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鬆:家長教會孩子吃飯、吃虧、吃苦,他長大後想沒出息都難

懂得吃飯、吃苦和吃虧的孩子,未來必定有大出息。

老子在《道德經》中曾提到:教育孩子要教育他吃三樣東西,第一吃飯,第二吃苦,第三吃虧。

吃飯吃的好,可以獲得身體的健康。

能吃苦耐勞,尊重自然,敬畏聖人,這個心就健康。

不怕吃虧,肯把好處給別人,那靈性就健康。

養育一個健康的孩子,就要教育他吃這三樣東西,懂得吃飯、吃苦和吃虧的孩子,未來必定有大出息。

白巖松:家長教會孩子吃飯、吃虧、吃苦,他長大後想沒出息都難

一、飯桌上的教養,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白巖松曾在朗讀者中說過:我們為什麼只有閱讀日沒有吃飯日?吃飯這件事,看似簡簡單單,卻能直接反映一個人的教養。

在網上看到一個網友的分享。

一對夫婦帶著9歲的兒子去吃飯,期間這個小孩子一直不消停,吃了幾口飯就開始四處亂跑。

一直擠到別人旁邊,直接扒拉自己喜歡的菜吃,最後堆了滿滿的一碗菜,只吃了幾口。

一輪下來,同桌的朋友衣服上都被小男孩濺上了菜汁湯汁。

而孩子的媽媽卻像個沒事的人一樣,只顧著和別人聊天,一直在說自己的孩子學習有多好,長得有多帥,當了什麼班幹部。

從男孩媽媽的口中,孩子的未來似乎註定會成為一個有錢又有顏值的人才。

但真的能如這位媽媽所願嗎?

並不見得,孩子的未來恐怕要被“教養”兩個字絆倒。

不管能力多強,如果不懂得尊重別人,沒有教養,終究會被社會拋棄。

白巖松:家長教會孩子吃飯、吃虧、吃苦,他長大後想沒出息都難

吃飯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動,所以教會孩子吃飯,非常重要。

養成良好的飯桌禮儀,是保證孩子進入社會後事業成功的前提。

這種教養的形成,是父母潛移默化中饋贈給孩子最有價值的禮物,這份禮物永恆且無限。

培養孩子良好的飯桌禮儀,我們可以從下面幾點做好。

用餐前(長者先,幼者後),家人各就各位,全家人坐定後,方可動筷;

學習正確端碗、吃飯:幼兒大拇指在碗邊緣、其餘四個指頭放在碗底(龍含珠,左手拿碗的姿勢;鳳點頭,右手拿勺筷吃飯的姿勢),並養成習慣;

用餐過程中,隨時保持桌面的整潔;

用餐時,細嚼慢嚥,餐食在口中不說話;吃東西,喝湯不出聲;

不翻撿盤中食物,有些菜食使用公筷;


筷子上沾有食物時不夾菜;


不可揮動餐具指人;

三餐定時、定量、不偏食、不暴食,珍惜食物不浪費;

退席時要將殘渣收拾在自己的碗內,坐椅放正,向同桌上告退說:“請慢用,我先走了”

白巖松:家長教會孩子吃飯、吃虧、吃苦,他長大後想沒出息都難

二、不教會孩子吃苦

這個世界會讓他很苦

白巖松曾感嘆到:“只有受到過很多表揚,卻也能經歷很多挫折的人,才能去面對前程未卜的人生。”

的確,真正的強大,不是贏得了,而是輸得起。畢竟人生不是百米賽跑,能贏到最後的人,才算真正的成功。

父母無法代替天,不要試圖“替天行道”,自作主張。讓孩子受些苦,這絕對是好事。

優媽的一個同鄉,前段時間說請我吃飯,我拒絕了。

因為我知道,他一找我,準沒好事,果不其然,當天晚上他就在微信上跟我說,想找我借錢,他看上了個好項目,想投資。

我不借錢給他,是因為我知道,借出去註定“有去無回”。

這位同學從小就是出了名的好吃懶做。

讀書的時候,每天早上牙膏都是奶奶幫忙擠好的,飯不送到嘴邊就不會吃,去上學,書包永遠不會落在他的肩膀上。

後來住宿了,衣服襪子一概不洗,週末打包回家讓奶奶洗。

而且他還特別喜歡借錢,同學之間幾乎借了個遍。

不久前聽說他離婚了,孩子跟了妻子。現在的他沒有正經工作,整日四處遊蕩,總想著不幹活 就有錢收,結果混成了個老混混。

他今日的光景,和他從小被溺愛脫不了關係。

白巖松:家長教會孩子吃飯、吃虧、吃苦,他長大後想沒出息都難

小時候在溫室中長大,就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辛苦,不知道流汗和勞動的價值和意義。

所以,當年的享受,換來了今天的苦頭。

在蜜罐里長大的孩子,永遠不知道吃苦能讓一個人變得強大。

所以我們應定要讓孩子有吃苦意識,鍛鍊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留點汗其實是更好的。

平時讓孩子多做家務活,積極參加勤工儉學活動,大一點的孩子還可以一起去參加志願者活動,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鍛鍊自己的手腳。

吃苦教育,越早越好。

白巖松:家長教會孩子吃飯、吃虧、吃苦,他長大後想沒出息都難

三、小便宜不可佔

吃虧其實是福

白巖松曾說過:不怕吃虧、踏實做事才是一個年輕人最優秀的品質。

心甘情願吃虧的人,終究吃不了虧。能吃虧的人,人緣必然好,人緣好的人機會自然多。

在網上看到一個故事。

一位父親做了兩碗荷包蛋湯麵。其中一碗麵的上面有一個蛋,另一碗上面沒有蛋。

父親問孩子,他想吃哪碗。孩子直接指著有蛋的那碗說:“我要這碗”。

父親說,孔融七歲讓梨,你10歲了,也不讓一下嗎?

孩子說:他是他,我是我,不然。

父親再次確認:真的不讓嗎?

兒子堅決的回答:不讓!

說著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蛋咬了一口,表示自己要定了這碗麵。

父親對孩子的速度十分驚訝,但還是忍不住問他:真的不後悔嗎?

孩子為了表示自己的決心,很快就把那碗麵消滅掉了。

父親默默看著孩子吃完,便拿過沒有蛋的那碗麵,開始吃了起來,吃到最後,碗底的兩顆蛋展示在孩子面前。

父親指著碗裡的蛋說道:記住,想佔便宜的人,往往佔不到便宜,吃虧有時候也是福氣。

白巖松:家長教會孩子吃飯、吃虧、吃苦,他長大後想沒出息都難

肯於吃虧,不是傻子,而是一種睿智。

因為忍讓了一點點,少獲得一點點,而得到他人的信任與愛戴,給自己的生活和事業帶來了方便和快樂,這是多大的福分。

為了讓孩子在未來走得更順,家長可以適當讓孩子吃點虧。

不過,我們也要注意,“吃虧”也是有底線的。

我們不能本著“吃虧是福”的原則,對孩子的感覺不管不顧,不然很容易扭曲孩子的是非觀,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凡事都應該實事求是。“過”和“不及”都是極端。

當事情涉及到孩子的人格尊嚴和人身安全時,父母就要及時介入,保護孩子,以免孩子真的“吃虧”。

孩子是未來的希望。

記得,教會孩子三件事:第一吃飯;第二吃苦;第三吃虧。

會吃這三樣東西的孩子,身體健康沒有病苦;心靈健康沒有煩惱;靈性健康終身幸福,不會墮落,這才是真正對孩子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