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最后八年的沉浮,敢情都离不开《大明风华》里的孙若微


决定于谦悲剧命运的夺门之变,所以能够成功,有一个关键人物被严重忽视了,她就是明英宗的亲妈孙太后,《大明风华》里那个女主角孙若微。

于谦最后八年的沉浮,敢情都离不开《大明风华》里的孙若微

景泰八年(1457),石亨们发动政变,事先得到了孙太后的支持,《明史》里这样记载:“石亨谋夺门,密白于太后,许之”。那会儿,景帝病重又无太子时,宫中老大孙太后的意见自然举足轻重。既如此,她也算害死于谦的帮凶了?当然不能这么说,一码归一码嘛。

这时的孙太后,完全为了自己的亲儿子明英宗(下面详叙),哪有功夫顾及于少保呦,即便不经意间帮了石亨徐有贞曹吉祥这些阴谋家的“忙”,也跟帮凶扯不上关系。相反,八年前她还是于谦崛起的头号大恩人呢,当然根本上是为了大明帝国。

于谦最后八年的沉浮,敢情都离不开《大明风华》里的孙若微

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堡惨败英宗被俘后,孙太后走到前台成了大明的最高决策者,而她也不辱使命,坚决抵制了南迁的逃跑主张,全力支持于谦抗敌瓦剌入侵,为此还同意暂时改立非亲生的朱祁钰为皇帝,遥尊亲生子英宗为太上皇,同时拥立英宗子朱见深为太子,安定了政局,稳定了人心,为打赢北京保卫战绝对贡献杠杠的。

但政治的风云从来诡谲万千,孙太后哪里想到做了皇帝的景帝,即便老哥英宗战后一年被放回,也不愿把那无上的宝座再拱手让人了,甚至“得寸进尺”幽禁了英宗,继而废掉太子朱见深,改立了自己的儿子。后来己子虽夭折,他也宁愿空着太子位,都决不再给朱见深。

于谦最后八年的沉浮,敢情都离不开《大明风华》里的孙若微

这让有着母亲和奶奶双重身份的孙太后情何以堪,血永远浓于水呀,但残酷的现实又摆在那:景帝已完全掌控了政权,并得到了朝堂上于谦们的支持,她只能痛并隐忍着,唯一可做的便是去看看英宗,并竭尽全力保护儿孙的人身安全。

不过孙太后又岂是寻常女子,当年老公朱瞻基那会儿,便已美貌与智慧并重了,何况又坐过1449年土木堡与北京保卫战那样的超级“过山车”,自然不甘心也不会坐以待毙,她在等待机会。终于景帝病重了,夺门之变跟着来了,孙太后当然毫不迟疑站在了石亨们那一方。

于谦最后八年的沉浮,敢情都离不开《大明风华》里的孙若微

于谦?虽然英宗回归得力于他的坚持,后又主张再立朱见深为太子,但自家儿子要紧嘛,孙太后管不了那么多了。何况于少保虽一心为公,做啥事都为江山社稷着想,但毕竟朱祁钰皇位得以稳固,及当初改立太子,都有他的鼎力相助。想来孙太后对此也是五味杂陈的,即便没有加害之心,也无挽救之意吧,否则于谦被陷害时,她能说句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