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红美人”杂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衢州市“红美人”杂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文 / 刘春荣等

衢州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源头,境内森林覆盖率 71.5% ,生态环境良好,是浙江省柑桔主产区,主栽品种为椪柑和常山胡柚, 2018 年栽培面积 2.4 万 hm 2 。 近几年来,衢州市引进“大分”“日南 1 号”“由良” 等特早熟温州蜜柑,“天草”“春香”“春见”“红美人”“甜春桔柚”“鸡尾葡萄柚”等杂柑品种,选育出“夏红桔柚”、早熟椪柑等品种品系,筛选出“红美人”“鸡尾葡萄柚”等适合衢州红黄壤种植的优质高产新品种,改良了柑桔品种结构, 提升了衢州柑桔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现就衢州市“红美人”杂柑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总结。


衢州市“红美人”杂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一、发展现状

2010 年以来, 衢州市引进试种 “红美人”(“爱媛 28 号”桔橙),表现为肉嫩汁多、甜酸适度、化渣性极好、有香气、风味口感佳。 投放市场非常受消费者欢迎,平均售价约 60 元 /kg 。 农民种植积极性高涨,现有“红美人”育苗企业 5 家,年培育苗木能力 160 万株;“红美人” 规模化生产基地 32 个,面积 165 hm 2 ;“红美人”加工销售企业(家庭农场) 12 个;相关生产销售主体注册商标 19 个。 2018 年底“红美人”杂柑的种植面积达到 740 hm 2 ,投产园 190 hm 2 ,年产量 3 210 t ,年产值 8 000 余万元。 投产园平均每 667 m 2 产值达到 2.8 万元, 高产优质基地每 667 m 2 产值最高达 15.6 万元。 “红美人”生产成为衢州优质高效农业的典范, 也是当地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探索。

二、存在问题

一是树势衰弱。 试种发现,“红美人”杂柑在疏松、肥沃、湿润的土壤上生长结果良好,最适宜的土壤有机质含量 3%~5% , pH 值 5.5~6.5 ;而在红黄壤上种植时,容易出现幼树生长弱,或结果后树势迅速衰弱的现象。 出现小老树、衰弱树的桔园,与土壤没有改良、肥力低、板结透气性差、保水力不强以及灌溉条件差等有关。 衢州属中亚热带低丘红壤区,生土基本特点为瘦、酸、黏、旱、蚀。 没有经过有效改良的桔园有机质含量一般为 1.0%~1.5% ,有效养分贫乏,透水和贮水性能不良,有效水范围窄,保肥供肥能力差;土壤较板结,晴天土质地硬、雨天土很黏,透气性差,土壤黏化特征明显,加上 7 — 9 月常遭受长时间的高温干旱天气, 部分桔园缺乏水源和灌溉设施,“红美人”须根、毛细根大量死亡,之后抽发的新梢短小,加剧树势弱化。

二是果实品质一致性差,商品果比例低。 优质化标准化生产率不高 , 果实品质一致性不高,品牌化销售比例低。 不同农户生产的“红美人”质量参差不齐, 不利于树立产地形象和提高产地美誉度。

三是优质高产稳产技术推广有待加强。 表现为果农对“红美人”品种特性了解不多,没有掌握相关的优质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比如在土质差的红黄壤上“红美人”生长差、易遭受旱灾;新梢抽发时,在同一节位抽发多个芽,不抹芽易长成“扫把枝”;露天种植常发生黑点病和遭受吸果夜蛾的危害; 采收果实不注意采摘质量容易发生油斑病和大量烂果;高接换种时,中间砧树龄过大( 20 年以上)的树或长势弱的树也进行换种,高接以切接为多,没有留辅养枝,夏秋季因阳光曝晒造成树枝脱皮, 造成树势衰弱;“红美人”花量大,种植后第一年或高接换种第一年就开花结果,果农舍不得疏花疏果,加剧树势衰弱,投产树疏花疏果不到位,造成果实小、质量差、树势变弱等。


衢州市“红美人”杂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三、对策建议

一是做好产业发展规划,优化布局。 对全市“红美人”种植情况进行调研,掌握红美人产业现状。 按照土壤条件、气象条件、产业基础、管理技术等影响因子进行分类, 制订衢州市 “红美人”杂柑产业发展规划,优化布局。 在综合条件较好的乡(镇)、村重点发展“红美人”杂柑,打造一村一品甚至一乡一品,推进成片化发展、标准化管理、优质化生产。

