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平反,健在的趙構為何不反對?

自古以來皇帝都是金口玉言,一旦定下的罪,即便是錯了也不會認。因為這會影響他們的名聲,這是古人非常看重的。但在趙構還在的時候,宋孝宗便給岳飛平反了。

趙構當時其實是不願意的,但之所以沒有反對主要原因是:第一,宋孝宗需要以“為岳飛平反”鼓舞士氣;第二,岳飛之死確實有冤,趙構心裡清楚平反是早晚的事;第三,需以“平反冤案”來清洗“秦檜之流”。

岳飛平反,健在的趙構為何不反對?

一、宋孝宗需要以“平反”鼓舞士氣

宋孝宗趙昚跟趙構不一樣,他是主戰派。其實在趙昚堅持北伐時,是被趙構阻止過的。趙構曾對宋孝宗說“等我百年之後你在籌劃北伐的事吧”。身為太上皇,被當朝皇帝公然否定難免有些尷尬。但這句話聽上去更像是一句牢騷,無法阻止宋孝宗北伐的決心。

然而想北伐首先要凝聚軍心,鼓舞士氣。岳飛生前一直是堅持北伐的,他不僅在北伐過程中做了很多傑出的貢獻,而且在整個宋朝軍隊中影響都很大。

岳飛平反,健在的趙構為何不反對?

(一)北伐收復大片失地

在紹興元年至三年(1131-1133年),岳飛帶領岳家軍先後平定了遊寇李成、張用、曹成和吉、虔州的叛亂。隨後又將牛皋、董先、李道等所屬部隊歸到了岳家軍,使得岳家的軍兵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充。

紹興四年五月(1134年),岳家軍從鄂州(今湖北武漢)渡江開始北伐,在岳飛的指揮下,岳家軍作戰英勇,首戰便攻克郢州。

岳飛平反,健在的趙構為何不反對?

郢州收復後,接著兵分兩路進軍。岳飛率領軍隊攻打襄陽,與偽齊主將李成決戰。李成聽說鄂州一日便被攻下,嚇得倉皇逃遁,結果岳飛兵不血刃便拿下了襄陽。此戰收復了襄陽六郡。七月,金朝為了阻攔岳家軍北上,派援數萬援軍支援李成,在鄧州西北方向排列三十餘營寨,企圖阻擋宋軍北進之路。然岳家軍奮勇衝殺,一舉擊敗了偽齊聯軍,並順利攻佔了鄧州。岳飛即又分兵相繼收復唐州、信陽。

紹興六年(1136年),岳飛再次北伐,攻佔伊陽、洛陽,後後因孤軍作戰被迫撤回了鄂州。在此次北伐中壯志未酬的岳飛寫下《滿江紅》。

岳飛平反,健在的趙構為何不反對?

(二)挺進中原,實施“連結河朔”的策略

岳飛在作戰過程中,建立人民起義軍。使前線宋軍與當地的人民起義軍聯合抗敵。“連結河朔”策略的推行,收到顯著效果,也為宋朝的先進軍事思想奠定了基礎。

(三)建了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

岳飛平反,健在的趙構為何不反對?

岳飛的岳家軍是當時抵抗金國的主力軍隊。是由岳飛為主導牛皋、董先各部義軍為主幹的軍隊。軍隊紀律嚴明,訓練有素,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就連金軍佩服,對其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價。

(四)樹立愛國精神

岳飛真正將忠君愛國做到了極致。為國赴死、力抗金軍,從他的種種事蹟中都可以看出來。他的詩詞《滿江紅·怒髮衝冠》更是抒發了自己壯志未酬的心情。

從岳飛的事蹟中可以看出,他代表的不僅是宋朝的忠將,更是一種忠君愛國的精神。岳飛之死已經寒了很多忠臣良將的心。沒人再願意北伐,如果想北伐必須鼓舞士氣,而為岳飛平反,安撫軍心,這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二、岳飛之冤,趙構心裡是知道的,平反是早晚的事

關於趙構殺岳飛的原因這裡就不過多解釋了,無非是:第一,岳飛功勞太大,軍事威信過高;第二,岳飛要接回“

二聖”,趙構擔心影響自己的帝位;第三,金人要求殺岳飛才能議和;所以“謀逆”只是個幌子罷了。

岳飛平反,健在的趙構為何不反對?

關於岳飛是被冤枉而死的事連金人都知道。

早在1142年(紹興十二年)八月,岳飛就義不久,宋軍完成了第二次的紹興和議,金兵大發善心以禮送回了宋高宗的生母韋太后。北宋亡國後金人以禮送回皇家人士還是第一次。

韋太后的回國正是展示紹興和議偉大成果的最佳時機,宋高宗大力吹噓了這一“偉大”成果。並花費重金為“皇太后迴歸”舉辦了盛典。誰知道送韋太后回來的金兵見到迎接隊伍問的第一句便是“岳飛以何罪而死?”。

這時喜氣洋洋的宋朝官員都是目瞪口呆,含含糊糊的說“岳飛謀反,所以被殺了”。金兵使者聽到後不禁冷笑,嘲諷道:

“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岳飛,所至紀律甚嚴,秋毫無所犯。‘所謂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為我擒’。如飛者,無亦江南之范增乎?”

