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王昭君最后是怎么死的呢?

密探零零发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有“落雁”之名,她生活在西汉时期,约在公元前54年出生,公元前19年香消玉殒,仅仅三十几岁就与世长辞,名动天下的王昭君为何早早病逝哪?这得从她离开汉宫踏往异乡之路说起。



初入汉宫

公元前54年农历八月十五,王昭君出生在南郡秭归县的一户平民之家,建昭元年(公元前38年),年十六岁的王昭君以民间女子的身份被选入掖庭,成为了一名宫女,等待她的命运不是得到君王的万千宠爱,也不是深宫中终老。



有民间传说王昭君入宫后,因为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被丑化,而没被汉元帝选为后妃只能当一名宫女,但是这种说法许是虚假的,在汉朝时候,小说和诗文经常提到王昭君,然而这不肯贿赂画师被丑化的这种说法出现于晋代的《西京杂记》,并且正史并没有采用这一传说。这大多是来自民间的编撰。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王昭君入宫后,身为四大美女的她为何没有成为妃子而只是一名宫女,也许没有机会见到汉元帝,也许汉元帝不喜欢王昭君这一种类型,无从得知到底是为何。

王昭君于公元前38年入宫,在深宫中度过孤寂的六七年时光。

直到公元前33年,王昭君又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

昭君出塞

公元前33年正月,汉朝的属国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来朝见汉元帝,尽一个做藩臣的礼节,并且向汉元帝请求和亲。南匈奴归顺汉朝多年,与汉朝关系还算友好,汉元帝欣然允之,但是舍不得自己金枝玉叶,挑了宫女赏赐给他,而这个宫女就是王昭君。

公元前33年,王昭君告别故土,跟随呼韩邪单于去到匈奴,而这一去,再无归期。



王昭君到达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阏氏,王昭君在呼韩邪单于身边三年,并生下一子,公元前31年,呼韩邪去世,然而呼韩邪的离去并不代表王昭君得以恢复自由身,得以回归故土。按照胡俗,王昭君需要再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汉人出身的王昭君哪里接受得了这种不伦的婚姻,她在异地他乡三载,尽着维护汉与匈奴和平的责任,也算不辱使命了。



在呼韩邪单于去世后,她不愿接受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儿子,更是思念故土和家人,她向汉庭上书求归,然而王昭君的满心期待注定只能落空,汉成帝敕令王昭君“从胡俗”,轻描淡写却又残忍,打碎了王昭君的心愿,也彻底断了王昭君回乡的路。

王昭君纵有满心的不愿和难堪,而不得不以大局为重嫁给了复株累单于,与其夫妻十一年,生下了两个女儿。公元前20年,复株累单于去世,两年后,王昭君也与世长辞。

独留青冢向黄昏

回到题主的问题,猜测王昭君是病逝,王昭君出塞并非出于自愿,而是皇命不可违。否则她也不会在出塞三年后,呼韩邪单于病逝后请求回归。



历史记载了王昭君出塞的贡献和伟大,但是却无从记载王昭君出塞后在匈奴生活的孤寂和苦闷,王昭君曾写下一首《怨词》,《怨词》原属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多描写妇女的不幸命运。

怨 词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其译文如下:

秋天里的树林郁郁苍苍,满山的树叶一片金黄。
栖居在山里的鸟儿,欢聚在桑林中放声歌唱。
故乡山水养育了丰满的羽毛,使它的形体和容貌格外鲜亮。
天边飘来的五彩云霞,把她带进天下最好的深宫闺房。
可叹那离宫幽室实在空旷寂寞,金丝鸟般的娇躯总也见不到阳光。

梦想和思念沉重地压在心头,笼中的鸟儿却不能自由的翱翔。
虽说是美味佳肴堆放在面前,心儿徘徊茶不思来饭不香。
为什么唯独我这么苦命,来来去去的好事总也轮不上。
翩翩起舞的紫燕,飞向那遥远的西羌。
巍巍耸立的高山横在眼前,滔滔流淌的大河流向远方。
叫一声家乡的爹和娘啊,女儿出嫁的道路又远又长。
唉!你们可怜的女儿呀,忧愁的心儿满怀悲痛和哀伤。

