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之有三境、三格、三不、三旨、五趣、五用

一、诗有三境

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

物境一: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情境二: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意境三: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诗之有三境、三格、三不、三旨、五趣、五用

二、诗有三格

诗有三格:一曰生思,二曰感思,三曰取思。

生思一:久用精思,未契意象,力疲智竭,放安神思,心偶照境,率然而生。

感思二:寻味前言,吟讽古制,感而生思。

取思三: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

三、诗有三不

一曰不深则不精,二曰不奇则不新,三曰不正则不雅。

诗之有三境、三格、三不、三旨、五趣、五用

四、诗有三宗旨

诗有三宗旨:一曰立意,二曰有以,三曰兴寄。

立意一:立六义之意,风、雅、比、兴、赋、颂。

有以二:王仲宣《咏史》:“自古无殉死,达人所共知”,此一以讥曹公杀戮,一以许曹公。

兴寄三:王仲宣诗“猿猴临岸吟”,此一句讥小人用事也。

五、诗有五趣向

一曰高格,二曰古雅,三曰闲逸,四曰幽深,五曰神仙。

高格一:曹子建诗“从君过函谷,驰马过西京”。

古雅二:应休连诗“远行蒙霜雪,毛羽自摧颓”。

闲逸三:陶渊明诗“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幽深四:谢灵运诗“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辉”。

神仙五:郭景纯诗“放情凌霄外,嚼蕊挹飞泉”。

诗之有三境、三格、三不、三旨、五趣、五用

六、诗有五用例

诗有五用例:一曰用字,二曰用形,三曰用气,四曰用势,五曰用神。

一用字:用事不如用字也。古诗“秋草萋已绿”,郭景纯诗“潜波涣鳞起”,“萋”、“涣”二字,用字也。

二用形:用字不如用形也。古诗“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谢灵运诗“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耀”。

三用气:用形不如用气也。刘公干诗“谁谓相去遥?隔彼西掖垣”。

四用势:用气不如用势也。王仲宣诗“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

五用神:用势不如用神也。古诗“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