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干預》體現的人道主義同情

法國電影《干預》看起來並不是一部驚心動魄的大製作,而是一部前期蓄勢,後面震撼人心的電影,其中體現一種人道主義同情。

電影《干預》體現的人道主義同情


影片講述1976年2月,在吉布提,一輛滿載小學生的校車被全副武的索馬里解放陣線組織成員劫持。他們讓校車司機開到索馬里邊境,要等待來自索馬里的武裝支援,同時提出法國政府同意其領地獨立的要求。法國政府大為震驚,派出了先頭部隊駐紮邊境,和解放陣線組織成員劫匪對峙,又接著派出了法國反恐怖突擊隊————國家憲兵干預隊前去營救。這時,學校的美國女老師趕到,不顧部隊指揮官的勸阻,隻身前往校車,和學生們在一起。同時,她也成了被劫持的對象。

電影《干預》體現的人道主義同情


國家憲兵干預隊頂著非洲的烈日潛伏著,並且從巴黎到邊境一天沒吃東西,沒喝水,身體也快吃不消了。只是,指揮官仍然等待上級命令,不讓他們擅自行動。憲兵隊隊長本著人道主義精神,一心要營救學生們。他違抗命令,要帶著隊員展開營救行動。他命令所有的隊員,拿狙擊槍瞄準恐怖分子腦袋,一聲令下,槍響了,車上的恐怖分子被爆頭。索馬里邊境的解放陣線組織軍隊向他們展開瘋狂掃射,他們互相配合,打死很多敵人,幾個隊員還冒著槍林彈雨跑到車上,一邊戰鬥,一邊保護車上的老師和孩子,直到打退敵人進攻。

孩子和老師得救了。可是,一個小女孩卻在戰鬥中不幸中彈。國家憲兵隊隊長和隊員們無限傷感,並深深自責。他們勝利了,而指揮官卻沒有等來上級開火的決定。

當指揮官前來恭喜他們勝利的時候,國家憲兵隊隊長為了那個死了的小女孩和指揮官吵了起來。他們的爭吵可以看做人道主義對官僚主義的交鋒,最後人道主義佔了上風。

電影《干預》體現的人道主義同情


這是根據一起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很是震撼人心,尤其是其中體現的人道主義精神,感染了很多善良的人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