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上杉谦信时期,越后豪族为何屡次叛乱?

上杉谦信,战国时期实力最强的大名之一。与武田信玄、毛利元就等名将为争夺领土而战不同,谦信公一生多以援助弱者的大义名分而战。“不可引发不义之战”-在纲常混乱、礼仪崩坏的战国乱世,谦信公却凭借义理而广受世人尊重。

然而谦信公虽遵循大义之理,其家臣却对谦信之志不甚理解。在连年的义战之中,其手下家臣竟多次掀起叛乱,一度令越后之地陷入战火。本文就讲述一下谦信时期的家臣叛乱及其原因。

日本战国:上杉谦信时期,越后豪族为何屡次叛乱?

上杉谦信


一、争夺权力的长尾政景之乱

1548年,经由越后守护上杉定实的周旋,上杉谦信作为其兄长尾晴景的养子继任了家督之位。然而年仅十九岁的谦信显然难以令越后众豪族信服。

虽继任了越后守护代之位,但越后局势依旧错综复杂。其中北越后等豪族便更为亲近越后守护上杉定实;而以长尾政景为首的豪族更是试图与谦信争夺家督之位。为防止反抗势力相互勾结,运筹帷幄的上杉谦信决定率先调略亲近上杉定实的北越后豪族。

1550年,越后守护上杉定实因病去世,因其膝下无子。长尾景虎获得将军足利义辉支持,继任越后守护,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越后国主。而北越后地区借助上杉定实之名,保持着高度独立性的诸豪族也纷纷在名义上倒向了上杉谦信。

日本战国:上杉谦信时期,越后豪族为何屡次叛乱?

宇佐美定满


上杉谦信成为越后国主之后,长尾政景的立场变得愈发尴尬。早在上杉谦信与其兄长长尾晴景相争时,长尾政景便加入晴景一方与谦信敌对。在晴景落败后,政景依旧企图借助越后混乱的局势趁机夺取家督之位。而如今谦信继任守护获得大义名分,政景作为众矢之的,再无争夺家督权力的机会。

1550年,长尾政景孤注一掷于上田掀起叛乱,不过叛乱很快被压制。1551年,谦信重兵包围坂户城。经由宇佐美定满与仙桃院(谦信之姊)的周旋,长尾政景投降,成为谦信手下一门众。

长尾政景之乱的平定,也标志着上杉谦信完成了越后地区的统一。

二、领地之争引发的大熊朝秀之乱

因大熊朝秀与其父大熊政秀在家督之争中支持上杉谦信,本是谦信手下最早一批重臣。

1555年,大熊朝秀与同为重臣的本庄实乃因为领地问题发生争吵,甚至导致上杉谦信亲自出面调节。然而大熊朝秀却认为上杉谦信有意偏袒本庄实乃,于是与上杉谦信关系恶化。1556年,领内纷争不断,上杉谦信不胜其烦,一怒之下出走高野山。大熊朝秀趁机联络武田信玄造反,使得越后陷入内忧外患的局面。

失去上杉谦信,群龙无首的越后势力陷入混乱。为防止信玄侵入越后,长尾政景与宇佐美定满合意请求上杉谦信回归。并且令中条藤资等人驱逐叛乱的大熊朝秀。同年上杉谦信回归,失败的大熊朝秀逃亡至武田家。

日本战国:上杉谦信时期,越后豪族为何屡次叛乱?

上杉谦信


大熊朝秀之乱虽一度使越后陷入危机,却意外地促进了越后豪族间的团结。1556年上杉谦信回归之后,豪族之间亦自知除上杉谦信以外,再无一人有足够的威望统领越后。为防止谦信再次出走,各豪族纷纷应谦信之要求送上誓书与人质,上杉谦信的中央权力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而武田信玄企图利用大熊朝秀之乱分化越后的计划也就此宣告破产。

值得一提到是:大熊朝秀虽然背叛了上杉谦信,却对武田家忠心耿耿。1582年,织田信长围杀武田胜赖期间,武田氏谱代家臣都大多反叛。反而是大熊朝秀一直相伴胜赖左右,并最终与胜赖一同死于天目山之上。

三、反复的北条高广之乱

“是气量、骨干、能力都倍于他人的无双勇士”《北越军谈》中如此形容北条高广。

北条高广,其人虽然能力出众,却自视甚高,与上杉谦信之间的主臣关系并不和谐。1554年,北条高广便内通武田信玄于北条城中谋反,但其叛乱于次年被上杉谦信所平定。碍于北条高广的地位,上杉谦信并未对其进行严厉处分,高广依旧高居要职。

1563年,为处理关东事物,上杉谦信任命北条高广为上野厩桥城城主,负责监视关东后北条氏动向。然而北条高广却于1566年叛离上杉谦信,投靠北条家。由于厩桥城的叛乱,上杉谦信出入关东的路口被封死,使得上杉谦信的关东攻略大受打击。

日本战国:上杉谦信时期,越后豪族为何屡次叛乱?

