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皇武則天的乾陵墓道口是如何被發現的?

林延山


乾陵是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合葬陵墓,唐高宗弘道元年即683年,武則天任命吏部尚書韋待價負責乾陵工程,次年八月李治下葬,之後乾陵工程繼續進行,唐中宗神龍二年即706年5月,中宗李顯下令將武則天葬入,至此完成了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合葬。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

在歷史上,乾陵和其他皇陵一樣都遭到盜墓者的覬覦,也具體被實施過盜掘,歷史上最有名的盜掘活動一共有三次。

第一次是唐朝末年發生黃巢起義,黃巢動用40萬大軍盜掘乾陵,挖出一條40餘米深的大溝,沒有找到墓道口,至今在梁山主峰西側仍留有一條深溝被稱為黃巢溝。

第二次是五代時期,後梁崇州節度使溫韜組織軍隊對唐皇陵進行了全面盜掘,“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之所藏金寶。……惟乾陵風雨不可發”,最終乾陵再一次經受住了盜掘的考驗。

第三次是民國時期,軍閥混戰,盜掘古墓成風,這樣一方面可以籌集軍費,另外一方面還可以撈到很多古玩文物寶貝。國民黨將領孫連仲以保護乾陵為幌子,率部隊駐紮乾陵,用真槍真炮演習的辦法掩護一個師的兵力盜掘乾陵。他的手下炸了很多地方,最終也沒有能夠找到墓道口。

乾陵屢遭盜掘,但是墓道口都安然無恙未被發現,這一切都要歸公於乾陵自身建築模式。唐太宗時期,在長孫皇后去世之前特意交代太宗,自己死後要薄葬,不起墳塋,以山為陵。唐太宗深愛長孫皇后,按照她的遺願以山為陵,並將此條規矩寫進祖制,自此之後唐朝帝王的陵墓都是以山為陵。以山為陵的最大好處就是隻要找不到墓道口,就進不去地宮,而以山為陵的陵墓面積又大,要想找到墓道口確實是一個難題,所以歷代盜墓者在梁山上狂轟濫炸,最終也沒有找到盜墓口,這才確保了乾陵的安全。

乾陵盜墓口的發現也是一件非常偶然的事情。1958年冬,西蘭公路復修要經過乾陵,需要大量的石料,於是乾陵附近的農民變到乾陵所在的梁山上炸取石料。11月27日下午,當地農民在距離無字碑以北1公里處的梁山主峰東南坡炸石頭,前兩炮都很正常沒有什麼異樣,但在炸完第三炮之後,炸石的農民發現炸出的石頭中竟然有非常規則的石條,於是上前去查看,爆炸面上全是石條,像是人工開鑿的,石條上面還有字,有些還連著像鋼筋異樣的東西。在場的農民猜測是不是把武則天的陵墓給炸開了。

農民預感到事情的重要性,於是停止了繼續炸石的工作,趕緊到乾縣政府辦公室彙報此情況,聽過彙報後,尤其是在乾陵所在的梁山上炸出帶文字的條形石,極有可能是炸開了乾陵的墓道,於是第一時間向縣委縣政府報告,自然這個消息非常重大,於是派縣政府一個幹部到現場實地查看一下,最終確定應該是與乾陵有關。一方面對現場進行了保護,杜絕繼續炸石,另外一方面及時向省裡有關部門彙報。1958年12月4日,陝西省文管會派楊正興、雒仲儒等人進駐乾陵,立即對農民炸石的地方進行勘查。1960年2月,陝西省成立“乾陵發掘委員會”,4月3日,開始發掘乾陵地宮墓道,5月12日,墓道砌石全部披露。

發掘表明:乾陵地宮墓道在梁山主峰東南半山腰部,由塹壕和石洞兩部分組成。塹壕深17米,全部用長1.25米,寬0.4-0.6米的石條塞滿。墓道呈斜坡狀,全長63.1米,南寬北窄,平均寬3.9米。石條由南往北順坡層疊扣沏,共39層,平面裸露410塊,39層約用石條8000塊。石條之間用燕尾形細腰鐵栓板拉固,上下之間鑿洞用鐵棍貫穿,以熔化錫鐵汁灌注,與石條熔為一體。這與《舊唐書-嚴善思傳》記載的:乾陵玄闕,其門以石閉塞,其石縫隙,鑄鐵以固其中的記載相同。

就這樣,乾陵在經歷多次瘋狂盜掘後而保存完整,卻被幾位農民修路炸石而發現墓道口,在清理完墓道後,考古專家對乾陵其他地方進行了全面的排查,沒有搜索到任何盜洞,這表明乾陵保存依舊完整,沒有被盜掘過。