一句“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道尽哀伤和悲凉,孤生一人在异地他乡,远离父母兄弟,十数年不得见,此生也恐无再见之期。

思念故土和亲人的心日夜折磨着王昭君,心情常常抑郁不得开朗,对身体健康自然不好,而且在古代医疗条件落后,匈奴又是游牧民族,在匈奴的医疗条件只会更差,王昭君在三十几岁病逝也就说得通。


后人常常感叹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美貌和命运,称赞王昭君舍身为国的大义,维护汉与匈奴和平的贡献,但是她内心远离故土家人的凄苦却无从疏解。王昭君离世后,听闻葬在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后人称其墓为“青冢”,王昭君至死都未能回到汉朝,独留一座“青冢”孤单的伫立在他乡,向着回家的方向。


闲话茶馆


死因不明。关于王昭君的出生年代、死年和死因,史料都没有明确记载。 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死后当年,王昭君嫁给呼韩邪的长子。之后,王昭君又生二女。公元前20年,王昭君丈夫又去世,其弟弟且糜胥即位单于。据《汉书。匈奴传》记载:糜胥公元前20---前11年在位;在位共计8年;每两年到汉朝朝会一次,但汉任何史料却没有留下王昭君死年和死因的的任何记载。东汉班固所著《汉书》和宋代范晔所著的《后汉书》也都没有相应记载。如果王昭君再次改嫁,史料理应有所记载。公元前20年,王昭君第二任丈夫死后,也无王昭君殉葬的相关记载,所以,可以推定王昭君从此寡居。有学者说,王昭君死于其第二任丈夫去世的第二年,葬于大青山下。但无任何依据,难以令人信服。所以,王昭君是哪一年去世的都还是一个迷,怎么能清楚王昭君是因为什么去世的呢? 后人说王昭君死于塞外恶劣气候之说,抑郁殉情之说,绝望服毒、投水自尽之说,都是千年之后的杜撰,或是以今代古的揣测。


朝阳阿力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王昭君是自杀死的。从她出嫁合藩到她最后死亡,命运一直在和她作对,但是细分析起来,也和她的性格有关系。

要说清楚她的死,得从她出嫁说起,要说她的出嫁,得从她的性格时说起。

《世说新语》记载王昭君的事,是这样说的。说的是汉元帝的后宫人数太多了,元帝看不过来,所以就想到一个办法,让画工把她们的样子都画下来。想临幸女人的时候,就翻她们的画像选。那些相貌平平的,都争着向奉命做这事的画家行贿使钱,求他们把自己画的漂亮点。王昭君长的非常漂亮,自视甚高,所以从来不向画工行贿,那些画工才不管你美不美,就把她画的不好看。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就是一个人再有本事,有天资,讲一点权变还是必要的。不然可能就自己埋没了自己。

后来,匈奴要求和亲,汉元帝就挑了王昭君,因为看画像她不漂亮,那知道召见之后,一看王昭君这么美,当下就后悔了,可是也没办法改变了,毕竟国家重要,在这样的情况下,王昭君远嫁匈奴。

单于当然是高兴的很,王昭君和单于生了儿子,儿子叫“世违”。后来单于死了,她儿子世违即位做了新的单于。


匈奴有个习俗,父亲死了,儿子可以把父亲的妻妾都娶了。王昭君就问她儿子:你是按汉朝的规矩来,还是按你们胡人的习俗办?

或许是王昭君长的太美了,也或许是她儿子汉化的程度不深,总之她儿子的回答是“我想按我们胡人的习俗来。”

王昭君听了这个话,绝望了,于是吞药自杀了。


暖历史


王昭君一个以最勇敢,最直接的方式献身大漠, 成为民族交流史上广为称颂的女性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出生在南郡秭归, 就是现在的湖北宜昌,晋朝的时候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君”或“明妃”



公元前33年 ,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 王昭君自愿请求去匈奴和亲,嫁给了呼韩邪单于 。

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 ,依照匈奴传统习俗, 改嫁给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复株累单于。

