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吏升官後原來的官服如何處理?

牛頓的第三十四個腦殼


舊官服自己留著就行了。

先說官服的製作。

官服作為官員的制式服裝,按照道理來說,應該由朝廷“賞賜”才行。朱元璋當皇帝的時候,還“命制公服、朝服、以賜百官”。

可是,每個人的身材是不一樣的。於是,就需要提前“量體裁衣”。朝廷讓“織造府”這樣的機構提前派人測量身材。只要做一次衣服,就有身材數據了。之後再有升遷,需要衣服,直接領取就行了。

當然,對於那些來不及測量身材的新晉官員,也不用著急。因為,古人也有“身份證”。古人參加考試的時候,都有“印結”,用來驗證身份。上面對本人的身材(身高、肥瘦)和樣貌有簡單描述。所以,朝廷也是知道他的大概身材的,可以提前準備好衣服。雖然不能說百分百合適,但是,也不至於差太多。

再說清朝官服的事。

清朝官員的衣服大都由官員自己找裁縫製作,朝廷只發給衣料、裝飾物和相應品級的“補子”。官員拿著這些東西,自己找裁縫“量體裁衣”。

這裡的“補子”是百分之百不能改動的,任何私人不得製作“補子”。其他的,都可以自己發揮。有錢的官員,自己用上好的綢緞做官服。沒錢的,就是朝廷發的布料;有破損的話,就要自己買布料重新修補了---打補丁。總之,富裕地區的官服,用料都要好很多。

所以,官員升遷以後,舊官服自己留著就行了。接替他的官員,也會自己定製新官服。而官員的舊官服,因為不合現在等級,也不能再穿,只能自己收藏了。當然,如果自己子孫再做同樣官職,也是可以拿出來再穿的。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雖然清朝是非常的貧窮,但是還是有一點錢的,當官的是最富有的。清朝很多人都想要當官,就是因為當了官可以實現貪汙,有大把大把的銀子,所以對於原來的官府想扔掉就扔掉就可以了,畢竟有錢就可以買掉任何的東西。



朝廷會給官吏發一些料子,最重要的是胸前那一個圖案,圖案的象徵就是官員的等級,這個不能改,其他的衣服料子可以改,當然這個顏色也不能亂改,不能夠是大花大綠的,必須按照清朝等級的顏色去規定,只要按照這樣的去做的話,管理是粗布還是絲綢都是可以的,但是沒有人弄粗布不然太丟臉了,更何況朝廷發的布料都比粗布好。

清朝當官的可以說是最有錢的,那些布料對於他們來講根本不算什麼事,根本不會用來珍藏的。

10年知府10萬雪花銀,想想一個小小的支付就這麼有錢,更何況是其他更大的官呢,就算不是知府的話,當一個小小的先例,每年都可以貪很多銀子,這個相當於現在的百萬富豪千萬富豪。一件衣服能夠要多少錢?丟了就丟了,反正也不需要那麼點錢也不心疼,畢竟這些貪官真的是有錢。

而且所有人都是想要當大官,官做得越來越好,做得越來越大,誰會想要保留以前的衣服呢,難道想退回到原來地方嗎?這個是沒有人想過的。都想一步一步的往上爬,直到成為最高的巔峰。



衣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職位,職位是很多人畢生的夢想,無數人為此不斷的努力。


汪公說


清代是中國歷史上服飾繁雜的時期,清代官服基本上分為三類,即禮服、吉服和補服。禮服是最隆重的朝服,用於大型慶典等;吉服,僅次於禮服;補服穿用場合很多,依補子紋飾不同而區分官階。

清代的官服繼承了明代蟒袍、玉帶、補服。用各種繡絲彩料,運用和繼承精湛的織繡技術手法,織繡出了譽滿天下的傳統服飾。

清代官服皆須官員自行購置,甚至皇帝賞賜之物有些亦如此。比如清代皇帝常賞賜官員花翎,以示獎勵。這種賞賜,多數時候只是賜予其資格,花翎需要官員自行購置,其價格因眼數不同從數十兩到數百兩不等。

