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老家是位於內蒙古還是蒙古國?他死後埋葬在哪裡?

人世百態阿


不能說在內蒙古還是外蒙。不能按農耕文化的村落領會遊牧民族的老家概念。牧民的活動區域是相當大的,特別是古代氏族部落中,其區域是更大的。其實,對於遊牧民族來說,在古代,一個人出生的具體地點都是不確定的。因為,即使那地名,比如布爾汗山名,到處都是。所以,成吉思汗的老家也只能大概差不多在外蒙和呼倫貝爾市。即使成吉思汗的具體出生地點也只能大概差不多在外蒙和呼倫貝爾市。






從北方從日出之地飛來


1162年,成吉思汗出生了,就在漠北草原,斡難河上游,其父是乞顏部落的首領,母親名為嶽倫。成吉思汗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是貴族無疑。


”奉天命而生的孛兒帖·赤那,渡過大湖而來,來到斡難河源頭的不兒罕·合勒敦山紮營住下。他們生下的兒子為巴塔赤罕。“(《蒙古秘史》)


根據上述記錄,成吉思汗其祖上,就住在其出生地。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是大蒙古國的締造者,是我國人,而忽必烈,成吉思汗的孫子,建立了元朝,定都北京,當時叫大都。元朝統一了中國。


上世紀二十年代,蒙古國成立。之前,因為大蒙古當時與西夏和金處於對峙狀態,西夏和金佔據了現在中國北部的地區,蒙古的位置更靠北,又似乎不是我國人。


(古代蒙古、西夏、金對峙圖)


其實,說成吉思汗是當時的大蒙國人更合適。至於後來他的出生地合併到哪裡,他是哪國人,沒有什麼意義。


成吉思汗死後,被葬在不爾罕山(今肯特山),接近斡難河源頭的地方,但是具體在何處?我們不得而知。


“帝深沉有大略,運兵如神“(《元史》)


而其具體的死亡原因有很多說法,一、病亡說:積勞成疾而病亡。二、謀害說:一說是仇家復仇。三、受傷說:在一次狩獵過程中,落馬受傷而死。

(成吉思汗)


不論怎樣,在六十多歲的時候,成吉思汗去世了。《元史》記載: “1227年秋七月,不豫,己丑,崩於薩里川啥老德之行宮。“ 其中“不豫”的意思就是大病,“己丑”是死亡的日子,己丑日是中國干支曆法中的第二十六日。


而其陵墓所在的位置卻沒有記錄,所以準確位置,無人能知。


《蒙古秘史》記載,墓地被馬踏平,並種植上植被,而後派人長期守陵,直到恢復原來的樣子。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迴歸大自然。


而且,在墓地,讓母駝看到自己的孩子——駝羔被殺的情景。待到祭拜時,就把母駝一起牽來,其駐足不前的地方就是墓地的位置。


(蒙古大草原)


但是,由於母駝也有壽限,母駝去世後,就無法再確定陵墓的位置了。那麼可能會再牽去一隻母駝,再重複殺戮一隻小駝羔。


2002年6月,美國考察隊在肯特山,發現了一條2英里長的牆壁圍護著一座陵墓。緊接著,發現兩具身首異處的屍體,而後一段護牆突然倒塌,游出無數條毒蛇將許多探險隊員咬傷。


歷史漫談君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成吉思汗的老家是位於今天的外蒙古。

關於成吉思汗出生地

成吉思汗原名鐵木真,1162年出生於漠北斡難河上游地區在今天外蒙古的肯特省,對此我專門找了下谷歌地球,這樣看會更為直觀。

按照史書記載,成吉思汗出生於斡難河上游地區,對此我放大了肯特省的地圖,並標記了一下,就是下圖,紅色部分是他出生的地方,藍色的線條是斡難河的流向。

因為史書記載他出生在斡難河上游地區,具體在那裡已經無從考證,就只能知道大概是在紅色圈圈的範圍。

關於成吉思汗埋在那裡

實際上成吉思汗到底埋在那裡至今都是個謎,因為成吉思汗不希望有人能找到他埋在那裡。史書記載,成吉思汗死後,他埋葬的地方先是發動了數萬名工匠為他建造陵墓,完工後這些工匠全部被殺死。之後墓地被馬踏平,使之和整個草原渾然一體,之後上面長滿了草,也就分不清到底埋葬在那裡了。之後如果後代要拜祭他,就牽著建造墓地時使用過的馬,由馬帶到那片草原。之後那些馬也都死了,也就沒有人能找到墓地的方位了。