意思就是宋朝善領兵大戰的也就岳飛一個,就想項羽的範曾一樣,項羽因為沒有用範曾導致最後敗給了劉邦。岳飛就相當於範曾。

敵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宋朝的諂媚和卑躬屈膝並沒有換來敵人的憐憫和同情,反而是無情嘲諷,實在是屈辱至極。這就是宋高宗信任小人秦檜的結果,相信宋高宗心裡也是倍感屈辱的,但他已經做了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將岳飛詆譭到底。

岳飛平反,健在的趙構為何不反對?

三、需以“平反冤案”來清洗“秦檜之流”

岳飛死後秦檜權傾朝野,本來已經是宰相的秦檜在與金兵完成議和後又被加封為太師。秦檜藉助自己的權力,在朝堂內使用各種手段剷除異己、結黨營私,獨攬大權,朝廷裡的官員幾乎都成了秦檜的黨羽。

可想而知當時秦檜的權力有多大了,幾乎已經超過的宋高宗這位皇帝。據說他宋高宗每次召見秦檜的時候都會在靴子裡藏一把匕首,直到秦檜去世,趙構才鬆了一口氣。可見秦檜的權力連宋高宗都感到畏懼。

(一)秦檜權傾朝野

岳飛平反,健在的趙構為何不反對?

1145年4月(紹興十五年),宋高宗賜秦檜府邸;六月,對秦檜及其家人加官進爵;十月,宋高宗送秦檜親筆匾額“一德格天”;1146年1月,為秦檜建家廟;五月因形式嚴峻 張浚上疏進言朝廷早作預備,被秦檜削了兵權,貶到了連州。

《宋史》卷473:十六年正月,檜立家廟。三月,賜祭器,將相賜祭器自檜始。先是,帝以彗星見求言。張浚上疏,言:“今事勢如養大疽於頭目心腹之間,不決不止,願謀為豫備。不然,異時以國與敵者,反歸罪正議。”檜久憾浚,至是大怒,即落浚節鉞,貶連州,尋移永州。

岳飛平反,健在的趙構為何不反對?

1147年,秦檜被封為益國公,從此向秦檜獻媚的人越來越多;1148年,李顯忠因主戰,上奏恢復中原,被削去軍職;1150年正月,秦檜上朝時,被殿司小校施全刺殺,因刺殺無果被斬殺於街市;1150年6月汪大圭,惠俊、劉紀中等因為誹謗秦檜而獲罪;秦檜在生病時宋高宗允許他乘坐轎子上朝,並免朝拜禮。

《宋史》卷473:二十年正月,檜趨朝,殿司小校施全刺檜不中,磔於市。自是每出,列五十兵持長梃以自衛。是月,曹泳告李光子孟堅省記光所作私史,獄成,光竄已久,詔永不檢舉;孟堅編置峽州;朝士連坐者八人,皆落職貶

岳飛平反,健在的趙構為何不反對?

從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整個南宋的朝堂上幾乎就是秦檜說了算,有違揹他心意的便會被他想辦法賜死或流放。宋高宗作為一個皇帝權利幾乎已經被秦檜架空了,這難免會讓宋高宗心存忌憚。

(二)奸相壽終

在秦檜病逝前,他希望宋高宗能立自己的兒子為宰相,秦檜的兒子秦熺深得秦檜真傳,心機也非常深沉。但令秦檜意外的是他並沒有等來好消息,卻等來了宋高宗的一份“父子俱致仕”詔書,意思就是讓他們交還官職退休。在秦檜病逝後,宋高宗鬆了一口氣道:“老賊已死,我無憂矣”。

岳飛平反,健在的趙構為何不反對?

從這一句話便可以看出宋高宗對秦檜的態度。宋高宗之所以重用秦檜,是因為:第一,是他知道自己皇位不正,擔心別人覬覦自己的皇位。第二,被金兵嚇破了膽,只想偏安一方。而秦檜一直主張議和,正好符合的宋高宗的意願。

但秦檜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他結黨營私,獨攬大權,這是古往今來皇帝最忌諱的。岳飛死後其實已經沒有像岳飛一樣的人再能威脅宋高宗了,但秦檜還是一直斬殺抗金將士,宋高宗作為一個皇帝心裡畢竟是清楚的,但無奈秦檜背後勢力太大,有金兵做後臺。如果殺了秦檜,一旦金兵南下,他怕自己也落得跟宋徽宗和宋欽宗一樣的下場。

岳飛平反,健在的趙構為何不反對?

秦檜掌權期間,他極力主和,奉行割地稱臣,納貢的議和,極力貶斥抗金將士,阻止恢復中原。同時他結黨營私,禍亂朝綱。雖然秦檜已死,但因為受秦檜的影響,朝堂上沒有人敢再主戰。

宋孝宗想北伐就要為岳飛平反,打壓秦檜之流。讓百官明白只要是忠臣就終會有被證明的一天 名流千古,而奸佞小人雖然能猖狂一時,但遲早會被繩之以法,遺臭萬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