清代官服所要求的材料多較為貴重,因此一般價值都頗為昂貴,而且更替也十分頻繁。所以為官之初,購置官服,對很多官員來說是一個極為沉重的負擔,很多缺乏經濟實力的京官不得不長年借用官服。曾國藩素以儉樸聞名,但是道光二十九年,曾國藩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說:“我仕宦十餘年,現在京寓所有惟書籍、衣服二者。衣服則當差者必不可少,書籍則我生平嗜好在此,是以二物略多。將來我罷官歸家,我夫妻所有之衣服,則與五兄弟拈鬮均分。”

以此可見升官後,他們的官服一是可以接著改造成新的,二是借給他人,或賣給他人,三呢就是自己換成錢幣了


Qi小土豆


淡墨寫青史,我是青史君,我來解答。

查閱了許多史料,對於官員升遷以後官服的處理記載不多,因此就簡單的說一說。

簡單說說清朝做官制度

雖說“一入官場深似海”,但自古以來能入朝謀個一官半職,是普天之下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因此在清朝想要入朝為官分為以下幾種:

1、有真才實學的人:可以參加科舉考試,憑藉自己的才學拔得頭籌,拿到殿試的前三名從此一躍千丈(因為在科舉考試中也有滿人參加,但他們的門檻極低,只有殿試的前三名必須是漢人。),這個方法也是天下寒士為之奮鬥而努力的目標!

2、祖上有人為滿清做出了巨大貢獻被封為將軍、貝勒的這些都可以通過世襲以達到入朝為官的目的。

3、有錢、有地位、有人脈的人可以通過捐官、舉薦的方式入朝為官。

這些構成了清朝入朝為官的制度,有人會說德不配位,但清朝每年都會有年度考核制度,一旦不合格降職甚至有肯能捲鋪蓋走人!

說完了做官制度,接下來進入我們的主題,官吏升官後原來的官服如何處理?

因為官服的材料都是朝廷指定用材,在民間是沒有和不能賣的,因此當你得到了升官的通知,內務府賞賜材料由本人尋找裁縫為自己量身定製,亦或者由工部派人來量身隨後進行裁剪縫製,官老爺只要等著就行了。

因為每個人的身材體格都不一樣的,所以原來的官服不能再收上去為下一任官職所穿戴了,因此那些衣物就成為了自己的所有,一般被自己收藏放好,以備給後代子孫做紀念意義!

結語:

當得知自己升官了,官員們最多的高興的忘乎所以了,至於在舊官服的去向上都憑自己的意願了,但也不能太放飛自我了,萬一被那個嫉妒心理極強的人看見,上報朝代,那麼喜事或許就會變成喪事了!因此對於舊官服的最好處置方法就是自己收藏好了,萬一哪天就“官復原職”了呢!


淡墨青史


清代是中國歷史上服飾制度最為龐雜和繁縟的時期。清代官服基本上分為三類,即禮服、吉服和補服。禮服是最隆重的朝服,用於大型慶典等;吉服,僅次於禮服;補服穿用場合很多,依補子紋飾不同而區分官階。

清代的官服繼承了明代蟒袍、玉帶、補服。其中補服制度嚴格,任何人不得逾越。製作補子的機構,是皇家專門織造綢錦緞的織造衙門,聚集了天下的能工巧匠,用各種繡絲彩料,運用和繼承精湛的織繡技術手法,織繡出了譽滿天下的傳統服飾,如今這些補子已成了珍貴的文物和藝術珍品了。

清代官服皆須官員自行購置,甚至皇帝賞賜之物有些亦如此。比如清代皇帝常賞賜官員花翎,以示獎勵。這種賞賜,多數時候只是賜予其資格,花翎需要官員自行購置,其價格因眼數不同從數十兩到數百兩不等。一般可以留作紀念但不能穿戴。




80後v一木


官服分兩個部分:衣服和補服。補服就是中間的圖案。升官後,衣服自己留著,補服上交。因為衣服都是自己訂做的。補服是朝廷發的


無一是證


都是自己花錢買的,我的東西我做主[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