王昭君在匈奴期间竭尽全力促进了汉朝与匈奴的和平共处 ,很好的完成了亲善大使的使命,同时以汉朝先进的农耕技术弥补匈奴游牧民族的短处,昭君一生致力于管理,发展草原的畜牧业,并且向匈奴女子传授女红技巧,纺纱织布工艺,所以当时的匈奴人民对她也是心怀爱戴。

传说昭君去世之后埋葬在在大黑河南岸 ,墓称“青冢”历史上有不少的名人著作中都有提及,如《 塞北纪游》写道:“塞北多白沙 空气映之,凡 山林村阜,无不黛色横空 ,若泼浓墨 ,昭君墓烟垓朦胧 ,远近数十里,故称青冢”



白居易在《赠友五首》中描写:“不见青冢上 ,行人为烧酒”

杜牧则写为:青冢前头陇水流,燕支山下暮云秋

在中国的骚人墨客中的, 王昭君在塞外过的是受苦受难的生活, 所以他们总是表示了一定的同情,但实际上她在匈奴韩国的宫廷里是享有极为尊贵的地位,也得到了在汉朝皇帝那里得不到的爱情与参与政治的机会。

不过昭君确切 死于何时 ?死因是什么?历史上并无史书记载,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王昭君至少活了有52岁。因为在她52岁的时候(公元前1年) ,她曾派遣她的女儿 须卜居次云 到长安皇宫侍候当时的太皇太后 ,即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


申报七十七载


王昭君,生活在西汉时期,名嫱,字昭君,南郡秭归人,现代湖北宜昌兴山人,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素有“落雁”的美誉。

王昭君怎么去世的,这个在传说中有很多说法,有说王昭君不愿出嫁,在出嫁途中就投水自尽身亡的;也有说王昭君在呼韩邪单于死后,不愿再嫁,自尽身亡的。而实际上,昭君是在33岁的大好年华时,因为远离故乡,心生哀愁,患病去世的。

王昭君的故事,我们还是从头讲起吧。

汉元帝继位后,遍选天下美女入宫,王昭君也被地方官推荐,入选到了宫中。

入宫的美女人数太多,元帝没办法一个一个都亲自看一遍,于是下令画工给选入宫中的美女们画像。然后将画像装订成美女画册,元帝闲了就拿出画册来,按图召幸之。

宫人们为了能够得到元帝的宠幸,纷纷贿赂画工,多的人给十万钱,少的也会给五万钱,让画工将自己画的漂亮点。独有昭君不肯给画工贿赂,结果一直也没能得到元帝的召幸。

当时,原本强盛一时的匈奴,在汉朝的持续打击下,已经四分五裂。分裂的匈奴各部之间互相攻打,南匈奴呼韩邪单于战败归附了汉朝。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入朝,请求和亲,娶汉朝美人为阏氏。

元帝就拿出了珍藏已久,时时翻阅的美人画册,选中了昭君。选定之后,元帝召见昭君,竟然发现昭君长的如此美丽,堪称“为后宫第一”。而且,王昭君善于言辞应对,举止优雅。元帝是越看越喜欢,那个后悔呀。只是已经答应了将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了,元帝为了树立大国信用,只能忍痛将昭君嫁了出去。

元帝任命了送嫁大臣,派遣了武将以及数千士兵,护送昭君出塞。同时,还赏赐了无数的金银绸缎布匹,以及粮食作为昭君的陪嫁。在送嫁队伍的护送下,王昭君启程北去。送嫁队伍离长安越来越远,昭君的心绪也开始越来越悲切。途中休息之时,昭君拨动手中的琴弦,弹奏了一曲哀婉凄切的离别曲。南飞的大雁,顺着琴音,看到了弹琴的美丽女子。大雁被昭君的美丽所吸引,竟然忘记了扇动翅膀,纷纷摔倒了地上。自此,王昭君有了“落雁”之称。

