟涩感,这种笔毫给人以笔画有骨有力,有血有肉。

      绞转用笔方法具有连绵的长节奏,速度变化产生的缓急,故线条形态有粗细、浓枯,产生线条的节奏感更强,线条形态的变化更丰富,这些线质表达的情感也更为复杂。在表达情感上有先天的优势,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手札、孙过庭书谱表现的更为突出!


圣阳


古人对笔法的名称,特别是不同人的口诀,我辈不可能完整理解。因为口诀几乎是概括化,符号化了。除非是其本人口传心授,入室弟子和弟子,才能较完整理解。

笔法不分字体,甚至字画不分。都一样。只是相对而言,篆书笔法较浅显,楷书较复杂。

绞转是用于圆笔的书写方式。逆锋后回锋时,提后转作圆弧状,则为绞转,成圆笔。

铺毫主要作用于隶书的燕尾和重捺。必须将毫辅开才能完成。其实所有笔划均可用其法。





竹叶篆


中国古代的“书”,一作动词用,指书写的动作;二作名词用,指通过书写动作而产生的留存物。所以说,书法这一艺术离不开书写动作这一过程,而书写动作这一过程想要体现出审美意识,也就与提按、使转有密切关联,从审美要求上看,书法艺术的美化也因提按使转得到了有意识的发展。 从书法艺术角度来分析“提按”,提按是毛笔运动的两个相反方向的运动。提,指在垂直方向向上用笔的动作,按,指在垂直方向上向下用笔的动作,两个动作都是垂直方向的用笔,但在运动中却是一对矛盾。按的动作过程中,提与按并不像我们字面意思理解的简单提拉、简单按压的动作,而是在做提这一动作时,我们既要保持毛笔的笔尖有一定的弹性,同时也要有一丝把笔压住的细微动作,做到提中有按。按,则是在保证把毛笔笔毫铺散的状态下,又要带有提的细微动作,做到按中有提。“提按”两者相铺相成,无论在做两者中任何一个动作,都需要有相反的一方辅助配合才可以,提按二字,有相合而无相离。

从书法角度来分析“使转”,使转是指行笔的转折呼应。“使”指运笔,“转”作为笔法则有两个意义。其一,与“折”相对,指在书写时毛笔笔毫左右圆转运行,在书写笔画时,笔毫与纸的接触在连续的时候又略带些许停顿,在连与断之间似可分又不可分;其二,指字在转角曲折之处,笔毫在转向时以平移作圆弧形而不露方折角。“使转”也通常作为一个词使用,将书法的笔画灵活展现,呈现出缭绕之美。使转,有“平移之转”与“翻绞之转”两种。所谓平移之转,则是毛笔在做圆转动作时,笔毫与纸面接触的部分始终与之前笔速一致,作圆弧形,形成质感圆润而均匀的线条质量。“翻绞之转”则是指笔毫在纸上做圆弧运动时,接触纸面的笔毫面不断变化,有中锋、侧锋、偏锋的变化,左右翻绞。

“提按”产生的根源,取决于人体动作的生理条件与柔软书写工具毛笔的物理条件总和。手执笔到达文字书写的载体之处是按,离开文字书写的载体之时是提。从广义理解,笔画重为按,笔画轻时为提,提按运动产生笔画粗细变化。早在殷商时期,用毛笔书写于甲骨或陶器上的文字面貌上来看,字的书写形态就以具备提按的书写方式了,笔画当中多以“尖起中按提收”的用笔方式,形成的文字多是笔画两边尖,中间粗,如同“枣核状”。入笔顺锋拖入形成尖头,行笔过程中稍按,笔画略粗,形成“丰中”,收笔处顺锋而提,形成尖尾。提按也就有了一定的表现。

“使转”则是在篆字当中有了显现。篆字通常以线形笔画构成,这也就使“使转”这一书写动作得到了运用。用毛笔画出一个方转棱角的圆形弧度,自然也离不开使转的用笔方式。那么实际上商晚周早时期的提按是与使转是相互运用其中的。 提按与使转也是有原始阶段和发展阶段的。自然的提按与使转是“笔法”提按和使转的渊源,而“笔法”的提按与使转是从原始阶段的基础上得到的升华。战国早期出土的一些简牍中,出现了一些“方头锐尾”的笔画,其特点一是在笔画的转弯处是直折,可视为书法意义提按笔法的起源。二是笔画的入笔处重而出笔处轻,形成头粗尾细,头方尾尖的笔画形态。侧锋入笔形成的方头,是毛笔“按”的使然,收笔提锋,形成的尖尾是毛笔“提”的使然。促进笔画产生与发展,书法意义上的提按笔法则是功不可没。提按的性质,从原始阶段的实用性逐渐上升为审美的需要。提按也从不自觉走向了自觉阶段,也就是具有书法意义的提按了。

