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教孩子時,面對孩子的磨蹭和不專心,比喊,吼叫,威脅,恐嚇,更好的方式是什麼?

wm無處安放的心


01

首先我要說的是,不是“在管教孩子時,面對孩子的磨蹭和不專心,比喊,吼叫,威脅,恐嚇,更好的方式是什麼?”,而是吼叫威脅恐嚇這些根本就不能算是方法,如果家長這麼做,不但起不到想要的效果,反而會起反作用。


我們必須從心理的角度來解釋這個問題。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決定一個孩子學習成績的重要原因是孩子是否有足夠的專注力。我想題主的問題,也是想解決孩子的專注力的問題。但事實上,家長在一旁的吼叫威脅恐嚇,包括監視,都是對孩子專注力的極大破壞。當孩子必須動用大量的注意力防禦外面的“危險”——來自父母的打罵、責備等,就一定不會有良好的專注力。而一個孩子缺少良好的專注力,那麼磨蹭和不專心,就是水到渠成的自然表現。


所以,家長的這種錯誤的教養方式,不但不能起到杜絕磨蹭和不專心的現象的作用,反而會起嚴重的反作用。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如果家長長期使用這種錯誤的教養方式,這種專注力的渙散會進入到潛意識——孩子會無時不刻不處於精神緊張的防禦狀態,那麼所謂的磨蹭和不專心,就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行為,而是人格問題了。這基本上就很難矯正了。


02

事出有因,家長需要明確,孩子的任何行為,其背後都一定有其自身系統的合理性。請注意,我說的是合理,而不是正確。合理的意思是,他必然會這樣做。


這依然源於家庭環境對孩子人格的影響。所以,家長看到的是磨蹭、不專心的現象,但是卻不去思考為什麼會這樣做的原因,這樣的管教就會流於控制、懲罰,然後進入惡性循環。


家長面對孩子的任何一個現象,都需要找到其背後的根本原因,而不是簡單的貼標籤,認為孩子就是偷懶等。


一般來說,孩子的磨蹭、不專心有幾種原因。一是不擅長,不會,有畏難情緒。二是不熟悉,不喜歡。三是缺少時間觀念,缺少時間感和空間感。四是對目標不明確。五是隱性逆反。


有的人說孩子性子慢,這個性子慢裡,有天生的基因,也有後天家長不恰當的養育模式,是共同影響的結果。


03

知道了原因,就需要對症下藥了。


家長要做的,是引導孩子,看看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比如說,作業有難度,不想做。還是家長總是在寫完作業後又佈置新練習,所以故意拖延,又或者是總想做到最好,一旦沒有做到,就對自己很失望,不願意再繼續做下去,或者是根本不清楚自己要幹什麼(目標不清晰),所以很容易被眼前的事情吸引等等。


根據孩子不同的原因,家長要做的是引導孩子合理的宣洩情緒,找到痛點,這個過程,需要家長的耐心、認真,更需要家長對孩子的共情和理解。


一般來說,孩子的這些現象都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比如家長總是像一個警察一樣在一旁監視,或者不斷的打斷孩子正在做的事情,比如一會讓孩子吃個水果,一會提醒孩子應該勞逸結合等,這些都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或者是家長總是懲罰孩子,這些都會引發孩子的恐懼、防禦和逆反。


所以,孩子磨蹭是現象,背後是心理機制。家長要做的,是提高認知,改變自己慣用的撫養模式,多和孩子溝通,啟發孩子說出卡點。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