而元帝在送走昭君之后,追究原因,竟然是因为画工索贿不得,故意将美人画丑。元帝一怒之下,将所有画工全部“弃市”,都给杀了。通常我们都认为是画工毛延寿所为,其实不一定是毛延寿干的。毛延寿只是画人像的技艺,是所有画工中最高超的而已。当时的画工除了毛延寿,还有陈敞、刘白、龚宽、杜阳望、樊育等人,全部被元帝处死。自是,“京师画工,于是差稀。”

元帝也因为日夜思念王昭君,一病不起,五个月之后就驾崩了。

王昭君到了塞外,呼韩邪单于又举行了一场隆重的婚礼。呼韩邪娶到了如此美丽聪慧的的王昭君,对王昭君的爱是溢于言表,立刻封昭君为“宁胡阏氏”,同时上书汉帝,表示愿意永远为大汉守卫北方边境。

王昭君在婚后一年多,就为呼韩邪单于生了一个儿子,伊屠智牙师。原本昭君有了爱自己的丈夫,还生了一个儿子,幸福生活才刚开始而已。不幸的是,呼韩邪单于在他们婚后的第三年,公元前31年因病去世。

王昭君作为汉人,心系故土,上书汉帝,请求返回汉朝。但是,汉成帝不许,要求昭君“从胡俗”。王昭君不得已,只得遵循匈奴风俗,又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的儿子复株絫若鞮单于。

昭君和复株累若鞮单于一共生活了11年,共生有两女,长女须卜居次,后被召入汉朝侍奉王太后(王莽的姑姑);次女当于居次。

公元前20年,复株絫若鞮单于去世,王昭君再嫁搜谐若鞮单于(呼韩邪单于的另外一个儿子)。五年后,公元前15年,王昭君病逝,葬于青冢,现在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城南。

大多数关于王昭君的传说,都是一个凄婉的故事,这也比较符合事实。如果和亲塞外,果然可以生活的很幸福,那王昭君就不会年仅33岁就去世了,更不会在呼韩邪单于去世后,请求回归汉朝了。

王昭君用自己一生的幸福,换来了大汉与匈奴之间半个多世纪的友好和睦。其他匈奴部落,在看到南匈奴与汉朝的关系之后,也纷纷效仿。匈奴各部之间也得到了暂时的和平。王昭君一个人,可以说是挽救了数十万人的性命,还让更多人减少了战争赋税的负担,可以有一个更为温饱富足的生活。所以,王昭君也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中,最值得尊敬的一位。


奕天读历史


王昭君,名嫱,南郡秭归人也,自幼聪慧、美丽,像一轮明月洒在大地的一颗珍珠,家人遂为其取乳名皓月。

建昭元年,汉元帝广招天下美女入宫,17岁的王昭君以民间女子的身份被选入掖廷,僧多粥少,皇帝岂能人人宠幸,女子万种,并非个个都是尤物,竞争不但在学校有,在商界有,在掖廷同样存在,掖廷就是战场,跨出这一步,有可能光宗耀祖,迈不出这一步,必定垂泪终身。皇帝身贵,不愿亲临巡视,画师得诏,描绘容颜送览,一时画师吃香,妙笔成金,纷纷贿赂画师。


王昭君平民出身,家境贫寒,无以钱财相赠,毛延寿画师小人,见利忘义,不但不据实而绘,反而净面点污,汉元帝见其画容,遂生厌恶,从此不再理会。

公元前33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又来长安觐见天子,对汉称臣,第三次自请为婿,为保边塞长久平安,汉元帝决定选宫女充公主嫁与单于,太监问:“掖廷宫女无数,何人嫁与单于合适?”,元帝又想起五年前有痣女画,就说:“匈奴人分不清汉女美丑,就把那最不好看的给他吧”,太监寻出画像,验明确定,遂将王昭君嫁与单于。

婚宴场面隆重,王昭君婀娜出场,国姿天香,艳压群芳,元帝惊的魂飞霄外,寻遍娇容,不见污痣,遂心中产生了悔意,但悔之已晚,堂堂的大汉天子,岂可出尔反尔,当场毁约?匈奴单于一见,“呀,简直是仙女下凡,大汉的真诚此女可鉴,”,由此感动的涕泗横流,当场向天子表示,“从此以后,安守塞外,再不生乱”,元帝有悔转喜,遂令史官,改年号为竟宁。