书法的提按与使转在不断的发展中,从书法意义理解这也是笔法的不断成熟——从实用性质的要求上升到实用与审美兼而有之。提按与使转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文字学拉近了关系。 促成隶书形成的积极因素,离不开使转与提按二者。隶书与篆书的区别,主要是用笔方式不同。郭沫若先生曾说:“在字的结构上,初期的隶书与小篆并没有多大的差别,只是在用笔上有所不同。”从笔法上来看,篆书用笔迂回盘曲,圆健美观,舒畅流美,而隶书的用笔则是化圆为方,变弧线为直线,改曲为直。从战国晚期至秦的隶书中,由提按笔法产生了方折笔画,同时也产生了隶书中最具有代表特征的波磔笔画。书写者通过提按形成了粗细笔画的对比,以及通过提按形成的块面与翻绞之转相结合,也为促进汉隶书的形成发展增添了一份力量,随之也促进了章草的发展与成熟。

提按与使转各自独树一帜,逐渐形成书法艺术展现的生命线,分别为今草、楷书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积极因素。作为最原始的、自然的平移之转笔法,因实用性的需求平淡,而不得不需要转型,于是将“圆润”笔画风格特点转用于今草之中,并与其翻绞之转融合,并将小篆中“圆而匀”笔画与隶书中方折之笔融合改造,例如隶书中多些字右上方的直角形的方肩变为带有弧度的圆肩。使转的笔法同时也使今草的笔画更加圆转流畅,书写感觉似行云流水,这也促进了魏晋时期的今草成熟。提按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强化它的形态,使其笔画更加棱角分明,例如隶书笔画当中圆肩转折慢慢的出现为带有折笔的转折,逐渐发展形成后来被称为的“顿笔”,这就对隶书转变为楷书所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线条是书法创作最鲜活的独特艺术语言,而线条的灵活离不开提按与使转。“用笔之要,首在提按,提按得宜,性情乃见。”提按虽是一个小细节,但却反映着书法艺术作品当中的小情趣。使转同样也为增添性情之处,转不欲滞,滞则不遒。总之,要使一幅书法作品具有审美艺术,提按与使转是非常重要,少了这两个细微变化,线条将呈现呆板僵直、平淡无奇。 结语:中国汉字的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相互发展结合,把原始阶段的使转与提按逐渐提升为具有书法艺术意义的笔法,同时笔法意义上的使转与提按也促进了字体的演变发展,更加完善了汉字学的实用性与审美性。



国学紫微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我是初学者,也没老师指点,全靠 悟。所以理论方面也不会太说。只是感觉隶书和篆书用笔差不多,我写篆书笔笔中锋,写隶书多用铺豪,刚开始练 玄秘塔 不好把握,很难!准备返回来练篆 隶!看看写的中不中!











三藐三菩提菩提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楷书和篆书的笔法

说到笔法,首先你要明确一个概念,何为笔法?笔法粗略的讲就是古人的用笔方法,可分为执笔,起笔、行笔和收笔,篆书的书写孙过庭书谱里有介绍“篆贵婉而畅”,就是篆书贵在婉转流畅,他的笔法相对于楷书就少一些,线条也少一些。一般注意藏锋起笔,收尾可以收,也可以不收,不收的话,古人谓之皴锋。楷书的话属于时代的产物,唐人尚法,所以在唐朝由于政治经济,自己书写的要求,在汉魏基础上做了改进,制定了一些规则。它的起笔有尖(阴符经),有圆(颜麻姑仙坛),有方。在行笔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粗细的变化,收笔也会有顿笔,皴锋,回锋收笔。

关于铺毫和绞锋的看法:

铺毫和绞锋是笔峰在行进中的两个状态,铺毫一般用到笔毫的三分之一处,如万毫齐发,一般在写榜书和魏碑时用的比较多。

绞锋是一般在画大圈的时候,顺时针到七点方向,往十二点方向走的时候,会出现,古人结字时遇到这种情况一般是提笔换锋,重新走下一个动作,这种写法在书谱里面体现较多,详见书谱。并不是说我画大圈,写到七点方向,非要把它绞锋写过去,一旦这样,必是枯笔。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笔墨丹青zsw


楷书的运笔相对比较严格,很注重藏锋、回锋,篆书更注重的是结构,运笔上中锋运笔,注意收笔要稳。

铺笔、铰转等技巧只是铺助手段,还是要注重基本功的练习,不运用技巧才是最大的技巧。就像真正懂周易的人而不用周易去占卜。



雪飞188836876


楷书,篆书都是学习书法的基本功,是很重要的,楷书能很好的掌握字形,结构,笔顺等等方法,篆书能对字的线条起到很大的帮助,使线条更加厚重,有内涵。至于铺毫或搅转,我认为是顺其自然就好,不要刻意去追求这种东西,刻意追求的话会使你走进误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