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医院“55”差异决定绩效管理差异

誉方医管创始人兼首席咨询师:秦永方

大医院与小医院,没有按照医院等级,是一个简单的叫法,大医院可以理解为当地最大的医院,小医院是与大医院相比的叫法,大医院“5不缺”与小医院“5缺”,形成明显差异,也就决定了绩效管理不可同日而语。

1不缺:人才不缺。大医院一般博士、研究生才能进入,门槛本来就高,聚焦了优秀的人才。

2不缺:医疗设备不缺。大医院的医疗设备“高精尖”,一流的医疗设备为医疗服务提供保障。

3不缺:医疗服务项目不缺。三级医院的医疗服务诊疗范围本来就广,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的医疗服务项目也都可以开展,处于医疗服务体系的龙头地位。

4不缺:患者不缺。有人才、设备、医疗服务能力高,自然虹吸更多的患者就医,门庭若市。

5不缺:钱不缺。不但有基础较大的医疗收入,还有更多的科教研补助,还有专项补助,医院绩效水平较高。

1缺:人才缺。平台小,医疗范围限制,科教研基础薄弱,发展空间受限,很难招到“高精尖”人才,导致人才缺。

2缺:医疗设备缺。昂贵的医疗设备由于患者源受限,医疗设备不是一流的“高精尖”,许多医疗设备缺乏。

3缺:医疗服务项目缺。人才缺和医疗设备缺,加之医疗服务项目受限,导致医疗服务能力不足,许多医疗服务项目和疾病治疗不能开展。

4缺:患者缺。医生三大原因决定了患者缺,还有医保支付制度分级诊疗自费差异比例较小,患者可以自由就医,谁不愿意去大医院更加有质量保障。

5缺:钱缺。综合因素叠加,导致中小医院缺钱,绩效工资也不高,留人才、培养人才、买设备投入有限,更加影响医院的发展。

3、大小医院“55”差异决定绩效管理差异

一是:科教研重点激励;

二是:学科建设重点激励;

三是:疑难重症疾病重点激励;

四是:CMI值提升重点激励;

五是:成本管控增效重点激励;

一是: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增量重点激励;

二是:新开展医疗服务项目重点激励;

三是:新增加病种重点激励;

四是:医疗服务收入占比重点激励;

五是:增收与成本管控增效并重重点激励;

总之,绩效没有“一招鲜”吃遍天,需要各家医院认真分析研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结合具体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在政策许可的框架下,从激励粗放式增收转型激励内涵质量效益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提升是永恒的绩效管理核心主题,绝对不能跑题。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