昭君出塞,元帝怒杀毛延寿、陈敞等画师数人,“在婚宴上只见昭君一面,再也忘不掉昭君的容颜”,塞外的王昭君勾住了他的魂,他对其她女人再无兴趣,悔转怒,怒转思,思再转悔,反反复复五个月后,汉元帝就驾崩了。

王昭君到了南匈奴后,和呼韩邪单于生活了三年,生有一子,名为伊屠智伢师,封为右日逐王,呼韩邪单于去世后,按匈奴的收继婚制,昭君应嫁丈夫长子,王昭君向汉廷上书,欲求归汉,可是元帝已去世三年了,接位的汉成帝敕令,“从胡俗”,昭君复嫁复株累单于,共同生活了11年,生有二女,复株累单于去世后,昭君又在塞外生活二年,二年后因病去世。


元帝重色不亲视,画工聚财命丧生。

可怜落雁惊人容,梦断塞外成青冢。

谢谢阅读


雪上长留马行处


建始二年(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 王昭君向汉廷上书求归,汉成帝敕令“从 胡俗”,依游牧民族收继婚制,复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两人共同生活十一年,育有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

鸿嘉元年(前20年),复株累单于去世,且糜胥继任为搜谐若鞮单于。 两年不到,王昭君病逝。


跪射俑


古人形容一个女子长得漂亮,经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夸奖她们,王昭君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享有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美名。但是,在古代宫中女子大多是帝王维护政治和结交关系的牺牲品。今天所讲的王昭君是汉元帝时期宫女,因为王昭君贫困,不肯贿赂宫廷里的画师毛延寿,所以毛延寿怀恨故意将王昭君画成一个相貌粗鄙的人,王昭君因此丧失成为皇帝的妃嫔的机会,后来,南匈奴呼韩邪单于来长安朝见汉元帝,汉元帝在此时将王昭君赐给了呼韩邪单于,王昭君因此以维护汉与匈奴之名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远嫁匈奴后,王昭君为维护汉匈关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昭君出塞”的故事也因此成为千古美谈,为后人所称道。

因为王昭君远嫁匈奴时年仅25岁,此时的呼韩邪单于早已经年老了,但是呼韩邪单于与王昭君关系夫妻关系还算和睦。在远嫁匈奴后,王昭君被称为宁胡阏氏,她为呼韩邪单于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伊屠智伢师,因为呼韩邪单于早已年老,所以他只和王昭君在一起将近3年的时间,就逝世了。

呼韩邪单于逝世后,王昭君便上书请求返回,但是匈奴与汉朝习俗不同,匈奴的制度是收继婚,即当家里的男子去世之后,那么他的妻子就要嫁给自己的大儿子或者是自己的弟弟,所以老单于去世之后,他的财产和女人都由新任单于继承。汉成帝为维护汉匈稳定,毅然驳回了王昭君归国的请求,王昭君因此被逼又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的大儿子复株累单于,复株累单于与王昭君的年龄相差不多,所以他们在一起的时间长达十一年之久,王昭君为复株累单于生下了两个女儿,分别为长女名为须卜居次,次女名为当于居次,但是复株累单于逝世在王昭君之前,所以王昭君又要面对改嫁的尴尬局面,而且在复株累单于去世之后,王昭君的儿子成为权力争夺的牺牲品,后来没过两年,王昭君也就去世了。

王昭君作为一个女子,为维护汉匈关系做出了巨大贡献,因为王昭君的远嫁,汉匈的和平关系稳定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王昭君不仅有利于西汉,另外她还促进了汉匈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匈奴的文明进步,毕竟在当时匈奴一直被视为野蛮人的存在。


娜娜聊古今


我们经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我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沉鱼”、“闭月”、“羞花”分别借指西施、貂蝉、杨玉环之美。而“落雁”则指王昭君之美。