後來陝西省上報給國務院一份《乾陵發掘計劃》,希望對乾陵進行考古挖掘,周恩來總理看過之後,對此計劃進行了批示

我們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後人來完成。之後國務院專門發通知要求:全國帝王陵墓前先不要挖,自此開始凡是沒有被盜掘的帝王陵墓全部停止發掘,國家只對那些已經被盜過的陵墓進行搶救性清理。乾陵發掘就此停止一直到今天也沒有對其進行發掘考古。



乾陵墓道口現身天下,真是一個莫大的諷刺。若非周總理當年阻止,乾陵說不定早就被摸金校尉郭沫若給“發掘”了。

乾陵存在至今,遇到過四次比較大的危機,但直到今天仍然安然無恙。

1、最早對乾陵下手的,相傳是唐朝末年的黃巢,動用了40萬人挖掘梁山,依然沒有找到墓道口,為此挖了一道40多米深的溝,稱之為“黃巢溝”,堪稱史上最尷尬盜墓團體。

2、五代十國時期,溫韜(沒錯,就是畫江湖不良人中的溫韜),曾任陝西軍區司令員,利用職務之便,瘋狂盜墓,唐朝的墓基本上全部搞定,除了乾陵,至於原因,沒有記載。

3、隨後來到了民國時期,孫連仲看到孫殿英在清朝墓中收穫頗豐,效仿其動用了一個師的兵力找乾陵的墓道口,到處亂炸,也依然無功而返。

4、郭沫若憑藉對甲骨文的研究、以及其他在考古方面的貢獻,成為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當年帶隊發掘永樂帝朱棣的長陵,隨後因為難度太大,轉而開發定陵,而且就在定陵的發掘過程中,在郭沫若等人的提一下,文化部向國務院提交《乾陵發掘計劃》,周總理批示“此事,留給後人來完成吧”,就此作罷,否則以那個時代的激進性,搞定乾陵還是有可能的,只不過裡面的東西恐怕也要隨之而隕了。

5、1958年,當地幾個農民放炮炸石,無意間炸出墓道口。1960年2月,陝西省成立了“乾陵發掘委員會”,經初步發掘確認被炸處是地宮墓道,並於4月3日開始發掘乾陵地宮墓道。

誠可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人們猜測王羲之的真跡《蘭亭集序》在李世民的昭陵中,恐怕已被喪心病狂的溫韜給當成廢物損毀,同時也寄希望於《蘭亭集序》保存於武則天的乾陵中,究竟如何,只能等將來文物保護做到100%完美的時候才能來看。不過竊以為,讓先人的陵寢長埋地下,也是對中華文化的一種尊重,不過料想“人性”二字,恐怕乾陵早晚也有“重見天日”的一天,可嘆。


史味人生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是眾多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

乾陵墓道的發現是非常偶然的,但也可能是天意吧。有史記載,乾陵曾遭受多次盜掘,唐末農民起義領導者黃巢,五代唐墓大盜溫韜,民國軍閥孫連仲,都想一窺此陵的真容,但終都沒能如願,雖然沒有成功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卻似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令乾陵的神秘色彩倍增。

1958年,因西蘭公路復修經過乾陵,需要大量的石料,乾陵附近的農民便到武則天陵墓所在的梁山上炸石取料。炸過第三炮後,飛出幾塊石條,上面刻有文字,還連著些像鋼筋一樣的東西,因當地早有乾陵之說,故村民立即上報當地政府,在政府的相關工作人員認真的考察後,終確認此處為乾陵墓道。但因技術不足,政府怕立即考古發掘會對乾陵有所破壞,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故就地保護暫不發掘。

一座大山,兩位皇帝,1300多年的神秘面紗,還在等待它的揭開,相信到那時,我們對歷史真相的認識會更進一步!


聊古知風月


對於很多人來說,乾陵簡直就是傳奇般的存在,因為這座陵墓是我國曆史上唯一葬有兩位皇帝的陵墓,即武則天和李治合葬的地方,這樣的地方,它無論是內部構造還是碑刻圖樣都顯得異常壯觀,也正是因為如此,也讓古往今來的很多盜墓賊垂涎三尺。

因為唐代的帝王十分對於陵寢的保護十分重視,唐代帝王還設有專門看管陵園的官員,為了確保陵墓的安全,唐代的統治者還在陵園外面駐紮了軍隊,唐玄宗和唐懿宗還親自去拜謁過乾陵,還規定了公卿尋陵制度,陵墓的外觀也十分受到重視,唐朝各個陵墓外面還會種植柏樹,因而乾陵也叫“柏城”。而據《宣室志》記載唐代有個人拜謁過乾陵之後,曾做夢夢到過乾陵的盛況,裡面高宗李治和武則天栩栩如生地站在他面前,但是經歷百餘年乾陵依舊樣貌如新,可見當時統治者對於它的重視程度。

但是在黃巢起義之後,關中地區淪為戰場,唐昭宗天祐元年,朱溫毀壞長安城,第二年又有了“盜焚乾陵下宮”的時間,而在五代戰亂時期,又有盜墓賊溫韜,但是始終沒有找到乾陵的大門。