二是坚持高标准建园,完善桔园基础条件,彻底改良土壤。 选择交通便利、土层深厚、有水源、生态环境优美的地块建园,避免在低洼地或风口等易受冻的地方建园。 建设完善的道路、水利、电力、运输等基础设施,满足水电供应、机械使用、物质运输等便利条件,达到“旱能灌、涝能排”的要求。 搭建单体棚、连栋大棚等,配备卷膜器、遮阳网、灌溉设施、防虫防鸟网等设施设备。建议种植前按 3 m × 5 m 的株行距放样,按行距进行撩壕改土,用挖土机按宽 200 cm 、深 80 cm撩壕,每公顷桔园埋入秸秆、绿肥、杂草、食用菌渣、修剪下的果树枝叶、茶叶渣、堆肥、羊粪、牛粪、蚕粪和塘泥等有机物 150 t ,在埋入有机物的过程中按 2 t/hm 2 标准撒施石灰,将撩壕挖起的土覆盖于有机物上, 经 3 个月以上的充分发酵后再将土与有机物拌匀。 改良后的土壤要求pH 值 5.5~6.5 ,有机质含量在 3% 以上。如果撩壕改土的土壤达不到以上标准, 则每公顷桔园再加施发酵好的蚕粪、 羊粪、 牛粪或蚯蚓粪 45~75 t , 用悬耕机全园耕翻一遍 (深度 40 cm 左右),将有机肥翻压入土中。 土壤经彻底改良后再种植树苗。 相比“先种植后改土”,这种“种植前彻底改土技术”不仅省工而且不伤树,节省成本 40%~60% 。

三是实施优质种苗工程, 推广无病毒大苗定植技术。 建立和规范“红美人”种苗质量认证制度,严格执行“三证”(即苗木生产许可证、植物检疫证和苗木质量合格证)管理制度;扶持现有育苗企业建立规范化的良种苗木繁育圃,应用推广脱病毒育苗技术;教育引导果农到有“三证”的苗圃采购苗木,禁止从疫区贩运苗木,推广无病毒容器大苗定植。

四是建立“红美人”杂柑产品标准和低山丘陵红黄壤种植“红美人”技术规程,提供产业发展技术支撑。 通过多年度、多生产基地果实品质检测,掌握“红美人”果实大小规格、糖酸度含量、内在品质、风味口感和卫生安全性指标,建立“红美人”杂柑品质标准。 通过产学研合作试验和集成研究, 总结在低山丘陵红黄壤上种植“红美人”的生产管理技术,建立优质高产稳产生产技术规程。

五是加强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推进技术进村入户。 依托浙江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果品产业)团队、浙江大学陈昆松教授专家工作站、 衢州市水果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创新团队,建立产学研结合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的衢州市“红美人”杂柑产业创新服务联盟,进一步加强“红美人”杂柑 技术集成创新和技术示范推广,建立“红美人”杂柑优质化、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强化技术培训、主体培养和示范推广,增强“三服务”成效。 利用乡村振兴讲堂、衢州农民学院、新型农民生产经营主体素质提升工程等载体,培训“红美人”杂柑品种特性、质量分级标准、优质高产稳产栽培技术、品牌营销技术等。

六是严格质量管理, 推进品牌化销售。 发布实施《衢州市“红美人”杂柑质量分级标准》和《低山丘陵红黄壤上“红美人”杂柑生产技术规程》。 衢州市柑桔产业协会成立“红美人”杂柑产业分会,注册“钱江源红美人”证明商标,由协会统一管理,授权相关达标企业使用。 “红美人”杂柑销售品牌实行 “母子品牌”, 母品牌为“钱江源红美人”证明商标,子品牌为各企业(家庭农场)商标。 协会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对市场上销售的品牌“红美人”果品进行跟踪回访,对假冒“红美人”证明商标品牌销售的, 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对不达标的产品督促有关主体整改,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整改达标的收回主体 “红美人”证明商标使用权。 严格质量管理,推进“红美人”果品优质生产、按质论价,实现品牌化销售。


衢州市“红美人”杂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