王昭君在竟宁元年(前33年),由汉元帝赐婚嫁与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在北去匈奴的征途中,王昭君难舍故土,心潮难平,满腔哀怨诉之于一曲《琵琶怨》。天空中的大雁惊艳于王昭君的明丽动人和琴声的凄婉,竟忘记了舞动翅膀,落于地上。于是后人就用“落雁”来形容王昭君的美丽。王昭君辞别故土,远嫁大漠,出塞数十年,她在匈奴生活得如何,她的最终结局又怎样呢?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出生于汉南郡姊归,也就是今天的湖北兴山县。公元前36年,汉元帝在民间海选宫女,十七岁的王昭君入选入掖廷。 王昭君明艳动人,被选入掖廷后,却没有被汉元帝纳入后宫,只是做了一个普通的宫女,传说是因为宫廷画师毛延寿从中作梗。


汉元帝日理万机,不可能对众多的宫女一一面试。于是令画师毛延寿给宫女一一画像,汉元帝再按画像挑远后宫人选。宫女们为能进入后宫,纷纷给毛延寿点小好处,以求毛笔下美化一下自己。而王昭君却自信十足,自以为国色天香,美冠群芳,偏偏不吃这一套,没有私下给毛延寿好处。毛延寿于是就徇私,画笔一转,故意丑化了王昭君。就是这笔锋一转,王昭君落选后宫,改变了一生的命运。

有汉一朝,北方的匈奴不断强大,进犯骚扰边境。汉武帝时期,匈奴兵败退缩至漠北。至汉昭帝时,匈奴与汉关系相对缓和,扣留了19年的汉使苏武也被释放。但在边境,汉朝与匈奴仍时有冲突。


汉宣帝本始二年(前72年),因匈奴侵犯与汉联姻的乌孙,汉大举进攻匈奴,匈奴损失惨重。后匈奴贵族又深陷内部权力争斗,实力大减。

公元前58年,呼韩邪单于即位,匈奴贵族内部的争斗仍在继续。为保存自己的实力,呼韩邪单于遣其子入汉,依附汉朝,对汉称臣。至竟年元年(前33年),呼韩邪单于第三次入汉,请求与汉和亲。

呼韩邪单于请求汉元帝将大汉公主赐婚与他,但匈奴地处荒夷漠北,皇帝是舍不得自己的金枝玉叶远嫁他乡的。汉武帝时与乌孙国王和亲的细君公主也只是皇亲宗室的女儿,她的父亲是江都王刘建。所以,这次呼韩邪单于请求和亲,汉元帝同样低规格处置,决定选派一名宫女与匈奴联姻。


于是,王昭君就被选中下嫁与呼韩邪单于。当汉元帝面见美貌动人的王昭君时,顿生悔意。但圣旨已下,覆水难收,元帝只得忍痛割爱,为其备下丰厚嫁妆,欢送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返回大漠。相传,痛失所爱的汉元帝一怒之下,把毛延寿砍掉了脑袋。

王昭君年轻貌美,极为呼韩邪单于钟爱,呼韩邪单于封她为“宁胡阏氏”。王昭君也受到匈奴人的热情欢迎。王昭君远嫁大漠,随遇而安。她教匈奴人织布、种地,与当地人和睦相处,赢得了匈奴人的广泛尊重。

王昭君婚后与呼韩邪单于育有一子,名伊屠智伢师。遗憾的是,在建始二年(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了仅仅三年,此时王昭君年仅24岁。


在古代匈奴,实行的是“收继婚制”。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也就是说,呼韩邪单于死了,他的儿子可以将后母王昭君娶为妻。这种风俗在中原文化看来就是乱伦,王昭君自然接受不了。

于是她上书汉帝请求归汉。汉元帝在王昭君出塞后几个月就去世了。当时王昭君上书的是汉成帝。一个朝廷的帝王,考虑的一定是国家的整体利益,根本不会顾及一个小女子的个人感受。于是,汉成帝下诏命王昭君遵从匈奴的风俗。无奈之下的王昭君,强忍内心的极大屈辱,被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复株累单于纳为妻。