民國初年的時候,當時國內軍閥混戰很多人都想通過盜墓來發財,當時的國民黨軍官孫連仲為了能夠把乾陵的財寶給據為己有,派出了很多人前去盜掘乾陵,在獲得了乾陵的準確位置以後又派大量的軍隊把乾陵團團的圍住,然後以軍事演習的名義在乾陵附近開展軍事行動,並且派人在乾陵的周圍埋藏了大量的炸藥,把乾陵附近炸的一片稀巴爛,最終引起了乾陵上空的環境驟變,引起了雷雨交加的景象,也就放棄了這個盜墓的行動。

乾陵在幾千年以來經歷了數次大規模的盜掘以後,仍然是大規模的保存了下來,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有人無意之間發現了乾陵墓道口的存在,那是在1958年冬天國家正在組織修建乾陵的西蘭公路,去梁山炸取石料的時候,也就是在11月27日的時候有個叫做賀社社的年輕人,炸出來了很多的條石,大家發現這些有規則的石頭並不是天然形成的,並且還刻著很多文字,很像當地流傳的乾陵墓道口之石。

賀社社等人,跑到了當時的乾縣政府辦公室,告訴當時的縣長和縣委書記自己可能把乾陵墓道給炸開了,幾乎所有人都是半信半疑,乾陵歷經幾千年都沒有被盜,很多盜墓賊想盡了辦法都以失敗而告終,怎麼可能輕易的被幾個年輕人炸開墓道口。

但是這件事得到了乾縣政府的高度重視,畢竟近千年來被盜墓賊垂涎欲滴的乾陵大門,終於有能被髮掘到了,於是派了一位楊姓幹部專門負責勘察乾陵墓道的問題,最終楊姓幹部在陝西省相關的考古專家到來以後成立了專業的乾陵發掘委員會,開始正式發掘乾陵的墓道,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動員了成千上萬的民兵和社員隊伍,最終確定了乾陵確實存在,不過當時國家沒有相對應的技術能夠保證乾陵裡面的文物不受損的情況下被完全的發掘出來,最終只能暫時擱置進一步打開乾陵地宮的計劃。

50年代至今,乾陵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和保護,1961年,乾陵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成立了乾陵博物館,收藏乾陵文物達四千件,1987年修整了乾陵神道,隨著旅遊業和文化事業的發展,乾陵被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對於文物的保護意識也大大加強。


木劍溫不勝


大家好!我是熱愛中國歷史的小熙,誠心學習交流,敬請批評指正!

作為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駕崩之後與唐高宗李治合葬在乾陵,據說陪葬品高達500噸之多!誰都找到墓道口,誰就可能富可敵國了!



為了找武則天的墓道口,世人可謂是機關算盡。

唐朝末年,黃巢動用40萬大軍盜掘乾陵,挖出一條40餘米深的大溝,也沒能找到墓道口。那條深溝被後人稱為“黃巢溝”。

五代時,後梁崇州節度使溫韜組織軍隊發掘所有唐朝皇陵,除乾陵得以倖免。

民國初年,國民黨將領孫連仲動用一個師的兵力盜掘乾陵,炸了很多地方,也沒能找到墓道口。


以上都是有記載的盜墓大咖們,至於名不見經傳的小盜墓賊們更是多如牛毛。正是:撼山易,撼乾陵難!

正所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意插柳柳成蔭。

1958年,當地幾個農民放炮炸石,無意間炸出墓道口。還是農民大哥威武啊!

經敬愛的周總理批示,乾陵得以完整保存,成為唐十八陵中惟一保存完整的陵墓。

本文系“小熙為人人”自媒體原創,敬請指正!歡迎轉發!

文中圖片均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感謝對小熙的關注與支持!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




小熙為人人


1960年,幾個農民放炮炸石頭,一不小心竟炸出了武則天的墓道口。這個墓道口是真正的國家級絕密,盜墓賊們找了...


陸上上籤


說起這個就有些諷刺意味了,乾陵在歷史上記錄在冊的有名有姓的盜墓賊就有17個,最有名的有黃巢帶領四十萬大軍挖了40米的大溝也沒找到墓道口,還有溫韜,和國名黨軍的孫連仲,這些人分別用了多種方法,但最終都沒找到墓道口,最後在開山取石時,被幾個農民炸石頭炸出來了,最後上報國家,考古學家研究後確定這就是乾陵的墓道口。


小葛哥的Vlog


歷史往往充滿了封閉和匪夷所思,世人都知道乾陵陪葬多,得之可以富可敵國,但是古往今來那麼多人找啊找,也沒找出來個所以然。這裡邊明裡暗裡也有不少名人都參與過盜武則天的墓,可是一無所獲。

誰曾想幾個農民隨隨便便就把它弄出來了,也幸好是當今時代被發現,不然要是被黃巢這類人發現可就什麼也不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