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修复嘉峪关版“小汤山”医院

【众志成城 战胜疫情】4天修复嘉峪关版“小汤山”医院

嘉峪关日报记者 张杰

2020年从一个不平常的春节开始。连日来,我市各部门进入“战时状态”,共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这样一群人,从大年初一开始,仅用四天时间修复了嘉峪关版“小汤山”医院,以专业和科学的精神保卫全市30多万人民群众的健康。

从大年初一开始,记者3次探访这座新医院,记录了它从破旧不堪到耳目一新、从一无所有到专业设施齐全的修复全程。没有确诊病例是最好的消息,但4天内修复的这座嘉峪关版“小汤山”医院,坚定了全市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心!

大年初一 一片荒芜杂草丛生

1月25日,大年初一,一大早,市政府检查组来到社区、高速路口,检查疫情防控工作。所到之处,口罩、消毒用品准备妥当,流动人员排查工作认真有序,高速路口对来往人员排查测温。

这就足够了吗?检查组来到朝晖小区外东侧一片荒芜的大院,院子里有一栋二层小楼,这里是为了应对2003年的非典疫情修建的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占地总面积8504.5平方米,病房楼1幢,面积894平方米。由于2003年非典疫情解除后,该病区长期闲置,年久失修,无法使用。记者在现场看到,院子内杂草丛生,楼道内墙皮脱落,暖气冰凉,水电等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病房内一无所有,整栋楼连起码的居住条件都不具备。检查组当即决定,迅速集合有关部门,抓紧时间,赶在嘉峪关出现确诊病例之前修复这座医院!

不到半个小时,住建局、嘉恒集团、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单位相关负责人赶到了这里,共同商讨修复工作。随后,大批工人进驻,对该楼进行了全面排查。

大年初二凌晨,市医院儿科医生杨莉和近200名同事被抽调到了这里。整理库房、腾挪物品、打扫病房,修复工作千头万绪。突然,夜空中烟花升起,提醒着他们当下还是农历新年,杨莉在朋友圈写道:夜空中是绚烂绽放的烟花,夜空下是辛劳的医务人员,加班加点紧急组建传染病区。明天,所有医护人员正常上班,假期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啊,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加油,中国!记者了解到,市第一人民医院发动志愿者、中层干部,将传染病区存放的病历、财务票据紧急转移到南市区医院,各种医疗设备、防护用品等物资迅速调运到这里。

嘉恒集团一位参与基础设施修复的工作人员在朋友圈中写道:“大年初一早晨,嘉恒集团接到命令,尽快恢复2003年停用的嘉峪关市传染病院区。面对破烂的堆满杂物的病房,损坏的水电暖设施,嘉恒集团全体员工重返岗位,加班加点,全力对嘉峪关市传染病区实施水、电、暖维修改造,对病房杂物进行清理,对病房内部进行重新粉刷,对病区大院绿化区域杂草进行清除,48小时内完成了嘉峪关市传染病院区的基础设施恢复和改造工作。” 记者了解到,为了最快恢复投入使用,嘉恒集团和住建局相关单位所有参与修复的工作人员,24小时抢修这座年久失修的医院。

大年初二下午,记者再次来到这里,现场一片繁忙,大型机械挖掘作业,以最快的速度恢复水暖管道,建筑工人粉刷墙壁,让医护人员在一个整洁明亮的环境中工作;医护人员搬运药品,做好准备进入战时状态……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楼道病房内部水、电、暖等基础设施改造、房屋内部粉刷基本完成。待修复完成后,这里将容纳30张床位,能基本满足我市应急需求。

大年初四 设备进去了 药品进去了

大年初四下午2点半,记者再次来到这里。“你近期有接触由汉返嘉人员吗?最近有发热状况吗?”还未走进大院,两位身穿防护服的医务人员认真询问记者,拿出测温枪瞄准记者额头和咽喉进行体温测量,体温显示正常后,记者才能进入病区。“这里正式启用后,医护人员24小时轮班值守,严禁外出与外界人员接触。”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走进病区走廊,医生办公室、物资储藏室、护士休息室、清洁区、缓冲区、确诊病房、疑似患者病房、重症监护室……眼前的一切已不是三天前所见的废弃空楼,一座现代化医院整装待命。在病房里,病床、传呼器、输液架摆放整齐,记者将手搭在暖气管上,暖气已经恢复供热,而一米以外的走廊阳台上,一排排电暖气摆放在了地上。“确保病区室内温度。”一位医生告诉记者。

在重症监护室,呼吸机、心电图等大型设备准备齐全。

在护士工作室,一箱箱药品已经摆放整齐,医护人员将药品分门别类放进保温冰箱。在盥洗室,一个特殊的水龙头装置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如果想洗手,医护人员需要脚踩水盆下方的摁扭,上方水龙头才会流出水来。“这是为了防止洗手后,手再次触碰到开关,防止再次感染。”一位医生告诉记者。

现场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将配备9名医生、14名护士,他们来自我市各大医院,组成联合医疗组,全力以赴应对疫情。

“晚上8点进行最后消毒,明天就可以全面正式启用!”

从初一到初四,嘉峪关版“小汤山”医院修复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