复株累单于对王昭君也宠爱有加,与王昭君育有两女。但在与王昭君共同生活了十一年后,复株累单于去世。二年后,王昭君病逝。


王昭君出塞与呼韩邪单于联姻后,汉、匈之间和睦相处达40余年。王昭君的委曲求全,换来了汉匈的和平与繁荣。在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大黑河南岸,伫立着巨大的昭君墓“青冢”。此外,在大青山南麓还有多处昭君墓。究竟王昭君葬在如何处,现在还不得而知。但如此多的昭君墓的出现,可见王昭君深为人们爱戴。


岁月是一条河流


昭君出塞的背景

一部西汉历史,可以说,有一般时间,都是用在和匈奴如何打交道方面。

西汉汉高帝刘邦在位时期,刘邦打算一鼓作气灭掉匈奴,而此时的匈奴是冒顿单于时代,算是匈奴的巅峰时代,在西汉和匈奴的首次较量中,刘邦本人险些被俘,无奈之余,刘邦只好向匈奴称臣纳贡,来为西汉换取和平。

汉朝经过六十年的休养生息以后,到了汉武帝时代,西汉武帝对匈奴发动了长达四十多年的战争,而这战争,虽然一定程度上让匈奴元气受损,不能对西汉发动大规模战争,但是,西汉方面付出的代价也让人难以接受——《汉书》记载,西汉在汉武帝后期,天下人口比照之前,减少了一半。


因此到了汉昭帝时代,汉昭帝便提出和匈奴议和,双方各守疆界——因为继续打下去,对双方来说,都是毁灭性的灾难。

到了汉元帝时代,匈奴此时已经分裂成很多部族,其中,南匈奴愿意继续和西汉和亲,而北匈奴则主张和西汉继续打仗。

昭君出塞,就是在汉元帝时代发生的事情。

汉元帝的盘算

根据戏曲《汉宫秋》的说法,汉元帝起初不知道王昭君是绝色美女,因此命人随便找个宫女冒充公主赐给南匈奴单于呼韩邪,不料,当汉元帝看到王昭君美貌后,对此感到后悔,于是打算留下王昭君,而呼韩邪单于感到汉元帝出尔反尔戏弄了自己,于是扬言要对西汉发动战争,汉元帝在战争和美人之间,选择了犹豫,而王昭君这时候表态:自己愿意嫁入南匈奴,平息战火,自知理亏的汉元帝,只好让王昭君嫁到南匈奴,而王昭君到了西汉和南匈奴交界的一条河边,投河身亡,故事算是以悲剧收场。


当然,戏曲和历史是不一样的。

历史上的王昭君并不叫王昭君,只知道她姓王,真实名字已经不可考证,不过多半也是没有名字,而王昭君这个名字,则是后世附会上的。

汉元帝时代的西汉,其国力已经远非昔日可比,而汉元帝对于匈奴的政策,想到了以胡制胡的策略:那就是交好南匈奴,然后利用南匈奴,牵制北匈奴,让匈奴人打匈奴人,从而维持汉朝和平。

因此,对于嫁一个宫女给南匈奴单于,汉元帝毫不犹豫。

昭君的人生

昭君出塞后,先是嫁给呼韩邪单于,而呼韩邪单于在娶了昭君也就不过两年后,便去世了(想必年事已高),根据《史记》中的《匈奴列传》记载,匈奴有习俗,那就是爹死了以后,儿子要娶了爹留下的继母,因此昭君的丈夫呼韩邪死后,昭君需要嫁给呼韩邪的儿子。

而此时西汉的汉元帝也已经驾崩,昏庸无道的汉成帝登基,昭君希望汉成帝能让南匈奴人把自己放回汉朝,因为自己接受不了匈奴人的这个传统,或者说习俗。



此时汉成帝忙着享乐,哪里会管一个宫女的死活?于是汉成帝派人告诉王昭君:你嫁到匈奴,便是匈奴人,和汉朝无关了。

昭君就这样和自己的继子兼第二任老公生活了十一年,随后,又当了寡妇。

不过,这次昭君没有再嫁,而是默默无闻在匈奴生活,两年后,王昭君也去世了。

王昭君去世那年,大约33岁左右,按照21世纪的观念,算是一个大龄女青年。

因此如果问我昭君是为啥死的,我在想:也许是总守寡,也许是思念湖北老家,于是,抑郁死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