成吉思汗可能埋葬的地方

民間傳說成吉思汗被葬在肯特山 一個名為不兒罕合勒敦 (Burkhan Khaldun) 的山峰上,那裡距烏蘭巴托東北部約160公里。成吉思汗年輕時曾在那座山上成功躲過敵人,他曾發誓死後要魂歸於此。

目前肯特山是最有可能埋葬他的地方,不過現在學界對此仍有爭議。

具體埋葬在那裡,還需要後續的學者繼續發掘了。


老威觀史


成吉思汗是中國人,他死後埋在那個地方小編不知道,不過可以肯定,他埋在當時中國的領土就對了。

近年來一股否定中華文明千年傳承的風氣越來越狂,理由還很強硬,就是說元朝奠基者成吉思汗出生地並不在現在的中國國土之中,那麼成吉思汗究竟是出生在哪裡呢?

按照史料記載,當時的成吉思汗應該是出生在蒙古大草原與大興安嶺的交界之處,漠北草原斡難河上游區域,這裡從現代地圖來看,應該是現在的蒙古國肯特省管轄, 外蒙古相對於“內蒙古”,是蒙古國前身,所以成吉思汗是出生在蒙古國。

但是小編要強調,各國都有過領土變遷,比如現在的中國與清朝比起來就小了很多,都是在近代丟掉的,而在成吉思汗出生之時,斡難河上游還是金朝的附屬國土,元朝建立之後,成吉思汗出生之地還是隸屬於嶺北行省管轄,難得你說金朝和元朝不屬於中國歷史嗎?

至於成吉思汗死在哪裡?這個就沒有確定的答案了

蒙古帝國早期,貴族厚葬的風氣很少,所以成吉思汗的陵墓並沒有大肆建築,而且其生前殺人太多,害怕被人盜墓,所以進行的是秘密埋葬,現在關於其葬生之地的說法得到較多認同的觀念主要有4個。

一、蒙古國肯特山南、克魯倫河北;二、蒙古國的杭愛山;三、我國寧夏的六盤山;四、我國內蒙古鄂爾多斯鄂托克旗境內的千里山。迄今為止,無論哪一種觀念,都不具有充沛、足夠的資料,也沒有新發現的有力證據。因而,誰也說服不了誰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歡迎來看王勇論道。

成吉思汗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的一生都是傳奇。從最開始成為蒙古乞顏部的可汗,到建立起橫跨歐亞大陸的大帝國。成吉思汗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使得草原上一直流傳著他的偉大傳說。關於他的出生地,還有他去世後的埋葬地,吸引著無數的考古學家。



成吉思汗的出生地是確定的,位於現今的蒙古國境內,具體地點是漠北斡難河上游地區。這一地區是蒙古國的肯特省。相對於成吉思汗的出生地,他的埋葬地一直是一個謎。不過現在內蒙古的鄂爾多斯草原上留有他的衣冠冢。

關於成吉思汗陵墓的具體位置,雖然文獻上沒有記載,但可以從少量的歷史碎片記述中進行推測。 成吉思汗是在遠征西夏的途中去世的。時間回到七百多年前的一個秋天,成吉思汗決定親率大軍,遠征西夏。誰也不會想到,這是他最後一次征戰,征戰途中,六旬的成吉思汗頗感不適,隨著病情的加重,他去世了。成吉思汗去世以後,按照蒙古人的喪葬習俗中敘述:屍體腐爛上不了天堂。眾將和他的一些隨從,極有可能把他就地天葬或者火化了。這一地區現在位於寧夏六盤山。不過有南宋文人的隨筆中記載,說成吉思汗在西夏病逝之後,遺體被秘密運往漠北肯特山埋葬。下葬之後,回填墓土,再萬馬踏平。



成吉思汗陵墓的位置可能還有其它的版本。不過,他的衣冠冢位置很明確,就在內蒙古的鄂爾多斯草原上,陵園佔地面積很大,整體造型就像展翅欲飛的雄鷹,具有濃厚的蒙古族藝術風格。守衛這座衣冠冢的是成吉思汗生前八位功臣的後裔,稱為達爾扈特人。這些守靈人世代相傳,一直延續到現在。幾百年的歲月中,成吉思汗陵能夠完整保存下來,與這些忠誠的守靈人分不開。

成吉思汗陵墓是一個不解之謎。他能夠永遠安息,不會被後人打擾,對他來說,也是一件好事。成吉思汗一生的光輝事蹟,將會一直在草原上流傳。


王勇論道


這裡是史界之說: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歷史。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是一個把版圖擴大到最大的人,甚至征服到歐洲了,所以,可以說,是一個相當厲害的,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蒙古各族不敢來犯,而且,成吉思汗所到之地,都踏平一方的人物。

