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大戰之間的機槍:輕重劃分明確,德軍創造性的發明了通用機槍

兩次大戰之間的機槍:輕重劃分明確,德軍創造性的發明了通用機槍

(MG 42通用機槍)

(本文由桌面戰爭兵棋原創撰寫,圖片來源於網絡。“桌面戰爭兵棋”專注于軍事領域的耕耘,堅持原創,堅守初心。歡迎您的指點。)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際,當時的機槍種類只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輕機槍,而另一種則是重機槍,重機槍幾乎都是水冷型機槍,比如維克斯、勃朗寧或者馬克沁等,儘管勃朗寧在戰爭的末期就被研發出來了,但是到了1922年,才正式在美國陸軍服役。重型機槍設計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主要是用遠程火力壓制敵人並且支援己方部隊前進進攻,或者是在防禦作戰中,以火力點的遠程火力阻滯敵人進攻。

兩次大戰之間的機槍:輕重劃分明確,德軍創造性的發明了通用機槍

(水冷式重型機槍)

水冷式機槍

重機槍通常會使用重型三腳架,有些部隊還會裝配護盾,一挺完整的重型機槍包括水冷器、彈藥箱、支架和機槍,如此繁多的配件,單靠一個人是無法搬動的,並且當時的重機槍體型巨大難以隱蔽,為了保證機槍手的安全以及抗擊打能力,通常在架設重機槍前都需要在其前方挖一個土坑或者建起一道掩體,防止重機槍的水冷系統遭到破壞,如果水冷器中的冷卻水完全蒸發並且無法補充的話,只能用士兵的尿液來冷卻槍管才能繼續使用了。

兩次大戰之間的機槍:輕重劃分明確,德軍創造性的發明了通用機槍

(劉易斯輕機槍,看起來像一門重炮)

氣冷式機槍

如果說水冷式機槍都是重型機槍的話,那麼輕機槍則是氣冷式機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期,美國的艾莎克·劉易斯上校便設計了一款輕機槍,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廣為使用的劉易斯輕機槍,這款輕機槍可以單兵攜帶,能用各種姿勢進行射擊,非常利於隱蔽。並且如果因為長時間射擊而導致槍管過熱時,很快就可以換上一根備用槍管繼續射擊,用來保持火力的持續性。

兩次大戰之間的機槍:輕重劃分明確,德軍創造性的發明了通用機槍

(MG 42機槍擁有著超強射速)

通用機槍

大部分國家的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都裝備了這兩種機槍,不是輕型機槍就是重型機槍,但是突發異想的德國軍隊卻不同,因為他們始終堅信,用兩種機槍擔任不同的戰術角色會導致該用的武器毫無用武之地,於是德國人設計了一款通用機槍。

兩次大戰之間的機槍:輕重劃分明確,德軍創造性的發明了通用機槍

(MG 42的細節圖)

MG 34通用機槍就這樣誕生了,它被設計為20世紀30年代初,並且在1934年正式服役。該槍全重12.1千克,一位年輕的士兵完全可以單兵攜帶,使用7.92mm彈藥,有著彈鏈和彈夾兩種供彈方式,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該槍的最大射速可以達到每分鐘650發。通用機槍就這樣以優秀的數據列裝德國部隊了,通用步槍可以使用供彈鏈持續性射擊,並且和氣冷式機槍一樣,可簡易式的更換槍管,三腳架和遠程瞄具都可以安裝,能夠執行間接射擊和夜間射擊任務。

兩次大戰之間的機槍:輕重劃分明確,德軍創造性的發明了通用機槍

(通用機槍後來成為了軍隊的標配)

但真正出色的是MG 42通用機槍,該槍全重只有11.6千克,比MG 34更加輕便,雖然取消了彈夾的供彈方式,但是最大射速卻提高了兩倍,每分鐘射擊1200發,如此快的射速,讓槍聲聽起來如同電鋸聲一般,同時期的盟軍所裝備的中輕型機槍最大射速只能達到550發左右,所以MG 42通用機槍成為了當時最流行的明星武器,如今,大多數國家的軍隊都裝備了通用機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