上杉谦信


直至1569年,北条氏与武田氏交恶,被迫与上杉谦信签订越相同盟。而北条高广作为条约之一被引渡回上杉家。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面对两次反叛的北条高广,谦信依旧未对其进行处分。上杉谦信对叛变家臣的宽容可见一斑。

四、规模最大的本庄繁长之乱

相比于之前的家臣叛乱,“本庄繁长之乱”无论是规模还是造成的破坏都是最大的。此次叛乱甚至导致上杉谦信、武田信玄、织田信长、芦名盛氏多位大名搅入其中。

1568年,武田信玄将目光转向骏河,无力与上杉谦信纠缠。为牵制上杉谦信,便唆使本庄繁长发动叛乱。同时为策应本庄繁长,武田信玄同时策反了越中的椎名康胤,与越中一向宗势力共同骚扰上杉谦信。甚至会津的芦名氏与陆奥的伊达氏都收到信玄的出兵邀请。

另外,武田信玄本人也于七月出兵北信浓,试图侵入越后。而在此之前,武田信玄甚至请求同盟织田信长出面周旋,试图从外交上弱化谦信的防备。

从局势上看来,越中的一向宗、北信浓的武田信玄与北越后的本庄繁长已经对上杉谦信形成了包围态势。“本庄繁长”之乱造成的影响,一度使上杉谦信陷入困境,甚至谦信的爱将色部胜长也死于叛乱之中。

日本战国:上杉谦信时期,越后豪族为何屡次叛乱?

上杉谦信


1569年,为处理本庄繁长之乱,谦信令柿崎景家与直江景纲两位重臣于军事政治两方面对本庄繁长施压。迫于上杉谦信的压力,原先与本庄繁长配合的大宝寺家最终投降。之后在直江景纲的劝说下,本庄繁长亦随之投降。

到本庄繁长投降为止,“本庄繁长之乱”已经持续两年,极大地牵制了上杉谦信的军力。使得武田信玄趁机完成了自己的骏河攻略。

本庄繁长之乱后,谦信公继续前往越中讨伐反抗的椎名康胤,并于1576年逼迫椎名康胤自杀。

在以上所有提及的叛乱者中,唯有椎名康胤一人被谦信逼迫自杀,而这也是有缘由的。自上杉谦信继任家督起,便多次应椎名氏之邀支援越中,可谓对椎名氏仁至义尽。然而椎名康胤却在谦信公最危难的时候背叛了他,这也使得谦信公心寒不已。

上杉家臣多有叛乱的原因

除以上提及的叛乱以外,加上关东地区的家臣动乱。在上杉谦信在位的短短三十年间,上杉氏家臣的叛乱次数竟高达数十次。竟然谦信公实力强大且越后富裕,为何其家臣叛乱次数却如此夸张呢?以下便与大家一起分析一下。

一、越后豪族独立性强

与武田信玄的统治方式不同,越后各个豪族之间更像是军事同盟的关系,上杉谦信对各家臣的掌握力并不强。形成这样的局面还得从上杉谦信其父-长尾为景统治时说起。

长尾为景,本为越后守护代,为越后守护上杉氏的家臣。日本进入战国之后,长尾为景趁机夺取越后实权,并且以春日山城作为据点。然而上杉定实虽失去权力,但作为越后守护仍有极高的威望。离春日山城较远的北越后借助上杉定实的名号,依旧保持着高度的独立性。并且为景下克上得位不正,越后反为景势力层出不穷,各豪族之间离心力进一步增强。

虽谦信1550年已经获得越后国主的名分,但北越后各豪族在自己领内扎根已久,对上杉谦信的统治依旧不上心,只是在名义上臣服于谦信。同时春日山城位于越后最南端,与北越后、上野等地相去甚远。短期之内,谦信也难以消除各豪族的独立性。

日本战国:上杉谦信时期,越后豪族为何屡次叛乱?

上杉谦信


从以上看来,谦信公与各豪族之间的联系,更像是种以谦信为首的军事同盟关系。

二、君臣不能同心

上杉谦信一生出阵数十次,绝对是战国大名中作战次数最多的大名之一。而其一生虽战事不断,领地却并未有大规模的扩大。因上杉氏领地未能增长,其手下家臣虽与敌人恶战不断,却也得不到应有的领地封赏。

此事在第四次川中岛决战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第四次川中岛决战后,武田与上杉氏都遭受有巨大的伤亡。信玄其下家臣因功皆获得领地上的补偿,而色部胜长等上杉家臣却只得到谦信公的感恩状。两者间对待家臣的差别,由此可见。

对尚处于农业社会的战国豪族来说,领地的增长往往是其动力源泉。而豪族们对领地增长的渴望与谦信公为大义而战的利益却是相冲突的。君臣难以同心,这便是武田信玄能够屡次利诱谦信家臣叛乱的原因。

三、谦信缺少自己一手提拔的家臣

与上杉谦信不同,武田信玄等大名的重臣几乎皆为自己一手提拔上来。以信玄为例,其手下四天王除山县昌景外,都并非出生显贵,乃是因有战功,而逐渐成为重臣。信玄对此类家臣有知遇之恩,所以才能君臣同心。

日本战国:上杉谦信时期,越后豪族为何屡次叛乱?

山县昌景


而上杉谦信手下重臣除河田长亲等少数外,大多为越后本身的豪族,乃是因为谦信继任越后国主而在名义上臣服,大熊朝秀等人更是因为利益才跟随谦信。当利益背离时,怎能企图大熊朝秀等人忠心?缺乏自己一手提拔的家臣团,也是其家臣多有叛乱的原因。

四、武田信玄的调略

武田信玄,确实是长于外交调略之人。除对付上杉谦信以外,在与今川氏真、德川家康的争斗之中,武田信玄常常能利用其家臣弱点实现调略,以此在内部瓦解敌人。在上杉家臣的叛乱之中,其身后或多或少能找到武田信玄的影子。

当然将谦信公家臣的叛乱全部归罪于信玄自不合理。但上杉家臣本就离心力强,信玄外交调略上的高明手段往往能起临门一脚的作用。

结语

谦信公死后,其继承人上杉景胜吸取上杉谦信在位期间家臣多有叛乱的教训,亲自培养了直江兼续等一批忠于自己的家臣,解决了上杉家臣向心力弱的问题。即便在关原战败后领地遭到削减,其家臣也一心跟随,留下了君臣和睦的美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