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之有三境、三格、三不、三旨、五趣、五用

一、詩有三境

詩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

物境一:欲為山水詩則張泉石雲峰之境極麗絕秀者,神之於心,處身於境,視境於心,瑩然掌中,然後用思,瞭然境象,故得形似。

情境二:娛樂愁怨皆張於意而處於身,然後馳思,深得其情。

意境三:亦張之於意而思之於心,則得其真矣。

詩之有三境、三格、三不、三旨、五趣、五用

二、詩有三格

詩有三格:一曰生思,二曰感思,三曰取思。

生思一:久用精思,未契意象,力疲智竭,放安神思,心偶照境,率然而生。

感思二:尋味前言,吟諷古制,感而生思。

取思三:搜求於象,心入於境,神會於物,因心而得。

三、詩有三不

一曰不深則不精,二曰不奇則不新,三曰不正則不雅。

詩之有三境、三格、三不、三旨、五趣、五用

四、詩有三宗旨

詩有三宗旨:一曰立意,二曰有以,三曰興寄。

立意一:立六義之意,風、雅、比、興、賦、頌。

有以二:王仲宣《詠史》:“自古無殉死,達人所共知”,此一以譏曹公殺戮,一以許曹公。

興寄三:王仲宣詩“猿猴臨岸吟”,此一句譏小人用事也。

五、詩有五趣向

一曰高格,二曰古雅,三曰閒逸,四曰幽深,五曰神仙。

高格一:曹子建詩“從君過函谷,馳馬過西京”。

古雅二:應休連詩“遠行蒙霜雪,毛羽自摧頹”。

閒逸三:陶淵明詩“眾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

幽深四:謝靈運詩“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輝”。

神仙五:郭景純詩“放情凌霄外,嚼蕊挹飛泉”。

詩之有三境、三格、三不、三旨、五趣、五用

六、詩有五用例

詩有五用例:一曰用字,二曰用形,三曰用氣,四曰用勢,五曰用神。

一用字:用事不如用字也。古詩“秋草萋已綠”,郭景純詩“潛波渙鱗起”,“萋”、“渙”二字,用字也。

二用形:用字不如用形也。古詩“東城高且長,逶迤自相屬”,謝靈運詩“石淺水潺湲,日落山照耀”。

三用氣:用形不如用氣也。劉公幹詩“誰謂相去遙?隔彼西掖垣”。

四用勢:用氣不如用勢也。王仲宣詩“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長安”。

五用神:用勢不如用神也。古詩“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