如果,成吉思汗,不被毒酒毒死的話,甚至,可以再統治個幾年,蒙古都是相當不一樣的。

成吉思汗開禧二年(1206年),建立大蒙古國,尊成吉思汗,(可漢。)統一諸部,成立了(大蒙古國),同時成立了,(成吉思汗法典)。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蒙古軍征服到: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興兵征伐西夏,在這途中去世。

成吉思汗是哪裡。

成吉思汗:生於漠北斡難河上游地區(今蒙古國肯特省),取名鐵木真。淳熙十一年(1184年)前後,成為蒙古乞顏部可汗,一步步統一蒙古諸部。由此可見,成吉思汗是蒙古國出生。


成吉思汗的老家由此可見不是在蒙古、而是在蒙古國。

死後的成吉思汗,秘密安葬。

成吉思汗,在出徵西夏的途中,不幸去世,根據部分記載(不知道真實性),成吉思汗去世,其部下就已經插旗圈地了。 世代帝王都是這樣,死後怕人對其不利,都是會進行保密的,而成吉思汗的墓地就尤其的隱密。 聽說,成吉思汗死後,是躺在一口大的銀棺材裡下載的,還傳說,裡面有無數的金銀財寶。

至於,成吉思汗的墓地的具體位置,至今為止都是一個迷,無人知曉,也沒有人知道哪裡,古代的史料都沒有的記載,而且,到現在都沒有知道成吉思汗的墓地在哪裡,是一個迷,比武則天、秦始皇的陵墓都要傳奇。


史界之說


鐵木真的父親也速該是自成一部的貴族首領,傳說也速該的祖母阿蘭豁阿喪夫寡居時,有一位紅髮藍眼的神人在夢中與之交合,後便有身孕,據說也速該身上也有紅髮藍眼的特徵,這就是突厥語“孛兒只斤"姓氏的來歷,意思是天神的後代。

1162年,也速該參加了攻打塔塔兒部的戰爭,他在作戰中殺死塔塔兒部的首領帖木真斡怯與忽魯不花,當他帶領部眾凱旋而歸時,他的妻子訶額侖生下了第一個男孩,為紀念這次戰役的勝利,他便給新生兒取名為帖木真(鐵木真)。這個鐵木真便是後來弛騁歐亞大陸的“一代天嬌"成吉思汗。

1206年初春,鐵木真在鄂嫩河源的駐冬地(今蒙古肯特山地域)樹起白纛,隆重舉行忽裡臺大會,也就是相當於中原王朝的登基大典。各部落首領一致同意建國號為大蒙古國,推舉鐵木真為大蒙古國的可汗,神巫闊闊出提議,給鐵木真加尊號稱為成吉思汗,意思是堅強、偉大的可汗。

蒙古建國後,確立了專制主義的汗權,開始建立了從汗庭到地方的行政管理機構,居民正式按地域而不是按原來原始的部族血緣來劃分統治單位,培養出了常備軍隊,創造了法律、刑獄和蒙古文字。所有這一切都體現了原始氏族社會已過渡到階級社會,國家政權正式產生,征討四方的崢嶸歲月就此拉開序幕。

從12O5年開始,鐵木真連續五次發動對西夏的進攻,這一時期,鐵木真把主要兵力集中在對花剌子模的進攻上,西夏得以苟延殘喘。可沒多久,西夏由原本聯蒙伐金的政策轉變為聯金抗蒙,這就為鐵木真再次進攻西夏提供了藉口,於是在西征花剌子模結束後的第二年,鐵木真以西夏不送皇室嫡子為人質,不服從徵調為藉口,親率大軍對西夏進行了第六次征討戰役。

1227年七月,成吉思汗在清水縣西江病死,享年六十六歲,臨死前,他留下遺詔暫時不發佈他死訊,待西夏國王李睍出降後殺掉所有人,西夏國就此滅亡。

歷史上對於成吉思汗的死因有很多版本,官方一律寫為病死。而野史有說他被西夏王妃咬掉命根而死,也有的說他在攻打西夏時受了箭傷,在六盤山養傷時不治而亡。但有一點可以確認,當他的靈柩運回漠北的一路上,殘暴的蒙軍殺光所有人畜,不留下任何蹤跡。並按照蒙古的習慣,葬在鄂嫩河下游的不兒罕合勒敦山之起輦谷。在今蒙古國烏蘭巴托東北方16O公里處。而成吉思汗的衣冠冢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距離鄂爾多斯市大約40公里。


喬江寶


補充回答:蒙古族的習俗是死後葬在出生地。據此,他的墓地應該在蒙古國的斡難難上游,但是他的死亡地點是在甘肅六盤山,說是去避署的,實際是在徵西夏過程中身體出了問題,具體什麼問題說法很多,姑且不論。時值盛夏六盤山氣侯便於養病,但仍命定終生,時年62歲。不妨測一下六盤山到斡難河遊的距離,遙遙數千裡,按當時的氣侯、運輸工具、保屍的條件是難以到達的,但肯定是走直線的,個人推斷鄂爾多斯市的成陵可能性最大。


弓之三


老家的概念,是農耕民族(生活地長期固定)才有的文化習俗。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常年處於流動狀態,只有自己歸屬的部族、家族觀念,而沒有老家概念的。

成吉思汗屬於蒙古遊牧民族首領,當然也就從沒有老家的觀念。

~~~~~~~~~~~~~~~~~~~~~~~~~~~~~~~~~~~

不同民族的文化習俗,是根據自身的生活、生產(含戰鬥)特點而形成的。

農耕民族依靠土地上的耕種生活,長期、穩定的耕種一塊土地,才能持續不斷的獲得好收成,才能確保家族、氏族豐衣足食,直至人口興旺。

所以,對於農耕民族來說,哪塊地肥沃適合農耕生產,就必然從家族到個人都堅守這塊地方的利益,來確保家族繁衍繁盛,而這種地方就被外出或分散到外地的人稱為老家(未必是自己出生的地方,而是自己家族繁盛開始的地方)。

老家會有更深厚的家族基礎,老家也更有力量庇護在外失意、失敗的人歸鄉重整旗鼓,這都是老家對於農耕民族的含義。

~~~~~~~~~~~~~~~~~~~~~~~~~~~~~~~~~~~~~~~~~·

遊牧民族追水草而居,走到哪裡哪裡就是現在的家,過去曾在哪不重要,未來會在哪也不重要,他們只跟著草場的豐盛而遷徙,曾經住過的地方已不再有家人,也就不在有任何牽掛和利益,自然也就不會有老家、歸鄉等這樣農耕民族的文化習俗了。

~~~~~~~~~~~~~~~~~~~~~~~~~~~~~~~~~~~~~~~~~~~

同樣的,遊牧民族的喪葬習慣也不同與農耕民族。

他們基本上屬於隨死隨葬,不需要後人定點祭拜,也就不需要留墳墓等標記。

成吉思汗屬於遊牧民族的帝王,更要防備敵人的掘墓,讓自己湮滅與大地、讓敵人找不到自己才是他埋葬的根本要求——所以,成吉思汗的墓也是找不到的,因為根本就沒有墓。

~~~~~~~~~~~~~~~~~~~~~~~~~~~~~~~~~~~~~~~~

希望確認成吉思汗的老家/出生地、及埋在哪/墓地,這種思維方式是忽視了他作為遊牧民族首領的文化特徵的,類似於思考狼喜歡吃草還是樹葉這樣的缺乏實際意義。


理得心安


成吉思汗的老家並沒有在如今的中國,他生在漠北斡難河上游地區,蒙古族乞顏部人,具體位置在如今的蒙古國肯特省。

1162年,鐵木真出生,在22歲時,他成為了乞顏部可汗,經過數十年的內部戰爭,統一了蒙古諸部,建立了大蒙古國,尊號“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一生征戰天下,曾一度征服了中亞、東歐各國,但在1227年征伐西夏時,卻突然去世。

明離子在之前的問答裡講過,成吉思汗的死非常蹊蹺,在其死前並未出現重大疾病狀態,蒙古人中流傳著一個關於老司機翻車的故事。

成吉思汗征服了西夏,把西夏王妃帶進行宮,這個王妃表面順從,對成吉思汗百依百順,深受鐵木真喜愛,於是就此放鬆了警惕。

在一次雲雨前夕,正在給成吉思汗口X的王妃忽然發力,咬掉了成吉思汗的生殖器,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一代天驕很快因失血過多而死。

由於死法不夠光彩,所以未見史書。

而成吉思汗死後的安葬地也有傳說,說是以剛產仔的母馬為嚮導,走到草原某處,將母馬幼崽殺之,並在此處安葬成吉思汗,不啟墳頭,安葬完畢,萬馬踏平此處,撒下草籽。

待來年祭拜時,將母馬牽出,依舊以它沒向導,到達草原某處若母馬流淚,也此處就是幼崽被殺處,也就是成吉思汗安葬處。

母馬死後,再無人知曉成吉思汗葬於何處。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